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峰孝文化习俗

三峰孝文化习俗

兰溪市黄店镇西北有座山,称三峰尖。大峰之下有三小山峰排列,如三子奉母,老百姓称此山为“三子拜母山”。
    如今的黄店镇一带在南宋淳熙以前,称望云乡。因该乡出了三位孝子,三位孝子的事迹不但在民间传颂,而且感动了州府的官吏,上奏到朝廷,因而白露山下孝风浓郁,尊老爱幼的优良风气延续至今,长盛不衰。

历史上的三孝子
    宋朝时,兰溪县望云乡出了有名的三孝子,这三位孝子即是北宋时的陈天隐、董少舒和南宋时的金景文。
    陈天隐字君举,自幼端重好学。天隐的父兄皆早亡故。他待母亲冯氏很孝顺,并收养了侄儿陈惇仁。母亲亡故后,他选择了三峰山下的阳坡葬母。下葬那天,正好是六月伏天,赤日炎炎。天隐等族人企盼苍天能赐一片阴云挡住酷日,果然天遂人愿,下葬时出现了阴云覆棺的巧事。葬毕,阴云又立即散去,善良的人们就说,这正是陈天隐孝心感动了苍天。
    陈天隐在母亲的坟墓旁搭了一座草庐,带着侄儿陈惇仁在庐内守孝三年。为了不荒废侄儿的学业,他因地制宜,就在草庐内讲课。不料乡里一批有志于学的青少年纷纷要求参加听课,陈天隐也欣然答应了。宋大观年间(1107—1116),府县有关部门以“孝悌睦姻任恤忠和”八字表彰陈天隐。
    董少舒,字师仲,先辈也是重教育的读书人。少舒父亲亡故后,他自己担土建坟墓,并在墓边建一间墓庐守孝。不久,墓边生出了吉祥的灵芝草。有一帮土匪侵扰乡境,他们自称“圣公”,能调动鬼兵,使一些乡民受骗上当。董少舒写文告张贴,文告中引用前朝类似事例,戳穿土匪谎言,使受蒙蔽的乡民纷纷觉悟,相继加入董少舒领导的自卫组织,保护了乡中万余户百姓。
    南宋乾道淳熙年间,兰溪望云乡又出了一位孝子金景文。金景文其实是理学家金履祥的“从曾祖父”。
    金景文字庚佐,与陈天隐、董少舒是同乡。他少年时心存大志,努力学习但不求闻达,颇有诸葛亮之遗风。金景文孝顺长辈,他与妻子包氏都能象对待自己父亲一样服侍祖父。景文的祖父久患“噎”病,患了此病的病人咽喉梗塞,食物难入。经金景文夫妻俩长期照料,祖父得以颐养天年。后来,金景文的父亲又得了肌肉坏死症,金景文又精心服侍,凡是父亲服的药,他都要亲自先尝一口,试一下汤药的冷热和苦辛,并经常表示愿意自己以身代父,给父亲精神上的安慰。父亲心情舒畅,病居然好了。后来,金景文的父母亡故,他守孝墓旁。传说常有五色天光照耀墓庐,刮风、下冰雹也不入墓庐。天旱时乡民祭龙求雨,常请求金景文主持祭事。凡是求雨应验,乡民以为这也是金景文的孝心所致,把求来的雨称为孝雨。乾道年间婺州知州李椿表彰了金景文。
    韩元吉(1118———1187),于淳熙元年(1174年)曾任婺州知州一年,当他于淳熙五年(1178———1179)再次任婺州知州时,他认为,兰溪县望云乡一乡居然出了三名大孝子,比较罕见,因而上奏章,将三孝子所在的乡由“望云乡”改为“纯孝乡”,金景文所在的里,由原名“建业里”改为“循义里”。
   宋宣和五年,金华郡守范之才呈奏朝廷,将其列为三贤。宋咸淳四年,兰溪知县沈应龙又奏请于朝廷,建三贤祠,立八行碑,以教育后人。由此,望云乡也改名为纯孝乡,其尊老、敬老、养老的纯孝之风流传至今。

