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顺根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是孙子兵法的一句名言。有力的后勤保障对老山地区自卫反击防御作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413团广大后勤官兵、配属民工,在“一切为了前,一切为了胜利”战略思想指导下,在各级首长正确指挥下,在地方政府和人民群众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着作战决心,精心组织,周密计划,严密协同,坚决保障,使后勤工作紧密配合作战需要。为顺利完成轮战各阶段军事行动,取得作战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后勤处方振清处长(后排右三)与张发奎团长、张以明政委、孙万国副团长、李荣权副政委、部分后勤处部门指战员合影
实践证明,后勤保障工作对战争的进程和结局有着巨大的影响。
413团战时后勤指挥所由团副政委李荣权、后勤处处长方振清、协理员石世斌、副处长张尚信、战勤参谋周东文、运输助理高明歧、财务股、军需股、军械股、营房股等后勤部门18位同志组成。团卫生队、修理所、汽车排、管理排、后勤仓库,战中配属的云南省军区民工军马连,为后勤保障分队。
团后勤指挥所组成人员精明强干,勇于担当。他们殚精竭虑,不畏艰险,克服困难,保障有力。李荣权副政委是一位老政工,他与时任138师副师长、战斗英雄周登国是连襟,双双参战,人人负重,激情澎湃,斗志昂扬。李副政委身先士卒,带领全体后指官兵统筹协调各种战斗、生活物资。
后勤处方振清处长(二排右三)、张尚信副处长(二排右五)、七连李达久连长(二排右六)、七连指战员崔兆鹏(二排右四)在七连阵地与部分指战员合影
后勤处方处长,1969年入伍;石协理员,1970年入伍。两位后勤处军政一把手,同为沈阳市人。一位外向,敢作敢为;一位内秀,刚柔并举,被我们尊称为“一对粮草官,两位黄金配”。后勤处方振清处长,“方”姓,可谓指挥有方略;“振清”名,可称工作风风火火、雷厉风行、说一不二,部署后勤作战任务条理清晰,易操作,执行力强。张尚信副处长,1973年入伍,河北邢台人。他执行力强,踏实勤奋,如同他高大挺拔的形象,哪里需要哪里去,哪里危险哪里冲,办事高效。团后勤指挥所 “一位首长 三位领导” 个性鲜明,作风泼辣,精诚团结,优势互补。带领后勤指挥所、后勤各分队,高标准地实施轮战后勤保障。
我团执行老山轮战任务一年半(1985年1月至1986年6月),坚守阵地作战11个月(1985年5月至1986年4月),任务十分艰巨。全体后勤官兵以及配属民工充分发扬“一不怕苦 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以辛勤付出保障了全团 “小代价 大战果”作战 目标实现。是他们,受令后检修调配武器、装备快捷,保证了全团齐装满员;是他们,在8000里赴滇(凯旋)铁路、摩托化开进中,跟进保障有力,保证了全团准点到达集结地域(回归军营);是他们,狠抓临战适应性保障训练、准备充分,保证了全团拉得出、供得上、稳得住;是他们,认真组织接(换)防摩托化开进,进入战区闭灯驾驶,秘密接近阵地,把全团指战员、战斗重武器、生活装备安全送上阵地,保证了全团开上阵地就能够投入战斗;是他们,在坚守阵地的实战中,迅速建立后勤保障体系,靠前指挥、保障,维护运输线畅通,把作战、生活物资,按时足量送上每一个阵地、每一个哨位,保证了全团长期作战、生活需要。战勤作为斐然,值得颂扬!
张以明政委(前排左三)与后勤处卫生队指战员合影于团救护所保障有斗志。我团防御正面宽、哨位多、摊子大。不仅给作战指挥带来不便,也给后勤保障增大了难度。在供给线长,军工少,后勤保障量超出平时数倍的情况下,后勤人员牢固树立为一线服务思想,发扬吃大苦、耐大劳精神,做到“供得上、救得下、人有粮、炮(枪)有弹、车有油”,为夺取全团防御作战胜利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保障有重点。413团后勤指挥所,认真执行上级后勤保障命令。以“六个围绕”为重点,严密组织后勤保障丝毫不松懈。围绕“两个一切”思想,组织一线保障不松懈;围绕合成军首长意图,实现首长决心不松懈;围绕一个“实”字,转变作风不松懈;围绕长期作战,抓好战场后勤建设不松懈;围绕代价小,抓好后勤管理不松懈;围绕保障重点,开展后勤工作不松懈。