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冷宴”不断上演,以前人不到,现在礼也不到了,这是为何?
文/农夫也疯狂
中秋节一过,马上就要迎来十一国庆小长假了。每年到了十一黄金周,对于很多一部分人来说,这根本不是过节,简直就是“过劫”,因为每年到了十一期间,就会有不少人扎堆办喜事,结婚的、乔迁的、买车的、买房的等等,多数都会选择在十一期间。中国人有个习俗,那就是遇到好事情了,值得高兴的大事情了,就会找亲朋好友们一起庆祝一下。
在过去遇到这样的事情,大家伙热热闹闹聚一聚也是很常见的事情,大家伙也很高兴。可是现在一听说吃酒席,很多人就要头疼了。因为以前吃酒席,一般都是自家拿一些鸡蛋之类的东西当作随礼,很少有给红包的,就算是随份子钱也就是意思一下就行了。可是现在办酒席随份子钱,一出手就是好几百块钱。本来农民的收入水平不高,都是平时省吃俭用存下来这点钱,吃一次酒席就要好几百,而多吃几次的话,那就要上千块钱了。目前在农村里,份子钱已经成为了农民最大的一笔开支了,不少的家庭是压力挺大的。而在近两年,农村的酒席上也是出现了一种怪现象:“冷宴”现象不断上演,以前是人不到礼到,现在却是礼也不到了,这是为何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农村里是很注重亲情的,平时逢年过节也会常走动。同时,因为农村是一个熟人的圈子,因此谁家里如果有喜事,需要帮忙了,也会主动去帮忙。以前的说法是“红事叫,白事到”,就是红喜事一般主人家邀请了,就回来帮忙。而白喜事则不一样,都会主动去帮忙。可是现在农村里无论是红喜事,还是白喜事,不仅帮忙的人少了,就连吃酒席的人也越来越少了。有些人家中办喜事,往往桌子上就常见到缺席的现象,情况严重的会见到好些桌子上一个人也没来。这种现象也就是农民口中常说的“冷宴”现象,具体原因农夫认为有以下几点:
首先是大量农村人员外出所致。在十几年前,如果谁家里吃酒席,那是相当热闹的,基本上周围的村子里都会知道。可是现在确实要冷清很多,这个也不是个例,在国内很多的农村地区都有的。之所以有如此巨大的区别,就是因为在以前农村里人比较多,当时也没几个人外出打工。可是现在农村里都是留下一下老人和妇女了,像青壮年人都是在外面打工。出去一趟不容易,如果关系不是特别好,是不会因为办酒席了就特意赶回来。因为来回一趟耽误时间不说,而且车费、误工等方面的损失也比较大。也是考虑到这一点,有些人就不愿意回来了。
其次是现在农村的人情味也淡了。为何这样说呢?在以前因为都没有外出打工,平时走动比较频繁,谁家有事情了也会相互帮忙,所以感情比较浓。可是现在都是天南地北在外面,一年中根本没几次见面的机会,亲戚之间的感情也就越来越淡了。在平时基本上不怎么联系,而一联系就是借钱,或者是请吃就系,这样让人都会有点反感的。再加上现在的年轻人不比老一辈人了,常年都是在外面,都有了自己的圈子,他们更看重的是朋友之间的感情,而老家的亲戚和朋友联系的越来越少了,人情味也就淡了,所以也就不愿意去吃酒席了。
最后就是当前办酒席的风气越来越怪。以前办酒席是为了让亲朋好友一起高兴、热闹一下,可是现在有很多人办酒席的目的不纯。总是想着各种方式和名义来办酒席,其实主要就是为了敛财,这让不少人反感。而且现在办酒席随礼也是越来越多,动辄几百元起步,送得太少对方有意见,送多一点自己又压力挺大的。在这种不良风气的影响下,农民是苦不堪言,有些人就索性不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