三子拜母山的来历

历史上的三孝子,如今已成为美丽的传说,人们一提起三峰山,三子拜母的故事就历历在目。三峰山上有大峰,大峰下面有三个小峰,如三子拜母。故三峰山,又称三子拜母山。三峰山便成了儿子服侍老母永恒的形象。

金履祥题写彩衣堂

现在范宅村村民是范仲淹的后裔,是范仲淹之孙范正路游学兰溪后繁衍的后代。他们先由坞口龙门迁往彩衣堂,后迁范宅。他们的祖先中就出了个有口皆碑的孝子,这个孝子就出在彩衣堂村。

“彩衣堂”这个村子的名称是因范氏孝子而来的。相传宋元年间,彩衣堂出了一个远进闻名的孝子。他孝敬父母双亲,每天端饭送菜沏茶,自不必提。夏天他总的打真赤膊,扇掉父母床上的蚊子,把余漏之蚊一个个捉掉,以便使父母少受蚊虫叮咬;冬天,他就先入床,把父母的被窝烘热,再让双亲暖烘烘地入睡。

过了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孝子已愈三十大龄,也未娶妻,他生怕娶了媳妇会疏忽对双亲的照料,更怕媳妇不会像他这样服侍体贴双亲。别人来提亲,他总是回避以示婉拒。父母最晓得自己儿子的心思,老是劝说,儿子总听不进去。日子一久,两老人心事重重,为愁媳妇身子渐觉消瘦,而愁眉不展。这下可把孝子急坏了,东拼西借,到处求医问药,为老人治病,终不见效。

有一天,他想出了个瘦主意,穿上了一身花衣服,跑到双亲面前摸爬滚打,一会儿装小孩嬉笑,一会儿手舞足蹈,逗得两老人眉开眼笑,合不拢嘴。老人少了心思,毛病自然减轻。后来,孝子还是经不住父母双亲的再三劝说,最终还是娶上了媳妇。

这位媳妇由于收丈夫的感染熏陶,看到丈夫对待公婆如此孝心,每天也像丈夫一样,给两位老人洗脚、擦身、洗换衣服、端茶送饭。于是人们天天能见到孝子的媳妇提着一蓝衣服和菜去塘里洗。

因为在这以前,这个村子没有村名,金仁山来这里教书,村里的人要求金先生起个村名。金仁山答应了村人的要求。他正在踱步思考时,恰巧孝子的媳妇拎着一篮菜和衣服,往家中走。金仁山顿时大悟心中一亮,忙提笔写了“彩衣堂”三字。开始,人们并不了解“彩衣堂”三个字的 意思,经金仁山一解释,说:“彩衣既有孝子穿彩色衣服逗乐父母的意思,也有孝子媳妇天天去塘边洗衣洗菜的意思。“彩”与“菜”的谐音,“堂”和“塘”也是谐音。”村里人听了都拍手称好。

后来,人们就把金仁山题的“彩衣堂”做成匾额,挂在村头大厅上,有一次,大厅被烧毁,但奇怪的是那块金仁山提的匾额却完好无损,甚至被烟熏的痕迹也没有。自此,彩衣堂孝子夫妇的美德与彩衣堂的美名永远流传于世。

现代孝子范庆如

2003年春,由浙江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团省委、省妇联等单位指导,浙江省公益事业基金会等单位主办的首届“浙江孝子”评选中,兰溪市黄店镇范宅村农民范庆如被评为:“浙江十大杰出孝子”之一。

范庆如,家中有一老母,是一个百岁寿星。这位老寿星,那时105岁,是1900年9月26日出生。当地百姓一提起这位来寿星,无不夸赞她这个儿子是个有孝德的人。老寿星名叫刘花仂,出生在兰溪市黄店镇刘家村的一个农民家庭,她20岁时嫁到范宅村,丈夫范海林,一生种地,比其大一岁,于50岁时因病死亡,育有一女三子。女儿出嫁黄店村,于1999年因病死亡。大儿子孤独一人,已另居。小儿子娶妻生有一女二子,并且有了孙女孙子,已分居。只有二儿子范庆如一直与老母亲生活在一起。

