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茶器之美

紫砂茶器始创于北宋末年,兴盛于明代正德年间,具有良好的保味功能,适宜泡茶,香味醇郁。据《长物志》载:“茶壶以砂者为上,盖即不夺香,又无热汤气。”

紫砂茶器的美学艺术表现形式,首先是具有丰富柔和的质感,以其古朴典雅著称于世;其次以工艺美术为根,以传统文化为源,以茶文化为媒,逐步形成自身独有的艺术风格,别具一格,独领风骚。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这是中国文人致仕之外的又一最崇高的追求。古往今来,紫砂茶具质地古朴纯厚,不媚不俗,与历代文人雅士气质十分相近。而文人意趣与紫砂茶器相辅相成,更是体现了紫砂茶器包容万象的深厚文化底蕴,这便是所谓的“小壶大意”。

紫砂早已成为中国茶文化中的重要符号,这个符号积淀了许多人文以及社会的感悟,紫砂茶器不仅仅是一种喝茶的器物,更是一个富有神韵的天地,陶冶性情,启迪心灵,让人们得以心灵的净化以及精神的升华。

《老子》二章云:“有无相生,难易相成。”实离不开虚、无,(虚实关系是从道的有无关系引申发展而来)这两个对立因素相互依赖并发生作用,才能使“道”真正地发挥作用,这样说来,“道”既是“有”又是“无”。老子在十一章还做了一个很形象的解释说,车轮、盆子、房屋等物之“用”,在于中间的“空无”。甚至可以说在老子看来,有无虚实的统一是宇宙万物化生运行发挥作用的根本。后来,庄子在《天地》篇寓言中提出“象罔”的概念。“象”是“形”,“罔”是“无形”,“有形”为“实”,“无形”为“虚”。“象罔”是无形和有形、虚和实的统一,这是对老子思想的传承和发挥。这样的哲学思想不可能不对中国艺术产生深远的影响,以至于虚实结合成了中国古典美学最基本的表现方法,或者说是中国的艺术辩证法。它神奇的光彩必然在中国传统艺术的各个领域里闪耀,小说、绘画、书法、戏剧、建筑……

中国画最讲究“留白”,画面中的空白并不填实,有的是河、有的是天,却不让人感到空,反而更有意味。当然绘画毕竟是平面艺术,似乎离紫砂壶的造型有较大差距,那么我们还可以拿中国传统建筑来比较。园林建筑最能体现中国人的审美精神,所以设计者通常利用廊、窗、亭等的布局来“借景”,以虚带实,以实带虚,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我们大可以把一把绝妙的紫砂壶作品也当作一座园林来欣赏,那里有曲径通幽,有院落与厅堂,有景物的呼应,有巧妙的花草点缀。在作品创作过程中突出实与虚的转化,虚实相生产生一种气韵生动的审美意境。在形与神的关系处理上主要体现那些借鉴生活器具的紫砂器上,它要求对实物的抽象化处理要做到形神兼备;在壶的身筒与纽、流、把、足的空间搭配上除了考虑实用功能外,又要求各部位之间的虚实相生。如曼生壶以及杨彭年和其他文人合作的仿古井栏、寒玉、汉瓦、合欢提梁等,无不给人无限想象空间。这种审美和书艺、画境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可谓之留白,可谓之虚境。

“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紫砂壶的虚实对应正体现着这一中国美学精神。我们来看大彬提梁,此壶的身筒还是比较大的且呈丰满的扁球状。但我们在欣赏时为什么不会有笨重的感觉呢?妙就妙在提梁那硕大的圆环上,此一圆环所围成的“虚”的空间恰好在视觉上缓解了下部厚重的感觉。而且上下两个圆弧构成鲜明的虚实对照,使整体上让人感觉气势雄健,浑然一体,正所谓“周接四海之表,浮于元气之上”。这样大胆运用虚实的设计,还有当代徐汉棠的菱花提梁壶。而且可以说这款壶型的提梁所形成的“虚”空间更大,更空,甚至和“实”的部分不成比例,但由于身筒部分的形体饱满、筋纹刚健,再加上“虚”的部分本身有空灵之感,所以并不让人感觉有什么不协调。可以说这把壶是以实为本,以虚为用的经典。