接防初期,为了随时粉碎敌人的偷袭、袭扰、渗透行动,立足部队一上阵地就具有保障作战的能力,把及时调剂补充作战物资作为重点;接防后,以抓好物资管理为重点;在整个作战保障对象上,一线守点、出击分队、执行侦察任务分队、设伏分队、单独执行任务的通信线路维护分队、炮兵前观为重点;在保障内容上,战斗激烈时,弹药供应和伤员救治为重点;雨季作战,防雨、防洪为重点;旱季作战,防潮、防寒、为重点;在保障手段上,确保营以下“上送下抢”为重点;正常情况下,生活保障和卫生防病为重点。保障有方法。后勤机关实施重点保障,跟进保障,提前保障,机动保障等方法。保障工作“六到”阵地:送粮送煤(油)到阵地,换发被装到阵地,发薪报帐到阵地,巡诊送药到阵地,检修武器到阵地,征求意见到阵地。后勤业务部门与8个一线连队各前沿阵地建立联系点,定期上阵地解决连队生活、物资等方面难题。军需股与连队研究解决阵地生活调剂难题,营房股指导连队架设板房、帐篷。全处狠抓“三防三管”(防寒、防潮、防病、管弹药、管生活、管物资),促进了战地生活保障。推广了1营2连改善阵地生活环境与条件的经验;树立了2营2炮连武器弹药管理“五不靠”典型,被军评为先进单位。保障有垂范。后勤处6名68年入伍的老同志,4名身体有病。他们都克服身体不适,兢兢业业做好保障工作。副营职运输助理高明歧(战中任副处长),带领司机在一道班开设停车场。他发扬一线精神,以身作则,埋头苦干,注重管理,科学调度,保障一线,团停车场被上级评为红旗停车场。后勤处方振清同志,自身形象正,榜样作用好,带动作用强。每次前沿阵地抗敌较大规模战斗后,他便率领后勤分队第一时间把补充物资送上阵地。1985年6月2日,7连抗击敌一个加强连规模进攻。战斗还没结束,方处长就带领后勤人员扛着弹药、给养冲到了25号高地,及时保障了战斗所需。运输助理(战中副处长)高明歧同志(左)、作训股长沈顺根(右)研究接防摩托化开进计划
保障写光辉。参战期间,后勤战勤保障堪称十分任务、十分付出、十分卓越,为413团的历史增添光辉。
根据1986年3月15日步兵第413团《对越防御作战总结》文字记载:
参战中,后勤机关人员到阵地发薪报账、上送物资共2100人次。后勤保障工作落实到猫耳洞,落实到一车、一炮、一枪。共为一线运送、申领、购买干粮、粮食645吨、肉类20吨、各类罐头212吨、蔬菜840吨、饮具300套、塑料桶、水壶926个、各种被服63219件(套、双、床);补充炮弹4个基数、手榴弹5个团基数;发放油毡纸795米、帐篷207顶、煤油22100斤、塑料水管1300米、木板房32间。
根据步兵第41师(乙)2团(1986年)团奖字第7号令文字记载:
后勤处汽车排荣立集体二等功、军需股荣立集体三等功、5位同志荣立个人二等功、36位同志荣立三等功。
二等功个人:
后勤处副处长高明歧
汽车排排长王国荣
后勤处班长窦其瑞
后勤处助理员陈守信
后勤处战士王道和
三等功个人:
后勤处处长方振清
后勤处助理员杨聚先
财务股助理员宋修建
营房股助理员朱云华
军需股股长段金辉
军需股助理员易成查
军械股助理员贾荣利
修理所所长彭新文
修理所技师彭佑强
修理所修理工牛永奎
修理所技术员徐才
修理所战士朱锐
修理所战士郭继全
后勤处班长李焕福
后勤处副班长张秀查
后勤处付班长孙万合
后勤处管理排志愿兵张忠
后勤处保管班班长宋保群
卫生队军医宋存瑞
卫生队化验员唐生理
卫生队医助尹方连
卫生队军医唐付明
卫生队司药王伟
卫生队付队长衡德焕
卫生队指导员牟玉才
卫生队卫生员张学德
卫生队卫生员周兴元
卫生队卫生员牟洪章
卫生队卫生员于珍德
卫生队卫生员宋进忠
卫生队司机辛福义
卫生队班长赵金岭
汽车排司机陈宜顺
汽车排付班长何立平
汽车排战士袁付存
军械股保管员
战时后勤处被军师评为“三防、三管”先进单位,2人被师树为典型,25人被师团评为优秀党员。
战时后勤处,紧紧围绕重点,环环紧扣细节,战法实用。回顾36年前的那段难忘的战斗历程,你们全体后勤处的战友们,为我们司令部组织战斗提供了坚实的保障。难忘你们迎着炮火,日夜奔波在通往前沿阵地悬崖峭壁“华山一条路”上的画面;难忘你们带着民马队,牵着云南矮马(果下马)驮着沉重的弹药、生活物资,攀爬在通往前沿阵地四条“茶马古道”军供线陡坡上的身影;难忘你们迎暴雨、冲浓雾,砍荆棘,越雷区,冒偷袭,为了“两个一切”无畏无惧,保证运输生命线畅通无阻的英姿。你们“泥巴拉叽”的形象,躬背前行的画面,一直深深镌刻在我的脑海,让我心中充满着感激与感动。
配置靠前
热带山岳丛林,高山峡谷,悬崖峭壁,9.3公里防御正面,40多个主阵地,304个哨位。后勤机关、后勤分队加配属民工总共200多人,完成战勤保障的难度可想而知。团后勤指挥所结合全团作战任务,学习借鉴友军实战经验,分析我团自然环境、气候、防区敌情、炮战特点,慎重选定安全区域,尽力做到就近保障,灵活保障,精心组织,科学计划,确立了“一线八点”的战勤配置布局。
