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记谭富英与马连良

 马连良幼年时入喜连城班坐科,后来曾随贾洪林学艺,因此,他的演唱艺术,有接近贾洪林之处,他的学习模仿,以善采各家之长见称,可是他的剧艺,并非各家的拼凑,而是有着他自己独立的风格,从总的方面说,可以加一个“巧”字。

 马派表演,潇洒飘逸,机巧灵活,更兼细腻委婉,用美学术语说,是属于华丽这一范畴。他在唱腔上花巧细腻,在美化腔调上下过苦功,他的唱腔不以朴直自然取胜。从这一方面说,马派唱腔的“装饰”是很多的。如《借东风》“二黄原板”“曹孟德占天时”的“德”字和“我望江北”的“北”字,其腔调脱出“二黄原板”的窠臼,可以说明马派唱腔的特点:“巧”。而《淮河营》“流水”“摇摇摆摆我出前殿”的长腔,曲折婉转,既见马派韵味,又切合蒯彻当时得意的心情,这都是高明之处。

马连良、孙毓堃之《借东风》

 大家都知道,马派的道白和做工是最吸引人的,其道白的特点之一,就是节奏鲜明铿锵有力,音乐性强。即如他在《甘露寺》那一段绘声绘色的白口,真是抑扬顿挫,有起有伏,不能不说是“巧”得很。另一特点,则是特别注重掌握人物内在的感情变化,这便是他的道白不至于流于“油滑”和卖弄技巧的主要原因。

 谭富英和马同出于富连成科班,但风格却迥然不相同。如果说马的剧艺,特点在“巧”,则谭的特点在“朴”。谭富英有一条好嗓子,清脆而圆亮,自然带有一股英武朴实之气。

谭富英之《定军山》

 谭派用气,出口即是(所谓“冲”),更显得乾净利索,声音过处,直入听众的心灵深处。加上谭富英有很好的武工底子,《定军山》《战太平》等戏,刻划忠良耿直之气,栩栩如生。谭派腔调不花,但圆润有味,以含蓄为胜。表面上“清淡”、“直朴”,实际上却有丰富的内容。例如他唱《打棍出箱》的“四平”“我叫一声范兴儿你来了吧”,腔调也无甚奇处,但透出了一股恳挚的感情。

 演唱是用声音表现感情,一定的声音和一定的感情有着具体的联系,如哀苦之声多用“遥条”、“依奇”等辙,谭在咬字的特点上,也是形成他那朴实的表演风格的重要因素之一。

马连良、谭富英之《草船借箭》

 谭派咬字,不像马派、言派那样细腻,总的风格是从大处着墨,而遇“a”、“e”这两个音,则往往加以强调,就在这强调之中,产生了朴直的气氛。谭派唱的《御碑亭》“西皮原板”“直指望同庆共老枕”的“枕”字,因为有所加强,很切合王有道这个书呆子的直朴之气。而《秋胡戏妻》中“并无虚言哄娘行”的“行”字,也有这种味儿。

 谭派的朴实风格,贯串在唱、做、念等各个表演方面,形成一种独特的风格,因此谭派善于演朴直实在的人物,如书生忠臣等,也就是这个原因。

(《上海春秋》)

(0)

相关推荐

  • 《余杨言麒京剧老生》

    <余杨言麒京剧老生> 四大须生,指四位著名的京剧老生表演艺术家.在京剧史上,有前四大须生和后四大须生的说法.而在前四大须生和后四大须生中马连良均榜上有名,因此,列名四大须生的著名京剧演员有 ...

  • 京剧谭门的三座高峰

    (文:崔伟  来源:<福建艺术>2012.3 ) (原题:京剧如此辉煌 谭门功德无量) 一       京剧历经 200 多年的历程发展到今天,蓦然回首,如果我们将谭鑫培先生作为一个历史的 ...

  • 京剧老生流派

    谭鑫培去世后,继承"谭派"唱腔的代表人物当数余叔岩.余叔岩以丰富的演唱技巧进一步发展了"谭派"艺术,被称为"新谭派",社会上公认他是谭鑫培以 ...

  • 「天使谭」言菊朋一家的坎坷艺术命运

    如果京剧人也算中国知识分子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的话,那么言菊朋和其子女所经历的社会变革和人生命运,似乎也能够反映出这一特殊知识群体的某些共性. 前四大须生 京剧界有所谓前后四大须生之论. 大约在20世纪 ...

  • 再记金霸王

    <霸王别姬> 梅兰芳 饰 虞姬.金少山 饰 项羽 金少山的艺术,当然以他的天赋佳喉见长.花脸的嗓子有三个条件:要高.要宽.要灵活.三样具备,方称全才,他是够得上平均分数的.梅先生的嗓音不必 ...

  • 张肖伧:谭富英与马连良

    转自"梨园杂志"公众号 ☞张肖伧:谭富英与马连良 谭富英.马连良<群英会> 马连良前于来沪义演声中,因法院限令北上归案事,甚嚣尘上,大为社会人士所瞩目,报纸且视为重要新 ...

  • 京剧人物:谭富英与马连良

    谭富英.马连良<群英会> 马连良前于来沪义演声中,因法院限令北上归案事,甚嚣尘上,大为社会人士所瞩目,报纸且视为重要新闻,此亦可见新闻界小题大做矣.马去而谭富英又南来,谭与马,皆京朝派须生 ...

  • 西厢再记

    圣熙茂林读书会 请输入标题 冬雨很轻很轻的来 没有一丝丝声响 都没能吵醒白鸽的睡梦 悄悄沾湿了檐角的老铜铃 指不定苏轼也曾在这里 凌云抱负,抑或吟咏天地 在紫燕语竹的西厢房 红色的烛光在剪纸的窗花上 ...

  • 西厢再记:你要是忘不了,那我们就一起来怀念吧!

    寻 遇 一 首 诗 西 厢 西厢再记 冬雨很轻很轻地来 没有一丝丝声响 都没能吵醒白鸽的酣梦 悄悄沾湿了檐角的老铜铃 指不定苏轼也曾在这里 凌云抱负,抑或吟咏天地 在紫燕语竹的西厢房 红色的烛光在剪纸 ...

  • 【戴猫原创】傅雷再记

    我很少为一个不相干的人掉眼泪,还常常冷眼嘲笑那些看起来动人的情感,可为了傅雷一生的坎坷,不知怎么,尽掉了这许多眼泪-- 初次感受傅雷是他著名的<傅雷家书>,读后动容不已,心潮翻涌,和< ...

  • 再记三个歧用了的成语(20130606)

    再记三个歧用了的成语 我年轻时候也曾经傻乎乎地投稿,一腔热血做文学梦.现在回想起来,最激动人心的竟然不是真正发表小说.散文.诗歌的那些时候,而是接到<人民文学>退稿信的那一次.信早就弄丢了 ...

  • 翁思再:谭富英的百年春秋

    凡大角儿之成功,必备下列主要条件:天赋,基本功,师承.谭富英在这三个方面,无不优越.因此他并不是像杨宝森那样苦学成才,而是很快窜红. 谭富英的生母是德瑁如的女儿,身上有一半满族血统,由于混血而优生,这 ...

  • 再记陈子实

    陈子实,现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人氏,1933年被日寇残忍地杀害于宁城县老局子村.1989年,<中国新闻年鉴>将陈子实认定为"九·一八"事变后的"第一位在抗战前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