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说我听:“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原来很有积极意义呀
我们为你准备了语音版本
齐景公问道于孔子,在《论语颜渊》篇里有记载,孔子答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齐景公高兴地回答““好哇!如果真的国君不像国君,臣子不像臣子,父亲不像父亲,儿子不像儿子,即使有粮食,我怎么能吃得下呢?”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齐景公对孔子观点的赞赏。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此外,孔子对于政治行为的论述,也有自己的见解。他说:“政者,正也。”就是说政治是维护和匡扶正道,也就是保障规则,使社会上所有人,各安其命,各守其道。只有这样天下才能大治,社会活动才能有序进行。否则,只要有一个人破坏规则,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破坏规则(西方人总结的破窗效应即是),这样一来,任何人的权利都无法得到保障,直到所有人都无视规则,规则完全失去效力,社会陷入混乱。
孔子在这里着重强调,君王是规则中极为重要一环,因为如果君王破坏规则,那么即使臣子破坏规则,那也是一时的破坏,而一旦君王不以身作则,那么规则必然会崩溃。
从历史的经验来看,孔子的“君臣父子”的思想本有积极的意义,之所以没有被忠实地贯彻,主要是因为君权没有得到有效的监督和制约。
君和臣本是一种社会分工,臣子扮演的角色是臣子和被监督者,而君王扮演的角色是君王和监督者和自我监督者,这就要求君王有很崇高的德行,至少必须具备正直的观念和自我约束力。
权力没有约束,肯定会被滥用。所以孔子的“君臣父子”理论很脆弱。它对君王的德行和自我制约要求太太太高。正因为如此,“君臣父子”的理论就很容易被统治阶层利用。
由此,“君臣父子”的曲解以及被非上层阶层不待见,就成了另一种隐形现象。
深度分析中小企业薪酬绩效管理实际问题
帮助大家解决绩效与薪酬管理困惑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