“一线八点”是我团3营7连阵地南侧经芭蕉坪、吊竹山、白石岩、829高地至上埧,即八里河东山战区公路一线(俗称华山一条路)。开设马鞍山村北侧、吊竹山、白石岩大桥、829高地、上埧5个固定军供点,并在芭蕉坪派出后勤前方保障指挥组。
马鞍山村北侧军供点。负责3营7连的战勤保障任务。
芭蕉坪后勤指挥组指挥吊竹山军供点。负责基指、3营(除7连)、团直属队和驻守芭蕉坪直属连队、团驻守分队、炮营部分连队的战勤保障任务。
白石岩大桥军供点。负责1营、2营坚守白石岩、岩子脚、1379高地、马家湾区域营连的战勤保障任务。
829高地军供点。负责团前指及驻守区域内2营、炮营部分分队、民马连的战勤保障任务。
上埧军供点。负责后指及分队的战勤保障任务。
团弹药库开设在白石岩。负责全团弹药保障任务。
团油库、卫生救护所开设在上埧。负责全团油料、卫生防疫和伤员救治等战勤保障任务。
“一线八点”布局,为保障一线大大缩短了距离,为支援一线战斗赢得了保障时间,为全团实施重点保障、跟进保障、提前保障、机动保障,创造了有利条件。
体系分明
在上级后勤组织体系编成内,按照我团后勤建制系统及配属分队,建立团、营、连三级战勤保障组织,形成严密的保障组织体系,具体负责组织战勤保障工作。
团级保障组织。由武器弹药、军需生活、卫生救护、车辆运输、机动5个保障组组成。在后勤指挥所统一指挥下,衔接上级业务部门支持和指导。依托“一线八点”,负责全团战勤保障任务。
武器弹药组由军械股、修理所、弹药库编成,各连文书兼任军械员。
军需生活组由军需股、团机关司政后、各营管理排编成,营连分别由管理排长、司务长和给养员负责。
卫生救护组由团卫生队、 营卫生所编成,下派军医到主要方向连,卫生员下派到主要阵地。
车辆运输组,由汽车排配属高机连一部、民马连编成。
团后指抽掉车辆一部与人员成立机动组,随指令实施昼夜机动保障。
各组由相关业务股长或助理员负责,每组指挥由3—5人组成。在处长的统一领导下,负责全团各项保障的计划、申领、调配、运输等组织工作。
营级保障组织由副教导员负责。成立救护所(7—8人)、武器弹药所(6—7人)、运输队(7—8人),分别由营卫生所、管理排、营属炮兵连82无座力炮排编成。
连级保障组织由副指导员和司务长负责。成立武器弹药组、生活保障组、运输组、救护组,均由连炊事班、连部文书、通信员、卫生员兼任或增配人员编成。
三级组织明确分工,各负其责,按级保障。特殊情况,则由团后指临时调整。
一营战勤保障组负责人:
副教导员董福家、卫生所长兼军医党永明、医助姜良泽、副指导员马伟明、朱先积、刘邦福、徐全件、单守祥;司务长张文忠、守廷明、黄光辉、张双旺、邹泽第。
军需股股长段金辉(右)、一营副教导员董福家(左),带领一营战勤组队员,将生活物资送往白石岩阵地
二营战勤保障组负责人:
副教导员李纯玉、卫生所长兼军医王玉国、医助连光陆;副指导员:胡东阶、张玉福、张宝山、魏广成、王志文;司务长:朱学林、贺家达、杨积生、刘守禹、高振安。
三营战勤保障组负责人:
副教导员王清海、卫生所长兼军医周立春、医助郭恒贵;副指导员:姚尚海、张明军、李印洲、赵振达、黄建全;司务长:赵刚、张北利、马合春、刘启会、胡成明。
炮兵营战勤保障组负责人:
教导员王泽信、运输助理裴景华、卫生所长兼军医李云法;副指导员:罗刚华、郭金国、高培海、徐正强;司务长:刘庆华、吴明书、蒋明国、韩发金。
我团前沿8个加强步兵连(含3个配属一线机枪连)、5个炮兵连(2个团属、3个营属)、4个营指挥所、5个炮兵观察所,分布在40个阵地,全团大小伙食点300个。防区山高路陡、草深林密,多数道路常年泥泞,雷区遍布,敌特工时有袭扰,运输困难,保障风险极大。
团后指为了减轻一线营连压力,保存一线战斗力,制定了先一线后二线、先主要方向后次要方向的保障措施。同运输组立下 “三防三管” 军令奖,严密组织运输战斗保障。在崇山峻岭中,开辟、维护、保卫4条运输线。
第一条,八里河东山方向与友邻结合部,由马鞍山村北侧经28号、26号阵地,爬上约20米高的木梯至25号阵地,重点保障3营7连阵地。
第二条,从芭蕉坪经3营指10号阵地分别至23号、12号、8号阵地,保障团主要防御方向3营阵地(不含7连)。
第三条,从白石岩大桥北侧经2连阵地爬软梯至白石岩山顶,保障芭蕉坪左翼1营阵地。
第四条,从白石岩大桥经马家湾西南山梁陡坡,至马家湾1379高地、岩子脚,保障2营阵地(不含5连)。
这四条从团级5个军供点,分别到各营指、重点连、重点阵地的军供线,落差几百米,犹如缠绕在悬崖峭壁上的丝线,被前线将士尊称为战斗胜利的生命线,长期作战的生存线,抢救伤员减少伤亡的保命线。
