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读:该如何安放你,那漂泊无依的灵魂?

今天是读苏格拉底之道的第5天,主题是照料好你的灵魂。

说起苏格拉底(简称苏哥),好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觉得他是古希腊最伟大的哲学家。但苏哥本人却矢口否认:你才是哲学家,你全家都是哲学家!

这是什么情况?除了昨天我们提到的一个原因:当时哲学家的头衔被人玩坏、搞变味了之外,因为在苏哥之前哲学家,像泰勒斯、赫拉克利特、毕达哥拉斯等等,要么认为万物的本源是水,要么是火,还有就是认为万物皆数,都是“星空派”——研究的都是万物的起源等至今还没搞清楚的问题。

而苏哥却跟前辈们都不一样,他很少仰望星空,关心宇宙等外部世界的问题,他更脚踏实地,也更接地气,把研究的对象从天地拉回到了众生,他最关心的是人生和道德。这也是西方哲学史上的一次重大转折。因此他自认为,跟之前的哲学家相比,道不同,自然不相为谋。而他之所以被冠上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的称号,都是后来的徒子徒孙给强行安利上去的。就像孔老夫子,从来没想过要当什么至圣先师,但却无心插柳,被后世的弟子和帝王当枪使,强行冠名成了独一无二的中外驰名商标。

我想苏哥在天之灵,如有听到这个头衔,也肯定会忍不住叹息——“哎,这群鳖孙子!”

我们为何至今仍然怀念苏哥?我想主要是他思考和探讨的话题:比如如何安顿人的灵魂,虽历经千年,但依然具有现实意义。

现代社会,虽然物质变得极大丰富,世界上绝大部分地区温饱基本得以解决,这在人类发展史上可以称得上是前所未有的成就,但与此同时,人的精神和心灵世界却面临前所未有的至暗时刻。

19世纪困扰人类的疾病是天花、鼠疫,20世纪则是癌症等绝症,但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来到了21世纪,癌症等疑难杂症逐渐被攻克,但抑郁症等心理健康疾病却成了人类的头号杀手。其他有形的症状我们可以通过疫苗、药物和手术治疗,但心病呢?俗话说,解铃还须系铃人,心病还得心药治。纵然你权倾天下、富有四海,但若想不开,那还是不快乐不幸福。

因此苏哥让我们关注幸福和道德,关注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提醒我们“未经审视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否则浑浑噩噩、混吃等死的人生像梦游一场,是被糟蹋的一生。因此在他看来我们要去追求真理和美德,而这两者都需要知识作为工具,与此同时唯有合理的运用思维这把人生之桨,我们才能顺利抵达由真理和美德构筑的彼岸,达成幸福完满的人生。

而苏哥的那个写过《沉思录》的徒孙罗马的皇帝哲学家奥勒留,就很好的继承了他的衣钵,提出了“人不是被事物而是关于事物的意见所困扰”的著名论断,随后美国20世纪著名的心理学家阿尔伯特·艾利斯 又进一步发扬了他的理论提出了著名的ABC情感模型,被认为是认知行为疗法的创始人。

这个理论的核心要点就是,我们对事物A的看法C是由我们的认知B决定的,只有改变认知B,才能改变心态。我之前在课堂上还专门给学生讲过,并将其称其为幸福少生气的理论。意思是说如果你真正的掌握了这个理论,那在以后的生活工作中,无论遇到再大的困难,你虽然有时还会想不开,但至少没有那么多烦恼啦。

那问题来了,身处节奏不断加快的现代社会,被各种焦虑和消费时代的众多商品标签裹挟的我们,又该如何安顿我们的灵魂呢?

结合自身经历以及阅读的大量书籍,给出几个不成熟的建议

一、提升认知;通过大量认知和实践,让认知不断升级,虽然达不到上帝视角,但站在更高的一个纬度去看待原有事物,相信会有完全不同的观感,比如在魔都买房,对目前的我来说,就是一个假命题,与其成为房奴、被房子套牢,我更愿意拿这些钱投资自己的未来和增加生命体验。

二、掌控内心的主动权;把内心当做情绪的港口而非仓库,做到知行合一、手忙心闲;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人生中的好多烦恼其实都是自找的,吾心即宇宙,万法由心,我们要做心的主人,重新夺回内心的主导权,把酸甜苦辣,世间百味、人间冷暖都当做修行的道场和人生宝贵的体验。

