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社会科学研究中“理论”的作用

来源:刀熊说说

作者:刀熊    编辑:学妹

今天要讨论一个严肃的话题:在读实证文章或写实证文章的时候,如何理解“理论”这个东西。
坦白讲,说起“理论”二字常给人退避三舍的冲动——“理论”这个东西听上去就跟枯燥、晦涩、大部头、boring脱不开关系。“理论” 貌似总离我们每个个体太远,离生活太远, 跟它有关的图像总夹杂着枯燥的反复背诵和机械记忆。
所以让我们暂且在这篇文章里抛开这个附带了很多复杂感情的“理论”字眼不用,而多使用“theory”这个词 (假装这不是一个东西)。
曾经听吴伯凡的音频节目,有一次有人问他是如何在《冬吴相对论》中做到旁征博引,引经据典,对那么多大部头和经典文字都能信手拈来的。吴伯凡说,其实引用经典没什么fancy的理由,无非是为了“省事”二字——很多道理和解释,如果用我们平常人的话说出来就需要连篇累牍、长篇大论,但是有了这些经典的文字,几句话就能把事情说的一清二楚、入木三分——既然有这么省事的工具,为何不拿来一用?
在科学研究中,“Theory” 这个东西从某个角度来讲就帮我们起到了这样的作用:它以一当十、四两拨千斤地为我们拨云见日;它是学者提出新研究假设的灵感来源,是学者对新事物进行解释的根源性指导。是“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源头。

仔细观察theory, 你会发现theory里面凝聚了学术研究所独具的一种细腻的美感:它无比精致、精准、严丝合缝、一丝不苟,它是聪明人给世界留下的礼物,它是厚重的、也是不张扬的,不喧哗的。它像某个匠人精心打造一生而留下的精美工艺。

从学术文章的角度来讲,一篇好的文章必然需要有效地结合data和theory;而想真正做到这一点又需要首先体会到理论在学术研究中的作用以及社会科学中理论的独特性。
于是我们在这里分两篇文章聊聊以下几个每个社会科学研究者都绕不开的几个话题:
上篇:

什么是theory?
为什么要有theory? Theory在社会科学研究中起什么作用?
 相比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中的theory有什么特点?
下篇:
 如何在写实证文章的时候有效运用 theory?
 如何在你的论文里有效连结theory和data?
 连结theory和data的具体示例和练习方法

什么是theory?

先看几个学者们的定义:
 A theory is an organized body of concepts and principles intended to explain a particular phenomenon. ” (Leedy and Ormrod, 2005)
 “Theories explain how and why something functions the way it does”. (Johnson & Christensen, 2007)
 “Theories seek to provide logical explanations.” (Babbie, 2014)
总结来说Theory一般需要至少符合以下这么几个特点:
1、其目的是describe(描述), explain(解释)和predict(预测)世界上的现象(但并不是所有theory都能做到这全部三点);
2、theory需要做到“logically complete” 和“internally consistent”——自成系统,自圆其说;不能前后矛盾、漏洞百出。
3、theory必须有可证伪的启示 (falsifiable implications).

如何理解社会科学研究中

theory的作用?

先想一个问题,我们是如何理解自然科学中theory的作用的呢?

比如在物理学里面,什么是theory? 什么是定理?什么是定律?又为什么要有这些定律?
比如gravity theory——重力理论,我们都知道如果扔出去一个东西它就会往地上掉而不是往天上飞,这是物理学中的理论和定律。在某种情况下,它一定会发生。在自然科学里,人们把某种情况下的规律总结起来——满足情况A,现象B就会发生。不仅如此,通过理论模型概括出重力加速度与时间和高度的公式,这样一来无论你掉的是苹果、苹果树、还是苹果手机,只要给我我需要的相应参数,我都能知道它在某个点的速度或是用了多久掉到地面。——这就是借助theory这个法宝,使得我无需再一一解释每个物体为什么以某个时间长度落到地面上;只要你在地球上,我就可以用这个理论来圈你,所谓万变不离其宗,这里的重力理论就是“宗”。

我们再转过头来看,gravity theory其实完美阐释了每个theory所追求能达到的三个作用:

 Describe: 它描述了一个地球上的物体如果悬空就会往地面上落;它还描述了下落落的速度、时间、和高度的关系;
 Explain: 它解释了是什么导致物体是往地面上掉而不是往天上飞或者悬在空中;
 Predict: 它能用来预测任何地球上物体下降时候某个时点的速度、多久掉到地面等因素---无论你掉的东西是一磅重还是一吨重,无论是塑料制成还是金属制成,无论是用来吃的还是用来玩的,都能依据理论预测出想要的变量。
接下来我们来看社会科学中的theory.
社会科学中,比如心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我们能不能找出哪条规律是像物理学中的gravity theory一样robust, 一样能够具有严丝合缝、密不透风地describe-explain-predict 功能的呢?

