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诗典》十周年纪念文集:吴投文《新世纪诗典》与新世纪诗歌传播

《新世纪诗典》与新世纪诗歌传播

吴投文

2011年4月5日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那一天,著名诗人伊沙主持的《新世纪诗典》在网易微博隆重开张。时至今日,已经进入《新世纪诗典》的第四季,伊沙每日不间断地在网易微博推荐了五百多位诗人的一千一百余首佳作,不仅在诗坛,而且在普通的网民中都产生了极大的反响。可以说,《新世纪诗典》刷新了当代诗歌的传播途径,构成了互联网语境下的一个重要文化现象。长期以来,新诗的传播渠道不畅,严重限制了新诗的文化影响力。进入新世纪后,这一问题就变得更严重了,很多有识之士为此深感忧虑,但也苦无良策,所谓的“新诗边缘化”就陷入了一个更深的怪圈:一般读者并非拒绝新诗,而是新诗很难到达他们的视野里;另一方面,这些年的新诗创作进入了井喷状态,佳作迭出,算得上是一个大丰收的季节,但一般读者缺乏新诗鉴赏的能力,佳作遴选的工作就显得很重要了。在这种情形下,单有嘴皮子上的功夫是远远不够的,新诗文化要取得实质性的推进,就需要有责任感和实干精神的诗人来做一些实实在在的新诗传播工作。我觉得,似乎是历史选中了伊沙,他也当仁不让地负起了一个诗人的责任。现在看来,伊沙的心里一定有一张非常完整的新世纪诗歌地图,而且他是一个有决断的人,他每日推荐的诗歌只认文本的质量,这就保证了《新世纪诗典》持续的影响力。

在伊沙的精心策划和努力下,《新世纪诗典》除了网易微博每天固定推出一位诗人的佳作,还建立了一个立体性的配套传播体系。一是《新世纪诗典·第一季》和《新世纪诗典·第二季》先后由浙江文艺出版社和九州出版社推出了纸质本,《新世纪诗典·第三季》也即将出版,这进一步扩大了《新世纪诗典》的影响力;二是在西安、北京、广州、惠州、虎门、江油等地举办了多场《新世纪诗典》朗诵会,吸引了全国各地的诗人参与现场互动;三是设立了《新世纪诗典》年度大奖,包括成就奖、金诗奖、银诗奖、铜诗奖、点评将五项,目前已颁发了三届,严力、王小妮、韩东分获三届的成就奖,沈浩波、秦巴子、马非分获三届的金诗奖,这显示了《新世纪诗典》的高度。由于李白故里江油市的大力支持,《新世纪诗典》年度大奖已经更名为“李白诗歌奖”,将固定在诗仙故里江油颁奖,这无疑将极大地彰显出《新世纪诗典》的品牌效应,也将进一步带动《新世纪诗典》的传播效力。这种立体性的新诗传播体系在当下诗坛是绝无仅有的,开创了新诗传播的新途径。新诗传播的瓶颈需要突破,应该说,《新世纪诗典》就是一个成功的范例。伊沙用心做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工作,一般读者并不知道他在幕后的辛勤付出,他以一个诗人的真诚为诗歌奉献了爱的烈焰,造就了新诗传播的一个奇迹。

我几乎每天都及时浏览网易微博《新世纪诗典》更新的内容,偶尔出差耽误了几天,回来总要赶快补上。《新世纪诗典》的每日一诗,成了我的必读项目,也激发了我自己写作的热情。我感触最深的一点是伊沙对诗歌新人的发现和大力推举,可以说,《新世纪诗典》推出的新面孔是超过任何一本刊物的,而且这些新人作品的质量之高也令人咂舌,这不仅保证了《新世纪诗典》的整体水准,实际上也为新人写作确立了一个标高。此外,《新世纪诗典》挖掘了一批长期被遮蔽的实力诗人,如李岩、唐突、还非等诗人,都是沉埋在民间的高士,他们的诗歌都自成一体,表现出了成熟的风格和技艺。李岩是我心仪已久的诗人,有幸在惠州和江油见了两面,其人其诗都体现了陕北高原的内敛和大气。在中国的成名诗人中,像伊沙这样用心推举新人和挖掘实力诗人的实在并不多见。我特别佩服伊沙的这一点,一是他有眼光,二是他无私心,三是他对新诗的发展有忧患意识,这使《新世纪诗典》表现出了极大的包容性,诗人不分新老,不管有名无名,只要作品本身过硬,就都得到了推荐。我私下里不断听到有诗人说,没有人比伊沙更适合做《新世纪诗典》了,这就是公道自有人心。对于那些说三道四的人,伊沙一贯不客气,这就是理直气壮,没有什么可顾虑的。《新世纪诗典》现在做到“第四季”了,按照伊沙的构想,会一直做到“第十季”,也就是在整整十年里,他都要每日不间断地推荐一首新诗佳作,简直难以想象,这需要多么大的毅力才能坚持下来!

伊沙的点评是《新世纪诗典》的一大亮点,这是《新世纪诗典》引起持续关注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微博容量的限制,他的点评不能超出168个字,这是在方寸之内显功夫的一个活儿。伊沙点评最大的特点是率性而为,不受条条框框的拘束,融入了自己的真性情,有真知灼见,完全没有僵硬的感觉。在他的点评里,隐含着一个真实的诗歌现场,可以看见一个个鲜活的诗人面孔。伊沙敢于下断语,他毫无吞吞吐吐的扭捏,一针见血,一剑封喉,这需要一种毒辣的眼光。伊沙做到了,这就是他的绝招。他的点评是极端个性化的,是锋芒毕露的,有人看了,可能会觉得浑身不舒服,如坐针毡,这实际上触及到了文学批评的实质:真实,不伪饰,有一说一,有二说二,不存心让人难堪,也不存心让人舒服。这对新诗的生态环境是具有建设意义的。

就我自己来说,也受益于《新世纪诗典》的推荐。我先后有六首诗得到推荐,这超出了我自己的预期。这也使我感到,伊沙的推荐并没有拘泥于我的所谓“批评家”身份,他是真正从作品本身出发的,这也体现了他的公正。我的很多诗歌是在无心之中完成的,我自己也不太在意,但却被伊沙的慧眼发现了。我感触最深的是两首诗,一首是《山魅》,我自己觉得这首诗有点怪怪的,一度想从电脑中删除这首诗。这首诗被伊沙推荐后,没想到却产生了反响,一些诗人表示了对这首诗的赏识,还被著名诗人李天靖先生选入了他主编的《中外现代诗修辞艺术》一书。另一首是《空白》,我完全没有料到伊沙会推荐这首诗,这首诗后来入选了多种选本,还被内蒙古赤峰学院的张无为教授组织一些诗评家和诗人进行了专题研读。从网络时代的汪洋大海中发现一首诗极不容易,伊沙所做的实际上是大海捞针的工作,这正是我佩服他的地方。

《新世纪诗典》已经成了新世纪诗坛的一块高地,也就承载了更高的预期。我想,这对伊沙来说,恰恰是一种更大的动力。新世纪诗歌的实际情形有些诡异,这主要是网络的深度介入和一些诗歌纸刊的沦落,在众声合唱的喧哗之中,诗歌的遴选面临更大的挑战。《新世纪诗典》以富有特色的遴选方式弥补了这种不足。伊沙以他巨大的付出,以他的一颗热诚之心,为新世纪诗歌的遴选和传播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维护了新诗健康的生态系统。伊沙是一个值得期待的人,《新世纪诗典》接下来的几季,既是漫长的征途,也将不断打开新世纪诗歌的创造空间。

2014年4月22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