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海上钢琴师》的平行蒙太奇、浪漫主义叙事与哲学思考

《海上钢琴师》在欧洲上映时,正处于20世纪末的1998年,而这部片子的主人公却名叫1900,因此,它被很多人称作是世纪回眸式的经典之作。而在21年后,导演朱塞佩托纳多雷的这部经典终于走进了中国人的电影院里。

很长一段时间,《海上钢琴师》在豆瓣的评分都稳定在9.3分及以上,对于中国最早一批观赏到这部经典电影的人们来说,21年时间漫长而变化巨大,已经足够一个学语的稚童,成长为社会熔炉中的一员。沧海变迁,世事斑斓,每个阶段回顾此片,对其中的叙事手法、浪漫情怀和人生思考都有着不同的感悟。

一、平行蒙太奇

蒙太奇的手法在电影中被运用的频率之高,以至于有一种说法叫做:电影就是蒙太奇。而平行蒙太奇作为蒙太奇手法的一种,也时常被用作电影剪辑与叙事桥接中。

何为平行蒙太奇?简单来讲,就是在一个完整的叙事体系中,并行的两条脉络,通常安排为一个现在进行时,一个过去进行时,最终两条支线将会殊途同归,揭示同一个宏大的故事主题。

体现在《海上钢琴师》这部电影中,总共分为两个主要的时间线索,一个是演奏康恩牌小号的马克斯与主角1900在船上一起度过的时间线,一个是多年后马克斯回忆1900的时间线。

整个影片中一共有九处过去与现在这两种不同时间线索的切换,一次由马克斯的内心独白引入,三次是对话中的提问,还有另外五次是从弗吉尼亚号船上的某处同一地点引入的回忆性叙事。

两条线不断并行切换,同时推进,到最后当行将报废的船体出现后,两天时间线索融汇到同一条传统叙事线索中——马克斯坚信旧船中仍有挚友1900的存在,并坚持要去寻找。

整个影片节奏因为这种平行蒙太奇的巧妙叙事,让观众跟随者马克斯的眼睛一起,回顾了1900传奇的从出生到成名的过程,也随着他的步伐,不断发出各种意犹未尽的惊叹号和问号:

对1900斗琴时的巅峰与辉煌身临其境般的惊叹,还有在马克斯下船后,对于1900悬而未决的人生走向的好奇。

当代法国的电影理论家让·米特里认为:蒙太奇的目的是抓住观众的注意力,使之集中在被表现的事物上,首先是通过情节本身,通过情节所要求的生动的叙事来表达含义,其次是抒情,绘声绘色地抒发,墨酣情切地渲染。

而在《海上钢琴师》中,正是因为平行蒙太奇这种悬而未决的片段式叙事方式,无限挥发了该片的情节感染力。让人们和电影中的古董店老板、船体爆破工人一样,逐渐对这样的一个看似玄妙的传奇故事,由一开始的半信半疑,到深信不疑,再到深深沉浸其中。

同时,也是这种手法的巧妙运用,使得这部早就在21年前就出现的电影,即使这么多年过去后,荧幕魅力依然经久不衰、毫不过时。

毕竟,好的电影可以抵过时间的流逝,而好的电影手法,是让电影在多年以后仍旧有趣的核心。

二、浪漫主义叙事

除了时空交错的平行蒙太奇,影片中还有很多颇具浪漫主义色彩的叙事片段——

比如在马克斯用一曲康恩牌小号声成功登船以后,1900为了让他摆脱晕船的困扰,将马克斯带入钢琴演奏厅内,解开琴脚固定器,两个人坐在琴凳上,随着1900指尖优美的琴声随波晃动,像两条自由的鲸鱼,在整个大厅的水池内游走。

在1900的带领下,马克斯也由最初的晕头转向的崩溃,变得爽朗开怀。最后,两人连人带琴横穿过走廊,就像撞碎上等阶层华丽而空洞的梦境一般,大笑着撞碎了头等舱斑斓的玻璃墙。

这个阶段的1900尚且是身心圆融的、纯粹的,因为极度的边缘化与自身难以界定的归属感,他深切地知晓在海上生存的秘诀——放弃虚无的抵抗、挣扎与欲念,接受命运赐予的一切,大笑着成为命运本身。

而在整个影片中,1900出现过很多次从船上的窗户中望向外面世界的画面。导演用好几组长镜头将这个画面由近及远地刻画出来。

例如在1900的养父过世后;在挚友马克斯带着康恩牌小号告别他下船迎接花花世界之后;在1900停在长长的楼梯之间,凝望着对他而言毫无尽头的纽约城之后;

