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习录‖007.无为法与有为法

践习录‖007.无为法与有为法

“有为法”与“无为法”的争执,在修道中常见,在太极拳的修习中,也很常见。“无为”常常会成为一种标准,否定“有为”的必要性。

这种比较,来源已久。
比如,我们熟悉的两首偈子。一首是神秀大师写的:“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另一首是六祖慧能写的:“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因为这首偈子,五祖弘忍把衣钵传给了六祖慧能,所以神秀大师的偈子常常被忽视,认为不够究竟。

【网络图片】

在我看来,五祖弘忍是想看两个人的证悟程度,但神秀大师所写,更像是方法,而不是结果;六祖慧能的偈子从神秀大师这首偈子的基础上出来,也是这种方法的结果。没有毫无缘由的顿悟,所有的顿悟都从渐修而来。不管是“德山棒”、“临济喝”、“云门饼”、“赵州茶”还是后来的“参话头”,都是修行的一种方式,首先要有愿力,然后有一个积累的过程,这个过程可能是非常痛苦难熬的,不死不活,要死要活,然后在一个关键的时刻,因为师父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响动等等,“一击必杀”。其结果就是顿悟。我们看到了这个结果,但不能忽视这个结果出现之前的过程。(公众号:潜真堂)
我们在太极拳、太极推手的“开窍”中,也同样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但常见的问题是非左即右,强调练和强调悟,都只是一个问题的两面,执其一端,就成了“担板汉”(扛着个板子,只能看到板子的一面)。
以《永嘉禅师证道歌》为例:“绝学无为闲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这是证悟之后的状态,不是入手时候的行止。为什么“不除妄想不求真”呢?因为已经证悟到了:“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法身觉了无一物,本源自性天真佛。五阴浮云空去来,三毒水泡虚出没。” 没有证到这个境界,也说什么“不除妄想不求真”,那是大妄语。

【网络图片】

永嘉禅师是有名的“一宿觉”。他与玄策禅师一起去广东韶关曹溪拜谒六祖惠能,一问一答,即得印证。六祖曰:“善哉!少留一宿。”因仅在曹溪山中留宿一夜,翌日下山,时称“一宿觉”,又称“宿觉禅师”。
但你吃最后一口馒头的时候,发现吃饱了,你不能因此说以前的馒头都白吃了。永嘉禅师俗姓戴,幼年即出家,初在永嘉龙兴寺为僧,遍览佛学经典,首先参学天台宗,精研止观圆融法门,有了这些积累,才有了曹溪的“顿悟”。“游江海、涉山川,寻师访道为参禅。自从认得曹溪路,了知生死不相关。”
我认为自己不是一个聪明的人,因此就应该脚踏实地,一点一滴地从基础做起。“只道行禅坐亦禅,圣可如斯凡不然。”这是告诫,“萌芽脆嫩须含蓄,根识昏迷易变迁。磋跎不解去荆棘,未闻美稼出荒田……”(《灵源大道歌》)这是入手功夫。功夫不可躐等,欲速则不达。一般而言,入手修行,都要经过一段时间的炼己筑基、清地平基、修墙补屋,包括服气炼形、按图数息等等。

【陈全林老师作品:水边林下养圣胎】

在具体功法中,有为法与无为法的结合更是必不可少。这就好比你要建设一套自动化生产线,你搭建的时候是有为法,等建成之后自动运行,就可以视为无为法。但是,你休息、暂停、启动等等行为,仍然是有为法。所以,不能轻视有为法的作用。
所以,一般做功夫,都是从有为法下手,逐渐达到“无为而无不为”。当然,有为、无为也不是完全割裂的,我们把他们都看成一种方法,两者是互相渗透的。
太极拳是有为法,有动作,有形象,有目的,有层次。但是在具体的修习过程中,却也渗透着无为法,两者的界限就是“中”,要体会个中滋味,就是上篇文章所说的“玩索而有得”。
无论是打拳还是打坐等等,在大部分阶段,如果用意用的不到,火候就不足,起不到作用;用的过火,就伤及元神,元神就不能充分发挥作用。个中的“火候”,需要自己体会,慢慢总结。(公众号:潜真堂)
真正的“无为大法”也是有的,但是很难。或者说,易学而难成。“所谓无为法者,在一切不假丝毫人力作为于其间,使其自返于天之自然本然,而合造化之谛归即是。守而不守,不守而守。炼而不炼,不炼而炼,斯为无炼之炼。为而不为,不为而为,斯为无为之为。我无心如是而自然如是,我无意如彼而自然如是,我无意如彼而自然如彼。无声无臭,无形无象,无名无迹,且又无人无我,无天无地,无法无道。如是则一切无可存亦无可得,其为道也,亦自止矣至矣。”(萧天石《道家养生学概要》)

