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皮书案例篇⑩ | 清华附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设
导读
2月23日,《中小学智慧校园蓝皮书(2021-2022)》总报告正式发布(点击查看)。本蓝皮书包括总报告、理论篇、人物篇、案例篇等多部分内容。
案例类别:智慧学习>评价改革
案例背景
打破基础教育单一评价的怪圈
如果有一种方式能够分析一个人的全面素养,并以此作为招生和录取工作的重要依据,那么高等教育选拔人才的过程就会更加严谨、更加多维度。
“评价”作为选拔的依据,也就成了最关键的问题,尽管这也是最复杂和困难的问题。2009年起,清华附中开始着手开发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借助先进的云计算、大数据技术,了解学生在综合素质方面的发展情况。
实践成果
课堂教学过程中记录学生考勤、过程表现、任务研究、作业提交等各个环节,极大促进教学活动规范开展与质量提升。
多维度指标评价为学生指明发展方向,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发展,发掘自身潜能与特长;引导学生关注同伴发展,实现同伴学习与朋辈激励。
自动生成“学生个人素质模块分布图”,有利于学生展示个人多方面的特点,激励学生主动发展自己,帮助家长和学生有计划地安排学习实践活动,做到活动前有规划,活动中有记录,活动后有总结。
基于大数据分析,关注不同年级学段的水平和特色,关注不同班级的素质模块分布,关注某班级水平在年级中的水平,关注不同学段的学生特点,便于学校有针对性地动态调整管理模式。
使家长实时了解学生表现与素质发展情况,有针对性地引导孩子的发展与生涯规划;了解学校、年级、班级与其他同学的发展水平,更好地开展家庭教育。
系统具有动态量化功能,各学校、地区可以因地制宜开展评价,能够满足个性化需求。
应用场景
清华附中所使用的综合素质评价系统共包含9大模块,46个维度的评价指标体系,涵盖并细化了2014年教育部出台的关于《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的评价内容,用全面记录的方式勾勒出学生校内外的成长轨迹。
➤ 1、记录
上传记录的主体会因模块和维度的不同而不同,有些需要学生本人直接提交(如个性化的社会实践活动)、有些需要教师或学校有关部门提交(如各类奖项)、有些则可以通过其他途径自动导入(如考试成绩、体质健康监测数据等)。通过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分散填写,化整为零。在减少各方工作量的同时,能够将信息完整地呈现给各方,各司其职,增强综评公信力。
➤ 2、公示
除学业成绩记录可设置为隐私外其它记录均公开,所有公开记录均可被质疑、申诉和复议。记录一旦被裁决为虚假记录,记录提交者将被扣失信分,失信记录永远存在系统中。
➤ 3、报告生成
综合素质评价记录可以按照学校设定的记录积分标准,及时生成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积分,学生记录和积分可生成包含模块积分、维度积分的学年、学期学生发展报告,清晰呈现学生全面发展水平和特长,便于引导学生全面发展,报告中可链接查询计算积分的每一条记录的内容。
报告所生成的统计图表能够直观显示学生个性,各模块维度记录积分状况分布,更好进行学生分析与指导,优秀学生模块维度分布可有效的进行示范;直观班级与年级对比,班级各模块维度记录积分与年级对比,更好进行班级学生分析与指导,优秀班级学生素质教育开展有效示范。
同时各级教育组织可以构建属于自己的分值标准,结合系统评价指标进行数据挖掘,生成满足各自需要的数据报告。
➤ 4、人才选拔
综评系统具有动态量化的功能,可动态调整模块或维度的权重,服务高校、高中招生。
上一级学校可按照自身特点与需求,制定自身的人才选拔方案。通过维度、重要奖励等标签快速筛选,重新排名生成报告单以迅速选定学生,还可根据自身要求与往年经验动态调整搭建提取模板,快速生成学生报告,减轻录取工作总量。
建设基础
01
理论基础
➤ 1、中国传统评价实践
《了凡四训》将中国的民族道德区别为善(功)与恶(过),具体地分类记述,并以数量计算善恶行为,称为功过格。敬鬼神、归阴功、修因果是当时的社会风气,人们担心作假会对子孙后代不利,所以少有人在功过格中作假,会诚实记录。
功过格中还存在着“动态量化”的影子,祖先按照不同的社会阶层做不同的评价内容,根据当时的社会风气,把重要的内容分数权重加高,能够做到因人而异,体现了非常高的智慧。功过格内容分为8大门类,下设36小类,又分功格与过格,格目全部按功德罪过大小量化为分值,做到了有模块、有维度、有系数、有标准。这些中国传统的评价思想在学生综评系统的指标体系中均有所体现。
➤ 2、现代教育理论
