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干地支的起源与演变
天干地支的起源与演变
(龙源居士)
一、天干地支的起源:
随着宇宙间自然万物的进化与人类生产力的不断提高,给人们提出了更高更广泛的识别要求,仅凭阴阳五行理论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的进步与发展,于是,人们开始创造和发明更多的数字或者符号来规范世间之物象,天干地支的产生就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据战国末年的史书《世本》中记载:“容成作历,大挠作甲子”,“二人皆黄帝之臣,盖黄帝(公元前2697年为黄帝元年)以来,始用甲子纪日,每六十日而甲子一周”,大挠“采五行之情,占斗机所建,始作甲乙以名日,谓之干;作子丑以名月,谓之枝,有事于天则用日,有事于地则用月,阴阳之别,故有枝干名也”。从上面这些史料记载中,我们可以得知古时候的人们从黄帝时代已经开始创作天干地支,并用以纪日月,后来再发展到纪年、纪时、纪名(人的名字)等等,这些天干地支的渊源在后来的殷墟所出土的甲骨文上又一次得到了证实。因此,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天干地支的出现,开启了我国正确标注年月日时方法新的里程碑,这种用文字计时的方法也一直源用至今,而大家所了解的农历纪年月日时法就起源于此,随着清末阿拉伯数字纪年月日时的方法进入了中国,新中国(公元1949年)也在成立之后国家按照国际惯例也改为了以数字纪年月日时的方法,这种用数字计时的方式就是人们所熟知的 “公历法”,从而也让这个古老而文明的国度进入了公历农历并存的纪时时代。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在我国古代历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被称作“十二地支”,十天干与十二地支依次相配,组合出了六十个基本单位,两者按固定的顺序互相配合,形成了用以纪年月日时最基本的方式方法,在我国被称之为“农历法”,因甲与子为天干地支之首,故而又称之为“甲子法”。
二、天干地支与四柱命理学:
产生于黄帝时代的天干地支一直活跃在我国历法舞台上并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这种用于纪年月日时的方法一直发展到唐代又被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那就是融入并成为了四柱命理学的推衍依据,而促成这种格局的风云代表人物之一的就是唐代著名的命学大师李虚中先生。
其实在唐代以前,社会上就盛行着一种算命之法,即五星命术。这一点从东晋文学家、方士郭璞(公元276-公元324)著《玉照定真经》的相关内容里也可以得到证实,我们也不难看出这部我国现存最早的八字易象著作里面已经有了大量的关于星相以及四柱的理论基础,但清《四库全书》却是这样记载的:“《玉照定真经》,旧题晋郭璞撰,张颙(yong)注,考《晋书》璞传,不言璞有此书。隋志、唐志、宋志以及诸家书目,皆不著录,唯叶盛《荨(qian)竹堂书目》载有此书一册,亦不著撰人,盖晚出依托之本。张颙(1008-1086年)亦不知何许人。堪验书中,多涉及江南方言,疑书与注文,均出于张颙一人之手,而假名于璞以行,术家影附,往往如此,不足辩也”,后从元明时代的星命著作对《玉照定真经》的引用来看,张颙极可能出生于与徐子平(907-960年)同一个时期即宋代,故而我们也无法认定从晋开始星命理论就已经有了分离之说,终难以考证。
至于星命理论起源是否始于张果(后人称之为中国星相鼻祖),估计就更难以得到较为充分的证据了。据民国徐乐吾先生《子平粹言》中所载:“星命之学,原于五星。以星论命,世传起于张果(公元618年-公元907年,今有《张果星宗》行世),其说不见于典籍,考列子,称天命属星辰,值吉则吉,值凶则凶,受命既定,即鬼神不能改易,而圣贤不能挽回”;王充在《论衡》中也曾记载:“天施气而众星布精。天施气而众星之精在其中矣。其含气而长,得贵则贵,得贱则贱。贵或秩有高下,富或资有多少,皆星位大小尊卑之所授。是以星言命,古已有之,不必定始于张果也”;韩愈也曾言:“五星之术,古已有之,盛行于唐,其法与今不异,术者托名张果,不为无因也”。不管怎样,张果是我国星相学派中至关重要的代表人物这是肯定的,我们对古人怀有敬重仰慕之心即安,又何必过分执拗?
