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饶的西沙群岛》| 跟大师学读写
文章就是这么奇怪:识字,不一定会读;会读,不一定能懂;能懂,不一定会写。
语文教学也是这么奇怪:会讲,不一定会写;会写,不一定会教。
但其实,读写就是一层窗户纸,一捅就破,一点就通。
要想会读,又想会写,为什么不看这个栏目呢?
这里有大师的经典,有专家的解读,请跟我们来!
一种文体,也许,一篇文章就足够了。
经典重温
富饶的西沙群岛
西沙群岛是南海上的一群岛屿,是我国的海防前哨。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总起,点出西沙群岛的位置、重要性,以及风景和物产的特点】
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深蓝的,淡青的,浅绿的,杏黄的。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着。因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从海面看,色彩就不同了。【本段描写海水不同的色彩和成因】
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海参到处都是,在海底懒洋洋地蠕动。大龙虾全身披甲,划过来,划过去,样子挺威武。【本段写珊瑚、海参、大龙虾,运用了比喻、拟人修辞手法】
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好看极了。有的全身布满彩色的条纹;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有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有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了刺,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写鱼的种类之多,运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辞】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不清。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此处运用夸张的修辞,有什么作用?】
海滩上有拣不完的美丽的贝壳,大的,小的,颜色不一,形状千奇百怪。最有趣的要算海龟了。每年四五月间,庞大的海龟成群爬到沙滩上来产卵。渔业工人把海龟翻一个身,它就四脚朝天,没法逃跑了。【本段描写“捡不完”的贝壳和“成群”的海龟】
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岛上有一片片茂密的树林,树林里栖息着各种海鸟。遍地都是鸟蛋。树下堆积着一层厚厚的鸟粪,这是非常宝贵的肥料。【本段描写“各种海鸟”。为什么没有具体写鸟的种类、形状、声音、颜色等特点,而是写“遍地都是鸟蛋”和“厚厚的鸟粪”呢?】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我们祖祖辈辈生长的地方。随着祖国建设事业的发展,可爱的西沙群岛必将变得更加美丽,更加富饶。【总收全文,首尾呼应】
本文选自(部编本)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它篇幅短小,构思严谨,思路清晰,修辞手法丰富,非常值得初中以下小学生学习借鉴。
本文集中笔墨写西沙群岛的美丽与富饶,侧重点却是“富饶”,所以,在题目的拟定和扣题上,都相当严谨。
全篇按总、分、总的记叙顺序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即第一自然段,是全文的总述,写出了西沙群岛至关重要的地理位置,点出西沙群岛风景之“优美”,物产之“丰富”。
第二部分即二至六自然段,是分述,按照由上到下、由近及远的顺序从海面、海底、海滩和岛上四方面描述,具体写出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
第三部分即第七自然段,是总结,照应全文,展望未来。
全文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这种总、分、总的叙述方式不仅体现在全篇文章中,还体现在段落描写当中,形成这篇文章结构上的突出特点。
写珊瑚“各种各样”,写海参“到处都是”,写鱼“成群结队”“多得数不清”“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写海滩上“有拣不完”贝壳,海龟“庞大”“成群”;写西沙群岛的鸟,只写“遍地都是鸟蛋”,“树下堆积着一层厚厚的鸟粪,这是非常宝贵的肥料”。所有这一切,都是在突出一个特点——富饶。这就足见文章的严谨、扣题。
至于文章所使用的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修辞,自然也应该用心体会,好好学习。但是最应该借鉴的,还是本文突出写作对象的特点、紧扣这一特点进行重点叙述和描写。一课一得,就难能可贵了。
以课文为范本,反复阅读,反复品味,模仿借鉴,举一反三,这对于初学写作的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点评者:张辉辉 张国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