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预告 | 龚剑:从刀剑中看千年历史

在中国的神话传说或是文学作品中,总是少不了神兵利器的影子。然而,面对真正的中国古代兵器武备,我们却知之甚少。自战国后期钢铁兵器登上战场后,中国刀剑历经两千余年的传承与变革、继承与融合,展现出了独特的气质与风貌。在其上,我们能找到萨珊、贵霜、吐蕃、中亚、西亚乃至东欧等多种风格的遗留与体现,同时也诉说了中华文明兼收并蓄、融会贯通的精神特色。
今天,我们迎来了一位铸剑人,也是国内首屈一指的武备收藏家和研究专家——龚剑先生,让他来给我们讲一讲那些真正的,承载着热血、不屈、信念、勇气,同时也带来苦痛、杀伐、死亡、惨烈的刀剑的故事。

中华书局暑期讲座

龚剑:从刀剑中看千年历史

☑ 时间:2021.7.27 19:00开播

☑ 主讲:龚剑  中国武备研究学者、收藏家

观看:小程序、哔哩哔哩、抖音、百家号、视频号、当当APP搜索中华书局观看,搜狐教育、好书探视频号、东城区第一图书馆闻花学苑同步转播

主讲人龚剑,四川成都人,中国武备研究学者、收藏家、中国多家拍卖公司西藏艺术品顾问。作为独立学者,多次应邀参加国内国际大型藏学研讨活动,在第五届北京国际藏学研讨会上发表专题报告《从藏族冷兵器看汉藏关系》。现任四川省刀剑收藏协会秘书长、山西省刀剑收藏协会理事、河北省刀剑收藏协会理事、浙江省青铜古兵器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多次在国内专业期刊发表武备类文章,并著有《西藏武备考》《中国刀剑史》等。
推荐图书:《中国刀剑史》,龚剑著

龚剑:坚持是一种态度

在人类文明史中,每一个民族除了据地而居、休养生息、繁衍子嗣,更重要的一笔就是各部族、各国家之间的战争史。它在组成本民族历史重要部分的同时,也钩沉了其他民族的记忆。在不断地征战中,集精神、智慧、技术、财富于一体的武备文化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每个阶段武器的制作水平都是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最为突出的标记,它们拥有着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两千年来,在中国土地上所发生过的每一场战争、每一种出现过的武备,都可以撰长文以成为中华民族之间不断交流融合的传奇。这是我对历代兵器的一点认知,这个认知是我用了二十年时间做的一个总结,今年《中国刀剑史》付梓出版,说起来是算是整个兵器收藏群体对中国刀剑的一个总结,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
1999年因工作关系,我常驻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因缘际会第一次接触到了西藏武备,随后的几年时间,与中国古代兵器的许多次“因缘际会”慢慢地汇集成为了一个必然,那就是确定了我自己的武备研究方向和目标,这也必然改变了我的人生。这种偶然性是改变的一个开始,在初期往往会被忽略,一切要等到若干年后过往的经历一幕幕地回头再看,会发现当年自己偶遇的、追寻过的、执着过的、挣扎过的、遗憾过的桩桩件件,都能追溯其必然。
2000年是自己收藏古董刀剑的缘起,那个时候互联网还在运用的初期,论坛刚刚兴起,人也不是很多,当年活跃在论坛兵器知识圈的这些人后来都成为了中国武备收藏界的重要人物,无刀(皇甫江)是论坛创始人,活跃在线的ID主要是无刀、独孤求剑、庸人、觅刀客、lovergigionly、百刀斋、独行者、CNJ、梁一刃等等…
当年,在穷极无聊的高原生活中,每日工作之余逛逛刀剑论坛可以算是生活中最大的乐趣了。拔刀斋论坛第一次把中国古代兵器在网络上展现出来,每一张照片,每一件器物都是令人着迷的,每一篇帖子下面的讨论感觉都是宏篇大论,像一个宝库突然展现在世人面前,那种令人目眩神迷的感觉促使了我不断的学习。
我收藏的第一把中国刀是一件清代牛尾刀,和自己儿时看过小人书上的刀完全一样,让人爱不释手;随后我收到了一把真正意义上的古藏刀,手柄是全银的,铁鞘上雕花精美,刀刃展现出迷人且清晰的银白色流水锻造纹,心里那个欢喜,好长一段时间我几乎都是抱着刀睡觉。从那一刻开始,对藏族武备进行收藏与研究的念头便如一颗树种遇到了适宜的土壤和机会,逐渐在内心扎了根。2006年大都会博物馆出版Warriors of theHimalayas: Rediscovering the Arms and Armor of Tibet一书,流星马(冯葵)兄第一时间就从美国背了一本送给我,第一次目睹世界顶级博物馆收藏的藏族武备,其精美程度和完整性实在是令人震惊。2005年我第一次拜会四川大学霍巍教授的时候,霍教授推荐我读《汉藏史集》中的两个章节,这两个章节涉及到西藏古代刀剑,我用了近十年的时间把其中内容与我多年收藏的实物进行对比研究,终将章节里的文字准确地解读出来,这是前人不曾做过的工作。从研究西藏武备入手,到全面系统研究中国古代武备,算起来已经二十年了。
2006年开始,除了收藏武备实物,也开始参观考察国内各地的博物馆和古迹,同时拜访武备收藏家。诸多收藏家成为了挚友,至今都会常常切磋学习。我常给新入古兵器界的年轻朋友们说,在收藏的道路了上,一定要结识一些良师益友,他们会对你产生无法估量的、积极的影响,这样的朋友也是一生的财富。
至今我都能回忆起来和这些师友初识的细节,2005年在潘家园的地摊上,几个人反复为一个明末清初铁雕鋄金零件讨价还价,后来被一猛男买走,这个鞘口有一天在翰龙雅集贴出来的时候,我跟帖说:“某年某月的某一天,我站在兄的左边……”这位买走鞘口的就是王晖,由这个机缘我们成了好友。和诸位师友讨论刀剑细节的时候经常是聊通宵,那种对刀剑的热爱让这些藏家一路彼此相互帮助,为了一个共同的爱好走到了一起。这么多年走来,每一个收藏界的朋友都对我帮助良多。
《中国刀剑史》附赠刀、剑之历代形制年表
回忆二十年收藏道路,必须要感谢家人对我的支持,少年时顽劣不堪,不肯用心向学,令父母担忧,进入社会,沉浮十年,又让父母倍感焦虑,后来开始走向收藏之路,家人虽然不懂这些旧物,仍然倾力支持。尤其是夫人的支持,夫人从与我相识之初,就一直鼓励我不要让理想仅停留在一个单纯收藏者的阶段,应该努力去挖掘收藏品背后的历史文化价值,十余年来她坚定地在我身边支持着我对中国古代武备的研究。近十年来我在中国武备研究上,在诸位师友和家人的鼓励下,完成此书编著,也算是对大家的支持做了些许回馈。
再次感谢在撰写此书过程,提供藏品和帮助过我的朋友(排名不分先后):王琦(畅行天下)、铁锤(庸人)、杨勇(易水寒)、赵强(珞珞如石)、叶军(汗青)、皇甫江(无刀)、徐晖(百刀斋)、徐绍辉、杨子麟(优悠)、冯葵(流星马)、江龙、马郁惟、夏超伦、贵子哥、葛龙飞(金石斋)、潘赛火、蓝定、徐开宏。
(摘自《中国刀剑史》一书《写在最后》)
(统筹:陆藜;编辑:思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