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忠贤掌权时,为何努尔哈赤的军队就是打不进来?
魏忠贤掌权时, 为何努尔哈赤的军队就是打不进来?
历史证明:一个国家内部腐烂,并不足以使之轰然倒塌;而如果还有一个强有力的外部推手,则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这个外部推手首先需要积蓄能量,将自己变强。其次最好能在每一个重要节点取得胜利,否则还会有被反扑的可能,或者使夺取最终胜利的时间延迟。
所以,这个问题好像是在说,既然魏忠贤那么为祸明朝,为何努尔哈赤入不了关,攻不下大明?也可以反问,既然努尔哈赤打不进来,那么魏忠贤或许不如历史描述的那样糟糕?又或者,神奇的明朝为什么在魏忠贤当政时没有灭亡?
可以肯定的一点,魏忠贤不过是给充满矛盾的明朝火上浇油,是这个腐烂社会内部强有力的催化剂,任何想要证明魏忠贤在给明朝续命上起到作用的翻案意图都是要谨慎的;而努尔哈赤则是推翻明朝的外部推手。
明朝灭亡的内部推手魏忠贤。
众所周知明代是宦官专权顶峰,形成三大权宦:王振、刘瑾、魏忠贤。其中魏忠贤的名气最大。
魏忠贤(1586-1627),肃宁(今河北河间)人,他在年轻的时候,吃喝嫖赌以致家财败光,只能自己净身入宫。魏忠贤原名魏进忠,《明史》有云魏忠贤在挥刀自宫后:“变姓名曰李进忠,其后乃复姓,赐名忠贤云”。
进宫后,魏忠贤极力讨好大太监王安,得到王安提拔。《客魏始末纪略》中记载,魏忠贤对魏朝极尽谄媚,于是魏朝便将魏忠贤推荐给了王安。
魏忠贤先是与天启帝朱由校(崇祯兄)的奶母客氏私通,凭客氏之力,在光宗时期给朱由校当典膳(管理膳食一职)。待朱由校继位,魏忠贤与客氏勾结日深、不加节制,很快爬到私立秉笔太监这一宦官权力最高职位。
魏忠贤抓住天启帝喜欢做机巧玩具癖好,专挑皇帝沉迷手工的时候奏事,以致朱由校不耐烦地频繁把国事扔给魏忠贤做主。魏忠贤从此专权跋扈,将朝内一切反对者赶尽杀绝。
其中,大学士顾秉谦向魏忠贤积极投靠,给他列举一份反对者名单,不久大学士韩爌、吏部尚书赵南星、左都御史高攀龙等十人被罢职、投狱,或惨死牢狱,或投河自尽。
之后魏忠贤安插自己的亲信,其心腹包括“五虎”、“五彪”、“十狗”、“十孩儿”、“四十孙”,皆为其党羽,凶残暴虐。可以说,有魏忠贤在的天启年间,是整个明朝最黑暗的时刻。
1627年天启帝病死,崇祯帝继位,下令抓捕阉党,之后魏忠贤在由凤阳押解回京途中畏罪自杀,客氏被乱棍打死,抓捕党羽261人,都没落得什么好下场。
明朝灭亡的外部推手努尔哈赤
努尔哈赤(1559-1626),明建州左卫苏克素河部人。他生活在一个十分动荡、混乱的时代。努尔哈赤二十五岁以为父、祖报仇起兵,收集旧部,有吞并诸女真部落的志愿。
1583-1589年,努尔哈赤首先完成了建州女真五部的统一,形成初步稳固的集团。
1590-1593年,在统一建州本部基础上,继续扩大实力,用三年时间统一长白山三部。
1594-1618年,这一时期主要为统一海西女真的扈伦四部而战斗,同时派兵攻打东海诸部,最终征服哈达部、辉发部以及乌拉部。
1618-1626,主要集中力量对明作战,并继续为统一女真各部而努力。
由上可知,在1618年之前,努尔哈赤的重心都放在统一女真各部上,只有到了第三阶段,当海西女真只剩下叶赫部依仗明朝支持独存一隅,其余女真大部分已经归附后,努尔哈赤看到自己已具备相当实力,才公开挑起反明大旗,于1616年,建立了后金政权。1618年努尔哈赤以“七大恨”誓师伐明,揭开后金与明战争序幕。
努尔哈赤宁远战败,含恨而终。
自1618到1626年,在对明战争中,努尔哈赤亲上战场七次,唯有最后一次宁远之役败给了名将袁崇焕,而这也是他44年戎马生涯中最严重的一次失败。这一战,使明朝挡住后金进攻猛势,将战争拖入相持阶段,从而延续了明朝寿命。
这段时间,虽也正是魏忠贤势力从逐渐崛起,到祸乱朝纲的阶段,但之所以未能长驱入关,努尔哈赤含恨而终,更重要的是这场决定性战役中未能取胜导致。
努尔哈赤于1626年正月十四日,亲率14万大军西渡辽河,进攻宁远。他从沈阳进发辽西,连克右屯、松山等七座城池。在二十三日兵临宁远城下,此时袁崇焕驻守孤城宁远,士卒不及二万人。但袁崇焕临危不惧、清醒镇定,激励士兵、布设火炮,同时坚壁清野,编排民夫提供饮食、火药。二十四、二十五日,努尔哈赤连续攻城不下,金兵已然大挫,败局已定,不得已只能撤归沈阳。
宁远战役失败的原因很多。包括强行实施剃发、迁民、查粮等对辽东人民的压迫性政治,导致不得民心;也有战略战术方面的失败。
另外明朝虽然财政困顿、物质匮乏、政治腐败,但它毕竟是个大国,加上边防将士多年经营,同仇敌忾,以及努尔哈赤的轻敌作祟,这些都决定了想要迅速灭亡大明,占领整座江山是不太可能的。
魏忠贤究竟有没有起到给明朝续命作用?
有学者爬梳了天启朝(1621-1627)袁崇焕与魏忠贤之间的来往资料,认为初期袁崇焕也有依附魏忠贤之嫌,这是袁崇焕升迁速度之快的原因所在。因此在初期边务问题上,魏忠贤对袁崇焕予以了支持。《明熹宗实录》有言:“蓟辽总督阎名泰、巡抚袁崇焕疏颂魏忠贤功德,请于宁前建祠,赐名懋德”。
但窃以为袁崇焕攀附魏忠贤的资料并不充分,又或者是袁崇焕的权益之计,以换取魏忠贤的支持。
总而言之,魏忠贤是绝对洗不白的。而明朝在当时没有灭亡,最主要的原因可能还在于魏忠贤并没有篡权做皇帝的资格,最多是将国家败个底朝天而已。
只不过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一个羸弱的明朝只要还有诸多忠诚的守边将士在,那么想要快速灭亡也不是那么容易。
无论如何,魏忠贤乱政祸国造成的明朝衰败之局,让企图励精图治的崇祯也无力回天,最终使崇祯帝冠上了亡国君的名号。
再观局势:魏忠贤可劲折腾——努尔哈赤轻敌——袁崇焕等众将领死守,所以这或许真的是明朝气数未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