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同光十三绝》中,感受京剧的华彩瞬间
感兴趣的朋友可关注“顺益兴四合院”,每日更新四合院信息、新鲜资讯,北京政策等……记得关注!
图片来源豆瓣博主RECLUSE日记
同光时期(清朝时期同治年间,公元1862年至1874年),是京剧形成并走向巅峰的时期,也是京剧快速流布形成全国性影响的大剧种时期。
“同光十三绝”是当时前辈艺人协力同心,形成艺术上定向合力的缩影,这些远去身影虽然今天看来有些模糊,但是他们对京剧舞台的艺术贡献却历久弥新,他们留下的浓墨重彩在北京戏曲史中被永远铭记。
由于《同光十三绝》和同时的艺人
对京剧具开创之功,从他们的家世和传人
可以梳理出一条简单的京剧发展脉络
老生四人
程长庚
饰《群英会》鲁肃
程长庚,京剧“徽派”创始人,他“愤徽伶之依人门户,乃融昆、弋声容于皮黄中,匠心独运,遂成大观”,凭借个人非凡的艺术能力,扭转了京中素重旦色的欣赏风气。他自道光末年至咸丰年间,出任三庆班班主,“精忠庙”庙首,总管三庆、春台、四喜三班,有乱弹巨擘、老生秦斗、京剧鼻祖等称谓.
他还大力割除戏班陋习,净化演出环境,被同行尊为“大老板”。杨月楼和“后三鼎甲”中人都曾得到他的提携。程长庚养子程章圃,鼓师,曾掌四箴堂(三庆班的科班,名旦陈德霖、名净钱金福都出身于此班)科班。
卢胜奎
饰《战北原》(一说《空城计》)诸葛亮
卢胜奎,外号“卢台子”,本是文士,因痴迷京戏而“下海”加入三庆班,深得程长庚器重。他擅演诸葛亮,有“活孔明”之誉。
又精于编剧,为三庆班编写过多出本戏,其中参考宫廷大戏《鼎峙春秋》编演的连台轴子大戏《三国志》最为出名,许多单折至今流传。程长庚、徐小香、卢胜奎、杨月楼、黄润甫、钱宝峰,各以他们在此剧中的精湛表演,获得了“活鲁肃”“活周瑜”“活孔明”“活赵云”“活曹操”“活张飞”的称誉。剧本的编排、结构和行当安排,都为后世留下了足资精研的范本。
张胜奎
饰《一捧雪》莫成
张胜奎,同治年间极其出名,因为与“前三鼎甲”中张二奎同时,所以经常被后人误认为一人。他长于念白,衰派老生极佳,这在以观众听戏出名的京中格外难得。他擅演《打侄上坟》《盗宗卷》等戏,曾搭班四喜、春台、嵩祝成等著名戏班。据说《四进士》就是由他从昆曲翻为皮黄演唱,整本《彭公案》也是他在春台班时排出的。
杨月楼
饰《四郎探母》杨延辉
杨月楼,年轻时以武生戏闻名,猴戏尤其突出,人称“杨猴子”。中年以后多演老生、武老生戏。杨月楼在三庆班多年,是程长庚的得力臂助,后接任三庆班班主。他叫座能力极强,在三国戏中出演的赵云人称“活赵云”;出演的《四郎探母》,时称张二奎后第一人。子杨小楼,与余叔岩、梅兰芳并称“三大贤”。
武生一人
谭鑫培
饰《恶虎村》黄天霸
谭鑫培,入画时为武生,中年后专攻老生。他是“后三鼎甲”之一,有“伶界大王”“四海一人”的盛誉。作为“谭派”创始人,他影响巨大,时人称“无腔不学谭”。他艺术创造能力极为出色,又善于广采博收,锤炼融化,《当锏卖马》经他演出,秦琼成为主角,“耍锏”被称为名贵:《搜孤救孤》经他演出,成为程婴的正戏。弟子王月芳、贾洪林、刘春喜、李鑫甫、余叔岩,自谭鑫培之父谭志道(艺名“叫天”)起算,谭家已七代从艺,堪称京剧第一世家。
小生一人
徐小香
饰《群英会》周瑜
