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利河变迁记

广利河变迁记

我已和广利河相亲相伴了六十多年。在这长长的岁月里,亲眼看到东营人在对广利河拓展、美化、净化过程中的艰难脚步,亲眼看到广利河在东营人的汗水里不断展现出的美丽容颜。在我眼里,广利河是我们东营最美的一道风景。

01

广利河就在我们西营村的北面,紧贴在村边上。在我儿时的记忆中,广利河是一条不太宽的浅浅的河道。河两边有矮矮的河坝。我们这里到处一马平川,在一望无际的绿色平原上,这矮矮的种满庄稼的河坝就是一幅美丽的图画。那画面是夺人心魄的美。
河里是我们一群小伙伴嬉水的好地方。水最深的季节也就到胸膛。大部分季节水深只到膝盖。我们中间本事大的,能摸到一些小鱼,还有小虾。这是很值得炫耀的事情。河上有一座木桥,连接西营村和东营村。我依稀记得,桥约五六米宽。一条条半尺宽的木板铺成桥面。使劲一跺脚能听到咚咚的声音。这都是六十年前的记忆。随着石油队的到来,这座木桥很快被水泥桥替代了。
1965年,我升入东营完小。就是小学五六年级。学校在河的北岸。从我们村东面出来,过桥再在河坝上往东走一里路就到了学校。学校在东营村的南侧,紧贴着河坝。这样我每天上学都要过桥,走河坝,每天和广利河亲密接触。
在我眼里,广利河大变样在1966年左右。村里突然来了很多民工。那个时候叫“出伕的”。村里的空房子都住满了。这些人来自当时惠民地区各个县。他们是来拓宽广利河的。
很快工程就全面铺开了。因为天天上学就走在挖河的工地上,我知道了这是一项多么不容易的工程。满河沟里全是人。工具就是铁锨,小推车和抬筐。一车土,要一锨一锨的装上车,再从河底运到坝顶。这段距离有50多米。上坡时,一个人推车,两个人在前面拉。这是深秋和初冬季节,天已经很凉了。这些人穿着单薄的衣服,甚至是裸露着上身,还是满身是汗。纤绳和小车背带勒进肩膀的肉里,艰难的一步步登上坝顶。那个场面,现在想起来好像还在眼前。
河越开越宽,河里的人好像也越来越多。远远望去人山人海。这是到现在我见到的最大的工程施工现场。现在的人们很难想象,我们几十公里的广利河就是用最原始的工具,一锨锨,一筐筐,用独轮小车推出来的。以后,我看到描写历史上修长城、挖运河是多么艰难的读物,我就想起这个画面。因为我们挖广利河用的工具和几千年前我们祖先用的工具没有多少区别。
对东营人来说,这个工程绝对是一个伟大的工程。说他是惠及子孙的工程一点也不过分。现在的广利河之于东营人就是证明。

02

工程后的广利河成了一条大河。宽宽的河道,高高的河坝。走在河坝上感觉自己长高了不少。更让我忘不了的是,新的广利河给我带来了好运气。我的一篇作文被老师在课堂上读了。还说我写得好。那篇作文的题目是《我美丽的家乡》。
在这篇作文里,我把广利河的河坝形容成是两条巨龙,并且还蜿蜒在平原上。把麦田形容成是绿色的地毯,还铺到了天边。把一个个井架形容成一个个巨人,还唱着嘹亮的歌。这都是我对广利河及两岸景象观察的描写。尽管老师只是把作文念了一遍,表扬了我几句。但对我的影响太大了,可以不夸张地说,这是自己最高光的一刻。
这篇作文让我得意了一辈子。闺女小时候我向她炫耀过。我也向外孙炫耀过。尽管我显摆时,她们都心不在焉。但我总是眉飞色舞。现在想起来,我的这篇作文也反映了当时青少年对广利河的情感。还有,广利河在他们心中的地位。
河道拓宽了,广利河更加美丽。河坝上种的庄稼更多。一条河坝就是一大片土地。因为河坝有排盐碱的作用,所以,河坝上的庄稼长得格外好。如果是种了高杆的高粱,到了秋天远远地看过去,就是一道黑黝黝的城墙,特别壮观。河里的水也大了。夏季碰上大雨天,河水就灌满大半河道。水大了,鱼也多了。借着大水,河边满是抡网打鱼的,经常打到三四斤重的鱼。这在过去是没有的。你不难想象,两条绿油油的河坝,中间是哗哗的流水,还有打鱼的人们,这是一幅多么美丽的图画。