我团一线连队没有预备队换防,长期坚守11个月,抗反扑、反偷袭、反袭扰,大小战斗近200次。白天军供,夜间抢救,负责团级运输只有100多位战友、20多匹云南小马。三个营级运输人数加起来,只有60多位战友。他们日夜奔走在“茶马古道”上,马驮肩扛。有时候云南小马累得前蹄跪地,战友们扛得肩上全是血泡。他们从无怨言,无私奉献,赢得了战勤保障任务的圆满完成。
营连运输任务更加艰巨。营连之间,连至前沿阵地、哨位之间,地形更加复杂,道路更加狭窄,情况更加危险。一线阵地、一线哨位的官兵们,晚上战斗,白天加修工事。又要轮流运输上百斤的制式钢架、作战、生活物资,好百斤重的弹药箱子,靠的是手脚并用,背驮肩扛。那种苦累与危险,没上过战场的人难以体会。
团后勤处各部门、汽车排、修理所、卫生队,不仅是后勤处的重要工作部门,也是司令部各部门组织平时训练、拉练、演习、执行各类军事行动协同的重要部门,更是作训股组织军事计划的重要联系部门。尤其是在执行轮战任务期间,我们的协同合作、相互支持,达到了炉火纯青、密不可分的地步。
我们作训股与团后勤处机关全体干部、战士,与汽车排、修理所、卫生队全体指战员,平战的长期合作,相互的信任与支持、关心,感情至深,友谊长存。为了充分反映后勤处三个分队,在作战中敢于冲锋陷阵,人人争先有为的特殊地位与作用,我在准备撰写战时后勤处之时,提前几个月同战时汽车排排长王国荣、修理所所长吴金海、卫生队队长(战中任队长)王奎忠、卫生队政治指导员牟玉才等四位亲密战友建立了联系,恳请他们一起回忆那段共同战斗的历史。现根据他们提供的资料整理成文,说说他们的战斗故事,讲讲他们的战斗经历吧。以感谢他们为《战地芭蕉坪纪实》协作,付出的心血。
三转弯上方的悬崖峭壁上为通往芭蕉坪、八里河东山急造公路王国荣战友说:在纪念抗美援朝70周年的日子里,让我想起了35前自己亲历的对越自卫反击战经历。35年前,自己25岁,是一名步兵团汽车排长,带领汽车排24名战士,18台车辆,在云南省文山州麻栗坡县芭蕉坪地区100多公里的运输线上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运后送,艰难保障,圆满完成了各级首长交给的各项战斗任务,先后荣立三等功两次、二等功一次。在孙万国副团长带领下,我随团前指司政后战友们,先期到达平埧集结地域,提前做好迎接赴滇大部队到达的各项准备工作。1985年3月1日下午5点,接到团后勤处运输助理高明歧同志的电话通知,由我第二天带车去开远市大塔油库拉油。第一次执行任务,意义特殊;道路不熟,路途很远;能否按时,关系全团100台车的安全。3月2日5点,我们一行4人开着两台车,破雾离开营区。按预定计划,提前到达师定集中点----三台寺。紧接着二团、四团的车辆相继到达。全师拉油车队,在师运输科郭助理的带领下,依次前后跟进。开远大塔油库地处偏僻,坐落在大山深处,道路狭窄。整个车队在山脚下转了几圈也没找到地方。幸好碰到一位1979年参加过支前的老乡引导,才找到了油库。但是,大塔油库迟迟不见给我们加油。在酷暑中等待,心情是着急的。后来才知道要等着集团军负责后勤保障油料的领导到来,油库方面才能开展工作。约下午4点,大家才期盼到领导发出的第一道装车加油的命令。由于加油车辆多,油库人员少,场地狭窄,无法同时展开加油。我们当天无法返回,晚上住宿开远。红河州开远市位于云南省东南部,是滇东南的交通要塞和中心城市,是镌刻在红土高原南部的一颗明珠。这里是哈尼族、彝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区,呈现着浓郁的民族风情。处处可见的“迎军门”“凯旋门”,在灯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当地政府与人民对参战子弟兵的热情,给我留下印象深刻。第二天大清早,我们简单洗漱后直奔油库加油,满载返回平埧。1985年4月9日上午,参加后勤处全体干部会议。后勤处方振清处长传达上级指示精神,总结万里赴滇开进总结,部署下阶段保障工作。方处长总结客观、点评到位、批评严厉,会议严肃,我是被批评者之一。下午,我正找战友谈心,让同志们对我提意见,以求改进。约4点钟,突然接到去政治处开会的通知。我的心里忐忑不安,担心上午刚刚挨处长狠批,下午轮到政治谈话。然而,当我来到政治处的时候,映入眼帘的5面开进先进单位锦旗,汽中排位列其中。政治处首长亲切有加,向我布置晚上全团表彰会上台领奖任务。我豁然开朗,领悟了领导方法与领导艺术的奥秘。我趁着吃晚饭的当口,将此事通报了全排战友。大家闻听消息,情绪振奋。