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周急不继富——《论语》悟读【119】

锦上添花常见,雪中送炭难求

《论语》第六篇第三章:

【原文】

子华(孔子的学生,姓公西,名赤,字子华)使于齐,冉子(姓冉,名求,字子有)为其母请粟(小米),子曰:“与之釜(古代量器,六斗四升为一釜)。"请益(增加),曰:与之庾(yǔ,古代量器,二斗四升为一庾)。''冉子与之粟五秉(bǐng,古代量器,十六斛为一秉,一斛为十斗)。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

【译文】

子华出使齐国,冉有替子华的母亲向孔子请求补助一些小米。孔子说:“给她六斗四升。”冉有请求再增加一些,孔子说:“再给她二斗四升。”冉有却私自给了八百斗。孔子说:“公西赤到齐国去,骑肥马,穿着又轻又暖和的皮袍。我听人说:君子应该救济有紧急需要的穷人,而不应该给富人添富。”

【悟读】

锦上添花世上多,

雪中送炭人间少。

本章孔子是在批评冉有,自己不是不想接济公西赤的母亲,而公西赤也非没有能力养育老母,如此接济显得多余。可见,孔子称颂的是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

孔子从“仁爱”出发,提出了“君子周急不继富”的观点。接济穷人,方称雪中送炭;接济富人,只是锦上添花。有些“锦上添花”,完全是趋炎附势。在孔子看来,雪中送炭,才是君子应当具备的美德

北宋年间的某年,雪下得极大,天气异常寒冷。宋太宗想起了穷苦的老百姓,马上召集官员,派人把粮食和木炭送给京城的穷苦人和孤苦伶仃的老人。事情不大,却赢得了民心,稳固了统治,也是史上一段雪中送炭之佳话。

附名贵,一如锦上添花;

行善事,方为雪中送炭。

有道是“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居深山有远亲”,这也许是人性使然。锦上添花,指人在红火之中,添花的人就多,属于溜须拍马扯顺风旗;雪中送炭,指雪天给人送炭取暖,喻在人急难时给予物质精神上的资助。

锦上添花是添美,雪中送炭是救急;锦上添花是面子工程,雪中送炭是人心工程;锦上添花的人往往是求你的人,雪中送炭的人才是真正帮你的人

《道德经》有云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夫子的“君子周急不继富”符合“天之道”的。

遇雪中送炭,须知感恩;

碰锦上添花,但求平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