20世纪50年代以来,教育教学理论取得了长远的发展。其中,许多思想都为清华附中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提供了有力的基础和印证。比如,
泰勒在八年研究中,总结出“评价不仅仅是一两个测验,而是一个过程。”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将人的智力分为9大维度,提出一个人的智能不能以他在学校环境中的表现为依据,判断一个人的能力,而是要看这个人的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在自然合理环境下的创造力。
斯腾伯格的成功智力理论,主张学校要拓宽对学生的评价标准,打破单一的评价方式,采用多元评价,不仅要评价学生的学业智力,还要评价学生的创造性智力、实践性智力以及人格特征。
还有伯恩斯坦的“表意性秩序”理论:学校传递品行、品格与态度的相关行为与活动,称之为表意性秩序;学习特定技能的行为与活动,称之为工具性秩序。学校教学活动中的表意性秩序依靠非智力因素,主要功能是整合与达成共识,具有一种凝聚的功能;工具性秩序依靠智力因素,主要功能是促进和引导学生分化,学生可以按照不同的学习成绩和学术能力区分成为不同的群体。
此外,建构主义理论、发展性评价理论和后现代主义理论中对于学生与环境的建构方式、事物发展性趋势以及多视角、多维度、个性化、强调评价的研究和促进的功能等等思想,都在相当程度上支持了清华附中综评体系的设计。
➤ 3、国际实践
①国际综评方案特色:
放眼全球,许多国家都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领域进行了多年探索。在综合素质评价方式、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使用、综合素质评价过程的监督机制等方面,美国、英国、加拿大、新加坡、韩国等国的方案各有特色。
如由美国83所高校共同创建的全新大学申请系统:联盟申请系统(CAAS)有三大板块——
虚拟储物柜:学生可以上传学术论文、证书、优秀作业、项目研究成果、课外活动收获、志愿者服务、随笔、绘画、音乐、视频等材料,展示自己的成长过程;选择储物柜里合适的材料开放给心仪的大学,方便学校查询,防止材料丢失。
合作交流平台:学生可以把积累的素材拿出来与校内外的升学指导顾问讨论,导师也可以通过此平台反馈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师生、校内外升学顾问可以在同一页面上完成成绩单、推荐信等材料的上传,助学金、奖学金申请表格的填写等工作;学生可以通过此平台建立与招生办的联系,了解最新的招生信息。
申请门户:学生与升学导师沟通后,将对自己有利的素材进行重新整合和编辑,按照不同学校的文书和申请要求进行提交。
美国新型评价方式A new model由近百所美国顶尖私立中学组成的联盟Mastery Transcript Consortium(MTC)创设。包含分析和创造性思维;复杂沟通——口头及书面表达能力;领导力及团队合作能力;信息技术及数理能力;全球视野;高适应性、主动探索、承担风险能力;品德和理性兼顾的决策能力;思维习惯8项能力评估体系。具备三种特点:
不看成绩,档案无课程名称:学生档案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学生拿到的具体能力学分,没有评级和分数;另一部分是学生的8大能力总览。
动态记录,一目了然:格式统一,简洁、直观,大学招生官只需2分钟就能了解一个学生的具体能力。
学校拥有极大自主性:学校可以自行决定对学生能力的评判标准;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培养目标,划定哪些才是学生应该重点把握的能力。
②综合素质评价方式:
在综合素质评价方式上,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采用表现性评价的方式评价学生某些非学术能力,如英国的QCA组织的“受控评价”,在模拟环境中评价学生的行为表现;我国香港地区采用的校本审核机制是根据学生课后情况进行评分。二是通过学年考试或平时课程成绩等形式组成的科目考试评价。三是通过学生提交的证明材料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评价,如新加坡明确界定了提交材料的活动类型、具体行为表现标准及分数比重;美国则是由学生来自主选择有价值的材料上报。
③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使用:
在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使用上,分为两种类型:一是直接将综合素质评价的成绩作为大学入学成绩的一部分,如韩国、新加坡、日本;二是综合素质评价成绩仅作为高校招生的参考依据,如加拿大的高中报告单。
