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针灸之学员体会

绿墨浓浓

2018.07.09


原创: 张利琍 三和书院医道传承上海班 
  
时光如梭,学习五行针灸已有五年,回顾过往,一路让自己坚持并坚守的,除了当初对她的一见钟情,更多的是因为她用她的“美”诠释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境界“天人相应”。
自己开始留意并感受自然界的春夏秋冬,发现身边的一草一木,一物一景都是那么的鲜活生动。同时对自我和他人也有了更多的认识与接纳。
即将到了“知天命”年龄,也许是上天的恩赐!让我在此之前能与五行针灸相遇!相识!相恋!看到自己的生命之花再次绽放!感恩!

感悟一:一枚银针折射出经典的内在核心
        一柱艾火照亮了医者的寻道之路
在未接触五行针灸之前,当读到《内经.上古天真论》: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这段文字时我并没有真正领会到什么是“神”?或者说我并不知道“神”对于一个生命来说其真正的意义在哪里?
直到在实际临床中运用五行针灸帮助一个个身心分离的病患从各自不同的身心病痛及生活困境中走出来时,我才真正和这段文字产生了链接,开始思考。
《内经》为何在开篇的第一段就提到 “形与神俱”,以及在开篇的最后一段提到
「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中古之时,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去世离俗,积精全神,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此盖益其寿命而强者也。归于真人。其次有圣人者,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嗔之心,行不欲离于世,被服章,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
有关对“神”的阐述贯穿于整部《内经》,古人其实就是通过文字在告诉我们,真正凌驾于有形肉体之上的就是我们看不见、摸不到的无形的“神”。 
在医院里、在病床上当一个人的肉体哪怕是千疮百孔,哪怕明知生命已将走到尽头,只要他/她的“神”还在,求生的欲望依然是那么的顽强;
而当一个人的“神”被屏蔽或已不在,即使肉体无病痛,思维亦正常,那也是生不如死。正如我的一个病人曾经对自己失衡时的状态描述“一个活着的死人,一具能行走在大街上的尸体”。
《素问遗篇.刺法论》云:「是故刺法有全神养真之旨,亦法有修真之道,非治疾也」
《太素》「用针之道,下以疗疾,上以养神,其养神者,长生久视,此大圣人之大意」
记得诺娜老师曾经说过:
「身体一切症状都是心灵的呼唤」
这也是为何五行针灸只关心“人”,只关注这个人的“神”,而不被“症状”所牵绕的原因所在。这也正是与当今病人及医院只关注“症”和“指标”的最大区别。

我前段时间治疗一个闭经十个月(期间只来过一次且经量极少)并伴有其他多种症状的患者,初诊时病人的第一诉求就是想恢复月经,在初次诊疗过程中,并告知病人对诉求降低期待,只需关注、关照自己的身心是否安在。
当治疗第四次后月经至,与此同时病人的其他生理症状也都相继消失和减轻,与此同时病人开始对自己的身心也有了更多的觉察和感知,并对自己的生活及工作有了清晰的认识和决定。

感悟二:每一个生命都是这世上独一无二的花朵,需要我们去呵护她
《素问.宝命全形论》「黄帝问曰:天复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发成」
《伤寒杂病论.序》:「夫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禀五常,以有五脏,经络府俞,阴阳会通,玄冥幽微,变化难极,自非才高识妙,岂能探其理致哉」
五行针灸至简的背后蕴藏着至深之道。古人告诉我们,在天地自然中的万事万物,唯有人是五行俱全的,但在两精(父精母卵)相搏的那一刹那,我们每个人都给大自然造物主打上了独特的烙印,各有其偏性及其他四行配比不同,所以五行对于我们每个人既相同却又不同。
这就使得我们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而五行针灸就是通过找到并扶持病人的生命核心——主导一行,帮助病人重新找回自己并使身心安在,从而达到形神兼俱。
记得诺娜老师在每次提高班的第一天都要告诉我们,要想成为一名真正优秀的五行针灸师,对待病人的每一次就诊都要保持一颗好奇之心。
要想做到这点,首先要放下我们固有的评判,找回属于我们原有的感官去捕捉病人身上的五行能量,带着慈悲和爱用心的去扶持病人的主导一行。除此之外,在提高班的每一天里,特别是在临床带教给病人做诊断和治疗时,诺娜老师更是用自己的言行向我们传递着五行针灸的心法——慈悲和谦卑以及满满的爱!
作为一名五行针灸师若能将一次次的治疗视为生命之花在一层层地绽放,最终病人会将自己全然地托付给你,因为病人在这里没有被评判、指责、指导,而是得到理解、尊重感受到爱,这便是五行针灸的重中之重。
除了老师所传授的心法之外, 作为一名五行针灸师还要了解自己这一行平时的常态和面