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说:“星辰居四方而中虚,八卦分八方而中虚,不中虚不足以妙万物”。紫砂壶不仅“中虚”,还有流、把、钮、足所形成的虚空间和“实”对比,岂不更妙?除了提梁,钮的透空、把的圈环、足的提高无一不创造着紫砂壶的“虚境”。比如有些来源于古代青铜礼器的壶型,往往上部比较厚重,为了不使整体上让人感到蠢笨,设计者通常会在下部装上比较高的三柱或四柱形的足,以形成“虚”空间和上部呼应。这样既不失青铜器的粗犷厚重又显得古意盎然,质朴幽雅。其实,紫砂壶中的虚实结合还不仅仅表现在器型本身各部分之间的空间对照上。

更有趣味的是有些高明的工艺师通过创造形象的“实”来引起我们观者想象的“虚”,比如古代工匠在设计鼓架时就别具匠心。他们在鼓下安放着虎豹等猛兽形象,使人听到鼓声同时看到虎豹之形,两方面在脑中虚构结合就产生好像是虎豹在吼叫一样的主观感觉,使整个作品突然有了生气。

陈鸣远束柴三友壶上的松鼠,蒋蓉牡丹壶上的蝴蝶,莲花壶上的青蛙,其实就具有同样的审美效果。这样由形象产生的意象境界当然也是虚实的结合。然而从欣赏者的角度说,如果我们没有活跃的想象力对“实”的形象进行再加工,也就不可能产生真正的审美愉悦。

紫砂壶具有中国传统艺术“诗、书、画、印”融于一体的显著特点,其装饰艺术已成为我国传统艺术的一部分。所以,一把紫砂壶可资欣赏之处,除泥色、造型外,其综合了文学、书法、绘画、金石诸多方面艺术的外在装饰,对这些作品的文学和艺术修饰令人赏心悦目。

从古至今,我们在紫砂壶所能见到的装饰图案,一是诗词赋,再就是梅、兰、竹、菊、花鸟、山水以及古装人物,这些元素也是中国书画艺术中最为常见的。以最常见的中国文化符号松、竹、梅为借鉴作为造型。

紫砂艺术中的传统文化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一紫砂文化的中庸之道,中和之美 中庸之道,是传统儒家修行法宝,是一种不偏不倚、折衷调和的处世态度,其追求的是天人合一、太平和合神圣的境界。

紫砂造型朴雅,素面素心,肌理温润如玉,色泽古雅淳厚,“紫而不姹,红而不嫣,黄而不娇,黑而不墨”,符合传统文化中和的审美观。

以造型来说,基本上非圆即方,经过变化、变形则可呈现出“方匪一式,圆不一相”的多彩世界。但无论那种造型都要求壶体圆润光洁,块面挺刮规正,线条变化流畅。圆器讲究“圆、稳、匀、正”,达到柔中有刚、圆中有变、有骨有肉、骨肉停匀。如“掇球壶”恰如大小两球相累,珠圆玉润,形制优美。方器则要求线面挺刮、轮廓分明,以直线为主、曲线为辅,粗细适度富于变化,口盖划一,刚中有柔,方中寓圆。

这种刚柔互济的造型观念合乎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庸之道,切合“正、清、和”的儒家文化,也符合“敬清雅和”的茶道文化。总而言之,紫砂体现了传统文化的中庸之道,中和之美。

二紫砂文化的意象之蕴,含蓄之美

中国传统文化讲究含蓄,古代诗歌中多用意象,如月亮喻思乡怀人,梧桐喻凄凉悲伤,杜鹃喻哀思、秋蝉喻高洁、折柳伤离别、鸿雁引思念等等。由于文人介入,紫砂文化中亦多有意象,而紫砂本是民间工艺美术,又融入了很多民俗文化的元素,两者相融合,使紫砂文化中充满了意象之蕴,含蓄之美。