三、无用之用,方为大用;能忙世人之所闲者,方能闲世人之所忙。古人云,不为无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少一些实用主义的功利心,多培养一些看似无用的兴趣和爱好,从俗的说起,即便是一些在旁人看来很重口味甚至根本没什么用的爱好,哪怕是发呆,哪怕是修脚指甲、收藏内衣裤等,但当你制心一处,全身心投入到自己的爱好之中的时候,灵魂便得以安顿。玩物虽然丧志,但玩物更能养志。雅的比如中国古代的茶道、香道、书法、插花、围棋等等,都是安顿身心的不二法门,比如民国时期北京的顽主,也是明清家具的收藏大家王世襄,当代的相声演员于谦,都是玩物养志的典范。而如果将来能把兴趣爱好不小心玩成事业,那就真的身、心、灵三安啦。

(0)

相关推荐

  • 幼儿园开哲学课?因为孩子都是天生的哲学家

    孩子们能听懂哲学吗? 在很多人看来,哲学是一门高深的学问,相当枯燥,别说是儿童,就连大学生也未必能搞明白.从这个角度说,幼儿园开设哲学课给学前儿童教哲学,确实容易让人感觉不可思议,甚至还显得有点荒唐. ...

  • 我曾七次鄙视自己的灵魂

    ​<我曾七次鄙视我的灵魂> 第一次,当它本可进取时,却故作谦卑: 第二次,当它在空虚时,用爱欲来填充: 第三次,在困难和容易之间,它选择了容易: 第四次,它犯了错,却借由别人也会犯错来宽慰 ...

  • 哲人的超然

    与常人不同,世界上总有一些人,行为孤僻,生性敏感,这就是哲学家.哲学家们以智慧的方式解脱死亡,具体地说就是以纯粹理性的认识,表现出他们对死亡的超越. 在柏拉图看来,哲学不仅是真的知识,也是做人的学问, ...

  • 班宇:故事给我自由丨单读

    原创 班宇X吴越 单读 2020-06-03 处女作短篇小说集<冬泳>,让班宇成功"破圈",在网络的带动下,关注与掌声从四面八方而来,班宇彻底"红了" ...

  • 对谈《单读》主编吴琦(下):我们比过去更需要对话和宽容 | 席地而坐Vol.8

    ©<把自己作为方法> 席地而坐新一期,我们继续跟吴琦.宗城聊天,从文学杂志聊到了这个时代创作者的实践与反思.在本期分享中,吴琦围绕着<把自己作为方法>,以及他对采访.写作等知识 ...

  • 对谈《单读》主编吴琦(上):我警惕那些理所当然的干净 | 席地而坐 Vol.7

    ©网络 在「席地而坐」的第7期,我们邀请到<单读>主编吴琦.常驻嘉宾宗城,聊聊文学杂志的自我革新.<把自己作为方法>,以及写作.知识分子.公共议题等一系列问题. 从百年前的&l ...

  • 试着赞美这遭毁损的世界丨单读

    即便在近代历史中频频遭受屈辱,但波兰有资格因文学而骄傲.这片土地上走出太多优秀的诗人与作家,他们用锐利的词汇述说着自我的苦难与创伤.今天,我们分享波兰"新浪潮"诗歌的代表诗人亚当· ...

  • 戴锦华:叶嘉莹与一代人的诚挚、朴素与崇高丨单读访谈

       今天,记录古典文学大师叶嘉莹传奇一生的影片<掬水月在手>正式公映.<掬水月在手>是继诗人郑愁予纪录电影<如雾起时>.诗人周梦蝶纪录电影<化城再来人> ...

  • 读书与跋涉:当西南联大遇到西北联大 I 单读 Weekend

    Des. 01 西安 入侵时间:2021 年 6 月 12 日(周六)14:00-16:00 乘客:姚远 X 杨潇   Des. 01 西安

  • 我在雾霾中看不到自己的明天 | 单读

    单读 <单读>出版物(前<单向街>杂志书)03-16 14:06 今天的文章来自居住.工作于皮村的小海.经历了昨天末日般的天气后,我们想起他在<单读 16:新北京人> ...

  • 他们凭什么成为文学大师?| 单读

    孔亚雷钻研西方文学多年,批评外国作家居多,有自己独特的文学坐标,这次,他将视野转向中国作家,提供了颇具个人色彩的创造性解读.年已过三日,如果你酒足饭饱之余想读些书,孔亚雷的文学批评不仅能带来阅读上的快 ...

  • 单读心得

    今天 公元2020年12月1日 一眨眼间,一年也只剩下最后一个尾巴啦 庚子2020,真可谓是魔幻现实主义元年. 现实生活中上演的各种剧情,真的比电视剧.小说和电影都让感到,心惊肉跳.应接不暇.高潮迭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