03

参加工作后,我和广利河没有了那么多的亲密接触,但我一直在关心着广利河。我的确不知道,是哪一年发现广利河不再那么迷人了。因为油田在发展,以后又有了东营市,有了东城。广利河两岸建起了繁华的街道,社区,还有工厂。广利河成了夹在喧闹城市中间的河。广利河再没有以前被田野簇拥的魅力。河的土坝,河里丛生的芦苇杂草,和这个现代化的城市是那么不协调。城市需要,东营人需要,广利河需要,需要有新的装扮,新的风貌。
以我的观察,东营人一天也没有停止对广利河的修建和美化。开始的时候,只是对一些地方进行点缀式的建设。大概是上世纪末,我看到在东城的一段河坝上,建了一座黄河水体墙,好像有一公里长。很壮观。但整个几十公里的河岸却依旧是土坝。也显得很不协调。我常把这个景观和杨白劳给喜儿扎红头绳的故事联系在一起。我知道。那时候我们穷,没有财力对广利河进行整体装扮。但再穷东营人也没有忘记尽自己所能,点点滴滴地美化着我们心中的河。
同样是忘记了从哪一年开始,同样是突然发现,我的广利河彻底改变了模样。变得连我这个在河边长大和生活的人也几乎认不出了。从我们西营村后面一直到东城,在几十公里的河两岸全部修建了石堰。石堰上用广场石或环保砖铺设了宽阔的步道。
这是一个多么浩大的工程。东营不产石头,每一片石板,每一块石头,都是从几百里的山里运来,再一块块地砌成河坝,再一块块的铺到地面上,还有对河坝的整修。这个施工过程我没有看到过。但我能想象出它的艰难程度。这需要东营人付出多少人力财力物力,下多大的决心,才能让这个工程实施和完成。
我退休后遛弯最喜欢让脚踏在广利河步道上的感觉。在我眼里,焕然一新的广利河常常和五十多年前看到的,在广利河上施工的人山人海;无数出伕人满脸的汗水,还有纤绳勒进肌肤的画面叠加的一起。东营人没有忘记前辈的嘱托,没有忘记前辈在广利河上被汗水浸透的脚印。广利河又重建了一次。广利河以更美的容颜和整个现代化的城市融在了一起。

04

当时我不知道,也想象不出广利河还能更美。因为我认为那些漂亮的石堰还有那一块块广场石铺就的步道就够奢侈的了。还能更好吗?现在我知道了。那仅仅是一个开始。接着我就发现。几十里的广利河两岸布设了无数的景观石,这些景观石就是我们常说的太湖石。每一块石头都是一道风景。走在这些石头之间好像走进了江南的园林。
其实,更精彩的是沿广利河建起了大大小小的公园。还有长长的木制步道,还有众多的雕塑。东营人在河坝上的绿植又把广利河这道美丽的画面描绘得更加绚丽。这些绿植中,有树木,有花草。看得出每一片花草,每一株树木,从选种到布局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三季有花,四季常绿”已远远不能概括它的美丽。
大概是三四年前初春,我在河坝上遛弯,突然发现。河北岸一排垂柳。长长的柳枝从树顶一直垂到地面。那简直不是树枝,那就是一道宽宽的绿色瀑布。一阵风吹过又好像是垂直的波浪。这是震人心魄的美。柳树只是普通的树种。可这种设计,化平淡为神奇。这绝对是满含对广利河情感的大师级手笔。和广利河相处久了,会发现,广利河坝上处处都是这样大师级的,让人心跳不已的美景。在同一个地点,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季节,一天中不同的时间看,都是不同的美。说广利河一步一景一点也不为过。
广利河的美,引来了更多人的眷顾。遛弯的,垂钓的,健身的。广利河成了这些人最好的打卡地。更让人惊喜的是,有成群的野鸭和其他叫不上名字的水鸟飞过来,在水面上嬉戏。还经常看到一只只白天鹅和灰天鹅在水面上觅食。
有一次,我把这样的照片发给了我外孙,她惊呼美丽的同时,说我这是在黄河口公园。因为她去过那里。但这张照片是在我住的小区附近拍的。是的,很难让人相信,这景色是在一个现代化的城市中心。我自己也恍若梦中。其实,我们的城市就是被这样的景色浸润着。广利河真的是展现出了绚丽多姿的容颜。