以花货为例,艺人多以松竹梅、荷莲桃入壶,这是因为在诗歌意象和民俗文化中,青松象征不老,秀竹比喻君子,梅花表示高洁,荷莲谐音和连,桃子祝福长寿。

如”百果壶”中石榴喻多子多孙、菱角喻聪明伶俐;“五福蟠桃”壶,蝙蝠谐音福,蟠桃表长寿,寓意福寿双全;而如意祥云、螭龙鲤鱼也常成创作素材,如“鱼化龙”表达了人们“鲤鱼跳龙门”的美好愿望;“如意提梁”寄托了如意吉祥的祝福祈盼;“龙头八卦一捆竹”竟能演绎太极阴阳的易经哲理等。

人们以松竹梅比作“岁寒三友”,对十二生肖几乎都有美好祝愿,这种审美观直接影响到紫砂壶的造型设计,尤其是花货的题材,如“束柴三友”“高风亮节”“竹报平安”以及“三羊开泰”“大吉羊”“牛转乾坤”等,这些以松竹梅或以生肖为题材的壶从壶名上就充满了浓郁的书卷气、文化味,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愿,体现了传统文化的意象之蕴,含蓄之美。

三紫砂文化的哲理之思,文学之美

紫砂的装饰集诗书画印于一体,集中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砂壶上的铭文,虽只有短短几句、廖廖数言,但却言简意赅,字字珠玑,是文人和艺人精心构撰的文学精品。

这些铭文切茶切水,如“一杯清茗,可沁诗脾”“烹茶无客至,得味有诗来”“石根泉,蒙顶叶,漱鲜齿,涤尘热”“汲甘泉,瀹芳茗,孔颜之乐在瓢饮”等;切壶切形,如“天鸡鸣,宝露盈”(天鸡壶铭)“作葫芦画,悦亲戚之情话”(葫芦壶铭)“梅花松竹为三友,诗酒琴棋作四时”(三友壶铭)等;切情切景如“苦而回甘,直谏之言”(曼生铭)“翡翠婵娟,春风荡漾,置壶竹中,影落壶上”(子冶题石瓢壶铭)。

这些铭文,有的充满生活情趣,如“茶已熟,雨正蒙,戴笠来,苏长公”(笠翁壶络),有的富含人生哲理,“月满则亏,置之座右,以为我规”(却月壶铭)“不圆而圆,不方而方,智欲其圆,行欲其方,刚柔相济,允刻用臧”(顾景舟壶铭)。从修辞手法看或比兴,或对仗,或用典,或拟人,即便是引用现成的茶联茶诗、名人诗句也大都精心挑选、反复斟酌,再加上秀逸遒劲的书法,银勾铁划的陶刻,以及篆刻印章款识,雅俗共赏的壶名,这些都充分体现了紫砂文化的哲理之思,文学之美。

宜兴紫砂浸淫着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造型题铭充满了文人雅趣和书卷之气,所以有“文人壶”之说:又因为她是民间工艺美术,植根于传统的民俗文化,使她洋溢着生活情趣和乡土气息,我们要继承这一优良传统,不断提高紫砂的文化品味,但时代在发展,人们的审美观也在悄悄发生改变,因此,在注重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要与时俱进,注意作品的时代气息,并使两者有机结合,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总之,传统是根,文化是魂,根深叶茂,魂强体健,唯有如此,宜兴紫砂才能繁荣兴旺、持续发展。

风音堂紫砂艺术以工艺美术为根,以传统文化为源,以茶文化为媒,逐步形成自身的、独有的紫砂艺术。独具特色的、独具风格的、独树一帜的紫砂风格。大家一起探讨紫砂文化传承

每把壶都有一个故事,今天来说说你与紫砂的故事 !

(0)

相关推荐

  • 宜兴紫砂尽古韵,红华陶艺谱新篇——张红华

    正高级工艺美术师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 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 中国陶瓷工业协会陶瓷艺术委员会常务理事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 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 无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宜兴市&q ...

