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史的概括——哲学漫谈之四十一
题记:凡以文化人自居者,我希望都看看这篇文章,看看你是否真的理解“圣人不仁”,如果不真懂,你还算是文化人吗?!充其量不过是一个思想洁癖患者!
概括了世界哲学史,中国哲学史当然也可以尝试概括一下。由于中华文明一直是世界核心文明,这样的概括一样具有世界整体性意义。
我觉得,中华文化先祖早在远古时间便已实现最直观的整体理论自觉,天人合一观便是一种极高明的抽象能力之大成,正是这样的正确抽象成果奠定了中华文明成为世界核心文明的根基,塑造了中华大地独有的一以贯之的文化自信,基于此,我愿意将中国文化史中哲学史部分的分与合做这样解读:
西周以前的文化都统一掌握在中央政府,西周末期,诸侯崛起,中央政府统管文化权威尽失,于是中华文化开始呈献多中心化发展格局,这才有了之后的百家争鸣。这是由文化的扩张性所决定的必然,这本身就意味着文化的普及化和哲学的普及化的发端,这样的发展趋势是由文化自身的特性决定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也可以理解成是由抽象的道之运行所决定的必然结果。
我认为,中国文化的一中心化的高潮就是作为一中心的具体管理者——老子——创立的道家学说。之所以说道家学说是高潮的代表,是因为老子用区区五千字便将哲学的基本任务——将简单问题复杂化和将复杂问题简单化——概括得一清二楚了。
但苦于实践的客观条件不具备,老子选择归隐,让众生自生自灭,这显示了老子遵守“天地不仁”与“圣人不仁”之道的本心的冷峻。但我认为,老子之所以敢于那样绝决地归隐,也与他之理论精髓尽被孔子学会相关,因为老子那样的智慧,足以发现孔子理论可救万民于水火的必然,而孔子的执行力却是老子这样仅擅长搞理论的人所不能比拟的,是故,他愿意把人类至圣先师这样的隆誉让于孔子。
孔子问道于老子,是在已有系统理论基础上的思想碰撞,在全面接受了道家思想精华之后,在思想上必有新的升华,他当然不忍心像老子一样弃众生于自生自灭而不顾,决心用自己的理论与实践拯救万民于水火,才能带给他真正更多的快感,于是才有了儒家思想自下而上的思想救民之路。
说孔子以思想救民,此言不虚,因为他凭借一己之力重新整合的杂合众家思想的新儒家思想,这样的思想博采众家之长,成一至今仍极具人性光辉的伦理学,这样的伦理学是人类文明史上最切近于道的。也正因为有这样的思想做保障,后世的儒生们才能以跪着的姿态压制住王权与皇权的滥用,为百姓周期性安居乐业创造条件。
这样的压制王权与皇权,在人类文明史意义上是对人性整体之恶的压制,只有中华文明形成了这种特殊中间阶层,这是儒家思想不朽的历史功绩所在。受历史局限,儒家思想不可能完全压制住全部人性之恶,剩下的那部分,便是私有制的不可压抑之恶的周期性暴发,只有等待后发文明的彻底根治,比如今天的马克思主义。
这样的儒家思想,其文明进步意义巨大,但现实地对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也造成了同时的压制与压抑,这导致中国封建社会反复出现了复兴之后的保守发展趋势,这种政治上保守但适当确保社会稳定的发展模式直到清末才彻底被外来工业文明打压到尊严尽失,然后被民主思想所彻底葬送,这意味着中华文明至些才能开启尽扫消极性的文化革命。
这种文化革命在伟大领袖的带领下进行了史无前例的尝试,终以失败而告终,却在后来的拨乱反正中得到正确的发现与持续遵循,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哲学,从来注重体用结合的一体性发展,其中尽有我们的先天优势,当然也有缺点和不足,正因为如此,才有了前述被西方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改造的现实需求,也才有了今天改造之后的圆满与彻底升华。
只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只侧重于政治与经济的协同发展,对文化如何协同跟进采取了选择性规避。我认为,这样的规避是市场经济导致的经济全球化之后的政治全球化与文化全球化的现实潜在需求决定的,在中国政治自信不能完全建立之前,根本无法预言文化如何向前发展问题,因为中国传统哲学以伦理统合政治、经济和文化,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社会整体和谐,而现在和未来的经济全球化要求的是全球统一体内的和谐,这是要跨越国境局限才能实现的,这意味着中华天下一家思想的扩张对世界政治的反作用力。
写到这儿,我再一次后脖梗冷风直冒,文化,看似文质彬彬,实则暗藏杀机啊!原来世界文明史,不过是文化借刀杀人的历史啊!难怪老子要说“圣人不仁”,这百姓不能主动教化自己,一直僵化教条地存在着,明摆着的人间正道不去靠近,只能被支配一切的道所碾压,当然与刍狗无异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