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时间的沉淀,价值投资的魅力会被更多人认识
gaokao
又值一年高考季,高考作文题也成了全民热议的话题,而今年上海卷的题目是“有人说,经过时间的沉淀,事物的价值才能被人们认识;也有人认为不尽如此。你怎么看?”。
看到这个作文题,有朋友就开玩笑说:“哎,这不就是在说价值投资吗?”。
事实上,这还真不仅仅是一句玩笑话。有专家点评这个作文题“空间不小,难度很大”,而这点对于价值投资同样适用。
价值投资的本质
价值投资是实业投资思维在股市上的应用,是以获取潜在的股息回报作为主要投资收益的投资理念。实业投资思维意味着投资者需要真正陪伴公司成长,而我们知道,一个公司的成长往往无法在短期内完成,因此价值投资需要时间来检验。
既然价值投资需要时间,那多久合适?效果又如何呢?我们不妨参考下股神巴菲特的真实投资案例。
★
1
★
案例一:政府雇员保险公司(GEICO),15年增长49倍
GEICO的主营业务是汽车保险,在同行业内竞争优势明显。由于其客户群主要是政府雇员、头等兵和军官等低事故率群体,加之采取直销方式,因此它的销售成本相比有保险代理商的公司节省了大约30%,保险利润率也比行业平均高出约15~20%。
出于对这种经营模式的认可,巴菲特在1980年买入了720万股,总成本4713万美元,平均美股6.67美元。在1980-1990年的十年间,这笔投资的收益增长了约10倍,年均收益率约为27%。但这还没有结束,到1995年这笔投资的价值又增长到了23亿,相当于15年时间价值增长了约49倍,年均复合收益率为29.6%!
★
2
★
案例二:美国运通,名副其实的Tenbagger
美国运通公司是国际上最大的旅游服务及综合性财务、金融投资及信息处理的环球公司,在信用卡、旅行支票、旅游、财务计划及国际银行业都占据领先地位。1963年美国运通被一家豆油公司牵连,陷入“骗贷”风波,当时很多投资人并不看好运通,但巴菲特认为这一事件并不影响运通的整体价值。
于是,1963年巴菲特买入了2000万美元的美国运通,股权占比5%。事实证明巴菲特的决策没有错。经过了十年的价值投资,到1973年时,这笔投资的价值上涨了10倍,成了一只十年十倍的“Tenbagger”,巴菲特也因此获益良多。
★
3
★
案例三:房地美,22年累计回报1500%
房地美,是第二大的美国政府赞助企业,主要业务是从抵押贷款公司、银行和其他放贷机构购买住房抵押贷款,并将部分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后打包出售给其他投资者。在次贷危机之前,这类生意在美国是“香饽饽”,做得风生水起。
早在1988年的时候,巴菲特就开始以4美元每股的价格持续买进房地美。到2000年的时候,巴菲特认为房地美为了获得两位数的收入增长,公司在业务上承担了很多不必要的风险,因此他选择以70美元的价格卖出,最终收获了1500%的收益回报,并且避开了后来次贷危机的影响。
在巴菲特的三个投资案例中,都是动辄十年、二十年的长期投资,而且只有当公司基本面出现问题时,他才会考虑卖出。但在这几笔投资中,同样有一个无法忽略的事实——每一笔投资都回报不菲。
所以深耕君认为,“经过时间的沉淀,价值投资的魅力会被更多人认识”。用这个高考题来形容价值投资,真是太合适了。
为什么需要价值投资?
前面我们说到,价值投资“空间不小,难度很大”,那么难在哪里呢?
其实,在投资的过程中,我们难免遇到一些误区,其中一个就是“空仓盼牛”。比如有的投资者认为市场行情不好,就一直空仓“等牛市”。
而实际上,回溯近16年(2005-2020)万得全A指数的年度表现,期间涨幅最大的为 166.21%(2007年),最小为-62.92%(2008年)。股市不仅波动大,且大部分的上涨可能发生在5%的时间里,剩下95%的时间都是“大幅波动的行情”。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在这样的行情下,想要精准择时入市那可真是太难了。
数据来源:wind,统计区间2005年-20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