现在的刘花仂老人,身体健康,耳聪目明,思考敏捷,别人提出的问题,她都能对答,就是腿脚有些不方便。30多年前,老人在60多岁时,那时还没有电灯,夜晚摸黑走路,刘花仂老人不慎从楼上沿楼梯跌到楼下,昏迷四天四夜,经过抢救,保全的生命,但腿脚却形成了残疾,不会走路。

刘花仂老人的生活起居很有规律,一般早上8点起床,白天就一直坐着与邻居的老人们闲聊,到了晚上看一下电视才睡觉。老人的饮食也很有规律。她早上喜欢吃豆浆和粥,中午吃一小碗饭。下午一、二时,喜吃混饨、包子、方便面之类的点心。晚上吃饭、粥或面条。她天天吃上一点肉,特别喜欢吃猪腿。前些年,一只小猪腿,母子俩一餐就能吃完。现在他俩岁数都大了,一只小猪腿也能吃上两餐。平时喜欢吃豆浆、腌生菜,特别喜欢吃霉烂过的生菜及豆腐,不吃鸡蛋、豆腐干,天天如此。

百岁老人刘花仂生活、起居、饮食有规律,是因为有孝子范庆如的细心服侍,悉心照顾。

范庆如与百岁老人一起住在2间破旧的矮房内。大门进去,旁边是个砖砌的小锅灶,正对放着煤气灶。中间靠近锅灶的墙边,放着一只盛放6担谷的粮柜,柜上放着一台黑白电视机,正中放着一张八仙桌。里面用一隔板隔着,板后置着一张古式床,床边是一个牛栏,养着一头水牛。这头老牛高大肥硕,足有1000斤重,还会生小牛呢!虽说是牛栏,倒也显得挺干净的,范庆如天天打扫,把老牛与老母看得同样珍爱。母子俩就是在这样既简陋又破旧、既整齐又拥挤的房屋内,生活过得和和美美。

提起这头大水牛,可算得上是他家中的大劳力。母子俩直夸这头老牛听人话、懂人情,晚上睡觉,叫它别动就不动,叫它睡倒就睡倒,不会大声叫,生怕把主人吵醒似的,耕起田来也挺卖力。范庆如就是用这头牛给人家耕田,多的年份有二、三千元的收入。范庆如就是用他赚来的钱给娘看病、买菜,给娘添衣御寒。确实,这头老牛给他家的生活频添了不少乐趣。

范庆如与百岁老人相依为命。自范庆如一生下来,就一直同母亲同床共被,同甘苦共患难。范庆如小时候,只读过两年小学,从小喜欢养牛,到现在识不得几个字,但对孝敬父母却永记心头。他24岁娶过妻子,结婚后,妻子就闹着叫母亲跟哥哥、弟弟一起吃、住,母亲不肯去,范庆如也舍不得离开母亲,不到一年便离了婚。范庆如服侍老人,几十年如一日。夏天,范庆如把母亲蚊帐中的蚊子扇掉,并捉掉帐中的余漏的蚊子,才让母亲睡。他用辛苦积攒下来的钱,买来了两台电风扇,一台扇人,一台扇牛。冬天,范庆如先用热水袋暖好被窝,然后让老娘睡。每天晚上,老娘都要起床小解几次,范庆如都要搀扶,在旁服侍,抱上抱下,不辞辛苦。他天天5点钟早起,到田里干点农活,然后趁早到三、四里外的甘溪、黄店集镇,买来了豆浆及肉食蔬菜给老娘吃。老母有点小毛病,如果看到母亲的饭量减了,就叫母亲说出哪个部位不舒服,并及时叫来当地的医生就医。曾经多次,老母肚子不舒服,一连一个多月大便不出,他便次次帮老母坐在尿桶上,用手抠掉大便,直至好转。