  • 普通陈曼生紫砂壶真的普通吗

    曼生乃文士,自诩坡仙之徒,一生所崇拜者,首推东坡.适值生日聚会,恰在隆冬,其时炉火新旺,曼生呼朋唤友,煮茶斗诗,乐在此中.其间好友郭麟,把壶言欢,遥指东坡,言及当年"松风竹炉,提壶相呼&qu ...

  • 天下第一壶——吴经提梁

    1966年,发掘南京中华门外马家山油坊桥吴经墓,出土了一把紫砂壶,该提梁壶属于紫砂史早期的作品. 吴经提梁 高 17.7cm,口径 7.7cm 南京市中华门外大定坊马家山吴经墓出土 藏于南京市博物总馆 ...

  • 茶器之美—中式茶杯盘点(二)

    在上篇文章中十三夷和大家盘点了盏.钟式杯.压手杯.六方杯.斗笠杯等10种中式茶杯,本期文章继续为大家盘点其余的另外十种中式茶杯! 爵杯 爵杯的杯型像极了古代的青铜器,上边杯口向外张,前尖后翘,杯子口沿 ...

  • 茶器之美—中式茶杯盘点(一)

    前段时间十三夷给家里的茶桌换了一套茶器.不知道是不是意识作用,感觉用着新的茶器,茶汤的滋味都不一样了. 其实,茶杯的质地.颜色.形状.大小的不同,为我们呈现出来的茶汤气质也会不同,本期文章就为大家盘点 ...

  • 茶器之美 | 不管你在家泡茶还是在旅行中泡茶,我们都给你准备了更好的茶器

    这几天Y老师去云南放几天假,排排在武夷山积累了多年的湿气,更新慢就当给同学们的腰包也放个假. 虽然说是去放假,可之所以选择云南自然是因为有好茶,老班章,冰岛,薄荷塘这些肯定少不了啦,Y老师还专门抽出一 ...

  • 茶器之美 | 斑锡龙赖庆国:工匠有了趣味,器物才有精神

    这一期的茶器之美,我们聊锡. 锡器其实是人类最早提炼的一种金属,中国人常说的"五金"就是其中之一.锡作为茶器的历史也特别的悠久. 明清期间,锡制的茶壶甚至和紫砂壶一样深受茶客们的追 ...

  • 茶器之美丨故宫的茶器之盖碗

    茶器之美丨故宫的茶器之盖碗 "待到春风二三月,石炉敲火试新茶",美器配香茗,好似春风拂面. 紫砂胎彩漆描金的工艺始于雍正时期,成熟于乾隆朝.此壶以紫砂为内胎,黑漆上描绘双鱼.戟.磬 ...

  • 茶器之美 | 岩茶教室联手弥云斋,为岩茶专属定制“花一样的盖碗”

    对待泡茶这件事,尤其是泡岩茶这件事,Y老师从来都是认真的. 之所以如此认真,主要是因为我不会做茶,既然不会做,喝茶时的基本礼仪就是不能破坏茶汤该有的美.你可以觉得我泡不好,也可以觉得我冲泡的姿势不协调 ...

  • 品味三星堆玉器之美

    三星堆的发现如同河南安阳殷墟遗址.陕西西安兵马俑遗址一样,虽说偶然,但偶然中存在着必然.因为这里确确实实存在一个耐人追寻的千古之国,存在着一种繁荣发达.有着地方鲜明特色和民族特色的古蜀文化. 三星堆同 ...

  • 古玉界:从殷墟的发掘看商代玉器之美

    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洹水两岸的殷墟,是中国第一个有文献记载并为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商代都城遗址.在这片神奇的"废墟"上,单一座妇好墓,出土的玉器就多达755件,几乎包括了商王朝中心 ...

  • 一杯茶的说说 一个人一杯茶唯美句子

    -- 1.慢慢的才知道:坚持未必是胜利,放弃未必是认输,与其华丽撞墙,不如优雅转身.幸福经不起瞎折腾,低调的幸福就是两个人一起把日子过好.两个人深情款款的对视总有一个人先把目光移开,而两个人一起朝着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