特别是一班长仇成良出车刚刚返回,顾不得吃饭直接参加了表彰大会,分享受奖的喜悦。这件事深深打动了我的心:是的,我们汽车排的党员、骨干,不!我们的战士,荣誉感何等的强烈!我不知道说什么好,只知道自己在战友们心中的地位。很惭愧,我当时没有真正理解战友们的心。1985年4月12日,为有效落实战时适应性实训,我白天组织全排对车辆进行全面检修与保养,确定训练计划、训练路线、训练方法。闭灯驾驶过去未曾搞过,高原的崇山峻岭中更为困难。天黑以后,我召集三位班长驾驶两台车,先行先试,开始了第一次夜训。云南高原山区道路狭窄,弯道多、弯道急、坡度大、悬崖峭壁。可能遇到的敌情,气候变化难以预测。在如此复杂的条件下,闭灯驾驶非常危险。对驾驶员眼睛与身心,是一次重大考验。一不小心,就会造成车毁人亡。但是,适应前线作战保障必须要闯过这一关。大家相互鼓励,互相探索,总结夜间闭灯驾驶技术的要领与注意问题。直到晚上十点钟,才结束训练返回营地。4月15日开始,我正式组织全排夜间闭灯驾驶。每台车配备3名同志,携带少量武器,由班长(副班长)、骨干(老兵)、新兵为一个训练组,规定通信信号、指挥联系方式。训练扎实有效,人人熟练掌握。在此基础上,我们又针对战区气候特点,展开了雾天、暴雨天、配属部队保障、汽车故障、汽车轮胎换位、遇到小股敌特袭扰等科目训练,为作战保障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1985年4月22日,我奉命跟随孙万国副团长、后勤处方振清处长带车运送营连长去前沿勘察地形,到友军阵地见习。当天安排一辆救护车、35号、36号两辆带蓬卡车。我负责带卡车,陈宜顺、左风引两位1976年入伍的老兵各开一辆。凌晨4点30分,全体勘察见习人员从平埧出发,过了平寨进入战区,在隆隆炮声中前行。大约10点多钟,到达接防部队107团后勤指挥所----上埧。35号、36号车继续前行,运送营连长到各自接防阵地后再返回上埧。我随同方处长、战勤参谋周东文、财务股韩股长下了车,走向位于山坳中的107团后勤处长帐篷。在帐篷口,受到了107团后勤处长、战勤参谋的迎接。进入帐篷寒喧几句以后,就进入正题。结合作战地图,友军向我们介绍该团后勤保障配置和战勤保障情况。交流既严肃认真,又不乏愉悦默契。从训练到保障,从战士到干部,从后勤到前沿,使我第一次感受到战争的残酷,组织的复杂。下午,我们在友军的带领下勘察指挥所、驻地帐篷、猫耳洞,前出全防区,勘察各个保障点,实地听取情况介绍。晚饭后,我带着左班长到友军简易露天油料保障点了解汽车配件、油料保障、驾驶员生活、保障情况,听取部分驾驶员介绍战时运输保障经验与注意事项。为了不打扰友军,我和韩股长、左班长在自己汽车大箱上安营扎寨。紧张过后的安静,思绪万千难以入睡。大约在凌晨一点多钟,困乏至极的我在零星炮声中进入梦乡。第二天,我把孙副团长、方处长送去芭蕉坪以后,返回白石岩大桥等接一营的营连长们。孙副团长、方处长坐着救护车,带着35号车接二营、三营、炮营的营连长们。约下午6点钟,两路人马会合以后返程,于23日凌晨3点多钟安全回到平埧。1985年5月22日,是在平埧驻扎的最后一个晚上。第二天晚上就要接防阵地,正式成为战斗员了,将是我一生的光荣。回想前一阶段的工作,从5月16日到现在已经7天时间。几乎两天一趟连轴转,把部队从集结地送上阵地。不仅驾驶员们非常疲惫,连我也觉得难以支撑。然而,不知怎么的,我心底的豪气却憋得足足的。我想,这应该是军人职责使然吧。吃过早饭,我把车辆安排好,便组织全排驾驶员到团里参加司机会。会议的内容,是全团接防摩托化输送。这一天从上到下整理作战物资和个人物品,人人忙得汗流浃背。下午,我要确定第二天晚上接防以后,留在后指的6台车人选问题。我请示了方处长与高明歧助理,协商的结果是:全排分成两个班,相互搭配,轮流使用。回到排里,我先看看、听听大家的态度和意见。大家得知一线阵地要留6台车,负责战地后勤保障。其余车辆,留在后方停车场待命。大家争着留在前方,抢着执行战地保障。尤其是一班长仇成良,二班老兵陈宜顺,表现突出,态度坚决,再次显示出党员、骨干、志愿兵、老同志的先进模范作用。第一批人选确定为一班长仇成良、老兵陈宜良、一班副张秀奎、周瑞民、三班王道和、孟宪宇,再加上6位副驾驶员薜健、吴斌、尹燕新、德敏、袁成新、邵永旭。
军车陷入了泥潭,挖烂泥垫石块