帮助别人家耕田干农活,起早也要帮老母烧好饭,炒好菜才出去。如果干活比较近,中午也得赶回家,帮助服侍老母。干活比较远,就叫邻居老人及家人帮忙。遇上亲朋好友中有喜事,赶喜宴,他再晚也不在外留宿,再晚也得赶回家。范庆如以前会喝点酒,抽点烟,但为了省钱好服侍老母,他便烟酒不沾,赌博打牌他自然不去。不管天晴天雨、天冷天热,范庆如都要给老母热着吃,连茶水也同样。天热时,他把老母背到阴凉处乘凉;天冷了,他要背老母到空地上晒太阳,不辞劳苦。自己有了病痛,为了不让母亲担心,他都瞒着老母去看病,不喊一声痛,不讲一声苦。老母的衣服、被子被弄脏了,他及时清理,洗刷干净。给老母洗澡、洗头、更换衣服、剪指甲样样都干,尽心尽力地照顾老母日常的饮食起居,并负责她的日常用度及医疗费用开支,精心照顾。

范庆如就是这样孝敬老母无微不至。正因为有了范庆如的精心照料,老母才有这样强健的身体,才能长命百岁。在黄店镇这个拥有3万多人口的镇里,能够长命百岁的还数第一人。村里村外的男女老少,一提起范庆如,无不夸他是个有贤德的好孝子。

范庆如正是受到古代孝子典形的影响和熏陶,特别是受到范氏祖先彩衣堂孝子的影响,一如既往地服侍老母。据范宅村的老人说,范庆如正是受到古代尊老敬老典故的影响和熏陶,立志学习先贤道德,与古代孝子仁孙相媲美。彩衣堂孝子作为传统的孝子形象,在黄店镇一带家喻户晓,成了大家模仿和推崇的对象。范庆如正是用自己的行动实践了人生的价值,这与其幼年时期接受家乡“孝文化”的熏陶密不可分。在范庆如孝德的影响带动下,尊敬爱戴老人已在黄店成为一种风气。

三峰殿口孝文化

到黄店镇三峰殿口村,凉亭石柱上,你会看见这样两副对联:“南绕桐山通建德”,“北沿芝水达兰江;路近三峰何处非名山胜迹,地联两邑此间有孝子贤孙”。对联勾画了此处的地貌和人文历史,“此间有孝子贤孙”正说出此间流传至今的“纯孝之风”。

在三峰殿口村,有一个投资30多万元建成的“孝文化”园。村老年协会自1993年开办,原来只有40平方米的简陋的活动室,活动场所条件较差。1997年,在村党支部、村委会的重视下,千方百计挖掘潜力,投资22万元,新建了村老年协会、村委会办公综合用房4225平方米。村老年协会活动场所从40平方米扩建到500平方米,设有电视室、阅览室、茶室、棋类活动室等,成为老年人长知识、强身体的场所。

村老年协会积极组织全村青少年开展以“遵纪守法好、孝敬父母好、学用科技好、助人为乐好”为内容的“四好”教育活动,制订青少年“四好”公约,将“四好”公约上墙。村党支部、村委会将敬老的的优抚政策,列入村年度工作规划。设立了老年基金、医疗保健等各项尊老敬老的规章制度。老年活动基金每年平均有1.5万元左右,在村鱼塘养殖等收益中支付,余缺部分从村级积累中提取,并逐年递增。赡养老人标准规定单个开户的赡养最低标准每年稻谷600斤,油12斤、柴火1000斤、零用钱120元、看病费用均由子女承担。对70岁以上老人做生日祝寿,制作“生日告示牌”,挂在老年活动中心正堂,并送上红包和长寿面。逢年过节,尤其是老人节,村两委成员上门慰问,给每位老人送去了礼物。新鲜水果上市,村两委带领青年将新上市水果给老年先尝。

青年农民方晋昌、方土昌、方庆昌三兄弟,轮流供养96岁的父亲和89岁的母亲,老俩口吃、穿、住、行样样顺心,三儿媳时常做饺子、面条等适宜老人胃口的、好吃的给公公、婆婆吃,子孙们经常替俩老洗脚、剪指甲、梳头等。冬天给老人搞好取暖炉,夏天给老年装上电风扇,长年累月悉心照料,端茶送饭,毫无怨言,遇到父母身体不适,就及时送医院就医,俩老身体至今健康,逢人便说子孙后代有教养,孝顺贤惠。俩老也时而给儿子洗衣服扫地搞卫生,一家四代老小相敬相爱,和睦相处,其乐融融。

