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诗典》十周年纪念文集:沈浩波《“新世纪诗典”的文学意义》》

“新世纪诗典”的文学意义

[北京]沈浩波  著

我写这篇文章时,伊沙在网易微博主持的“新世纪诗典”,已经推荐了近1200首中国当代诗人创作于21世纪的诗歌。1200天,1200首诗,“新诗典”如同时间本身一样准确、坚定,迈过了它的第三年,进入第4年。

我是伊沙从事这项编选事业的见证者,甚至还起了一点推波助澜的作用。一度,在“新诗典”进入第三个年头的时候,曾经遇到过一次小小的波折,在西安的一次诗人聚会上,伊沙问我,“新诗典”应该办多久?他问我的时候,内心里可能有一丝犹豫,有一点在考虑新诗典何时停止的意思。在外界看来,“新诗典”已经风雨无阻进行了两年,伊沙也是时候功成身退了。但作为伊沙的朋友,我所知道的伊沙,字典里是从来没有“功成身退”这4个字的。我比更多人更理解“新诗典”对于当代汉语诗歌,当代中国文学,以及对于伊沙本人的意义。我对他说,“干满10年吧!”我相信我的这句回答,会令满座皆惊,10年是个什么概念?每天推荐1首诗是个什么工作量?但我知道伊沙不会吃惊。果然,他非常兴奋,立刻就决定至少干10年。

并非我的建议令伊沙做出了将新诗典至少进行10年的决心,这是他自己心中燃烧的火焰。我只是他的朋友中,最理解这件事情的意义的人。在那时,真正意识到“新诗典”的意义,以及可能抵达何等文学境界的人,恐怕只有两个,我一个,侯马一个。我说,10年。侯马说, “为新诗典写作”。

侯马是当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其所抵达的文学境界,恐怕超过了很多熟悉他的人,对他所能作出的各种评价。这样一位诗人,说出“为新诗典写作”时,一定不仅仅是作为挚友对伊沙的心灵支持,也不仅仅是作为同学对伊沙本人的了解,而是来自于某种文学直觉的脱口而出。这是一种文学的直觉,而不仅仅是诗歌的直觉。侯马一定是意识到了“新世纪诗典”中蕴藏着一种可能:这将是本世纪以来,在汉语文学内部,最具备文学本身重大意义的一次行动。

诗歌是文学的一部分,也可说是文学皇冠上最璀璨的明珠。但并非所有优秀的诗人,都具备足够的文学性。事实上,在汉语中,诗人很多,在诗歌这个文体中浸淫深刻者也不少,但真正能在诗歌写作的过程中展现出足够文学性的,非常稀少。但若不能从“文学的意义”这个角度来理解,就不会知道“新世纪诗典”到底意味着什么。

何为文学?何为文学性?何为这个时代的文学精神?何为文学理念?何为文学的态度?何为文学的细节?这些问题,没有任何诗人或文学家能够直接解释,只能埋藏在他们的作品中,等待世人挖掘。但伊沙在“新世纪诗典”中,找到了另外一种呈现方式,他将用几千首诗歌,形成一幅诗歌的、文学的、时代的、精神的、细节的、整体的文学长卷,这是一幅文学的《清明上河图》,是比《清明上河图》高级得多的《清明上河图》,《清明上河图》里的人、事、物没有心跳,而“新诗典”精心筛选出的每一首诗,都有心跳,都有心灵,都包含这个时代文学的秘密。

“新世纪诗典”里的诗歌作者,有成名已久的重要诗人,有默默无闻但饱具实力的隐逸诗人,有刚刚写作的诗歌新手。到目前为止,有500多位诗人的作品入选,若按至少的10年来计算,将是数千位诗人。没有哪个诗人能首首都好,很多诗人可能一辈子就那么一两首杰作,但这数千位诗人最好的诗歌同时呈现在一幅长卷中时,我们将看到这个时代最隐秘的文学心跳,最细致入微的文学秘密。这是一次诗海战术,一次人海战术,是文学的心灵之海战术,是在文学之海中采撷最美丽的浪花的战术。

作为主持人,用独属于他自己的坚定的文学标准和文学态度,编选出这些诗歌,再通过这幅诗歌的长卷,展示出这种文学的标准和态度。当长卷完成时,揭示出的结果又将远远超越他自己的文学标准和态度,数千诗人在这个时代鲜活的心跳加入了进去,每个诗人都在自觉或不自觉的,向世界展现微妙的文学秘密。这幅文学长卷,是在伊沙的主持下,由数千位诗人用他们的最微妙的心跳共同完成的——这意味着什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