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可军 | 驾鹤西归当大事(下)

驾鹤西归当大事(上)

文/应可军

宁海《光绪县志·风俗》载:有丧即赴告亲族,谓之讣音、往唁谓之问讯大殓成服帷堂集谓之送葬亲族有服制者,各给白布,随服之重轻与之,谓之散白,受祭品为之开吊。吊者亦随礼之重轻以白布给之,谓之回白。归谓之送丧,亲友或在途设奠,谓之路祭·孝子往拜亲邻谓之谢孝……”。《演道山吕氏宗谱》也指出:“葬地亦宜寻择讲求、却难妄想亲骨肉作自己发财本钱,以致论山论水,选格选时,久停诸家。倘偶然人家变故,兵火不测,势致暴露不葬,实与腐尸同,甚属可痛。只合七日便葬,迟则一年半载。坟内砖椁名板着实,用灰粘做柜石,题识也不可缺……”,古人已于旧俗对墓地的过分苛求作了批判。确实,旧时都要请风水先生踏勘风水宝地作墓地,以利子孙。只要相中,不管远近,必定设法重金购置。
家里有60岁以上寿者,就会请人择穴做坟,称“寿坟”或“生矿”。寿坟墓面漆上红色,每年清明节同样要上坟,坟头插红幡,酒食拜祭,请“土地公”多加卫护。有的家境困窘的,只能到“义阡”处择地安葬。据光绪《宁海县志》载:“在县城东一里(东冠山)、西二里(崇寺山)分设东、西“义阡’,为民墓葬之地。”其他各村乡也有类似的地方,族内有钱人购置一块山地供贫困人家安葬用。俗话所说:“没有烂间,只有烂山。”指最穷的人家也总有地方下葬不能随意腐烂。民间以九岁以下属夭.18岁以下属殇。天者则用草包裹户。可投放到石棺内《城区叫“石矿”北乡叫“千人池”),殇者则需做坟土葬。与普通人同仪。
下葬吉日。先派人备好四样菜肴,酒到墓地动土、称之“开山”已做好寿坟的,要敲开童子门,准备入葬。
出殡前,行堂祭礼。灵堂上庄严、肃穆,礼生左右序列引布席,通升炮、击鼓、鸣金,引大乐,反复三次,引细乐三奏。吊祭者以亲疏尊卑为序,一家一堂,本家先祭,外客后祭,帮工最后。长者立于前,晚辈列于后。供桌上供有水果、荤素熟食、糕点、羹饭、捏成十二生肖形状的面食等。在赞礼(多数为道士)导引下,孝子及眷属行三跪九叩礼,听读祭文。祭文一般有通用格式。如某祖父祭文为:
维某年某月某日孙某等谨以清酌庶馐香褚之仪,致祭于先祖考某公某太府君之灵框前曰:呜呼!我祖之德,贻谋无疆,我祖之功,未报毫芒。方期抚我,百岁称筋,胡天不佑,遽尔云亡,哀哀子孙,号泣彷徨,受陈牲醴,奠献于堂,惟冀祖灵。鉴此不忘,是歆是享,来格来尝,呜呼!哀哉!尚飨。
祭文相当于现在的悼词,一般由亲友里有文化的人撰写,也有请人撰写的。祭文诵后火化,送与亡灵。来宾礼祭时,孝子孝孙匍匐在案旁草荐上叩头答礼。祭毕,阖家跪棺侧,哭泣抚摸,抬大轿的(扛棺材的雅称)从木盘里拿起铁钉,用斧头将棺材盖钉固,第四枚铁钉留给宗子,称“留丁”,意为赐福子孙。
各村乡根据自己的习惯,选吉时出殡,俗称“出丧”。由道士诵念后,抬出灵柩于大门外,套以“材轩”。材轩用彩纸糊成,状如方顶帐幔,四角扎以白花球,顶中立一纸鹤,鹤首朝天昂立,谓之“独鹤朝天”。如有功名者,四周均有纸鹤,称 “五鹤朝天”轿夫起扛、然后鸣锣开道。持锣者先点敲数下,然后连击四下为一番,轮番击打,称“于十三记头”长婿举招魂幡引路上正面写“舒光接引”。背面写“敕如某公府君真魂之魂幡”外甥捧灵位在前,长婿一路撒纸钱买路(特别在十字路口、桥梁水缺、寺庙门口、城门口要多撒)孝子持孝竹棒俯伏灵柩两侧亲朋好友等紧随其后。灵柩路过河埠、桥梁都要告知死者,若要穿过村庄送丧队伍得绕道而行万不得已村民自家门口焚烧一束稻草结成的草结以免亡魂滞留村内,如生前有冤结就此解开,不再深究。
中途,亲朋好友或出嫁女儿可合祭,称“路祭”即在灵柩前摆一桌供品,请道士念诵,乐队奏乐与死者诀别,孝子及近眷跪拜在地,叩头答谢。