1985年5月23日,我在凌晨三点钟叫醒大家,抓紧时间洗漱、吃饭、准备奔赴战场。这7天来,我不停地带车上阵地,去时坐头车压阵,回时坐尾车收拢。今天感觉身体很不舒服,便没有坐头车。而是坐在35号车上,准备稍作休息。刚刚出发不久,就听见战友汇报杨树旺病了。自己赶紧来到45号车上,接替杨树旺开车,车队开过文山以后,杨树旺吃过药,执意将我换下。我又接替二班副张龙跑了一段路,才把方向盘交给了他。此时我感觉到头晕目眩实在坚持不住了,好在已经是途中休息时间。我赶紧找到安医生吃上药,然后随车向阵地开进。到达阵地已经是晚上九点多钟,大家忙着安营扎寨,准备接替友军指挥、战勤保障任务。1985年4月6、11、23、24日……;7月19日……;11月1日……1986年春节……4月23日……(内容略)。吴金海所长告诉我:修理所在团后勤处和军械股业务指导下,承担着全团的武器、车辆、装备的检查维修、及时更新任务,要确保枪支、火炮、车辆始终处于最佳技术状态。做到武器打得响、打得准,车辆开得动,修理所是后勤保障的重要环节之一。修理所在接到轮战任务后,立即对全团武器、车辆进行技术状态检查和维修;进入平埧战前训练后,根据连队分布散、地域广的特点,修理所由我、技师彭估强、汽修技师徐才分成三个组,深入连队至排班,检查武器、车辆技术状态情况,解决因长途输送等因素,造成的技术状态下降问题,确保连队进入阵地后,武器装备处于最佳战斗状态,真正做到平时多检查多保养,战时打得出,打得准。修理所配置在八里河东山方向上埧村,由于我团防区战线长,地形复杂,为缩短下连队上阵地检修时间,修理所派出由彭估强技师带领两名修理工,在吊竹山设立修理点,保证了团主要防御方向的武器车辆检修需要。进入战区后,修理所分组分工,合理搭配技工,对口上连队阵地,不间断地进行检修技术保障,及时建立连队文书信息网,向军械股及时反馈情况,发现问题第一时间加予解决,问题不过夜,保证战斗的需要。由于战区多雾潮湿,武器容易生锈,预防给作战带来不可预见的影响,修理所迅速指导连队,对武器擦试、火炮保养规程进行技术指导,做到规范操作与存放,确保了整个作战期间,武器始终处于优良的技术状态。战时修理所,实行昼夜保障。战斗前,深入到一线班,一线战斗哨位;战斗中,听从后指随时前出或跟进保障;火炮发射频率高,随时更换、修理受损部件。保证各种条件下,随损随换,随坏随修,确保一线作战的需要。哪里战斗有间隙,修理人员就出现在哪里,快速掌握武器状态,为后指、军械股决策,提供准确的数据信息。修理所在战时,为一线连队、一线阵地、一线哨位的技术保障,对确保战斗的胜利十分重要,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过硬的技术本领,过硬的作风,才能有过硬的技术保障,才能完成历史赋予的光荣任务。同样要有不怕流血牺牲,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一切为了战友的精神,才能做到一线需要就是修理所的责任与担当。王奎忠队长写道:战时卫生队领导班子由3位成员组成。队长李先树、指导员牟玉才,我担任副队长。1985年12月,根据上级指挥部要求,安排少量干部先期回到部队营房,为部队凯旋归营预先做好准备工作。李先树队长奉命提前归营,我接任队长,衡德焕提任副队长。部队进入文山州平埧集结地域,开展战前卫勤演练。按照卫勤编组,组织战前职能卫勤练兵。前接伤员、检伤分类、救护所开展、伤员转运。经过多次推演,使参战成员能够熟练掌握工作程序和分工合作。战前卫生干部配备,由李先树任卫生队长,指导员牟玉才、我任副队长、军医衡德焕、尹方连、苏存瑞、医助唐福明、王明广、司药王伟、化验员唐生理、机师丁元新、司务长田德玉;卫生班长高勇、文书赵文彦、剂调员姜瑞波、王安斌、顾卫平、张学德、宋进忠、牟洪章、于珍德、焦方明、葛泽清、戌成军、周兴元、李兴泉、曹健、顿德民、刘风元、董兆贵、李学德、饮事员张丙福、华士云、周鹏、救护车司机辛福义。团卫生队留守军医杨淑华、卫生员刘付庆。各营卫生所军医分别为:一营李云清、二营王玉国、三营安增喜、炮营袁清林。战前抽调济南军区辖区内的卫生技术干部充实配齐编制。参战往事人生铭记,英烈壮举永存心间,腥风血雨忆难忘,我要讲讲永远也忘不了几件事吧。
自左至右:413团后勤处财务股长韩国臣、张以明政委、司令部石岩政治协理员、后勤处卫生队长王奎忠。辽宁省锦州市义县籍四位战友,共同用枪弹壳、手榴弹盖制作送家乡人民的锦旗