总之,我们可以想象,在唐代及唐以前五星之术应该算是较为普及的一门命学学术了。
唐代命学大师李虚中(字常容),唐魏郡(今河北大名)人,祖籍陇西(今甘肃陇西南),北魏侍中李冲的八世孙,生于公元761年(辛丑年),公元795年(贞观十一年乙亥年)三十四岁时进士及第,官仕试书判入等,补秘书正字,后授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据唐代文豪韩愈《昌黎文集》的《殿中侍御史李君墓志铭》中记载:“年少长,喜学,学无所不通,最深入五行书,以人之始生年月日所直日辰支干,相生胜衰死王相,斟酌推人寿夭贵贱利不利,辄(zhe)先处其年时,百无失一二,其说汪洋奥美,关节开解,万端千绪,参错重出…”,后因好道士之言于蜀地(剑南)得一秘方,服水银以求不老,事与愿违,终因背疮崩发逝于公元813年(元和八年癸巳年)六月乙酉日,享年五十二岁,当年十月,迁葬于河南洛阳县,余下三子:初(协律)、彪、还(时三岁),女子九人。李公其人仁义善施,品端形正,兄弟六人,五者(先逝四者出家一人)之子媳皆由其所供养。虚中先生犹好命理之术,在张果老等先辈星宿命理学术的基础之上,得鬼谷子所授司马季主《鬼谷逸文》九篇,出于五星但又大胆地去除星盘而融入阴阳五行及本用于纪年月日时的天干地支,并变化出一套关于人的推命新方法,也让远古的星命学术分化成了两大派系:星宿命理与四柱命理。而李虚中先生的四柱命理是以干禄、支命、纳言身之三命为根本来推衍人生命运之休囚胜衰,即是指以年为主,引至日时,观其长生禄旺墓库,所居何宫,及纳音生克,所谓胜衰生死之理也。财官食印等十神,亦从年干取之,完全颠覆了以往以星定命的传统算命方式,这种于唐代由李虚中先生为代表所独创的推算人生命运的新方法,开启了以人出生年月日时为推算依据的命学理论,因为这种命学理论是将人的出生年月日时的天干地支列为四柱八字,所以也被后世的人们称之为四柱命理学(俗称算八字)。当然,也有部分后学之士片面地认为李虚中先生推命仅用年月日三柱而未用其时,很明显,日辰即时也,并无缺失,四柱皆全,何须怀疑。只是,虚中先生推命时其格局名称、神煞术语皆沿五星之旧,而且以生年的干支为主线配合其他三柱干支进行推命,因此,也被后世的人们称之为命理学上的“古法算命”。后虽托名鬼谷子撰、虚中注的命学著作《李虚中命书》实为宋人所撰,以及已经遗失的唐盲相大师龙复本先生(虚中之好友)的《命理迷宗》、沈芝所遗著述等等均以三命四柱之理为推衍规则,但无能怎样,从另外一个侧面我们仍然可以看出虚中先生在命学界的声望之高,虚中之后,珞禄子(古之隐士)的《三命消息赋》及南宋岳飞之孙岳珂(公元1183-公元1243)的《三命指迷赋》均言师法虚中,乃至专论格局由明万明英评注的《兰台妙选》仍以虚中之法合于五星,终不离其沿袭也。以上种种,我们可以看见虚中先生对于四柱命理学术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力,故而李虚中先生被后世人们尊为四柱命理学开山鼻祖之代表人物是毋容置疑的。
四柱命理学源于古代星命理论,成型于唐代,但是,真正使这门学术得到完善和飞跃的关键人物当属北宋时代的名儒徐子平先生。
徐子平(公元907年丁卯年-公元960年庚申年),名居易,号徐真君,北宋人,生平事迹不详,仅传闻其人在晋安帝时为华阴令,后弃官学道,隐居华山(今陕西淮南华阴,也有后隐于武当山砂郎涧钓台之说)而精研命学之术,与相术大师麻衣、易经大师陈图南堪为挚友,并著有《定真论》、《喜忌篇》、《忌善篇》、《徐子珞琭子赋注》二卷,而现存的命理著述《渊海子平》则是宋之学者徐升根据子平先生的研究成果而汇编出来的最具代表性的四柱命理学之扛鼎宏篇。徐子平先生在李虚中、龙复本、沈芝等先辈创立的四柱命理学基础之上,大胆创新,改变了以往以人生年为主线的推命模式,发明了以人出生之日的天干地支为主体配以四柱其他干支旺衰平衡的新型推命规则,奠定了以日为主、以年为根、以月为苗、以日为花、以时为果的理论体系,并结合整体命盘中的生克制化关系来推测人生命运格局及走势,这套新的算命方法使得由唐代而成型的四柱命理学术得到了高度完善与质的飞跃,对当时社会以及后学之士的影响力极为深远,至今尚无人能够望其颈背。
据元代刘玉在《已疟编》中云:“江湖谈命者有子平、有五星,相传宋有徐子平,精于星学,后世术士宗之,故称子平”;清人顾张思在《土风录》专列《子平算命》,作为一种民俗;《四库全书》中也说到:子平事迹无可考,独命学为世所宗,今称推八字者为“子平命理”,盖因其名;《珞琭子三命消息赋注·提要》云:“传宋有徐子平者,精于星学,后世术士宗之,故称子平。又云子平名居易,五季人,与麻衣道者、陈图南、吕洞宾等,俱隐华山,盖异人也”。从以上这些命理著述的高度评价中,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徐子平先生当为四柱命理学之集大成者一点也不为过。
正因为本用于历法中纪年月日时以及人物名称的天干地支的含义从唐代开始变得多姿多彩,同时也成为了四柱命理学的重要组成元素,所以我们将在下面的篇章中来对其一一解析。
备注:以上内容摘自《龙易子平》
龙源堂
龙源居士
龙易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以文会友,以易结缘!
看千山飞度云水作画,品一泓流溢文儒衍秋!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华夏民族经典!
(本文内容来源于龙源居士原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备注: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