比如经济学中的经济定律,心理学中的心理学规律,人类学对某种人类现象的归纳和解释,或者管理学中的定理——我们能从多大程度上有把握地总结和预测出,只要符合A这种情况,就一定会发生B这种现象呢?我们能在多大程度上自信地说,给我一些我想要的相关因素,我就能一定预测出某个经济现象、个人行为、组织行为、公共政策、国家军事行动。。。等等这些社会现象呢?

不难发现几乎没有任何一门社会科学的理论能够百分之百自信的做到这一点——unfortunately, 我们在这一点上不像自然科学那么硬气,我们的理论没有自然科学的理论那么robust, 而且永远也不可能有。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会认为“社会科学” 算不上 “科学”, 或是认为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意义有限。
由于社会科学研究的核心是“人”,而人是多变的、发展的、复杂的、多样的,这就致使所有跟“人”有关的社会现象都难以用归纳、总结、定律、定理的方式去提炼出来。

然而,既然永远没办法得出像自然科学一样robust的理论,是否就意味着我们应该不玩了放弃了?
当然不是。这种复杂性、多样性、多遍性并不意味着这些社会现象是完全没有规律可寻的,并不意味着既然得不到普遍性定律就不必去做任何研究了,并不意味着就该放弃去探索的意义了——否则就走上了不可知论的哲学。
既没办法像自然科学一样有规整的范式和理论框架,又不能因此而走上不可知论,面对社会研究的这种复杂性和特殊性,学者们于是各选道路,各立门派,循着不同的路径和方法去靠近和探索社会现象的本质,最终形成了不同的研究哲学和研究视角,比较典型的包括以下几个:
 Positivism
 Logical empiricism
 Contextualism
 Normative naturalism
 Scientific Realism
 Perspectivism

(感兴趣的童靴可以进一步阅读 Tebes, J. K. (2005). Community science, philosophy of science, and the practice of research. American journal of Community Psychology, 35(3-4), 213-230.,其中有对每一种不同研究哲学的具体讲解。)

目前在心理学、社会学和管理学等学科里最主导的认知论是positivism和 logical empiricism,它强调通过逻辑推理、演绎、和测试可证伪的假设来构建理论。如果某个社会现象没有办法通过实证性的体验进行检验,那么依positivism来看就等同于无法成为人类知识的一部分。依托这种认知论产生的研究方法,也就是我们最常见的定量研究方法和实证性研究。

然而positivism 和logical empiricism也备受诟病,尤其社会科学都兼具“科学性”和“艺术性”,对于“艺术性”越高的学科,实证性研究和positivism 的思路就越难适用。下图是不同的学科中科学性和艺术性高低的图示,越靠近右边的学科艺术性越强,科学性越弱。比如,社会科学中经济学、心理学是科学性较强的学科,而社会学和人类性的科学性次之。同理,经济学理论比人类学理论就更多的适用于适用实证性的研究方法,而人类学里则会大量使用所谓后现代主义的研究方法,比如田野调查。

社会科学跟自然科学最大的一个不同就是社会科学一般没有统一的“范式”(paradigm),这就导致学者们研究的方法、视角、重点都千差万别,谁都别想说服谁,就像是盲人摸象时有人摸到了大象的耳朵,有人摸到了大象的尾巴,都是大象的一部分,然而都不是整个大象,又怎么能说服对方呢。但是,学者研究视角的多样性也集体性地贡献了社会科学的进步---有人研究头,有人研究身子,有人研究尾巴,最终让人类对这只大象的认知推进一点,再推进一点。

因为没办法找到一个统一的范式,这每一点推动便显得尤其有意义。你的研究,我的研究,别人的研究,一点一点积累、创造、叠加,才能构建出无限接近真相的全景图。

总结来说,这篇文章想说:

