隋朝王通:"自知者英,自胜者雄"

在《中说·周公篇》中,李密问何为英雄?王通答道:“自知者英,自胜者雄。”意思是能够认识自己、战胜自己的人,才是英雄。

“败莫大于不自知”,但自知不易,人有时不但不自知,而且安于自欺。晋国的大夫范氏灭亡的时候,有个人准备趁机偷一口钟。他想要背着钟逃跑,但钟太大,没法背;于是他想用锤子把钟砸碎,刚一砸,钟哐哐哐的响声很大。他急忙把自己的耳朵紧紧捂住,以为捂住自己的耳朵别人就听不到了。《吕氏春秋》评论:“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也!”害怕别人听见,很正常;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听不见,那就太糊涂了。

自知是自胜的前提。据《史记》记载,刘邦称帝后,设宴款待文武百官。当谈到自己何以能取天下时,刘邦认为:“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正因刘邦有自知之明之德,才能避己之短,扬己之长,选贤任能,知人善任,最后夺取天下。

自胜是在自知基础上修正不足、克服缺点、改正错误,是对自我的超越。因此,相对自知而言,自胜更考验一个人的勇气、决心和魄力。古往今来,大凡有为者,既能理性对待自己的优点,又能正视自己的不足,做到自知不自负,自胜不自堕。反之,一味地放纵自己,结果往往只会害了自己。李自成入主北京后,为胜利所陶醉,因奢靡而腐化。短短42天,那个曾自知自胜、与明军周旋18年的李自成一去不返,只得仓皇出逃、迅速败亡。

克己之功是自知自胜、成就德业的关键所在。明代王阳明曾言:“人须有为己之心,方能克己;能克己,方能成己。”说的是,能够反省、检讨自己,克制内心的欲望,才能成就自己。克己,本质上是一种深度的自律。能克己者,须有“风雨如磐不动摇”的定力,“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能抵住各种诱惑干扰,克服各种艰难险阻,坚定自己的志向目标不改变,坚守做人的底线原则不动摇。

诚然,战胜自我、挑战自我,确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不仅需要坚强的意志力、巨大的勇气和魄力,同时也需要寻求一些切实可行的方式、方法。开国元帅彭德怀每月都会抽出半天时间,把自己所做之事认真检查一遍,看哪些做得对,哪些做得不对,以便日后少犯或不犯错误。这些自省、修身、养德的方法、措施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

一个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事实上,每个人都会有一些缺点、弱项,比如自负、懒惰、懈怠、怯懦、贪婪……不断地去克服、改正这些缺点,清醒地认知自我、战胜自我,坚持自律、自制、自强,坚持正确的信念和方向,不任意放纵自己,就能收获不一样的人生。(余足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