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永宝(中)

浙江浦江上山遗址出土碳化稻米

距今11000—8600年的上山文化,得名于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上山遗址。作为长江流域最早旷野遗址群,从一开始就出现密集的稻作证据,对探索人类走出洞穴和稻作农业起源提供了实证。上山遗址的稻谷遗存提供了目前世界上最早的驯化初始证据。据C14测年可知,一万年前,水稻最早在中国开始被驯化。

浙江余姚井头山遗址出土贝类

井头山遗址位于浙江余姚,是我国沿海地区埋深最大的一处遗址,以海洋贝壳为主的堆积及陶片特征表明此为一处史前贝丘遗址,生业方式以海产捕捞为主,兼有采集、狩猎以及早期稻作农业,对中国沿海地区史前文化研究具有重大学术价值。据14C测年可知,文化层年代均在距今8000年左右,最早的可达到8300年左右。

郑州汪沟遗址瓮棺出土碳化丝绸

汪沟遗址是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一处拥有相当人口规模的区域性中心聚落,在该遗址出土的瓮棺中发现了碳化纺织品。采用基于定制的多克隆丝蛋白抗体建立的微痕检测技术,对该遗址瓮棺出土纺织品的纤维材质进行分析,可以确认其为丝织品。结合其他遗址相关发现,确切证明中国先民早在 5000 多年前的黄河流域就开始育蚕制丝,而且当时丝织品的存在具有一定的广泛性。

唐代 韩休墓壁画

韩休是唐玄宗时期的宰相,他的儿子韩滉也曾任宰相,所绘《五牛图》为传世名画。韩休与夫人柳氏的合葬墓位于西安市长安区,墓中发现了历经千年未褪色的精美壁画。《玄武图》绘于墓室北壁,发现时已被严重盗扰,百余块壁画残块散落在地。文保工作者运用先进的电子设备和新型纳米材料,完成了壁画的修复。壁画原件旁有一个沉浸式展示空间,让人身临其境地欣赏壁画。

胁侍菩萨重层壁画

原藏于甘肃武威天梯山石窟第4窟中心柱。武威天梯山石窟,又称凉州石窟,创建于北凉时期,距今有 1600 多年的历史。20 世纪50年代末,因兴修黄羊河水库,对天梯山石窟的壁画和彩塑进行搬迁,自 2015 年起对馆藏天梯山石窟壁画开展保护修复。此壁画为重层壁画,下层绘有北凉时期胁侍菩萨,上层绘有元代胁侍菩萨,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经过程序复杂的重层分离与修复,壁画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得以留存。

老官山汉墓医简

战国 船棺葬漆床

成都商业街出土,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年代最早、结构最完整、工艺最复杂的漆床。出土时共45个构件,不仅饱水糟朽、结构脆弱,还受到盗贼损坏。工作人员经过加急清洗消毒,加固脱水、干燥定型等技术处理,才化腐朽为神奇,将这件千年前的宝物带到人们面前。

大河口墓地 壁龛漆器

西汉 锦缘绢绣荒帷

西汉 锦缘绢绣草编盒

北魏 毛领皮衣

南宋 紫褐色罗印金彩绘花边单衣

汉机汉锦:老官山提花织机

与<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的复原

中国古代织机与织造技术是中国古代科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2012年,成都老官山汉墓中出土了四台织机模型及相关文物,是我国发现的唯一完整的西汉时期的提花机模型,也是世界上发现最早的提花机模型,填补了中国乃至世界纺织科技史的空白。1995年,“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锦护膊在新疆尼雅墓地出土,堪称20世纪中国最伟大的纺织考古发现之一,是目前所知经线密度最大的、织造难度最大的汉锦。2015年,基于成都老官山汉墓出土的四台织机模型,中国丝绸博物馆以1:6的比例复原了可实际织造的织机。2018年,专业技术人员用这台汉代的复原织机,复制“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膊,完整复原汉代提花织机及其提花织造技术体系,即“汉机织汉锦”。

慈禧太后<佛>字女龙袍

慈禧陵地宫出土。1909年,慈禧归葬定东陵,黄江绸绣五彩五蝠平金佛字女龙袍是慈禧入殓所着最外层服饰。中国丝绸博物馆对此文物进行了修复保护,最大程度恢复其形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