感悟三:在个体生命中谁是“神”之主?
五行针灸为何能使医者和患者之间以神会神?
《素问.灵兰秘典论》:「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凡此十二官,不得相失也。故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殁世不殆,以为天下则大昌。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以此养生则殃,以为天下者,其宗大危,戒之戒之!」
在五行中火为心,在生命中他是君王,代表着正大光明、温暖、热情、奉献、博爱和慈悲。因此,国不可一日无君,一旦君主被蒙蔽不明或君主不在其位,可想而知,生命中那个祥和的王国还在吗?
如果说百草之阳的艾火可以驱散病人身心的阴霾,那么银针就是连接病人和宇宙天地之间的桥梁,帮助病人重新获得五行能量,以唤醒病人原本对天地万物的生命感知。
刘力红老师曾经对“鍼”和“感”这两个文字有过拆析,用《周易》中的“咸卦”上兑(少女)下艮(少男),将“鍼”和“感”其中相同的部首“咸”进行了阐述。 
“咸”为感应,感而隧通天下,宇宙自然中万物皆有感应,这种“感”如同少男少女至深至纯至净至美萌初的心灵感应,而不是饮食男女欲望的感受。
将一块有形的巨石抛入湖中,瞬间在巨石所落处可激起万丈浪花,但很快湖水又恢复平静。而当无形的微风悠悠地轻浮于湖面时,湖面的涟漪也会随波将越来越广,连绵不绝,最终激荡至湖底。
这让我认识到五行针灸在治疗时,为何不同于其它针法(迎随补泄、提插捻转)所追求的酸麻胀痛等各种刺激感。
除了祛除内障时要求得气强度和祛AE时留针外,扶持主导一行的治疗皆以浅刺得气即以左旋补法出针,整个流程犹如一幅行云流水的写意画卷,常常将医患融为一体带入其中!我想这就是那份“感”。
《素问.异法方宜论》:「故九针者,亦从南方来」
五方中,南方为火,火为心,心藏神。五行针灸的精髓就是在于医生和病人之间以神会神。医者将慈悲和爱化作一壮壮小小的艾柱和一枚枚细细的毫针在帮助病人祛除肉体、精神以及灵魂深处的垃圾与屏障的同时,更好地扶持病人的主导一行。
五行针灸师将自己做为连接宇宙自然与病人之间的一根透明的管道,以病人所接纳的方式传递着病人所需要的五行能量,最终帮助病人将属于自己的五行之轮匀速并平稳的运行起来,以求得形神兼俱。

感悟四:“术”的至简演绎出“道”的至深。
《内经.素问》:「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者,流散无穷」
天下疾病有上千种,任何的症状都是我们心灵的呼唤。五行针灸法脉是建立在“一”层面上,无论是诊断(不关注症状与指标,只感受这个人背后的那股能量),还是治疗次第及选穴也都是建立在阳主阴从的层面上,找到并扶持病人的主导一行,了知病人灵魂深处在呼唤什么?最终帮助病人身心合一、形神兼具。
一个完整的生命体中有看得见的五脏(心肝脾肺肾);有若隐若现的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有看不见摸不着的五志(神魂魄意志)。七情相对五脏来说属阳,而五志相对七情来说属阳。
《灵枢·本脏》「御精神,收魂魄,适寒温,和喜怒者也......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脏不受邪矣。寒温和则六腑化谷,凤痹不作,经脉通利,肢节得安矣,此人之常平」
由此可见我们的五志决定着我们的七情,我们的七情决定着我们的五脏。再次证明了无形的神是摄授于有形肉体之上的,当我们只有在神(五志)具足的前提下,才有可能使得情绪平和;继而有可能五脏相安、各司其职;再有可能防御六淫、避免不当饮食中伤六腑,六经为川、肠胃为海、;在此基础上再使得我们皮肉筋骨脉得以滋养,最终达到健壮。
五行针灸的理法出自《内经》,立于“道”的层面,在“术”的层面上,也是井然有序、次第清晰(次第中再分次第)、了了分明。
我们每个人做为独立的生命个体存活于宇宙自然中(外邪),依赖于日常饮食起居劳作(耗伤),生活在家庭伦理中(七情),穿梭在社会关系中(生命观、价值观)。
长此以往无论身(脏腑、经络、四肢百骸、皮肉筋骨脉、五官九窍),还是心(情志)甚至灵(神)都或多或少遭受过伤害,覆盖着甚至掩埋着不同程度的垃圾(內障、邪气、阻滞)。

