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99.5分的男孩得了癔症!父母过度干预,是孩子学习成才的灾难

现在的孩子很可怜,因为他们的成长环境非常不友好。

尤其一些父母,简直就是戕害孩子的罪魁祸首。

浙江杭州男孩小飞,10岁,上四年级,成绩在班里数一数二。

去年底,小飞正跟妈妈读课文,突然癔症发作,间歇性浑身抽搐。

从此,只要提到看书、写字、拿笔,小飞就会不由自主呈现这种症状。

心理医生给出的建议是,希望小飞父母减少对孩子的关注,不要给孩子制造压力。

尽管如此,住院初期母亲还会抽查小飞背乘法表,父亲则巴不得孩子赶快出院上学。

原来,这对强势的父母,是“鸡娃”的先锋。

小飞必须考第一名,考满分才行,否则就会受到一顿批评和施压。

“怎么才考了99.5分,还有0.5分是被你吃了吗?”

“学习不努力,未来没出息”。

一个10岁的孩子,就这样被父母逼出了癔症。

其实,孩子本没有病,有病的是父母。

有句话说,跪着的老师,教不出站着的学生。

同样,有病的父母,也培养不出正常的孩子。

竭斯底里,对抗施压,咆哮怒吼,一个个虎爸狼妈疯狂地卷入鸡娃大战。

无穷无尽的焦虑,让父母情不自禁地介入孩子学习成长全过程。

海淀的培训班里,高学历的父母责怪孩子:怎么这么笨?当年我看一遍就能背下来,你怎么好几遍还背不会?

小城市的课外辅导班上,老师边在台上讲,爸爸坐在儿子边上不停地抽孩子嘴巴子:怎么这么笨?怎么画得这么难看?

类似情况几乎到处都能看到,父母对孩子学习的干涉到了近乎痴狂的地步。

曾经楼下有位邻居,平时不上班,把所有精力都用在儿子身上,放学后就关在家里学唢呐,逼着孩子学这学那。

最终孩子才上初中就已经抑郁,不得不送到农村老家养病。

那些得了抑郁症的孩子背后,往往是一个生病的原生家庭,生病的父母。

我们不禁要问,这样做真的好吗?

两千多年前的孟子提出了“易子而教”的教育思想。

他认为,如果让父母直接教育自己的孩子,会存在着一个非常大的困局,容易产生“父子相夷”的灾难性后果。

有这样一种现象,但凡当老师的人,如果恰巧自己的孩子也在这个学校,往往不会把孩子放在自己的班级里,以避免因严厉施教而影响感情,因感情而冲击教育效果。

如果家长比老师还高明,如果家长能够取代学校,那还把孩子往学校里送干嘛?

家长扮演好家长的角色,是对孩子最大的负责。

现在,那些内心焦虑的家长才是真正的病人。

他们需要克制一下内心对包办、干预孩子教育的冲动,把空间留给老师、留给学校。

因为,病人不可能取代医生给自己看病,家长也不能取代老师培养孩子。

一个好的家庭教育,需要理解、需要智慧,还需要耐心、需要诚心。

但愿那些可怜的父母们,能够恰如其分地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