 社会科学的theory并不是用来解释所有现象的,因为我们没有统一的范式和研究哲学;

 社会科学的theory往往只关注一部分现象,如果能把这一部分现象说清楚、讲明白、体系完整、逻辑通顺就已经是非常不小的贡献;

 因为没有统一的范式,对同样的现象,不同研究哲学下的学者会提出不同视角的描述、解释和预测,也就是你会发现并行的theory, 常常没有办法说哪个对哪个错,只有哪个theory在哪种情况下最合适、最适用。

 好的社会研究者需要了解领域内的各种主要理论,就好像腰间要别着一个工具箱——工具箱里没有一把工具是万能的,没有一把工具能解决所有问题,然而因为你拥有这些工具,你知道他们各自的用处,能知道何时需要扳手何时需要钳子,还能在需要的时候随时从包里拿出来。这就是社科研究者对理论应具备的技能。

而文献读多了我们会发现,好的学术文章从来都是紧靠现有理论而反过来贡献现有理论的。你的data与领域内的theory如何有效、清晰、合理的连结就成了写好文章的重中之重。

这一点,我们来看下篇:

用得好Theory,

你才能成为实证文章写作高手

讲完了theory的基本地位,下篇我们来具体谈一谈在写实证文章的时候如何有效使用theory。

Data和theory 在一篇

实证性文章(Empirical Article )中的关系

在实证性文章里,因为肯定会有data (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我们要记得在自己的文章里,保证theory 和data的关系在总体上如下图所示:
这幅简单的图示至少说明了以下几个要注意的原则:
1、Theory和data 应该是互相依赖而生存的。Theory应该是验证data的指导、依据、来源; 而检验data的目的应该是指向theory、 构建theory、弥补现有theory的不足和提升theory的完整性。(非常重要!)
2、Theory本身的建立和完善并不是目的,它是为了指导实践的(data); 而test data (检验数据) 本身也不是目的,它是为了进一步提升理论的。
3、如果一个theory对现实完全没有任何指导意义,它就不是一个有用的theory; 而如果data对理论完全没有任何建设意义, 它也不会是有用的data.

如何在你的论文里

有效连结theory和data?

接下来我们就具体说说操作方法。

我们在构思和设计一篇实证研究的时候,最起码要注意在以下两方面上连结data 与theory:

1、我们在收集数据、检验数据时,我们所检验的问题和逻辑应该是基于现有理论的。这又回到写好文献综述的两个要点这篇文章里所打的比喻,如果你只有data而不能跟theory结合,就好像你闯进一个聚集了一堆高人的屋子,屋子里的人都在高谈阔论,他们彼此之间都颇为熟食,而你是新人,如果你想加入他们的对话让他们听听你的意见,就要先听他们在关注什么,说什么,怎么说的,然后把自己要说的跟他们的大对话联系起来。你的观点不需要跟所有人的观点都有重合,但你至少要跟某几个人的观点联系上,既有连结又有创新。

2、我们得出的数据分析结果和相关讨论,应该是为了重新指向理论、进一步建设理论的。提出问题、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呈现结果——这些过程本身并不具多大的意义,最大的意义是你的研究能否“improve existing theory” (提升现有理论). ——这一点,也是一篇论文能否发表和发表到什么类型期刊的重要指标。社会科学虽然不像自然科学一样有统一的范式,但构建理论是学术研究重要的目标。你的数据结果在多大程度上改进了现有理论的认知是衡量你研究贡献大小的重要指标。所以好的论文在文章的discussion 部分必须重新指向theory,突出文章贡献的讨论。

而仔细去看,其实在设计一个实证研究的各个步骤里对theory的考虑都不应该缺位。下图展示了两条主线之间的关系,左边是我们考虑设计一个empirical study (实证研究)时重要的几个步骤;右边是以theory为核心,在每个相应步骤里theory应该充当的角色。

 比如,在设计研究问题时,我们应该想到这个研究问题是在验证哪些理论?或是至少跟哪些理论的文献相关?
 比如在设计研究假设的时候,我们要问,我们为什么做出这样的假设?有哪些理论能支持我们做出这样的假设,而不是反方向的变量关系?

 比如在写报告的时候,我们要问,我们的研究结果证明了哪些理论?没有证明哪些理论?如何增进了我们对某个理论的现有认知?