感悟五:之于博大生命观却有着井然有序、次第分明、严谨缜密的治疗步骤


◆第一、清理
攘外必先安内,五行针灸在扶持主导一行的同时,分次第的清理层层垃圾(內障、邪气、阻滞)。
1、内障:清除內障就是将“神”归其位,恢复君主之明。所以若有内障没有清除,那后面的一切治疗皆无任何意义;
2、AE: 主导一行是每个人的生命核心,一荣俱荣、一损俱损。AE(遭受长期精神压力或精神创伤及受外邪所侵的人体体内的一种浊气),祛除AE就是将一种五行相克的破坏性循环恢复至五行相生的良性循环中,使其生命重获生机。
3、夫妻不和:《素问.生气通天论》“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人于自然相应,皆为阳主阴从,若违背这一法则又不能得到及时纠正,将会危及生命。
因此,从《素问.金匮真言论》“所以欲知阴中之阴,阳中之阳者,何也?......阳中之阳,心也;......故以应天之阴阳也”
此段文字中可以领悟到当一个人长期处于阴阳失衡的状态下,内心是何等的绝望。而此组穴位是通过五行中各行之间的经气转化最后由补君主之官心来收功,恢复其主宰。
写到此不禁感慨万分!这让我想起刘力红老师曾经说过无论是施针、开药,都需先明理,在明理的前提下建立法(体系),然后才设方,只有在理法方都健全的基础上才能将针/药发挥其最大化。
五行针灸应该就是上苍出于慈悲而赐予人类的护生大法!
4、出入阻滞:出入阻滞(任督不通、六大阻滞)中以任督为首要,中医认为腹为阴,背为阳,任督分别位于前胸腹、后腰背的正中线。任脉为阴脉之海,统任六条阴经;督脉为阳脉之海,总督六条阳经。
所以只有在任督相通的基础上才有可能给十二经脉提供相应的气血。若将任督脉比喻成气血之海的话,那么十二经脉就如同贯穿整个人体的江河。根据病人的脉象、症状或精神状态,及时清理阻滞,以确保整体的气血运行。
倘若以上情况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清除,最终都会导致病人少神、失神,所以五行针灸在初期的治疗中除了扶持主导一行之外,主要是检查和祛除、疏通、清理作为一个“人”身、心、灵三个层面的内障、邪气、阻滞。
◆第二、扶持主导一行(主管穴)
     在清理各种垃圾的基础上,以各行的主管穴(原穴、母穴、流注/时令穴、经气转换、络穴、五输穴、子穴)来扶持主导一行,各行的主管穴皆与手足,因为我们的双手及双足就是联络天地阴阳五行能量的接受器。
1、原穴
主管穴中以原穴为主要,其它主管穴可根据脉象和季节、时辰及病人当下治疗所需来选择。一般在AE或大的阻滞(夫妻不和、任督)或改行后,都以原穴结束。
《素问遗篇.刺法论》:「黄帝问曰∶十二脏之相使,神失位,使神彩之不圆,恐邪干犯,治之可刺,愿闻其要。岐伯稽首再拜曰∶悉乎哉,问至理,道真宗,此非圣帝,焉究斯源,是谓气神合道,契符上天。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可刺手少阴之源。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可刺手太阴之源。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可刺足厥阴之源。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可刺足少阳之源。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可刺心包络所流。脾为谏议之官,知周出焉,可刺脾之源。胃为仓廪之官,五味出焉,可刺胃之源。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可刺大肠之源。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可刺小肠之源。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刺其肾之源。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刺三焦之源。膀胱者,州都之官,精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刺膀胱之源。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是故刺法有全神养真之旨,亦法有修真之道,非治疾也,故要修养和神也。道贵常存,补神固根,精气不散,神守不分,然即神守而虽不去,亦能全真,人神不守,非达至真,至真之要,在乎天玄,神守天息,复入本元,命曰归宗”。 “原”代表着生命源头、原本,刺源可使生命归元、归宗」
2、时令穴/流注穴(与天地相应穴)
时令穴/流注穴作为主管穴之一,是通过春夏(长夏)秋冬或一天(十二官流注时辰)与病人主导一行相应,以借助天地五行之气更好的扶持病人的主导一行。
◆第三、给主导一行更多的支持(神性穴)
1、治疗初期选择有共性的神性穴
   在清理内障、祛除邪气、疏通阻滞的基础上,为了更有效的扶持主导一行,五行针灸根据病人每次治疗时的身体、情绪反应以及治疗次数、节奏的不同,选择相应的“神性穴”给予病人不同程度 “神”的支持。
如:治疗初期不管任何一行只要在失神、无神的情况下都可以选用神阙、巨阙。
2、治疗中后期可选择有个性的神性穴
    在治疗中后期,对主导一行相对有些把握,且在病人需要时,可在每一行经络或根据每一行特质(五行对应的五脏所主的五志——心主神、肝主魂、肺主魄、脾主意、肾主志),选用相应的“神性穴”,以给予各行更多更直接的支持。
如:当一个水行人对未来没有希望内心倍感无力时,可选择“志室”。
    当一个水行人身心感到寒冷不够温暖时,可选择水之火穴“然谷”。


