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藿香正气散,患者险些心衰进ICU

今天

I导读:藿香正气散,是夏季常用的药物,但是如果不辨证准确的使用,会出现大问题,赵绍琴先生的这则医案,就很好的警醒了我们,再常见的药物,也不能随意使用。(编辑/居业)

解读赵绍琴之暑温(感冒合并心衰)案

作者/范英志

赵绍琴,男,1918-2001。三代御医之后,幼承家学,先后拜师于太医院御医韩一斋、瞿文楼和北京四大名医之一汪逢春,尽得三家真传。一生致力于中医教学及临床工作,著有《温病纵横》、《赵绍琴临证400法》、《赵绍琴临床经验集》等书。

其弟子辛松峰、董宜华、彭建中、赵崇学、王洪图、杨连柱等已成为中医界的后起之秀。

钱某某,男,51岁
  • 初诊
两天来身热头晕,阵阵恶寒,右脉洪大而数,左手略小,面赤口渴,头面汗出较多,昨服藿香正气散加减方,藿香10克,苏叶6克,佩兰叶10克,半夏10克,白术6克,厚朴6克,白芷6克,生姜三片,大枣五枚,一付。服药后汗出更多,夜间四肢发冷,今晨面色苍白,两脉虚大而芤,遍体汗出,口渴欲饮,心慌气短,神志欠清,喘息气急,舌苔白腻。
此暑温热蕴,津液大伤,本当益气兼以折热,误服辛散伤津之品,急于益气生津,达热出表,防其神昏致厥。
生石膏30克(先煎),知母15克,生甘草10克,梗米30克,生黄芪30克,五味子10克,西洋参粉6克(吞服),即刻先服一付
  • 二诊
药后汗出已止,身热渐退,口渴喘息皆止,已能安眠,小溲甚少,两脉已由虚大而芤转为细弱小滑,头面汗出甚少,面仍略红,口干渴亦见缓解。暑温误汗之后,正气大伤,津液过耗,昨服益气生津之品,虽见小效,尚不足恃,再以甘温益气,甘寒生津,兼以祛暑,以观其后。原方减石膏为15克,加党参12克,二付。
  • 三诊
前药连投两剂之后,身热已退净而汗出亦止,喘息已平,口仍干渴,面色正常,精神好,两脉细弱且滑,大便通而小溲渐利。暑温误汗之后,气津皆伤,今观舌质偏红,苔白略干,虽汗止气复,然阴津尚未全复,改用甘寒益气,兼祛虚热。饮食当慎,生冷粘甜皆忌。
北沙参25克,太子参10克,生黄芪18克,五味子10克,麦门冬12克,生白芍25克,鲜荷叶半张(撕碎入煎),二付。
上药续服二付,诸症悉平,食眠均佳,舌脉如常。再休息一周而恢复正常工作。
叶氏云:夏温发自阳明。其为热盛之证明矣。然暑热易伤气津,故当主以白虎加人参汤。此例患者病暑温,初用藿香正气发散太过,致汗出不止。汗多气津更伤,遂致心悸气促,神疲脉芤,乃厥脱在即之象。急用西洋参粉即刻吞服,以固元气,继以白虎汤加黄芪、五味子益气敛津固脱。
二诊加党参,三诊易为太子参,可见虽益气一法,亦须随证变药,此间细微功夫,正须吾辈着眼处。此案初诊用西洋参粉6克吞服,乃最为关键之招。告诉我们,危急之证须以抢时机最为紧要。若缓缓坐等汤药煎成,恐已坐失良机矣。
——《赵绍琴临证验案精选 · 暑温(感冒合并心衰)》

01

温热与湿热,主要鉴别点是什么?
范英志:温热的主要矛盾是伤阴,湿热的主要问题是气滞。这个患者主要是伤阴还是气滞?患者开始是头面汗出较多,吃了藿香正气散后又遍体汗出,汗出这是阴伤的一个表现。所以,这个患者主要是伤阴。
从这个角度我们应该看到,主要矛盾是温热为主。即使有头晕,也要考虑是热气上冲扰了神明。加上舌苔白腻,所以,这个患者最多算是温热夹湿。

