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西游记》知后土皇地祇
后土皇地祇:后土皇地祇职掌阴阳生育、万物之美、大地山河之秀。
后土,中国上古神话中的中央之神。
早期在《左传》《礼记》《淮南子》中,大致称后土为共工氏之子,为中央之神。在东汉时期,王逸注解《楚辞》时又称后土为幽都之王。在汉代以后逐渐演变恢复成为女神,《宋史·礼志七》中记载,北宋政和六年宋徽宗封后土为“承天效法厚德光大后土皇地祇”,享受同玉皇大帝一样的仪礼规格。南宋吕元素《道门定制》卷2注:“后土即朝廷祀皇地祗於方止是也。王者所尊。合上帝为天父地母焉。”宋代以后,道教列为“四御”尊神之一,宣称后土神执掌阴阳生育、万物之美与大地山河之秀。至此,后土的女神身份确立了下来,民间又称之为“后土娘娘”。
道教将其尊为“四御/六御”中的第四位天帝,她掌阴阳,育万物,因此被称为大地之母。其职责是掌管山岳土地变化及诸山神、地祇和三山五岳大帝等大神,并节制劫运之事。
“后”字最初的象形文字,是一个女人半蹲式的产子形状;“土”字最初象形文字是女人的乳房。乃母权时代女性酋长之称谓。上古时代,后既可指有天下的天子:如夏后氏;又称诸侯:如风后、后羿。故引用正史上的部分记载和权威性工具书上的解释。
“后土”,《辞海》的解释有三:
一为“古代称大地为后土”,犹称天曰“皇天”。《楚辞·九辩》云:“皇天淫溢而秋霖兮,后土何时而得漧?”漧,即干。又《左传·熹公十五年》:“君覆后土而戴皇天。”
再为“土地神,亦指祀土地神的社坛”。《礼记·月令》云:“其神后土。”又《檀弓上》曰:“君举而哭于后土。”郑玄注:“后土,社也。”
三是“古代掌管有关土地事务的官”。《左传·昭公二十九年》云:“土正曰后土。”杜预注:“土为群物主,故称后也。
何谓“土正”,先看“正”字是何意思。正者,与副相对也。当是为正职者。《左传·隐公六年》有“翼九宗五正”句,西晋注家杜预注道:“五正,五官之长”,可见正者确系正职的长官,亦即长官中的最高位者。
长官所干者何,自然是领导和管理之事。因而所谓“土正”就是管理土地的最高长官。既然如前所引,土正与后土是画等号的,那么这位后土亦即管理土地的最高长官了。
这位最高长官何以冠个“后”字,也有其含义。《尚书·大禹谟》曾说:“后克艰厥后,臣克艰厥臣。”克艰者,战胜艰难之谓也,亦即完成任务之意。翻译出来是,后完成后的任务,臣完成臣的任务。这里的后与臣明显是相对的,而臣者,据郭沫若《甲骨文字研究·释臣宰》考证,在春秋战国时代,是与民一样“同为锡予之物”,“均古之奴隶”,即广大劳动群众。
后既然与群众相对,那当然是群众的主子了。《尚书》的同篇文字里又有“后非众”的话,也正好说明了这点。一句话,后就是君主的意思,与正没有区别,后土就是管理土地的君主,用宋代杨照《重修太宁庙记》的说法,就是“后土为土地最尊之神”。
一、关于后土神的来历,有各种不同的传说:
《国语·鲁语》说神明是共工之子,能平定九州,成为地神。
《左传》又说是神的名称:“土正曰后土。”
《周礼·大司乐》称“地示”。
《礼·月令》称:“中央土,其帝黄帝、其神后土。”
如果把一些汉代以前的著作集中就可看到,汉代以前“后土”信仰其实已是一种土地信仰。《左传》曰:君履后土而戴皇天。”孔疏:“以地神后土言之。后土著,地之大名也。” 《周礼·大宗伯》曰:“王大封,则先告后土。”郑注:“后土,土神也。” 《礼记·檀弓》曰:“君举而哭于后土。”郑注:“后土,社也。”
二、《周书·武成》曰:“告于皇天后土。”蔡传:“句龙为后土。”按《五礼通考》曰:“此以后土为人神。”
《礼记·祭法》曰:“共工氏之霸九州,其子曰后土。”孔疏:“共工后世之子孙,好后土之官。”
《五礼通考》曰:“此以后土为土官。”
《礼记》:“南郊祀天,则北郊祭地矣。祀天就阳位,则祭地就阴位矣。”
当时后土曾是专指由历史产生的神明名字,而且“后土”演变过程中有人格化的过程。这位神邸有个在中国神话中有名的家族。血亲即是与黄帝争帝,怒触不周山的共工氏。后土又有一个神话中有名的后代,即曾位锲而不舍追踪太阳的理想家“夸父”。
《左传》昭公29年说:“故有五行之官,是谓五官,木正曰句芒,火正曰祝融,金正曰蓐收,水正曰玄冥,土正曰后土。颛顼氏有子曰黎,为祝融;共工氏有子曰句龙,为后土。后土社。”
《山海经·海内经》:“共工生后土,后土生噎鸣,噎鸣生岁十有二。”同上《大荒北经》:“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成都载天。有人珥两黄蛇,把两黄蛇,名曰夸父。后土生信,信生夸父。”郝懿行注:“后土,共氏之子句龙也。见昭公29年《左传》,又见《海内经》。”《海内经》:“共工生后土。”
三、在所有这些有关后土的记载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山海经》的记载。根据这一记载,“后土”掌管的是死者的世界。
山海经的原始版本应是周朝官府所收藏的地理档案。早在1929年,上海世界书局出版茅盾以“玄殊”为笔名写作《中国神话研究ABC》,即曾以《山海经》的内容与《楚辞》互相对证,发现到在春秋时代。根据《楚辞》的《招魂》一篇,后土是主治地下幽都之神。《山海经》的《海内经》:北海之内,有山,名曰幽都之山。黑水出焉。其上有玄鸟、玄蛇、玄豹、玄虎、玄狐蓬尾。有大玄之山,有玄丘之民(郭注:言丘上人物尽也),有大幽之国,有赤胫之民(郭注:膝以下尽赤色)。
《山海经》的后土是幽都之王:
“魂兮归来!君无下此幽都些。(王逸注:地下幽冥,故称幽都。)土伯九约,(王逸注:土伯,后土之侯伯也。约,屈也。)觺觺些。(王逸注:言地下有土伯执卫门户,其身九屈,有角,主触害人也。觺,利貌)敦肱血拇,(敦,厚也;肱,背也;拇,手拇指也。)逐人伂駓駓些。(骀骀,走貌。)参目虎首,其身若牛些。此皆甘人,归来!恐自遗灾些。”
《楚辞》的王逸是后汉顺帝时代的人。茅盾是以王逸的注解为实而下了定论。由这一注解看《楚辞》作者对后土的印象,人们至少可以了解这是当时在长江两域的中国南方对不可测的甚至时而对敌的北方,加诸其神话人物的印象。所以《楚辞》这种把后土说成幽王的传说,一面对应了《山海经》的记载,又与《礼记》、《左传》所载的社神形象有相异之处。这就影响了后来人们在南北文化交流后,对后土的看法会出现以为神明兼俱土地之神与幽冥之神的性质。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