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人师 当有四气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老师,须得身萦四气:正气、底气、大气、雅气。
正气:文天祥《正气歌》中有句“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意思是说天地之间有一种正气,靠这种正气万物生长流传,生生不息。老师教书育人,陶铸精神,使得人类文明生长流传,生生不息。作为教师,我们所说的正气就是指一股“毫无自私自利之心,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浩然之气。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把振兴民族教育事业当作己任。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
教师固然也是一种谋生职业,然而这是一种特殊的职业。它的特殊之处就在于这个职业关乎到整个下一代生命发展的质量,关乎到民族发展的前途。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们说“教师的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既然你下决心选择了这个职业,你首先就要有这个崇高的使命感。你就要有俯首甘为孺子牛,呕心沥血,衣带渐宽终不悔,为“生”消得人憔悴的献身事业的精神。学生需要就是老师的追求,学生进步就是老师的快乐,学生的成功就是老师的骄傲。
底气,就是指胜任工作的学识和能力。“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育人”不能脱离“教书”而独立存在,而是在“教书”的过程中得以体现的。所谓“教书”并不是简单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而主要是指导学生学习,教学生学会学习。因此,底气不单指深厚渊博的学识,更是指教师的教学艺术。
教学艺术是基于教学技能的。炉火纯青、游刃有余地运用教学技能并形成了鲜明的个人风格,就是把技能上升到艺术的高度了。具体地说,教师的教学技能主要指教学认知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教学操作能力和教学反思能力。教师必须理解当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思维特点从而确定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目标。换言之,认知能力也就是确定教学目标的能力。我们常说“备课要先备学生再备教材”就是说对学生和教材都有正确的认知。有了正确的认知还要有精巧的设计。教学设计是教学实践的蓝图和依据。教学设计要坚持启发性原则,互动的基本模式以及兼顾积累与生成两个方面。设计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教学操作的过程中,既要努力实现预定目标,又要根据实际情况、突发情况做相应的变化,这就叫“教学机智”。“教学机智”是教师艺术较高及教学个人独特风格的体现。好的教师在完成了教学以后还要及时做教学反思,以求汲取教训、总结得失为今后教学积累经验。
大气,就是指教师应当拥有宽广的胸襟和海纳百川的气度。大气的教师既要立足本职工作,兢兢业业;又要关注世界各国教育发展动向,民族教育事业整体状况。也就是说,既要在三尺讲台中苦心经营,又要指点江山、挥斥方遒。要善于学习教育科学、心理科学的最新成果运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并不断总结个人教学经验丰富教育科学、心理科学。大气的教师也不墨守成规,人云亦云而是锐意创新,勇于探索,敢为人先。大气的教师还懂得好的教育是宽容的、“教育是慢的艺术”,能够从学生的角度去体谅学生,善于从细微处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容忍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的过失,从而不厌其烦地去做各种思想工作。大气的教师更善于体谅、尊重同事和领导,用集体的合力来给学生最好的教育。
雅气,就是指教师身上应当散发的书卷之气,儒雅之气。雅气是一个人内在涵养与外在形象有机结合而形成的个人魅力。
雅气不是天生的,主要靠后天修养,是较高的理论素养和文化积淀的外在反映。苏轼《和董传留别》诗中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儒雅之美,是那种饱读诗书,由内而外渗透出的一种内敛的气质与风度。 因此他善于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会以自身人格力量感染学生进而促使他们主动去学习。
雅气也不是一两天就能培养起来的,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修到雅气这一境界,就需要教师静下心来认真学习,书香为伴,苦海作舟;潜下心来,反复思考,笔耕不断;恒下心来坚持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创新。否则,教了几十年的书,最终也只能是个教书匠。
儒雅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一个人的最高赞赏。中国是“衣冠上国”、“礼仪之邦”。 在社会日益浮躁、喧闹的今天,儒雅之气更有其净化心灵的特殊意义。教师应当将儒雅之气发扬光大,使其像春雨一般“润物细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