④综合素质评价过程的监督机制:
在综合素质评价过程的监督机制上,也大致有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加强评分的客观性,如新加坡就将非学术能力的计分方式做了严格的量化处理,这虽然提高了综合素质评价与使用的可操作性,但对学生的描述性较差,灵活度低,弊端明显。另一种倾向是依赖良好的社会诚信文化,这种所谓的“依赖”,其实是高度诚信与严厉惩罚并存的,完备的机制使非诚信的后果大于可能获得的潜在利益。
02
设计理念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一种特殊的教育评价,也是最复杂和困难的一种教育评价。理论上说,我们首先要明确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目标,再依据目标去评价。根据高考改革方案的要求,学生综合素质主要关注以下五个方面: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我们的综合素质评价就应该依据这五个方面去评价。
但是,仔细分析会发现:学业水平的评价我们“很有办法”——虽然惯用的办法未必科学,身心健康也有点办法,但是面对其他三个方面,几乎是无从下手。
问题在于“从目标出发”,是理论研究者惯常的思路,对于评价综合素养,这条路无法走通。第一,我们无法直接测量这些素养达成情况;第二,面对充满个性的学生,面对学生数年所参与的无比丰富的教育活动,我们很难在学生行为和这些抽象目标之间建立直接的联系,也无法通过收集行为来评价者五个方面的素养。
破解的办法要从实践中来,通过自下而上,而非自上而下的方式。只要抓住了评价最主要的目的,这个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
第一,学生综合素质可以通过学校教育来发展;
第二,学生综合素质可以通过学生行为来体现;
第三,学生综合素质可以通过行为记录、过程累计和发展变化来评价。
03
实践基础
➤ 1、确定评价内容——高影响力教育活动
从2009年起,清华附中梳理了学生在校期间的教育行为,统计发现学生在校期间参与的教育教学活动有近100项,涉及思想品德、人文艺术修养、领导力、公益活动、体育锻炼、团队合作和国际视野等多个方面,通过大量搜集优秀学生案例,利用聚类分析方法,梳理其成长过程中对其助益较大的活动和经历,勾勒其成长轨迹,对有共性的优秀品质、精品活动、学习经历加以总结归类;利用相关性分析方法,考察不同活动对于学生发展的相关程度,搞清楚学生能做什么,希望鼓励学生做什么,如何为学生创造有利条件,进而分析总结出学生在校期间的“高影响力”活动。
经过认真的分析,发现在这些优秀的案例中,许多经历存在着惊人的相似。比如,他们大都曾参加过社团活动,承担过社会工作,所在的集体获得过荣誉,社会实践丰富等等。进一步也发现,有的学生因为在文艺、体育等方面的突出特长,也帮助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所以,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发展,参与这些活动,乃至于在兴趣特长上有所突破,就显得极其重要。
➤ 2、确定评价主体——高影响力重要他人
在一生当中,每个人都会遇到一些对自己影响很大的人,这些人的评价更具分量。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副主任顾明远:“重要他人是指对个体自我发展(尤其是儿童时期)有重要影响的人和群体。”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吴康宁:“所谓重要他人,就是在个体社会化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相关人物。大致可以包括互动性重要他人和偶像型重要他人。” 陈群:“作为学生发展中的重要他人,是对学生社会化过程中主要方面的某一点或某几点产生重要影响的具体人物。”
清华附中充分考虑具体情况和需求,适当增加老师、家长、同伴的主观性评价功能。
04
技术基础
2013年至2014年,清华附中基于教育部相关要求,以政策发展为方向,对综评体系进行完善。同时进行初期设计,联合清华大学计算机系、软件学院与硅谷技术团队,借助先进的云计算、大数据技术,开发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推出1.0了版本,目前已更新至3.0版。
大数据时代来临,信息技术能充分挖掘教育数据的价值,助力学生成长记录,在实验过程中,系统逐步尝试对学生上传的海量数据进行整理、分析与挖掘,初步为学生建立成长模型。
Q&A经验分享
Q:综合素质评价系统是否可以适应不同学校的个性化要求?