02

为啥藿香正气散,用错了?
范英志:这个患者的症状,面赤口渴,脉洪大而数,这是气分热盛,虽然有头晕,但这是热扰神明,根据舌苔白腻,这个患者最多算是温热夹湿,应该重点注意的是热的问题。
但是藿香正气散,重点关注的是寒湿的问题。藿香、苏叶、佩兰,这是治上焦有湿的,半夏厚朴是治中焦有湿的,生姜是散寒饮的辛温之药,大枣是补血滋腻、温脾升脾的药。
像这个患者这样,是温热邪,这个方子是不能接受的。因为什么?因为藿香、苏叶、佩兰,都是化湿的药,偏于辛散,也不应用生姜这种辛温的药、大枣这样补血滋腻的药。
所以,患者服用一付之后,汗出更多,夜间四肢发冷,今晨面色苍白,轻取脉很大,力量不是很强,稍一压下去就像按葱管一样的,马上就没有力量了,遍体汗出,口渴欲饮,心慌气短,神志欠清,喘息气急,这是什么?这是气脱,就要心衰了,很危险。
临床我遇到一位年轻的女孩,她看了很多中医养生方面的节目和文章,有的医生就推荐说,要胃肠型感冒了,可以吃藿香正气。这个女孩子她爸那两天感冒,她打电话问候家人,就推荐吃点藿香正气,虽然她爸爸吃完以后没事。但是,很多患者,就很有可能是赵老医案中这位患者的状态,那要是吃完藿香正气,后果不堪设想。
所以,我们医生真的是要谨慎再谨慎,小心再小心,安全性是最重要的,不要乱指导用药。

03

白虎+生脉,解决温热夹湿

一诊:生石膏30克(先煎),知母15克,生甘草10克,梗米30克,生黄芪30克,五味子10克,西洋参粉6克(吞服),即刻先服一付

范英志:这个患者诊断是温热夹湿,解决温热气分问题,需要生石膏、知母、生甘草、粳米,这是白虎汤的原方。黄芪、五味子、西洋参,相当于生脉饮的原方,把麦冬换成了黄芪来益气,因为患者已见气脱之象。这个方子就是白虎汤加生脉饮。
二诊,将原方的生石膏减为15克,加党参12克。就是益气的作用再加强。

三诊:北沙参25克,太子参10克,生黄芪18克,五味子10克,麦门冬12克,生白芍25克,鲜荷叶半张(撕碎入煎),二付。

三诊,太子参、五味子、麦门冬,这就是生脉饮,再加一个北沙参,既能够养肺阴,又能化痰,生黄芪来益气,这五味相当于是生脉饮的加强版,加白芍养血。荷叶半张,可以升阳,既清暑热,又畅水道,所以三诊相当于是三味药,生脉饮、白芍、荷叶。

04

一定要学会,相当于中医ICU的药
范英志:在一诊的时候,赵老用西洋参粉6克吞服,这是最为关键之招。起益气固脱,防止气脱的作用。正如赵老在按语中所说:“危急之症,须以抢时机最为紧要,若缓缓坐等汤药煎成,恐已坐失良机矣。”
所以,在患者马上要气脱时,赶紧用西洋参粉吞服。我们一定要学会这招,这等于随时有个ICU的处理措施,这相当于中医ICU的药。虽然不能说完全代替,但救因为气脱导致的心衰,绝对有这个作用。
【编辑按】
范英志老师在解读赵老医案过程中,有如下几个重要的知识点:
1、温热的主要矛盾是伤阴,湿热的主要问题是气滞
2、藿香正气散,重点关注寒湿的问题,如果是温热证型,不可使用
3、暑温用药发散太过,可致汗出不止,恐成危证,需慎之又慎
4、生脉饮,可用生黄芪、西洋参、太子参、北沙参临床灵活加减应用
5、气脱危急时,可用西洋参粉吞服,益气固脱

共学·进步

如果你想学习更多温病临床方药应用技巧,欢迎加入“温病学习交流群”,与更多中医同道交流学习、临证、读书心得,群内会定期分享范英志老师精彩学术观点或温病相关内容~还有不定期的福利/优惠活动哦~


