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和甲骨文有关系吗?
这个问题是在我梦里出现的,
并且恍惚当中,还思考了一下。
下面是我思考的过程,
请各位指正。
【甲骨片,来自网络】
第一,出现的时间前后关系。
甲骨文在先,老子在后。
这个是肯定的。
甲骨文对应着商朝,
老子,如果是孔子见过的那个,
出函谷关,留下5000言的那个,
时间对应着是东周。
虽然时间关系比较确定,
但是老子见没见过甲骨文,这个就不好说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对于一个开悟的人来说,
著《道德经》的老子来说,跟甲骨文肯定也是相通的。
第二,甲骨文的出现和使用。
对于甲骨文的出现时间现在还没有定论。
之所以没有定论,因为地下出土文物的依据不足。
根据唐兰先生的推断,
甲骨文是成熟的文字,
如果按六书来归纳和分类甲骨文,
甚至甲骨文就已经出现了形声字。
形声字的出现可以说是先民对文字的形成已经具备了足够的思考。
那么对于如此成熟的文字,
她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至少要有1500甚至2000年的时间。
问题是,我们国家的考古工作中已经挖掘出了大量的
5000前的地下出土文物,
可是没有像样的文字,
尤其没有发现过可以和甲骨文相比有明确传承关系的文字符号。
大家都知道,
甲骨文是目前可以发现的最早的且最成系统的文字,
甲骨文之后到今天的文字都有清晰的传承脉络。
可是,甲骨文之前,以及甲骨文的产生过程,
则是个空白。
我想这个问题不仅是对考古学家的困扰,
甚至是对文化溯源工作者的困扰。
我也不知道甲骨文出现的时间,
但是有一点也是确定的,
就是因为人们需要,实际需要,所以才产生的。
在老子的著作中,有一句话和文字的产生有一定关系。
或者说和文字的使用。
这句话曾经同时出现在老子的两部著作中。
一部是《道德经》,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 《道德经》第二十五
一部是《太上清静真经》中。
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
老子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真经》开篇
【老子像】
具体说法可能不太一样,但是意思相同。
好像老子发现了宇宙的根本规律,
他想告诉我们,但是一时又找不到合适的词语,
于是就找了一个比较接近的字——道。
甲骨文的出现不也是这样吗?
第一个创造文字的人,假设说是仓颉,
他不也是发现了什么,然后极力想记录下来,
于是就创造出了文字吗?
所以说,我要说的第三点,就是
第三,文字是祖先智慧的结晶。
这一点也是确定的。
甲骨文如此,经典如此。
最初的那个人都是发现了什么,
然后想记录下来,并且传递给我们,
于是就产生了甲骨文,产生了文字,随之产生了经典。
就想伏羲一样,发现了,于是创造了八卦。
仓颉,发现了,于是创造出了文字,
老子,发现了,于是创作出了道德经。
孔子,发现了,于是就整理出了六经。
这些都是我们的传世经典,
都是祖先对我们的寄托和期望。
如果我们置之不理,置若罔闻,
岂不是辜负了祖先重托?
岂不是拿着黄金去乞讨?
那么,老子说的这个道字,古文字如何理解呢?
【道,演变,国学大师】
【道,演变,汉语大字典,徐中舒主编】
【道,说文解字注】
综合以上三个出处,个人对道的理解如下:
第一,道还没有找到甲骨文写法。
国学大师中的甲骨文是后人造的,
如果有,汉语大字典中应该有收录,
所以,以汉语大字典说法为准。
第二,道的古文字从行,从首,或从止。
这里的止,就是脚的意思。
从行,从止,都表示行动的意思。
这个是很明确的。
包括后来从彳的字,都和人的走路有关系。
从首,就是和脑袋有关系。
综合理解,就是,
人们要经过思考再去走路。
说文解字注中有一句话,很有意思。
就是:一达谓之道。
我们知道,条条大路通罗马,
殊途同归,去往一个目的地,不只有一条路。
可是这里说的,一达谓之道,
说的是去往目的地的路只有一条?
还是只有一条路可以通往目的地?
或者是,这条路只有一个目的地?
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对于文字的出现,
对于道的理解,
诸位有何高见,请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