1985年5月23日午夜,我团奉命接防,卫生队进入上埧村。主要负责战场伤员抢救,病员收治、前沿阵地巡查、防疫、卫勤保障工作,并向三营卫生所派出军医尹方连、卫生员张学德加强力量。卫生队进入阵地不久,张以明政委一行来检查指导工作。6月2日,我们部队刚刚接防,越军对我前沿阵地偷袭,高福胜等3名战友负重伤。我接到团长电话以后,带着两名卫生员乘救护车向八里河东山方向快速开进。当时,天下着瓢泼大雨,头顶隆隆炮声,踩着泥泞的陡峭山崖,到达包扎所。我仔细检查了三名受伤的战友,两位战友心脏都已停止了跳动,抢救无效,光荣牺牲,在场的战友都落下了眼泪。另一名伤员,没伤到身体主要部位,抢救及时转危为安。从那天起卫生队经常抢救从一线送下的伤员,地雷炸伤的较多,大多数炸伤下肢,经卫生队止血包扎处理后,送师医院进行截肢手术。11个月来救护伤员达100多人;大部伤员经卫生队治疗全愈,积极要求重返一线战场,没有一位战友退缩的;有的战友被弹片刮伤,在阵地医生或卫生员急救、消毒、包扎后,轻伤都不下火线。1985年9月17日,越军突然向我纵深发起猛烈炮击,上埧村一名放牛娃被炮弹弹片击伤,当时李先树队长、军医苏存瑞、卫生班长高勇正在手术帐篷内给炸伤的孩子清创取弹片,我正在组织伤病员防炮,又一发炮弹落在距手术帐篷约20米处,把手术帐篷炸了几个大洞,连卫生队的救护车也被炸出大洞,我睡觉的猫耳洞四周落了好几块弹片,凉晒的衣服被炸成了筛子布,手术用的发电机被炸报废。但由于我们自己修的防炮工事牢固,防炮措施严密,隐蔽行动迅速,没有造成人员伤亡。85年雨季的一个夏天, 友军浅近纵深卫生队遭敌特工偷袭,造成一定伤亡。我们高度戒备,我和牟指导员高度重视,为了确保卫生队的安全,根据后指警戒方案要求,严密组织全队指战员加岗值班,干部全部夜间站岗,努力做到万无一失,确保伤病员及卫生人员的安全。同时加固防炮工事,做到有备无患。临近撤下阵地的那次抢救,让我痛心疾首,至今难忘。我记得1986年4月,我们已接到换防命令,就在撤下阵地的前两天下午4时左右,4连方向的一次战斗,遭越军炮击,4连一排长尹文杰和两名战士被炸成重伤,两名伤员送到卫生队,均无生命体征。一排长头部炸裂,当场牺牲,一名战士臂大肌炸开,血已流干,牺牲在下山途中,另一名战士全身多处炸成重伤,边抢救边送后方医院,终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英雄献身。王队长的回忆仅仅是战时卫生队风釆的部分精华,二十几位医卫人员,140多伤员,在炮火中将前沿每一位伤员迅速后救,争分夺秒手术,工作压力,精神承受能力有多强多大。我作为基指作战值班人员,也在大局上了解一些战时后勤处保障工作。我认为卫生队的救治、卫生防疫工作相当艰巨与出色。团卫生队全体医务人员在几位队领导的引领下,认真落实战场救治和卫生防疫工作,为提高部队战斗力竭尽全力。除重点加强主要防御方向卫生力量的同时,实行分片定点救治伤员,在全团防区内,划分了6个伤员救治点,明确了各单位伤员救治地点、人员和责任,使抢救的143名伤员,达到迅速、及时、准确,减轻了伤员的痛苦,降低了部分伤员的伤残等级,避免了事故。同时,加强了阵地卫生防病工作,各级卫生人员到一线阵地巡诊568人次,下发400多种药品,门诊会诊350人次。团卫生队对全团防区内23处山泉眼做了检查。并定期为干部战士检查身体,打预防针、发预防药,使全团卫生防区内达到“四无”(无肝炎、无肺炎、无痢疾、无食品中毒),昼夜发病率,控制在0.27%,保证了部队的体能。特别要记述团卫生战线的大功人物,二连卫生员李运海同志。他在配属“1.28”出击作战中,英勇顽强,不畏艰难,在敌人炮火下,抢救伤员17名,荣获一等功。他的英雄事迹原稿至今还保留,待写到一营战友作战时一并推出。
战例一:跟进保障二营二炮连配合友军“1.28”出击作战
1986年初,二营二炮连受令,配合友军“1.28”出击作战。前出到友军八里河东山方向的33号阵地西侧,炮观开设在紧靠我团三营7连右侧30号阵地顶端。接到命令后,后勤指挥所派出运输,卫生、军械保障组,随队跟进保障。后勤运输组先期前出至八里河东山前沿,配合二炮连构筑观察工事,爬上500多级垂直阶梯(俗称天路),将三角工字型钢架,背上30号阵地顶端。30号阵地高入云端,东西呈长方体的山顶落差几百米,顶宽不足20米,南北两侧均为垂直悬崖。运输组将三角工字型钢架背上顶端后,已精疲力竭,他们也没有来得及歇歇脚喘口气,紧接着协助二炮连观察所的战友们,组装工事,装沙包将工事四周垒成2.5米以上的防护墙,远远地看去像个小土岗,才放心地撤下阵地。1986年1月25日,二炮连连长王玉根带领该连炮观侦察兵、计算兵、通信兵提早进入30号阵地观察所。1月28日凌晨战斗打响,二炮连按协同计划,压制敌迫击炮阵地目标,细致观察,精准计算,确定诸元,准确引导炮火,阵地指挥快捷,压制目标精准,有力地支援了出击分队的战斗。随着双方炮战的加强,二炮连阵地连续两门火炮发生故障。此时,二炮连阵地又连续遭敌炮火袭击。在危急时刻,保障组的同志不顾个人安危,奋力组织抢修,有一门火炮架脚被炸断,没有配件抢修,修理工牛永奎灵机一动,把钢锉帮在炮架上,并用手扶着,直到作战结束。
