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史的概括——哲学漫谈之四十一

    题记:凡以文化人自居者,我希望都看看这篇文章,看看你是否真的理解“圣人不仁”,如果不真懂,你还算是文化人吗?!充其量不过是一个思想洁癖患者!

    概括了世界哲学史,中国哲学史当然也可以尝试概括一下。由于中华文明一直是世界核心文明,这样的概括一样具有世界整体性意义。

    我觉得,中华文化先祖早在远古时间便已实现最直观的整体理论自觉,天人合一观便是一种极高明的抽象能力之大成,正是这样的正确抽象成果奠定了中华文明成为世界核心文明的根基,塑造了中华大地独有的一以贯之的文化自信,基于此,我愿意将中国文化史中哲学史部分的分与合做这样解读:
    西周以前的文化都统一掌握在中央政府,西周末期,诸侯崛起,中央政府统管文化权威尽失,于是中华文化开始呈献多中心化发展格局,这才有了之后的百家争鸣。这是由文化的扩张性所决定的必然,这本身就意味着文化的普及化和哲学的普及化的发端,这样的发展趋势是由文化自身的特性决定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也可以理解成是由抽象的道之运行所决定的必然结果。

    我认为,中国文化的一中心化的高潮就是作为一中心的具体管理者——老子——创立的道家学说。之所以说道家学说是高潮的代表,是因为老子用区区五千字便将哲学的基本任务——将简单问题复杂化和将复杂问题简单化——概括得一清二楚了。
    但苦于实践的客观条件不具备,老子选择归隐,让众生自生自灭,这显示了老子遵守“天地不仁”与“圣人不仁”之道的本心的冷峻。但我认为,老子之所以敢于那样绝决地归隐,也与他之理论精髓尽被孔子学会相关,因为老子那样的智慧,足以发现孔子理论可救万民于水火的必然,而孔子的执行力却是老子这样仅擅长搞理论的人所不能比拟的,是故,他愿意把人类至圣先师这样的隆誉让于孔子。
    孔子问道于老子,是在已有系统理论基础上的思想碰撞,在全面接受了道家思想精华之后,在思想上必有新的升华,他当然不忍心像老子一样弃众生于自生自灭而不顾,决心用自己的理论与实践拯救万民于水火,才能带给他真正更多的快感,于是才有了儒家思想自下而上的思想救民之路。

    说孔子以思想救民,此言不虚,因为他凭借一己之力重新整合的杂合众家思想的新儒家思想,这样的思想博采众家之长,成一至今仍极具人性光辉的伦理学,这样的伦理学是人类文明史上最切近于道的。也正因为有这样的思想做保障,后世的儒生们才能以跪着的姿态压制住王权与皇权的滥用,为百姓周期性安居乐业创造条件。
    这样的压制王权与皇权,在人类文明史意义上是对人性整体之恶的压制,只有中华文明形成了这种特殊中间阶层,这是儒家思想不朽的历史功绩所在。受历史局限,儒家思想不可能完全压制住全部人性之恶,剩下的那部分,便是私有制的不可压抑之恶的周期性暴发,只有等待后发文明的彻底根治,比如今天的马克思主义。
    这样的儒家思想,其文明进步意义巨大,但现实地对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也造成了同时的压制与压抑,这导致中国封建社会反复出现了复兴之后的保守发展趋势,这种政治上保守但适当确保社会稳定的发展模式直到清末才彻底被外来工业文明打压到尊严尽失,然后被民主思想所彻底葬送,这意味着中华文明至些才能开启尽扫消极性的文化革命。
    这种文化革命在伟大领袖的带领下进行了史无前例的尝试,终以失败而告终,却在后来的拨乱反正中得到正确的发现与持续遵循,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哲学,从来注重体用结合的一体性发展,其中尽有我们的先天优势,当然也有缺点和不足,正因为如此,才有了前述被西方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改造的现实需求,也才有了今天改造之后的圆满与彻底升华。
    只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只侧重于政治与经济的协同发展,对文化如何协同跟进采取了选择性规避。我认为,这样的规避是市场经济导致的经济全球化之后的政治全球化与文化全球化的现实潜在需求决定的,在中国政治自信不能完全建立之前,根本无法预言文化如何向前发展问题,因为中国传统哲学以伦理统合政治、经济和文化,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社会整体和谐,而现在和未来的经济全球化要求的是全球统一体内的和谐,这是要跨越国境局限才能实现的,这意味着中华天下一家思想的扩张对世界政治的反作用力。
    写到这儿,我再一次后脖梗冷风直冒,文化,看似文质彬彬,实则暗藏杀机啊!原来世界文明史,不过是文化借刀杀人的历史啊!难怪老子要说“圣人不仁”,这百姓不能主动教化自己,一直僵化教条地存在着,明摆着的人间正道不去靠近,只能被支配一切的道所碾压,当然与刍狗无异啊!