A:清华附中综评系统的研究和实践,萌芽于学校育人,但清华附中在研发之初,就不只针对本学校的教育情况,还考虑到了其他地区和学校的应用,以及上级教委及高校选拔的应用。
综评系统支持区域和学校根据自身的需求、特点,调整评价体系,调整量化标准,适应学校个性化要求,适合引导学校特色发展。各级教育组织可以构建属于自己的分值标准,结合系统评价指标进行数据挖掘,生成满足各自需要的数据报告。区域模板设定模块和维度灵活添加,无需修改程序,适应时代发展需求。
清华附中对综评系统的研究,萌芽于本校育人需要,但也充分考虑了其他学校和区域的使用。一方面,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具有持续性、参与主体的多元性等特点,所以评价系统必须简单易用。另一方面,各地基础教育的发展水平不一,所以评价系统还得适应性强。因此,设计评价内容可因地制宜动态调整,便于区域或学校根据自身情况调整内容指标和赋值标准,并可随时生成阶段性统计分析结果和评价报告。从2017年开始,沐华清诚(北京)教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清华附中的指导下,负责系统整体的升级迭代和运维工作。期间,沐华清诚技术团队对系统进行了两次大规模重构与升级,极大提升了平台的稳定性与功能的易用性,这也在相当程度上保证了系统的兼容性和便捷易用,充分释放了因地制宜的评价能力。
Q:目前综合素质评价系统的应用情况如何?
A:系统目前已服务北京市、贵州省、青海省、黑龙江省、四川省、云南省、陕西省、山东省、江苏省、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等十余个省市自治区的五千余所学校,累计收集数据7亿多条。2020年,北京市首届新高考,系统为高三毕业班学生生成综合素质报告册近5万份,为“强基计划”提供报告册8千多份,有效为北京新高考改革的平稳落地保驾护航。
合作指南
早期从清华附中成长起来的学生综合素质系统,现在交由沐华清诚(北京)教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运营推广。沐华团队在系统原有基础上,基于各地应用情况不断把产品迭代升级并拓展相关配套服务。目前,产品种类包含小学综合素质评价系统、中学综合素质评价系统和教师专业发展记录与评价系统。通过全面记录学生校内外活动情况和教师专业发展情况为各类评价提供过程性数据支撑和数据分析、呈现等服务。
审阅指导
关 于 我 们
未来智慧校园研究中心是中国教育智库网(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主办)与北京一零一中共同发起成立的未来智慧校园研究平台。
自2020年3月成立以来,已有全国100余所中小学和20余家教育头部企业相继加入,研究中心依托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相关课题研究成果、北京一零一中等重点学校的实践成果,以及教育领军企业的成功案例经验,结合产学研三方智慧,解决传统教育与新技术相融合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