如何提升连结theory

和data的能力?(具体练习方法示例)

Theory和data的连结可真心不是件容易事,这需要很多的练习、阅读、和体会,这中间是一个不断升级的过程,无法一蹴而就,也没有最终目的地。事实上,连接理论和数据是一个优秀社科研究者必备技能。我们在修炼此技能时要追求达到以下状态:
1、在看到一组二手数据时能够顺利判断出它能用于验证和建设哪个theory,或者它能不能用来建设理论; 

2、在解答一个实证研究的问题时能够明确知道其对应和依托的theory以及相关文献都有哪些(脑中有框架,心里不害怕);

3、在动笔写实证文章的时候能够在文章的各个环节紧密结合theory——比如写文章重要性的时候突出它是怎样弥补现有theory gap的,写研究假设的时候指出哪些理论支撑了该研究假设的做出,以及分析完数据写”discussion and implications”这个部分的时候指出你的数据结果如何为理论建设做出了贡献。

话说我自己当年在读博期间考comprehensive exam的时候,刚好组织理论这门课的老师非常重视考察学生在reseach里连结theory 和data 的能力,她在考试中的具体问题是给了我们一份发给某个政府机构领导的问卷,上面列了二三十个向政府领导者提出的问题,告诉我们假若这份问卷的数据现在已经收回,你觉得这个问卷上的数据能回答哪些跟组织行为相关的研究问题?这些问题分别依据哪些组织理论?并把这一部分theory是如何支持该问题的阐述段落写下来。


这个训练对锻炼使用theory的能力特别有效,大家不妨找类似的数据或问卷试一试。这里面需要的技能包括:1)对某个领域重要theory的深入理解;2)设计具体的、有价值的research question的能力;以及3)将理论代入到具体数据之中,并合理地将两者联系起来的能力。掌握了这三个技能,我可以说你基本在写实证文章的时候不会有太大问题了。
以下就借鉴我们当时考题里的思路,在这里跟大家一起做一个练习。

下面为了做这个练习我会先介绍一个研究问题和两个组织行为理论,假设此为已知条件;之后会给大家出一个具体任务,请大家想一想,如果你是researcher, 要依靠这两个理论来提出研究假设并写一篇实证文章,你该如何提出假设,又如何解释为什么该理论能够支持你的Hypothesis.

******练习开始,前方烧脑预警, 多烧多得,戒骄戒躁 :) *********
研究问题:假设我们现在要解释的研究问题是“为什么有的公司会选择收购或合并其它公司而有的公司不会?”
要使用的理论:组织理论有很多种,这里假设你必须要使用以下两个理论来为该研究问题创建不同的hypotheses(研究假设),这两个理论分别是:

 Resource dependency theory:该理论的主要观点是组织都不是独立的,组织要依赖其它组织的资源得以生存和获得成功;如果组织A依赖组织B的资源,组织B的power就会增加;如果组织A降低对组织B的依赖,组织A的power就会增加,不确定性就会降低。---所以为了长期生存和成功,根据该理论,一个组织应该尽量降低自己对别人的依赖,而增加别人对自己的依赖。

 Institutional theory: 该理论的主要观点是所有组织都是在“制度压力”下生存的,有些决策和组织设计未必是rational (理性的),而是迫于外在的“同化性压力”(isomorphic pressure), 因为别人这么做了,所以自己组织必须要这么做才显得有legitimacy (合法性)。根据该理论,这种同化性能帮助组织提升legitimacy和在大环境中生存。

任务:为了解释“为什么有的公司会选择收购或合并其它公司而有的公司不会?”这个研究问题,你如何分别依托每个理论设计研究假设?你怎样阐述该theory如何支持你做出的该研究假设?更具体一点说:

1、如果依托于resource dependency theory, 你对该研究问题可以做出哪些研究假设?或者说,该理论能如何帮我们解答该研究问题?为什么?

2、如果依托于institutional theory, 你对该研究问题又可以做出哪些研究假设?或者说,该理论能如何帮我们解答该研究问题?为什么?