以及在灌录琴声唱片时候,从窗口惊鸿一瞥,1900看到自己的毕生所爱,完成了自己最经典的那一段钢琴素描之后。

窗内的1900的眼神总是如海上的风云一般变幻莫测:迷惘、纯粹、痴迷、窥见命运的忧郁与思考,以及诗一般的孤独。

而在现在进行的时空叙事中,马克斯终于听凭自己的执着,在废墟一般的弗吉尼亚号船上找到了1900,他衣着体面得恍若神祇一般地出现在自己眼前。

这个时候人们已经很难去思,在战争岁月里,1900是如何全身而退,他究竟在废墟中靠什么维持生命。

在这样一个浪漫主义至上的传奇故事中,现实的考量注定是要被虚掷开来的,这些不执著于细枝末节的叙事处理才能将导演的浪漫主义情怀挥发得足够彻底。

三、存在主义哲学思考

存在主义思想认为,人最重要、最内在的存在方式是个体存在,这也是我们孤独的根源。与此同时,存在主义一方面让我们感到了人世的绝望和世界的荒谬,但是另外一方面却赋予了我们无限多的自由与可能性。

在整个影片中,1900在外人看来似乎就是独孤的化身,既不清楚自己来处,没有父母亲人,爱情在转瞬之间就消失,所有在船上有过因缘际会的聆听者,在一声“美国”的呼唤中,纷纷下船离开。

他也不从属于任何一个国家,曾经想过下船却最终转身退回。好友马克斯口中期待着的,那个在郊外的带庭院的房子里,1900有个妻子和儿女,老友带着老酒敲开家门的美好时光,他从来不曾拥有,虽然1900凭借才华原本很轻易就能拥有这一切。

而这不禁让我们思考:选择个体化的存在方式,在时代语境下究竟会收获怎样的命运?倘若与花花世界失去亲密的联结,是否真的能够承担的孤独的重量?是否依然能够找到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

对于1900来说,整个弗吉尼亚号就是一座完整的社会鸟瞰图景,漂浮在水面上。

他从头等舱降生被黑人锅炉工捡起,回到最底层的锅炉间成长,然后伴随自己天才一般的琴技,从最底层到最高层,又从最高层在底层中自由穿梭,1900从不属于任何一个阶级,脱离于世俗中所有的标签而存在。因为他一个人就是一支队伍,一个人即是一整个世界,然后独自制定世界的规则。他是整个社会阶层之外的一个“另类”分体。

就好像保罗福赛尔在《格调》一书中所描述的一样:

成为另类是将你从阶层的束缚中解脱出来的唯一途径。加入另类往往需要你远离父母和家乡,放弃忍耐和克制之心。从四面八方聚集到城市中来的年轻人,专心致志地从事“艺术”,“写作”。“创造性工作”——任何一件能真正将他们从老板。主管的监督下解放出来的事情——这就是孜孜以求的另类。若是能成功地利用自己的才华,这些年轻人最终会成为羽翼丰满的另类。

“另类”1900也有过选择陆地的机会,当他历经爱情的洗礼和挚友劝说之后,开始决心下船。

但当他站上下船的台阶之间,看到满目琳琅的偌大的纽约城,他忽然意识到现代城市没有尽头,世界也没有尽头,人类社会就像上帝手中那巨大的毫无边际的黑白琴键——“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现代城市看似广阔无垠,看似机会无限,城市却好像人类的集装箱一样从来没有过真正的个体自由。而他的弗吉尼亚号虽然看似渺小,却驶向自由大海,驶向灵魂深处的浩渺云烟。

他的人生正因来源于“无”,因此也在“无”之中来去自如。这是1900所追逐的,永远的自由。

正如在这经济快速狂奔的时代,无数人前仆后继地冲向了人流最密集的经济地带,看似机会和选择数以万计,人生也瞬间拥有无数的可能性,但与此同时,正因为这些无数的选择的存在,让人们陷入一种时代的焦虑与空洞。

存在主义代表人物萨特就曾经认为,自由就是焦虑的根源。自由一方面带来无数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却让我们无所适从,变成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四、尾声

电影《一 一》里有句台词说,电影发明以后,人类生命至少延长了三倍。我们透过一部部电影,体验到了几十倍于自己人生的经验。我们带着强烈的内心求索,从电影中寻找我们想要的一切。

像阅读和观赏每一个文学与艺术作品一样,21年后,当年在网络上或碟片里观赏这部影片的人们,正好借助上映的机会再次回顾与审视自己的人生,或者说再次借助电影与21年前的自己对话,因此迸发出一些别样的思想火花。

而我想,这正是很多人都会在这部电影中的不同情节、不同时段落泪的原因。我们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在不同的桥段中都能临花照水般照见自己的灵魂深处。

因此,由设计大师黄海操刀的《海上钢琴师》中国区纪念版海报出来的时候,很多人看后泪眼朦胧,想起电影中那经典一幕:“时隔多年,依然清楚记得,栈桥上的1900,选择放弃、扔出帽子、挥别纽约”。

尽管我们在电影里过完了1900传奇的一生,走出电影院,属于我们自己的人生大戏却仍旧照常上演。愿你我依然和年少时一样,作人生舞台上永远自由随心的主角。

(0)

相关推荐

  • 刁亦男 x 双雪涛:用浪漫主义的微光照亮黑暗

    编者按:在2019年西宁First青年影展期间举办创作论坛时,「导筒directube」曾整理了现场文字实录,其中有一段刁亦男导演谈到<白日焰火>之前的创作过程,让人印象深刻. 此次借第十 ...

