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画面 塑造形象 |《少年》于升平
擂台作品
蔚蓝色的天空,
纸鹤在翱翔
就像少年那小小的梦想
洁白又顽强
“我一定要上学堂”
【一开篇将“纸鹤”与少年的“梦想”连接在一起。色彩鲜明,形象亮丽。“少年”从风筝的翱翔萌生出“我一定要上学堂”的梦想】
他穿上草鞋,哼起歌谣,背上竹筐,
少年喊道:“我有书包了!他在我背上!”
那“书包”里,却只装着一本“本草纲”
少年不识字,那小本子却被翻得破破烂烂
他喊着:“我一定要上学堂!”
【一“穿”、一“哼”、一“背”、一“喊”四个动作,简洁明快,勾勒出一个勤劳开朗、心存梦想、向往学堂的少年形象】
纸鹤欢快地飞翔,少年的脚步跌跌撞撞,
提着鞋,放下筐,湿了裤脚,少年哼着船儿摇
身儿在船上,心儿在远方,小河流淌,
呼呼啦啦像是一句督促:
“少年快过河!我要看你进学堂。”
怎知,起了风
纸鹤像折翼的飞鸟,卡在树里动不了。
水里船儿打着圈儿,
少年没了踪影,
少年呢?!
没了他的歌声,没了他的欢笑,
只剩他的草鞋在水面上漂,
“学堂......我要上学堂......”
【反复手法——重现“少年”的“梦”】
纸鹤抖动着翅膀,想挣脱树的束缚,
少年被人从水里捞起,
书花了,筐烂了,少年的眼睛哭肿了。
【三个短句构成排比,冲击读者的视觉】
母亲说:
“山里穷,吃穿都愁,你不如想想怎么用耙子,别老想着握笔杆子!”
【“少年”追梦路上挫折重重】
纸鹤的羽翼不再洁白丰满,
少年的梦想也不再充满希望,
纸鹤再也飞不动了,
那个小小的世界也没了色彩。
少年不再背竹筐,却还唱着歌谣:
“山里穷,上学堂?不如下地种瓜粮......”
【揭示贫穷折损了少年飞翔的翅膀】
那小小的纸鹤,
少年粗糙的手已记不住模样。
没了前进的目标,
纸鹤也无从去向,
那纸鹤,就这样
永远地被少年遗忘
......
这是一首现代叙事诗。小作者借助翱翔的风筝,塑造了一个勤劳开朗、心存梦想、向往学堂的少年形象,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山里的孩子想上学而不得的故事,让人心酸、令人感慨。同时也反映了一个启人深思的社会现实——贫困束缚了人们的思维,折损了无数人展翅欲飞的翅膀。
本诗意象丰满、具体,画面感很强。两个主要意象:一个是“天上的纸鹤”,一个是“山里追梦的少年”,两者相互映衬,相辅相成。“纸鹤”既是线索,也暗示了少年曲折而复杂的人生命运。“蔚蓝色的天空,纸鹤在翱翔”,触发了少年上学的梦想;“纸鹤欢快地飞翔”,那是少年执著在追梦的路上;“纸鹤抖动着翅膀,想挣脱树的束缚”,那是少年想走出大山,摆脱贫困的意愿;“纸鹤的羽翼不再洁白丰满”“纸鹤再也飞不动了”,那是少年上学梦想的破灭。就这样,用“纸鹤”表现少年的梦想,想象丰富、具体,构思新颖、巧妙。“我一定要上学堂”反复手法的运用,突出了少年对梦想的执著,增加了诗歌的悲剧色彩。句式上以短句为主,长短交错,灵活多样,加快了叙事的节奏,增强了语言的变化感;“小小”“呼呼啦啦”“跌跌撞撞”“破破烂烂”等叠音词的运用,使得“少年”追梦的过程更加形象,也强化了语言的韵味;音韵上,以“ang”韵为主,读起来铿锵响亮,听起来悦耳动听,只是个别诗节处理得不是很好。
诗歌、小说、散文、议论文
文体不限
常规体、书信体、日记体、微信体
形式不拘
原文+点评
点评者是教师、作家
欢迎各学校、培训机构以及个人
不吝赐稿,踊跃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