亲友或有规定者,送至半路或城门口即可,主家会朝后跪拜,示意先回,至亲必须送至墓地灵柩到达墓地后,执事的将准备好的芝麻秆放入墓内,上覆经卷,计有“生肖九龙会”“百佛”点火焚烧,称之“暧矿”然后将棺材推入墓内。这时棺材在墓穴里定位要正中。左右不许有一丝偏斜,俗信以为祖宗福泽会有偏心引起后辈纠纷棺木放妥后,执事掬起一把土,置棺顶,表示入土为安,给丧家妇人一撮土于衣襟上回家后置米甏脚跟可使家业兴旺坟墓规制历代都很有讲究,也各具特色、材料采用砖后坟墓的规格大小则根据条件而定。较富裕的人家用石板坟面。宋代坟面有石雕云纹、如意等图案,前置翁仲、石马、石羊、石虎等。明代稍减多刻有墓铭。宋至明代作兴墓志铭。清代两旁用抱鼓石、云鼓、荷花柱上立有石狮,墓碑为条形长石上镌死者姓名及配偶姓氏,坟前有石桌可设祭。民国坟的形制有所改变,墓碑直立,墓体成圆锥形。一般人家的坟面规格小坟面用青砖蜊灰胶合,墓碑多直立,有的甚至无墓碑,只用砖头或卵石封住坟面。坟内砌法基本一样,用拱券,里道封门叫“洞子门”,最外一道是坟面。多数是夫妻合葬墓、隔墙头部位置开一墙孔,俗称“商量孔”让死后的夫妻在坟里继续商商量量,颇有人情味。也有抱子坟、母女同坟或母子同坟,数量极少。
送丧归来,要求送丧者原路返回,不可绕近路。道士已在家备好“净水”用竹枝叶蘸水洒几滴在自己身上,表示去除一切晦气。孝子则持一茶壶茶水、草把数尺,返回墓地浇洒。称送“洗脚汤”。一连三日,意为孝子仍为死者服侍,最后一天要向死者说明,要他自理了。
个自丧事开始,主家须日日备饭菜待客,但都是比较简单的便饭。送葬的那天晚餐为“正餐”(有的是中餐),要办丰盛的宴席,以谢吊客。丧礼场面通常人数比婚礼要多。俗语说“请婚礼,偓(主动上门)送丧”。本地习惯,结婚等喜庆事须主人主动邀请,而丧事,是否前来出于自愿。
丧事,习俗以为是很重要的人情往来,而且死者的年龄越大丧事办得越热闹,人称“老丧羹饭”。旧时有在宴席上打包的习惯,谓丧事酒席上的菜肴可以解晦,沾长寿者之福。出嫁的女儿办完丧事,也会向娘家舀一碗冷饭,谓之“冷饭娘”、及将供奉灵前的果品带回家,可使家业旺发,祖荫福庇。殡葬后丧家每日于死者牌位前供饭一碗,菜三色,筷一双,白烛一对,焚香上酒菜,俗称“上饭”。一日三餐如常,到“七七”结束。旧俗的丧葬礼仪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极为繁缛,禁忌、礼节甚多。县境内各地乡风又不一致,古今有异,稍有不慎,便遭非议。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又提倡移风易俗,办丧事也逐渐在简化,但多多少少仍带有旧俗的痕迹。而对于“白事”来说,在人们“死者为大”的思想牵引下,在人生最后一次仪式上。为了缅怀逝者,为了孝悌的传承,也是人们很在意的!
俗话说“丧不报,孝不吊,不烧纸钱不谢孝”,这也蕴含丧葬习俗的一些程序和礼仪!
在古代,人们遵从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因此,多以土葬为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思想的进步,为了节约土地资源,也为了倡导文明丧葬,因此,近年来,“火葬”逐渐取代了“土葬”,扎根在人们心间,不过,对于“火葬、土葬”之间的争议,还是要根据当地风俗文化来定!而近年来,为了不断推进移风易俗,不断的摒弃在丧葬习俗中的落后思想,农村丧葬习俗又有了2大新变化,在农村操办“白事”,无非是为了送别逝者,也是为了孝悌的传承,因此,在丧葬仪式中,往往村里的人会自发的前来帮忙,这也凸显了邻里之间的互助!
相关链接:
应可军美食文化专辑
应可军古戏台文化专辑