【冯建东老师作品】

这种修法,更像是纯正的“修道”,不掺杂后来的仙道、符箓、导引等等。看似简单,其实要求很高。完全顺道而行,不假方便。因其无为,首先便无所求。而我们无论是练太极拳也好,还是打坐修定也好,辟谷服气也好,都有所求,然后有行迹,有作为。最起码,你想求健康,求长寿,而纯正的“修道”,则完全顺道而行,生老病死无非都是“一炁演化”而已,不求长寿,不求无病,坦然不惧,不将不迎,无顺无逆。如此达观,自然不修而修,无为而成。
但是,放眼天下,如此得道、修道的,能有几人?
一落言诠,便为下乘。但“高必以下为基,贵必以贱为本”,在有为法的修行中,不要忘了无为法的参与,不要忘了无为法的宗旨,不要忘了最终的目标。同样,更不能轻视有为法的作用,甚至倒因为果,自缚缚他。
(0)

相关推荐

  • 少林寺永化堂禅武医发展简史(一):曹洞宗与少林寺

    少林寺建于公元495年,即北魏太和十九年,印度僧人跋陀从西域来到中原,因其佛法精深,北魏孝文帝故对其十分崇信,在少室山建造少林寺,命其为住持.跋陀在少林寺传授小乘禅学,其传承弟子以慧光和僧稠等为代表, ...

  • 老鱼:东山流响

    身为黄梅人,我曾多次游览五祖寺.读大学后,由于在外求学和谋生,二十多年的时间内,仅在五年前重游过一次.近几年,有许多朋友与我谈起五祖寺有很多可喜的变化,这更增添了我重游的心愿.清明节,有同学相邀游览五 ...

  • 世间法

    人生 就在出世与入世之间 一千多年前 神秀的佛偈说 身是菩提树 心是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 勿使惹尘埃 而六祖慧能的佛偈 却针锋相对地说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普通人 或难以辨别 ...

  • 谁影响了禅意书法及日本书道?

    廉颇蔺相如列传(局部) 黄庭坚 达摩创禅宗,传二祖慧可.三祖僧粲.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及同门上座神秀,至此禅宗分南北两宗,慧能创南宗.神秀创北宗,历时200多年.达摩所在时期为中国南北朝时期, ...

  • 六祖慧能说:真正的禅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佛性不分南北 五祖的大弟子神秀,以古老的荆州玉泉寺为根据地,推演着他那动人心玄的禅法.经过数年的经营,玉泉禅法风靡禅林,流布全国,自然而然,神秀成了江北禅僧最卓越.最受人尊崇的领袖. 六祖慧能与神秀, ...

  • 伤寒论践习录:15年顽固性湿疹5诊而愈

    处方:生地黄15g .荆芥15g .蝉蜕5g .炒牛蒡子10g .杏仁15g .生甘草20g .白术20g .桑白皮12g .茯苓皮20g .全蝎3g .连翘20g .生姜10g .麻黄5g .当归1 ...

  • 践习录‖099.后记:传承的秘密

    践习录|099.后记:传承的秘密 因为身体弱,小时候就开始学拳.我们村里练曦阳掌,我也跟着学.我有个玩伴,是我的邻居,我们两个一起跟他父亲学.他父亲爱抽烟,我给他买过一盒"黄金叶" ...

  • 践习录‖008.一生有多少个十年?

    践习录|008.一生有多少个十年? "过去讲,'三年把式当年跤,十年太极不出门.'可是,人一辈子有几个十年?"这是马长勋老师对我说的一句感慨.马老这么说,是有他的原因的. 第一,并 ...

  • 践习录‖006.玩索而有得

    践习录|006.玩索而有得 我们推手,最常说的一个字就是"玩". 这个字很妙. 首先,它能避免很多麻烦.武术界是个"是非行",你们在公园推手,总会有人质疑:你们 ...

  • 践习录‖005.怎么才能练出“太极劲”

    上文说,太极拳的"核心"是太极劲,不是所有人都同意.没有关系,本来就是"强为之名".而且,在这个世界上,有所有人都同意的观点吗?没有.郭德纲说,让所有人都喜欢你 ...

  • 践习录‖004.什么是太极拳的“核心”

    践习录|004.什么是太极拳的"核心" 要练好太极拳,就得掌握太极拳的"核心". 那么,什么是太极拳的"核心"呢? 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 ...

  • 践习录‖003.不会推手就等于不会太极拳

    践习录|003.不会推手就等于不会太极拳 练太极拳为什么要学太极推手?因为不会推手,就等于不会太极拳. 这句话是马长勋老师常说的,但不是马老的杜撰.在马老学拳的时代,这是老先生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

  • 践习录‖002.我们是什么样的太极拳

    践习录|002.我们是什么样的太极拳 虽然名字都叫太极拳,但是两个人的太极拳可能风马牛不相及.甚至,都叫"吴式太极拳",同样有云泥之别. 因为我看过不少朋友练拳的视频,这些朋友,都 ...

  • 践习录‖001.为什么练太极拳

    践习录|001.为什么练太极拳 为什么练太极拳?这其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你的目的是什么?你采用的手段,能不能得到最终想要的目的.这是一个必须首先明确的问题.如果不明确,可能会走很多弯路,甚至于缘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