请大家考虑至少5-10分钟,方便的话把研究假设以及与以上两个问题的答案写一写。这一部分可能比较费时间,而且需要反复练习和体会,建议大家安排一段安静时间来完成。

***写完自己的答案之后,请参见以下的答案示例***

(以上内容单纯是为了说明理论和数据间的关系, 请大家不要把它当成写文章的范式。这里根据两个理论延伸出来的hypothesis也不仅限于我列出来的这几个,只要符合该理论的主旨和能够解释研究问题,就是一个潜在的Hypothesis。当然这里我们只是为了做练习而在做hypothesis, 这并不意味着,每个我们列出来的hypothesis 都是具有研究的意义的,而要想知道具体假设是否有研究意义,则需要大量阅读和精通现有文献才能达到。)
总结一下,上面的练习启发我们在写实证性文章的时候,尤其是作为新手,可以按照以下的步骤去连结theory:
1、列出你的研究问题;
2、列出可能与其相关的所有理论;
3、列出每个理论的主要观点;
4、列出在该理论视角下,你的研究问题该如何解释;
5、列出该理论视角下可以形成的hypothesis;
6、通过review literature找出有研究价值的hypothesis;
7、写出每一个理论具体如何支撑每一个hypothesis (这一部分即英文实证文章中写在每个hypothesis之前的那一段文字)。
当我们文章写多了,对理论和文献的了解程度增加了,这个过程会自然而然的简化为:
1、你想到了一个研究问题;
2、你想到了几种hypothesis;
3、思考支撑你做出每一个hypothesis背后的理论是什么?是哪一个主题、哪一个学科的文献?
4、找出这些理论,并写出每一个理论具体如何支撑每一个hypothesis.
一旦我们找到了哪个theory支撑了我们的假设,并且确定了这个假设有研究的价值,这就意味着我们接下来可以在写一篇empirical paper的时候从头到尾把该理论和该假设结合起来。比如,拿刚才得出的一个hypothesis 举例:
“Hypothesis 1: 一个公司对外界资源的依赖越大,它与其他公司合并的需求就越大。”

我们知道这个假设是resource dependency theory支持得出的,因此在写文章的时候,在各个部分可以大概highlight以下的讨论,从而将theory结合到你的data里:

 Introduction 部分, 比如要有类似这样的句子:“…以前的组织行为文献就开始关注为什么有的公司会选择收购或合并其它公司而有的公司则不会这个问题。我们发现尽管学者对这个问题做了大量的实证研究,却很少有学者依据resource dependency theory对其进行探讨。本篇研究我们希望弥补这个缺口…”。(提示读者我的数据是对理论建设有贡献的)
 Hypothesis 部分,比如这样的句子:“…公司合并是因为公司都需要资源;根据resource dependency theory, 如果一个组织需要依赖另一个组织得到某种资源(比如材料、资金、信息等),那么这个组织就会增加不确定性而降低power,这会影响到该公司的生存;组织为了提升Power, 降低uncertainty, 就需要降低对其他组织的依赖;吞并或与其他公司合并意味着该公司把对外部的依赖性转变为了其对自身的依赖性。根据resource dependency theory,这能降低组织的不确定性,提升组织的power, 增加组织成功的概率。由此,我们得出以下hypothesis: 'Hypothesis 1: 一个公司对外界资源的依赖越大,它与其他公司合并的需求就越大’。” (用该理论来解释你hypothesis 的逻辑)

 Literature部分,比如:“…resource dependency theory是组织行为理论中最重要、最常见的理论之一,它的主要观点是XXX, 它主要适用于XXX。近年来依据该理论的实证研究关注的方面有XXX, 得出了XXX方面的发现…” (提示读者我研究的问题和关注的理论是为很多学者所关注的重要内容;提示读者我对现有的研究和文献有了解有认识)
 Discussion & Implications部分:比如:“…本篇研究以resource dependency theory为视角,实证性地检验了是否一个公司对外界资源的依赖程度越大,其与其他公司合并的需求就越大这个假设。我们的数据结果证实了/没有证实XXX。我们的研究对进一步完善resourcedependency theory做出了以下贡献….” (清晰明了的指明你的数据结果对理论建设的每一点贡献)

好了,到这里就给大家完整地展示完了一个如何把theory和具体研究问题结合在一起的例子。你的研究题目肯定不会跟以上的练习完全相同,但希望其中的方法、思维过程、工具可以为你所用,帮助你在一篇实证性文章里把理论和数据紧密结合起来,构建一篇强大有力的学术文章。

最后总结一下,这篇文章想说:

 一篇好的实证性文章,一定需要theory和data的紧密连结,而且是在全文中各个部分的紧密连结;
 Theory应该是去验证data的指导、依据、来源; 而检验data的目的应该是指向theory、 构建theory、弥补现有theory的不足和提升theory的完整性。Theory本身和data本身如果脱离了对方都没有什么意义。
 一个好的的学者能够做到在拿到相关二手数据或某个研究假设的的时候迅速想到它能联系和建立哪个理论;在需要检验某个具体理论的时候知道需要什么样的data;
 连结theory和data是一个需要长期建立、长期提升的能力,对文献越熟悉,对理论理解越深入,看好文章看得越多,越能够有效的在自己文章中连结二者。这需要我们多练习,多练习,多练习。
希望这篇文章不会太烧脑~然而如果烧脑的话, 那多半说明你在!进!步!
▷版权声明:本文作者拥有完整版权,所有原创文章最早发表于知乎专栏“刀熊说说”。本文转自微信公号“刀熊说说”。
(0)

相关推荐

  • 实证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包括实证研究方法概述.实证研究的基本流程.实证设计的基本方法与原则.实证设计成功的关键要素.实证研究的优势与局限等五部分内容. 实证研究方法概述 1 实证研究(Empirical Resear ...

  • 写作与方法(7):模型与理论分析、典型事实、实证分析、结论与建议

    本文为科研写作学院原创. 作者简介: 张乃丽,山东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日本经济学会和中国经济史学会常务理事.长期从事国际经济与贸易领域研究,在国际贸易与国际经济合作.区域经济与国别经济( ...

  • 姜红丙:理论是什么——最后的总结(2020)

    我们已经从科学哲学的角度(理论是什么--科学哲学的回答).论证理论的角度(理论是什么--论证理论的回答).管理学研究实践者的角度(理论是什么?)分别介绍了理论是什么.今天到了总结的时候了.科学哲学对理 ...

  • 方法论衡 | Kevin Clarke:社会科学研究中QCA方法的局限性

    文献来源:Kevin A. Clarke (April 2020). "Logical Constraints: The Limitations of QCA in Social Scien ...

  • 文献介绍: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因果推论

    文献来源: 1. 中室牧子.津川友介『「原因と結果」の経済学: データから真実を見抜く思考法』ダイヤモンド社.2017 2.  飯田健.松林哲也「選挙研究における因果推論の研究動向」『選挙研究』27巻 ...

  • 周末荐书 | 《领悟方法:社会科学研究中的方法误用及解决之道》

    作者:[美]约翰·李维·马丁 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 副标题:社会科学研究中的方法误用及解决之道 原作名:Thinking Through Methods: A Social Science Prim ...

  • 多人谈 | 赵蓉晖:发挥高校语言政策在高级人才培养和社会文化建设中的引领作用

    2021年第2期 高校语言政策 多人谈 文秋芳,陈坚林,柯安竹 赵蓉晖,高雪松,彭剑娥 赵蓉晖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 发挥高校语言政策在高级人才培养和社会文化建设中的引领作用 高等教育是 ...

  • 汤敏:如何理解乡贤在乡村振兴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导读 "乡村振兴不能像城市化一样以经济建设为引擎带动社会建设,而是以社会建设为引擎带动经济建设,而乡贤制度恰好就是这项事关全局的社会建设." 上期,友善社会实验室对古村之友创始人. ...

  • 如何理解《道氏理论》中的三个假设

    很多朋友看了<道氏理论>提到的三个假设,不是很明白,我们今天就简单聊一聊,三个假设讲的是什么? 假设一:市场操纵只能影响行情短期行为: 假设二:市场指数会反应每一条消息,这里的消息指的是一 ...

  • 社会革命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社会革命是阶级斗争的最高表现.阶级斗争有三种基本形式:经济斗争.政治斗争.思想斗争.社会革命不是一般的经济斗争,也不是单纯的思想斗争,而且不是一般的政治斗争,而是指夺取国家政权的斗争.革命的首要的基本 ...

  • 生产方式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生产方式是人类借以向自然界谋取必需的生活资料的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是特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生产方式或生产活动是 ...

  • 人口因素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所谓人口因素,是一个包括人口数量.质量.密度.构成,人口的发展,人口分布和迁移,人口的自然变动和社会变动等各种因素的综合范畴. 人口因素也是社会物质生活的必要条件之一,对社会发展起着制约和影响作用,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