版权声明
  • 本文内容整理自《赵绍琴临证验案精选》作者/赵绍琴;灵兰专题课《温病临床实战指南》,作者/范英志。编辑/居业。
  • 本公众号分享文章及视频,仅供学习交流及思路参考。非中医专业人士请勿随意试药。
(0)

相关推荐

  • 西洋参和黄芪能一起泡水喝吗

    西洋参可以和黄芪一起泡水,进行代茶饮服用.西洋参的作用主要是益气养阴,偏向于滋阴的效果更好:而黄芪具有补气升阳.益胃固表的作用.二者相配伍,能够加强益气的作用,而西洋参同时又伴有滋阴的作用,适用于气阴 ...

  • 辨证论治(九九)

    我们前面学了脾脏的食疗禁忌和食疗的分类,这一节我们来学习药物对脾脏的调养,在长夏季节,最容易出现三种气候: 一.湿热并重,二.火热与干旱并重,三.雨湿洪涝. 这三种气候作用于人体上,根据人的不同体质, ...

  • 自汗:为什么多汗的人易感冒--张景明教授

    内容提要:1.如果气虚感冒请用"玉屏风散",可用成药,也可方药,方为:黄芪15-30克,白术(炒)10克,防风6--10克.2.如果经常出汗用"生脉饮加黄芪--西洋参1. ...

  • 论温病卫气营血辨证

    温病是由于外感温热之邪,而以热邪偏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疾病.其侵犯途径,多由口鼻而入于肺,一般多从卫分始,在此阶段,病情未能得到控制,可渐次而入气分.营分.血分,即病变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轻而重的一种 ...

  • 中暑了怎么办 中医教你正确用药

    夏季天气十分闷热,一旦没有注意,人们就容易出现中暑的病症,那么夏季中暑应该怎么办呢?其实有几款中成药对于缓解中暑很有效果,下面就让小编带你来看看中医是怎么用药物来治疗中暑的吧. 暴晒中暑用仁丹 仁丹具 ...

  • 自汗 治疗验案(二)

    贾某,男,50岁.自感汗出,已有半年多的时间了.起初只是活动后或情绪激动时汗出,以头部,上半身为著.近几个月来,汗出加重,稍动即汗出,劳动或情绪激动时汗流浃背,汗出后身体疲倦,乏力,嗜卧,少气懒言,食 ...

  • 传承吴门医术 临证应对有方

    □葛惠男 苏州市中医医院 吴门医派在以苏州为中心的我国江南地区孕育形成,在六经辨证的基础上创立了温病学卫气营血辨证理论与临床体系,为中医治疗温病开辟了新路径. 吴门医派对温病的认识 元末明初苏州昆山名 ...

  • 夏季太过炎热,导致体内气津耗损,看看《温热经纬》的这个良方吧

    提到夏季,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那炎热的天气,夏季是一些疾病的高发季节,也是某些疾病的特定发作的时段,就比如暑热病证,很多人会在高热的环境下,感受到暑热病邪的侵袭,最终出现体内津液的过量耗损,那么对于这 ...

  • 补气养血 增强抵抗力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针灸推拿门诊主任曾科学近期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表示,夏季暑气较重,特别是南方,气候湿热,容易耗伤人体正气.需要既补气又养血,两者兼得才能更好地提高免疫力,疾病就不会找上门了. 流感发病有 ...

  • 解暑中药,谁第一?

    中医致效,笑谈中医,还原原汁原味中医的样子! 中医从来不是科学,从来没有电风扇和空调,从来没有冷饮,却也保护了一代一代古人安然度夏,靠的是什么?解暑七大中药,而已! 苦乐年华 范琳琳 - 篱笆·女人· ...

  • 马派中医传承|马教授论治气虚感冒

    中医治疗感冒,辨别偏寒偏热的不同性质,注意挟燥挟湿等不同兼证,因人施治,同病异治,是其特色,亦其优势.马有度教授善治体虚感冒,尤为中医特长. 体虚感冒,为临床常见,包括气虚.阳虚.血虚.阴虚四种类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