二炮连阵地迫击炮发炮频率很高,作战时间又长,连续的发射,将炮管打得通红,军械技工打电话,请示吴金海所长怎么办?吴所长凭借长期的实践经验,迅速作出决断:“马上抱床被子,浇透凉水,把炮洞裏起来,炮管马上冷却,接着可以继续打,就这么简单”,保障组的战友,将两条湿被轮流裏炮管,保证了连续作战的需要,保证了战斗任务的完成。战斗中,由于二炮连阵地是八里河东山方向,新开设的炮兵阵地与火力,当面之敌没有撑握,给敌予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敌人阵地伤亡较大,让敌狠之入骨。敌人调集多门120迫击炮,集中火力压制、打击二炮连观察所,其中一发炮弹击中了二炮连观察所右侧大树根部,将大树根部全部欣翻,观察所工事被震压塌。所幸三角工字型钢架,抗击能力强,没有全部压实,底部留下了一点点的空隙,二炮连观察所在连长的带领下,战友们迅速从洞缝中爬出,不惧生死,不怕流血,迅速占领附近敌炮击死角的有利地形,在炮火中,坚持观察指挥,压制敌炮阵地,有力地保障了出击分队的安全。战例二:八连8号阵地反偷袭战斗后勤保障(1985年6月9日02时15分至04时40分)1985年5月27日,步兵第413团8连奉命接替老邓弄地区防御任务。6月9日,该连8号阵地指战员,发扬勇敢战斗,不怕流血牺牲的革命精神,粉碎了越军一个排兵力的偷袭,牢牢地守住了阵地。战斗中,该连战勤人员,急战斗人员所急,想战斗人员所想,千万百计实施保障,圆满完成了保障任务。步兵第8连配属本营机枪连高机4班、5班、重机枪10班,在老邓弄地区组织防御。一排为连的右翼排,坚守23号阵地;三排为连的左翼排,坚守8号、—8号、9号、—9号阵地地域;二排(欠1个班)坚守12号阵地。连指、连救护所、弹药组和生活保障组一部分配置在9号阵地,生活保障组另一部分配置在芭蕉坪。该连防御正面约2公里,纵深近1公里,间隙地宽,便于敌偷袭。8号阵地位于老邓弄西北侧约300米处,是该连防御地域内的左翼阵地。该阵地孤立突出,山势陡峭,杂草丛生,各种寄生植物交织成网。通向连指只有一条狭窄陡峭的便道,经常遭敌炮火封锁,前运后送和相互支援困难。该连8班在连的编成内,配属重机枪10班,奉命坚守8号阵地,阻敌向芭蕉坪和后方炮兵阵地渗透,保障连队翼侧安全。精心组织四项战前准备:调整组织,明确任务;拟定协同方案,组织协同演练;迅速请领物资,加大重点阵地储备;进行政治动员,激发保障热情。6月9日02时10分,8号阵地各哨位听到石头滚动声后迅速进入射击位置,做好战斗准备。02时15分,8班各组发现敌人后,先敌开火,以猛烈的火力打击敌人。02时40分,敌第一次偷袭被打退。此时,8班发生两名伤员,卫生员迅速由—8号阵地前出8号阵地进行包扎。02时50分,敌调整力量后,又向我发起进攻。经半小时'激战,8班2号哨位发生重伤员1名,轻伤员1名,卫生员立即进行处理,指导员带领连救护组将伤员接回。同时连弹药组利用战斗间隙,向8班调整补充了弹药,保证部队做好抗敌再次进攻的准备。战至04时40分,8班共打退敌3次进攻,牢牢地守住了阵地。此次战斗,8连战勤组共向阵地补充手榴弹300枚、步机弹1100发、抢修冲锋枪1支,并给8班前送了热食,较好地保障了战斗。
经验有其三:充分准备,争取主动;分片包干,掌握预备队;突出保障重点。
附:步兵第413团8连8号阵地反偷袭战斗后勤保障要图(上图)
沈顺根,江苏省苏州市吴江人。1958年6月出生,1976年2月入伍。原济南军区陆军第46军138师步兵第413团作训股股长,于1985年2月至1986年5月赴云南老山前线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于1988年10月转业回苏州吴江工作,先后担任乡镇,区政府机关部门主要领导。
★军旅原创文学与您一路同行★
1.来稿字数需要300以上,含个人简介方可加注原创标识,不加注原创无法添加到个人专辑。
2.本公众号已经与360个人图书馆同步,不加注原创无法同步360文库。
3.来稿请勿一稿多投,后台大数据会自动过滤,花费时间编辑后将无法推送,请自尊。
4. 了解《军旅原创文学》同题作品征文详情,请点:【军旅原创文学】同题作品征文启事。
5.发稿邮箱:917141698@qq.com。邮箱来稿需要添加主编微信917141698,以便沟通相关事宜。
6.严禁把发到朋友圈、文学群的稿子私发编辑或邮箱,阅读量低于100者,将控制刊推后续来稿。
7.【军旅原创文学】创刊号已经开始筹划,欢迎广大军旅文学爱好者赐稿指导!
8.如果出现内容错行,为手机使用者字号设置问题,与编辑无关。了解更多平台内幕,敬请点击: 军旅原创文学公告。
觉得好看,请点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