村老年协会充分发挥老年人作用,许多老同志通过饭桌会议、父子聊天等,把老一代的传统潜移默化地传授给年轻人。60余岁的老人王来生、邓翠花夫妇教育儿子、媳妇遵纪守法,动员说服出生二女的儿媳徐惠君主动做掉结扎手术,自觉遵守计划生育。许多老同志还参加了种植业、养殖业、个私企业等家庭经济活动,村老年协会举办科技培训班,具有水果种植技术的方友良、方晋昌老人主动为科技培训班讲课,传授名、特、优果树栽培、剪枝等技术,形成了老少携手共奔小康、共创美好明天的良好精神风貌。

去年,在原有的基础上,村党支部、村委会为了进一步拓展孝文化,挖掘本村的资源,创办了村级文化活动中心。内设有图书室、阅览室、文化共享工程、兰溪名人孝文化展示、关工小组活动室和农民培训等内容。从孝文化入手,从兰溪市本地名人的孝行孝事入手,从古代名人舒元舆、范鐘、周三畏、唐龙、唐元章、唐良嗣、金履祥到现代孝子范庆如、劳动模范陈联松等等事迹来熏陶青少年,从爱家、爱校、爱村、爱企业到爱父母、爱邻居、爱同事、爱朋友、爱大家,从爱劳动、爱动脑到勤劳致富、回报社会,一直发展到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度。村文化活动中心从读书看报关心国家大事、看科技书着手,兼看孝文化展示,观看文化共享工程中的电影等宣传节目,对农民开展科技培训。既获得书本知识,又获得孝的教育;既赏心悦目,又提高素质;既得到关怀,又获得教益,体现了孝文化深远的内涵。

三峰殿口村新班子成员确确实实把孝文化做在了一个“孝”字上,把尊老爱幼落实在行动上。村关工小组、老年协会积极组织全村青少年开展以“尊纪守法好、孝敬父母好、学用科技好、助人为乐好”为内容的“四好”教育活动,制订青少年“四好”公约,将“四好”公约上墙。村党支部、村委会将敬老的的优抚政策,列入村年度工作规划。对70岁以上老人做生日祝寿,制作“生日告示牌”,挂在老年活动中心正堂,并送上红包和长寿面。逢年过节,尤其是老人节,村两委成员上门慰问,给每位老人送去了礼物。规定对60岁以上的老人,每年发放50元的慰问金,对70岁以上的老人,每年发放100元的慰问金。树立大文化理念,建立了孝文化腰鼓队、秧歌队,在村口添置了健身器材、乒乓球桌,让老年人老有所乐。

目前,三峰殿口村每逢节假日子女都会给长辈献礼物,为老人过生日,重阳节开展敬老活动,每逢每年两期的物资交流会,都要开展以敬老为主题的敬老节。

文化的延伸与发展

三峰殿口村新班子成员做孝文化文章不限于本村,而是扩展到整个黄店镇。他们响亮的口号是:立足本村,扩展当地,面向兰溪。他们一方面挖掘当地的孝文化故事、典故及名人,一方面与当地的学校进行合作。邀请当地芝堰中心小学、黃店中心小学、黄店初中、朱家中心小学的师生来参观三峰孝文化园,使学生深受启发和教育。芝堰中心小学根据三峰孝文化园的特点,创造性地创办了孝文化展览馆、书法陈列室,每月评比小孝星,开展别有风味的给父母洗衣、洗脚等活动,把孝文化做广做活。目前,芝堰中心小学为兰溪市孝文化特色学校、金华市廉政文化示范学校、金华市文明单位。全镇在镇关工委的组织下,各项以“孝”为主题的孝文化活动相继开展,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成绩。