◆第四、让生命变得灵动(天窗穴)
当经过一段时间对各种邪气阻滞的清理和对主导一行持续有力的扶持后,生命的殿堂逐渐变得洁净并坚固时,我们可以试着打开一扇天窗,让殿堂内充满阳光、空气,此时生命因和大自然有了更多的交流而变得越发灵动,这时候的病人能够清晰辨识和应对周遭所发生的一切。
打开天窗,让智慧之光照亮生命的殿堂。
穴位只是五行的仆人
诺娜老师曾经说过
“不要过份依赖穴位”,
在每次的治疗中,我们所选的穴位都只是“五行之仆而非其主”“它们只是五行之差使”。同时在每次治疗的步骤中尽可能简单,不做过多干扰,因为我们要将主宰生命的主动权交给病人的主导一行。
五行针灸治疗频率是和病人本身的五行之轮能否顺畅的自我运转相关,初期一周最少一次治疗,以及中后期慢慢拉开治疗时间,就是通过病人的实际情况有节律的扶持病人的主导一行,最终让属于病人生命的五行之轮能够连续顺畅的自主运转,把主宰生命的主动权交给病人自己,而不是让病人永远依赖医生。
在五行针灸如此严谨缜密地治疗架构里,除了广义上以对“神”的层面去扶持主导一行,同样也包含了狭义上如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的辩证及治疗,以帮助病人平衡脏腑、畅达气机、调和营卫。
所以在无论是在诊断还是治疗上,五行针灸也都是立于形神兼顾基础上。
1、阴阳:
a、通任督(阴阳)及六大阻滞,是在建“中”的基础上,将每条经脉前后得以相应相连,使气血得以畅通。
b、检查、纠正中央动脉;赤羽氏的测试及纠正,是在建“中”的基础上,恢复每对经脉的左右平衡。
C、纠正夫妻不和,左为木火为阳、右为金水为阴、中土有阴有阳。将五行经气转化最终使其君火归位,恢复阳主阴从的生命状态。
2、表里:经络内联脏腑,外络支节,作为主管穴之一的络穴沟通表里。
3、寒热:三焦温度的检查及纠正,是在建“中”的基础上,平衡脏腑功能使得上中下三焦气机条达顺畅。同时也可作为治疗一段时间后的疗效检验。
4、虚实:扪诊募穴,根据按压募穴诊断脏腑虚实,也可作为治疗一段时间后的的疗效检验。
经过五年多的学习和临床,慢慢从中领悟和体会到了,其实五行针灸在每次治疗
之间和每个阶段的治疗之间都是环环相扣的。每次看似简约(有时只有三两个穴位)的治疗背后演绎着《内经》对生命核心的认识。
五行针灸是在对生命的构建中,进行全方位立体性的治疗,其中又不乏缜密精微,这让我对这一甚深法脉有了更多的信心!并由衷地对她升起恭敬之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