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友投稿:怎样在复盘中找出疑问手?
作者:蓝莓
大家好,我是白夕。
今天收到一位粉丝的投稿,
我们一起来看看蓝莓同学的围棋经历吧。
有一次,我跟一位围棋老师下完棋,复盘时,他指着一个局部问:“这三个黑子看起来重重的,下得有没有问题?”
他指的是三个黑棋连接在一起,像根棍子的棋形,旁边还有两个白棋贴着。原本是很正常的棋形,可是听了这样的描述,像是很看重外貌的样子,我不禁感到好笑。
一般来说,通过高水平的人的复盘,可以知道自己哪里下得好,哪里不好。或者有水平厉害的AI,看着某招下出后,胜率急速下跌,也能大概明白。
但真正到了下棋,有时下出的是好棋,而有时同样的招法,却被批评是坏棋的情况也常有。或者想问某招“为什么”不好时,也会感到很迷茫。
有一次复盘时,我摆完一个局部,觉得下得挺满意的。老师反问我:满意在哪呢?
我答了一个理由,说出来后莫名地感到有些心虚。老师说:“下棋应该有一个标准!不是你认为满意就可以了。”老师的指点令我思路变得清晰起来。
要想找得到正确的疑问手,就要建立正确的评价标准!
这个标准,是不能单独用某种技术,去评价好坏的。而要根据不同局面综合判断。
比如说点三三的下法,在对手有一个拆边的子时,不一定是好棋,点完后对手的外势发展潜力较大。若是对手两边都有拆边的子,那是好棋,能令对手棋形重复子效较低。
水平决定了评价标准。水平低的可能会觉得吃子就是好的,再水平高一些是围的目多是好的,若再高些就会关注到棋形,厚薄,子效,先后手等等更高级的技术。
随着水平的提高,评价好坏的标准,也会相应的更新。所以,若是水平低,很难通过自己找出疑问手。
建议找比自己水平高的人,或者有经验的老师复盘。老师水平不需太高,只要清楚该学生的水平还要再继续学习什么就足够了。
除了要掌握正确的评价标准,将所学技术运用在下棋中。还有一点也很重要,要有把它们都忘记的勇气!
不要被某种技术的好坏,束缚了自由。看小朋友下棋风格会很明显,每盘棋要不是偏重连接,要不就是偏重分断对手,不懂得根据局面灵活掌握该连还是该断。
我觉得,每盘棋,都用全新的未知心情,追求当前局面下最佳的一手,才能不断突破惯性思维。
通常,我会围绕目数,厚薄,发展潜力,先后手四个方面,思考有没有比这更好的下法?
复盘时,每当抱着不自信的心问:“这手棋,下另一个地方会不会(目数)更好呢?”
通过新旧两步棋的比较,也常常有新发现。等再过一段时间,再复一次,这时水平提高了,又可能会有新发现——更好的下法。
我想,这就是围棋中有趣又令人着迷的一面吧!总会有新的发现,总是面临未知的挑战!
通过学习建立正确的评价标准,在下棋中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希望大家都能在复盘中有所收获!
投稿粉丝:蓝莓
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了,
喜欢我们的,可以评论、点赞(在看)、转发,
谢谢大家,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