如今芝堰中心小学、黄店中心小学已成为兰溪市孝文化教育特色学校。 “孝文化”教育在黄店镇学校无处不在:黑板报、宣传橱窗、楼梯口和过道上的宣传标语、有关孝道的名人名言画……在营造环境的同时,学校每学期举办一次孝文化演讲比赛、孝文化征文活动,每月选出一位“小孝星”,并组织“给父母洗一次脚”、“为家人做一次饭”等活动。黄店镇教育办公室和黄店关工委还编了《白露孝风》的校本教材。

在全镇各中小学开展以孝文化为主题的“七个一”系列活动。七个一即:每周开设一堂“孝德课”、每年重阳节这一天确定为“孝德日”、镇敬老院明确为学生的一个“献孝心”基地、人人会唱一首《报效母恩歌》、每班评选一名“小孝星”、聘请现代“孝子”作一堂孝敬报告、组织一次孝文化征文演讲比赛等等。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在中小学生中形成尊老爱幼的良好风尚,并把孝敬教育延伸到诚信教育、劳动教育、节水教育等。许多家长反映,以往一些学生只知道埋头苦读书,不关心集体和他人,不尊重老师和长辈,对集体活动缺乏热情。通过孝敬教育,这些不良现象有了明显改观,学习成绩也有显著提高。

“孝文化”主题教育工程启动以来,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孝文化教育领导小组,由教导处、少先队部、年级组落实班队工作,由孝文化教育课题组落实孝文化教育科研工作;出台了教职工岗位职责,“四好学生”评选办法、“孝星”评价制度、孝德教育活动实施考核办法、孝德科研奖励办法及孝文化校本课程实施意见等制度;抽调精兵强将,成立校本教材编写委员会,明确分工,结合本校实际,大力开发孝文化特色教育;依据学生不同年龄特点,校本教材《白露孝风》分低段、高段两册,着手开发分年级教材,开设了《白露孝风》校本课程,从1~6年级每周一节;学校利用每天早上10分钟时间,全体教师轮流对学生进行孝德教育;各班组织评选小组对学生的孝德行为进行评估,评选出班级孝星。在此基础上学校每月评选一次校级孝星,编写具有地方特色的孝文化月刊《孝报》。

  除了制定相关规章制度进行孝文化教育外,学校还在校园环境上努力营造浓厚的孝文化氛围:在校门口等多处地方设置凸现孝道精神的标语牌,在班级布置孝主题的学习园地、孝星榜,在学校校园内张贴孝文化格言、警句,并投入经费制作有关孝文化及有关未成人思想道德建设等一系列展板,配有专门的展览室。

  此外,学校围绕孝文化教育内涵开展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小孝星每个班级每月评比一次,少先队每学期还举行年度小孝星评比,还组织开展了“为父母洗一次脚”等社会实践活动。实践活动的开展,立足校园,辐射社会,参与率大,影响面广,不仅生动地对学生进行了孝文化教育,还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孝文化”主题教育工程启动以来,在广大学生中形成了“讲道德、懂谦让,孝父母、敬长辈”的良好氛围,好人好事层出不穷。同时,通过“小手拉大手”,形成家校合力,帮助家长改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人才观,促使家长也自觉地参与到“孝文化”教育中来,把“孝文化”发扬光大。

此外,学校围绕孝文化教育内涵开展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小孝星每个班级每月评比一次,少先队每学期还举行年度小孝星评比,还组织开展了“为父母洗一次脚”等社会实践活动。实践活动的开展,立足校园,辐射社会,参与率大,影响面广,不仅生动地对学生进行了孝文化教育,还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兰溪市黄店镇人民政府综合办

刘  鑫

二0一0年五月十一日

(0)

相关推荐

  • 【黄店镇关工委孝文化专题】

    兰溪历史孝文化的继承和弘扬 黄店镇人民政府综合办  刘鑫 孝道是指子女等后辈对父母等长辈敬养的行为观念,它是中国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孝的本质是对父母等长辈的关爱,即对长辈的关心.爱护.尊敬.赡养.服侍 ...