徐小香,小生全才,昆乱文武样样精通,三庆班排《三国志》,他饰演的周瑜,有“活周瑜”的赞誉,有过“程长庚无小香周瑜不演《群英会》”的传说,足见其出色程度。徐小香号蝶仙,与王楞仙(专学徐小香)、陆筱芬(号薇仙,朱莲芬弟子)并称“小生三仙”,又和程长庚、胡喜禄合称“三杰”,当时流行的《戏提调歌》中有“小香到,提调笑;喜禄病,提调跳”语,可见受观众的欢迎程度。其入室弟子有“岫云堂五云”,即“多云”郑连福,“度云”董连庆,“绮云”李连喜,“若云”陈连保和其子“如云”。程章圃之子程继先亦为其弟子。
旦角四人
梅巧玲
饰《雁门关》萧太后
梅巧玲,精花旦,善青衣,扮相极美,中年后发福,但无损风韵,有“天子亲呼胖巧玲”的传说,掌四喜班多年,弟子众多,字以云排,如余紫云、朱霭云、姚祥云等。
他主持排演过很多新戏,以八本《雁门关》中的萧太后最为有名。长子梅雨田,有“胡琴圣手”之称,演奏“刚健而未尝失之粗豪,绵密而不流于纤巧”,和孙佐臣为胡琴演奏的两大流派,影响深远,极得谭鑫培倚重,笛子、唢呐亦精。次子梅竹芬早逝,其子梅兰芳为京剧“四大名旦”之首。
时小福
饰《桑园会》罗敷
时小福,曾有“第一青衣”的称誉,和罗巧福并称“两福”,搭四喜班多年,后代梅巧玲掌班。他“细步登场,俨然华贵”,做派尤其出色,变老辈手不出袖的规矩,强化了青衣的做表能力。
中年后专心传艺,弟子众多,字以仙排,著名者有张云仙、张紫仙、吴菱仙、吴霭仙、陈霓仙、陈桐仙、王怡仙、江顺仙等八人,时称“八仙”。师徒均善饮嗜酒,又被人称“醉八仙”,其中吴菱仙为梅兰芳蒙师。子时慧宝曾与王凤卿、余叔岩并称“青年老生三杰”。
余紫云
饰《彩楼配》王宝钏
余紫云,“前三鼎甲”中余三胜之子,幼年从梅巧玲学戏,青衣、花旦俱佳,跷功时称一绝,表演以细腻取胜,反调尤其见长。他在二本《虹霓关》中演丫鬟,唱念是青衣的路子,装扮、身段、步态、身形则是花旦,开青衣表演融入花旦特色之风,陈德霖对其表演多有借鉴,王瑶卿则张大其艺,对京剧旦行后来发展的影响颇深。子余叔岩,为老生“余派”创始人。
朱莲芬
饰昆曲《玉簪记》陈妙常
朱莲芬,本名延禧,起初只演昆曲,后兼演皮黄,但依然以昆曲为主。他和徐小香、杨鸣玉合作极多。《掷戟梳妆》《游园惊梦》《活捉》《思凡》《刺梁》等都冠绝一时。工书法,善绘画。弟子陈德霖。
老旦一人
郝兰田
饰《行路训子》康氏者
郝兰田,原为老生,后改老旦。他吸收老旦各家之长,并将老生声调糅入旦行行腔,是京剧老旦行重要奠基人。曾搭春台班,演出的《天雷报》堪称范本。后搭四喜班,与张二奎、梅巧玲合演的《四郎探母》人称“三绝”。
丑角两人
杨鸣玉
饰昆曲《思志诚》闵天亮
杨鸣玉,幼习昆曲,文武兼长,后兼演皮黄,有“无戏不绝,无戏不妙”的盛誉,他在《活捉》中张文远的矮子步,《起布问探》中探子的“耍旗”,《思凡下山》中小和尚的“耍数珠”等绝技的展示,被称为精绝。去世后有“杨三死后无苏丑”一说流传,甲午战争失败后,李鸿章代表清政府签订的《马关条约》,引起国内各界强烈不满,有人以“李二先生是汉奸”的为对,更让杨鸣玉声名大振。弟子宋万泰,收徒萧长华。
刘赶三
饰《探亲家》乡下妈妈
刘赶三,票友出身,初学老生,后改小花脸,兼演彩旦,彩婆由他唱红,丑行地位也因此提高。由于各班争邀,曾一日连赶三场(程长庚规定不准私应堂会),同行戏称为“赶三”,后竟成艺名。他演《探亲家》有真驴上台的绝艺,慈禧太后特许此驴入宫,成为民间艺人进宫演出的特例。有弟子罗寿山。
从“徽班领袖、京剧鼻祖”程长庚
到“伶界大王”谭鑫培
再到梅兰芳的祖父梅巧玲
当古老的画卷徐徐展开
呈现在我们眼前的
是一段群英聚会的历史
是一个定格血脉精魂
不可复制的华彩瞬间
整理编辑:顺益兴四合院
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