作者简介

应可军

应可均 ,笔名筱瑛,曾用名应可军,浙江宁海人。现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近代史史料学会会员、宁海县诗词楹联协会常务副会长、地名协会副秘书长、宁海县徐霞客研究会理事等。酷爱收藏宁海地方文献,被评为“宁波市十佳藏书家庭”;走遍全县村落,考查风土人情,庋藏大量原始材料,又被评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普查先进个人”首批“浙江省民间文艺优秀人才”“宁波市十佳业余文保员”;其间,曾在《宁波日报》《宁波晚报》《宁海报》等刊物上发表过不少的史论作品,参与策划多种文化活动,编著多种有关宁海综合文献等。著有《宁海历史上今天》《宁海姓氏溯源》《宁海之最》《宁海古戏台》《宁海民政志》等著作。

(0)

相关推荐

  • 高淳丧葬习俗

    高淳县居民历来习惯于棺木土葬,家家都有祖坟山.解放前,丧葬礼仪根据年龄大小.社会地位和经济条件优劣有繁有简,各不相同.但不伦简繁都带有一定的迷信色彩.一般富裕人家对60岁以上高寿老人逝世,大都将丧事当 ...

  • 鹅城记忆 丧葬篇 哭丧棒和引魂幡的传说

    老人死后第二天,砍一段胳膊粗长而直的柳树枝,在柳枝根部砍大约二尺长的若干节,作为哭丧棒,每个儿子都要有一节哭丧棒.传说南宋名将岳飞遇害之后,部下将领和军士非常气愤,在枪杆之上缠以白布条以示纪念.哭丧棒 ...

  • 【乡土兰溪】芝堰丧葬文化

    芝堰丧葬文化.其丧葬主要程序为: (1)旧俗,老人临终,亲属须守候在旁:子女在外者,须赶回家会最后一面,名为"送终".病人弥留之际,子女侍于床前,一旦咽气,家人号啕告别,用红纸包好 ...

  • 宁国古今丧葬习俗

     宁国古今丧葬习俗                郑树森 老人死去称"正寝",丧事则称"白喜".旧时,客死他乡者不得在家设灵堂:生前是戏子.太监和因造反而被诛杀 ...

  • 宁海北路丧葬习俗考

    图片来自网络 这里不仅有乡土味 微信公众号:乡土宁海 作者:孔林根 按:丧葬文化,是与死亡相关的人类创造的社群活动中多种特质文化的复合体,其涵盖内容涉及实物.信仰.心理.伦理.道德.艺术,由此而延伸展 ...

  • 应可军 | 驾鹤西归当大事(上)

    驾鹤西归当大事(上) 文/应可军 死缘于生,有生必有死,生与死是生命的两极,普通人对生是期待是喜极而泣,而对死是哀伤悲痛且忌讳很深,大多数人没有勇气直接面对,常常带着恐惧如遇瘟神般远远躲开,普通人的丧 ...

  • 杜进明:驾鹤西归的二叔

    [真情写作] 驾鹤西归的二叔 我一直觉得二叔应该是个长寿的人.一个生性豁达的人,享有长寿,想来自是有一定的道理,可二叔在不到六十岁的时候还是走了.继我的父母走了之后,又一个亲人被我们披麻戴孝送走,送走 ...

  • 人生如戏,叱咤江湖九十载;驾鹤西归,金庸诀别尘世间

    自古逢秋悲寂寥,2018年10月30日下午四点多,华人文学界的泰山北斗金庸在听亲友说话时含笑离世. 据作家陶杰称,金庸晚年罹患肝癌,他周一(去世前一天)曾到医院探望,金庸当时正睡觉,面色很好. 金庸去 ...

  • 应可军 | 宁海灯史

    宁海灯史 文/应可军 在我未得病前,总往农村跑,碰到不少宁海乡土者,不知怎么回事,他们收集了不少农村老物品.总想建立乡愁展览馆.非常惭愧,我没有为她们提供较好或系统的文字稿.这几天,忽然想到写点文字, ...

  • 应可军 | 小偷帮忙送元宝

    小偷帮忙送元宝 文/应可军 话说白溪流域山脚有一家农户,夫妻俩勤俭节约,生活过的比较丰裕.   一日黄昏,夫妻俩在床上聊天,一个小偷正潜入他家准备行窃,发现他们在聊天,他也静静的躲在一边偷听.只听见男 ...

  • 应可军 | 宁海名人绝粮时故事

    FLO 宁海名人绝粮时故事 文/应可军 史载:孔子离开陈国到楚国,途经蔡国被围绝粮几乎致死.孔子离开陈国到楚国,陈国亲吴派害怕孔子辅佐楚昭王楚国更强大,便派说兵胁迫孔子改道,不让孔子去楚国.孔子在蔡国 ...

  • 达叔驾鹤西去,因为这种病,它向你发出求救信号,你还不知道!

    据官方媒体报道,北京时间2月27日,香港知名喜剧演员吴孟达因病医治无效在中国香港去世,,享年70岁. 达叔是福建厦门人,出生于此地,7岁随家人移居香港.小编写这篇文章是因为达叔的很多作品伴随小编这一代 ...

  • 应可军 | 文化名人与宁海

    文化名人与宁海 文/应可军 文化名人主要是指在文化生活中特别突出的人,对于人类的进步与人们文化境界的提高都起了重要作用的人物,他们丰富了我们的精神世界,带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影响.流行名人主要是指那些在社 ...

  • 《龙文鞭影》卷三 一 先 飞凫叶令 驾鹤缑僊

    <龙文鞭影>卷三  一 先 飞凫叶令  驾鹤缑僊 飞凫叶令  驾鹤缑僊 fēi fú shè lìng  jià hè gōu xiān [注释] ﹙1﹚凫:水鸟名,俗称野鸭. ﹙2﹚叶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