  • 【兰溪文化】从兰溪孝文化说起

    从兰溪孝文化说起                 首先说孝 孝是一个中国汉字,读音为xiao,为社会学意义的名词,是指对父母绝对权威的顺从,目的是繁衍后代.中国自西周就开始有孝道. "孝&q ...

  • 【孝文化】孝道教育小讲堂

    孝道教育小讲堂 老师讲孝道 学校的红领巾广播站每天都会有班主任讲授"孝德一课"."孝德一课"内容不仅有古今.远近的孝敬故事,也有班主任个人对"孝&qu ...

  • 【兰溪旅游】黄店一处极佳旅游胜地——上金水库

     黄店一处极佳旅游胜地--上金水库 6月28日下午,天下着蒙蒙细雨,我与黄飞军.王建光3人由黄飞军驱车来到黄店镇大坞陈行政村上金自然村. 进入大坞陈至上金村的道路,两边的风景就开始吸引着我们.远处的三 ...

  • 【家规家训】桐山后金村贤孝家风名扬浙东

    桐山后金村贤孝家风名扬浙东       刘鑫 据黄店镇桐山后金村<桐阳金氏宗谱>,五代时,金天原迁居三衢西安之桐山峡口:五代时(公元922年),金陈由衢州桐山峡口迁居兰溪鸡鸣山下.金展(金 ...

  • 【有梦徽州之三】千古流芳三孝口

    在国人传统的文化思想中,孝行是一种古老而崇高的美德,以致我们今天还能在那些街字巷名中,去感受和美德相关的故事. 合肥的三孝口便是一例. 站在风雨中的古城,合肥城的西门显得热闹,当我向路人寻问起三孝口时 ...

  • 【乡村历史】大坞陈八行明礼传家声

    大坞陈八行明礼传家声 在浙江省兰溪市风景秀丽的三峰山东侧有一古村落叫大坞陈村,自唐代元和二年由桐庐分水柏江迁入,距今1200余年. 宋时,这个村里就出了个孝子叫陈天隐,字君举,行规十八,宋神宗熙宁丙辰 ...

  • 【黄店镇关工委孝文化教育专题】

    黄店的"纯孝之风" 到黄店镇三峰殿口村,凉亭石柱上,你会看见这样两副对联:"南绕桐山通建德","北沿芝水达兰江:路近三峰何处非名山胜迹,地联两邑此间有 ...

  • 【家谱文化】论家谱的道德教化功能

       论家谱的道德教化功能 刘鑫 家谱道德教化功能.家谱中大多载有"族规"."家法"."祖训"."家训"."家 ...

  • 【孝文化】孝道教育小采访

    孝道教育小采访 结合节日文化不定期地展示不同专题.不同形式的小记者活动.如寻访身边的"孝德之星".采访"十大杰出孝子".说说"母亲的伟大". ...

  • 【乡土文化】三峰殿口村的“孝道文化”的挖掘和利用

    三峰殿口村的"孝道文化"的挖掘和利用 1.三峰殿口村的"孝道文化"的挖掘 黄店素有孝道古风.据历史记载,黄店镇一带在宋代名为纯孝乡.纯孝乡之名的由来,是因为这一 ...

  • 【总第1320期】【孝贤杯】【20号作品】翟红果丨中原孝心村的故事

    中原孝心村的故事 作者/翟红果   一个阳光和煦的日子,走进一个村寨:春风拂面.河水清澈.杨柳依依.鸟语花香,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这就是闻名遐迩,被人们广泛传颂的"中原孝心村" ...

  • 【孝道文化】三峰殿口孝文化导游词

    三峰殿口孝文化导游词 各位领导.游客: 你们好! 欢迎来到三峰殿口村! 三峰殿口村位于黄店镇政府驻地西北6500米,位于风景秀丽的三峰山下.元末年间建有三峰殿一座,村座落于三峰殿前,以殿前得名三峰殿口 ...

  • 【长乐民间故事】望云楼名称的来历

    望云楼名称的来历 望云楼相传是莒州叶盛的故居,原建筑为二进三间两过厢,前进已毁,左过厢也已倒塌,现存的"望云楼"是小姐的绣楼. "望云"二字是主人思念故乡&q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