(0)

相关推荐

  • ​张东宝:老子的“和谐”思想

    老子的"和谐"思想 张东宝 一 德国史学家卡尔·雅斯贝尔斯在<人的历史>中写道:"以公元前500年为中心--从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人类的精神基础 ...

  • 中国有哲学吗?(1)

    文章节选自 <形而上学之思>序言 王维著 作者授权发布 中国有哲学吗 既然哲学的思辨性使其有别于其他思想活动,那么在澄清了这一概念后,我们自然的要追问:中国有哲学吗?中国人的思想活动是哲学 ...

  • 儒家思想在西方:为何启蒙思想家们喜欢孔子的学说?

    原作者 | 武斌 摘编 | 徐悦东 许多人也许都知道,著名的启蒙哲人伏尔泰深受孔子影响.其实,在当时的欧洲,崇尚孔子是一种风尚.当时的许多学者将孔子称为"启蒙运动的守护神".不仅在 ...

  • 哲学——幸福路上的启明灯

    木心说,史学使人清醒,哲学使人坚定.文史哲的学习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人,让人拥有一颗更加从容的心,更加平静地看待生命的高低起伏. 冯友兰也说,哲学的作用,一是启迪智慧,一是为了心安理得地活着. 一说起哲学 ...

  • 季羡林:老子能让最有哲学素养的民族发狂

    外国人为什么更推崇老子? 在国内,老子和孔子阴阳互补,儒家在朝堂,道家在闾巷:在国外,<老子>更是墙内开花墙外香,老子在殿堂,孔子也吃香. 借季羡林先生话说:老子在欧洲,自来走红运. 老子 ...

  • ​新编中国哲学史读书笔记

    新编中国哲学史读书笔记 第一编.先秦时期的哲学 绪论 三皇:有巢氏.燧人氏.神农氏.(或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中国古人坚信,人类文明没有神创的影迹.伏羲创八卦并非"听",而是&q ...

  • 2021年,老子在外国火了

    2021年,老子在外国火了

  • 合集推荐|1206

    合集推荐|1206

  • 可以这样概括哲学史吗?——哲学漫谈之四十

        前面我已经论述许多哲学史终结于个人和社会的进步意义,就是希望建立起"哲学普及化就是帮助每个人在自己的思想中终结哲学史"这样的哲学学习新共识,这样才能有效帮助每个人都尽快轻易 ...

  • 顿悟是个体意识对哲学史的终结——哲学漫谈之二十一

        前面论述了固步自封的广泛存在直接导致哲学爱好者圈子里的混乱,这是哲学辩论的特点,也是无奈.     现实生活中,意见相同的人之间往往说着说着就没什么说的了,因为大家意见太一致了,反而当大家意见 ...

  • 现代政治话语权的是是非非(下)——哲学漫谈之五十一

        哲学普及化,必定由潜在趋势变成现实推动,资产阶级肯定没有这个冲动,因为这不符合他们的利益最大化原则,所以他们只能消极.被动推动哲学的普及化,效果当然不会明显.而社会主义政治精英与群众没有阶级差 ...

  • 常识化解读逻辑学——哲学漫谈之四十九

        政治无道德很不好理解吗?当然不,只要稍微调整一下自己的僵化思维模式到辩证思维模式下,其实很容易.所以,僵化与辩证体现着一个人逻辑思维的不同深度,代表一个人的哲学素养高度.一定意义上说逻辑就是哲 ...

  • 正确认识政治无道德——哲学漫谈之四十八

        我认为,哲学修行的最高境界就是修行到圣人不仁的境界,这样的境界意味着对一切必然发生的所谓坏事不再做无谓的感性伤怀,是为随遇而安.如此说来,只要我们都实现哲学化了,大家的历史伤痛感就可以不再那么 ...

  • 文人的尴尬——哲学漫谈之四十七

       对比西方资产阶级文明的尴尬,中华民族传统文明与资产阶级视为死敌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进行了完美的结合,因为二者都有共建和谐世界的美好愿望,所以二者才能在偶遇后再难分开--新生的马克思主义需要曾经制造过 ...

  • 近代文明较量过后的残局——哲学漫谈之四十六

    文化是抽象的存在,却是具体存在的政治.经济文明演进的决定力量,因为文化是形而上的道,是本,政治和经济是形而下的器,是末.本与末是本质与现象的关系,本质决定现象,透过现象看本质却需要很强的抽象能力,目前 ...

  • 资本主义文明迅速没落的必然性——哲学漫谈之四十五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挟主流文明之威,通过冷战托跨了社会主义阵营之后,便因没有了对手而没了章法,终因在本阶级内部找不到文明进步方向而自乱阵脚,因为他们虽然可以全心全意地开拓全球市场了,可惜资本主 ...

  • 哲学视角下的近代人类史——哲学漫谈之四十四

        前文说中华文明对西方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的整体改造是个必然趋势,这样的狂言浪语式预言有什么理论和现实依据呢? 细品之下,我们会发现,近代世界历史就是一部经济全球化发展史,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普遍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