  • 如果爱情都无法改变你,就没什么能改变你了!

    4K修复版<海上钢琴师>已经在中国内地上映一周,虽然票房还不到1亿,但还是激起了很多人的怀旧情怀,纷纷表示要去"补票". 作为一部21年前的电影,虽然从未在中国电影院上 ...

  • 《海上钢琴师》:对你的未来,要心甘情愿

    我看完<海上钢琴师>时,眼前闪过很多画面,不受控制地将电影情节和现实生活融汇起来.我想,这不是一个沉寂的故事,它是鲜活的,有生命的. 不同的人生抉择,有其不同的人生结果,而对于这个结果,我 ...

  • 《海上钢琴师》:城市那么大,我看不到尽头

    一部电影能有多美?我想大概就是<海上钢琴师>的模样吧!不论是电影唯美的画面,还是电影所传达的思想感情,又或是那首经久不衰的<1900>无不让人陶醉不已,每当音乐响起都会忍不住落 ...

  • 《海上钢琴师》纯粹到极致的人,无法将就,哪怕苟活。

    写给你的第591篇原创 品茗读书行走拍摄 一意孤行旅行去 1900年的第一天,往返于欧美两地的邮轮Virginian号上,负责邮轮上添加煤炭的工人丹尼·博德曼(比尔·努恩饰)在头等舱上欲捡拾有钱人残留 ...

  • 电影悟人生丨《海上钢琴师》一个从未孤独的海上孤儿

    主角名叫:丹尼·布德曼·T.D·柠檬·一九〇〇~ 出生在大海中,成长在大海中,一生也从未踏过陆地~ 对于世界,他是个从未存在的人,他没有亲人.没有户籍.没有国籍.没有生日,大海就是他的摇篮~ 在一次风 ...

  • 《海上钢琴师》中人物形象的透视分析

    马克思人的解放研究的意旨在于介清人的主体性.现实性和价值性,实现由抽象的人向现实的人的回复,这是马克思人的解放的体系之构建,而体系之下则是通过三重维度达及内容与形式的统一.电影<海上钢琴师> ...

  • 海上钢琴师的旧日情怀

    昨天的推送内容不知道涉及了什么敏感话题,被删掉了,关于pop鸡尾酒的话题过两天我再写吧,一不小心把gimlet的视频也会删掉了,所以昨天大家看到了两个白板的推送,真是生蚝有意思.

  • 致敬孤独天才 电影《海上钢琴师》国内重映

    经典电影<海上钢琴师>近日在国内重映,票房惊喜,这部意大利著名导演朱塞佩·托纳托雷于1998年推出的文艺巨作,曾在国际上获得几十项大奖!本次国内重映海报由我国著名电影海报设计师黄海设计. ...

  • 影视篇 | 海上钢琴师

    来源 海上钢琴师 郭敬明曾说,当他写下他最爱的导演王家卫的时候,笔尖曾尖锐而敏感的疼痛过.我曾对此一笑置之.但是当我写下被中国人翻译成<海上钢琴师>的The legend of 1900时 ...

  • 【影视随笔.海上钢琴师】1900,不曾下船

    尘世一朵莲微刊第295期 按:<海上钢琴师>2019年11月重映,再次重温这部电影,内心有诸多感慨,因此,写文以记之. 1900,不曾下船 1  诞生 你拥有一个浪漫的职业--海上钢琴师. ...

  • 对《海上钢琴师》的终极疑问 :1900为什么就是不愿下船?

    " 陆上的人喜欢寻根问底, 虚度了大好光阴. 冬天忧虑夏天的姗姗来迟, 夏天忧虑冬天的将至, 所以他们不停四处游走, 追求一个遥不可及的四季如夏的地方. 然而,我并不羡慕. " 好 ...

  • 电影笔记:《海上钢琴师》

    梁东方 这是个老电影了,以前也好像看过:这次回家看望父亲,在电视上偶然看见在放电影,便重温了一次,好像又看出一点新意,至少是第一次看的时候印象不深的东西. 有一串长长的名字的海上钢琴师1900作为一个 ...

  • [第85次听写]海上钢琴师 与大海共舞

    我是Wind, 以前是字幕组组长. 我每天早上听写1分钟电影, 已经坚持2个月了. 你想要甩掉字幕吗? 跟着我一起开始听写吧! 拿出纸和笔, 把你听懂的句子写下来, 随意暂停和查字典, 听懂一句是一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