05

东营人没有停止对广利河治理的脚步。进入2019年,打响了治理水质不稳定的攻坚战。这一河段都在西城。它一直是我们东营人心中一个隐隐的痛。其实,对这一河段的治理,东营人一直没有停止。因难度过大,距根治的标准仍有一定距离。
这一次对水质的治理,我在新闻中看到,相关部门已立下军令状。要在2020年年底前后完全实现雨污分流。这个目标实现了,就彻底切断了污染源。我们的广利河全河段、全时段水质清澈就会实现。
接着,我就看到广利河西城河段开始轰轰烈烈地施工,整个河坝密密麻麻地布满了施工机械。这就是一个战场。把整个河坝都掘开了。埋了很多大型管道。还建了很多雨水和污水泵站。显示了东营人根治广利河水质的决心。
以我掌握的工程知识判断,现在主体工程已经完工,施工已接近尾声。因为我看到已经开始对河坝进行整形,还有一些河段大型树木的栽种也已经开始。这一切都说明,这些设施马上就要投产了。
我还知道,让广利河的水质清澈,是又一个新的开始。广利河的下一个目标是,要把广利河建设成,能从市中心坐船直接到渤海的旅游黄金线路。要把广利河和由广利河串联起来的众多公园,城市湿地,还有整个东营市区打造成5A级景区。5A级景区是和泰山和九寨沟一个级别的国家顶级景区。这不是远景设想。是正在实施的,有具体时间表和路线图的规划。
我已目睹了在六十多年里不断变美的广利河,更看到了未来愈加美丽的广利河。清澈的河水在哗哗地流动,衬托着像画廊一样的两岸。在城市中心把都市的繁华和乡村的恬静与悠闲揉在一起。
广利河啊,你是这样让人依恋,让人动情。
(图  王徐洲)

向上滑动阅览

作者简介:王徐洲,东营区辛店街道西营村人。1952年出生。退休前为胜动集团职工,高级政工师。曾担任分厂厂长和党支部书记等职务。

点击欣赏作者近期作品:

邻 居

我和北二路

吃 食 堂

那一个难忘的夜晚

碱滩上,那一双双深深的脚印

我的《山楂树》

滑动查看投稿要求及其他信息

东微编辑部:

顾问:陈谨之  鲁北   清泉

主编:郝立霞

副主编:张永君   郝立新

编辑:晓娣   娟娟   茶醉   文姐

投稿要求:

(0)

相关推荐

  • 何国彩 | ​龙惜河的变迁

    ▲李正阳题 清朝年代有个叫陈龙惜的人来此地在河边驿道旁搭建茅舍安家,开田造地以农业为生.他为了方便自己和来往行人及官府人马过河不下水(此路为横山朝庭官府驿路),便在河上搭建了木桥,多年后把茅草屋翻做成 ...

  • 蒙鹏:小院变迁记

     小院变迁记   四十多年前父亲和爷爷分家,另选了块地建新房,这就是我家后来的老屋.父亲在院前砌了堵石墙.石墙和房子围着的地方,就是院坝. 院坝很小.每有大务小事,几个人站在院坝里,就有些拥挤.院内是 ...

  • 安徽阜南:公桥乡巩堰村——贫困村走向文明村变迁记

    2021年5月21日整理 绿树环绕下的白墙青瓦 苍翠桑园中的沙沙蚕声 静动之间 公桥乡巩堰村在一个"变"中 讲述着昔日贫困村 变成全国文明村的点点滴滴 说起巩堰村的变迁 曾经是村里 ...

  • 央视大邱庄变迁记

    央视大邱庄变迁记

  • 七律.广利逵溪再访戴逵别业

    缘道青溪觅旧痕,便期雕圣欲招魂. 相忘魏晋无消息,莫笑陶潜恋菊园. 归隐剡山多野趣,结庐广利少清言. 戴逵不替王门瑟,四壁风生避遗村.

  • 苏轼 大楷《山广利寺宸奎阁碑铭》

    <宸奎阁碑>全称<明州阿育王广利寺宸奎阁碑>,是苏轼为阿育王山广利寺中怀琏收藏皇帝所赐颂寺诗十七首的宸奎阁所写的碑文,苏轼撰并书.正书,廿二行,行卅五字.宋元祐六年(1091年 ...

  • 贾翠英:白家口变迁记

    阅读本文前,请点击标题下面蓝色字体"温馨微语""关注"我们.欢迎指导,期待赐稿,体裁不限.诉说灵魂情感,传播社会万象,品论人生得失,关注百姓喜乐,倡导原创,感谢 ...

  • 千年因利河

    一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孔子的孙子子思长期住在邹城这块有着五千多年文明史的美丽神奇的土地上.在这儿建学宫,办私学,广收学子,一改以往只有贵族子弟才能入学的传统,让平民的孩子也可以上学接受教育,造福一方百 ...

  • 煤城薛家湾变迁记

    先来讲述一个神话故事: 亿万年前的鄂尔多斯高原古木参天,巨波浩荡.一天,东海龙王敖广化成一位飘逸潇洒的书生,来到鄂尔多斯古海东部一个名叫龙王沟的地方,采摘延年益寿的名贵灵药.敖广行进在一条密林幽谷,忽 ...

  • CDK4/6 抑制剂哌柏西利「诞生记」:激素受体阳性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研究回顾

    激素受体阳性是乳腺癌中占比最高的分子亚型.内分泌治疗药物作为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的主要治疗药物,近几十年来不断有新的研发进展. 自上个世纪 60 年代他莫昔芬问世以后,芳香化酶抑制剂(AI)和氟维司群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