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洪侠|“夜晚如此行事,我告诉你”

网络图片。

……也是晚上,在县城父母住的房子里,兄弟三人陪父母聊天。不知怎么,就聊到了1966年邢台大地震。“我记得。”我说。

“你怎么会记得?”大哥盯了我一眼。

“那年你三岁,”二哥“补了一刀”,“你记得嘛呀!”

我说:“我记得住在一个菜窨子里(储存大白菜的地窖)。在胡同北面沿儿下的空地上。窨子里有个灯火苗,忽闪忽闪的。”

父亲说:“说得倒也没错。那年是在菜窨子住了不少时候。”

“那是你记事儿早。”母亲笑了,“那时你爷爷抱着你在前边沿上玩儿,见人就给人家说,看看,这孩子长得跟水娃娃一样。”

大哥说:“你说你记得邢台地震。你记得咱爷爷吗?他也是1966年去世的。”

“嗯,记得。”我说,“记得是东厢屋,一个老头,只是个影子。锅灶和炕之间有个土台,上面有盏油灯,火苗也是忽闪忽闪的。”

“哪里是火苗忽闪啊,“二哥边起身边说,“是你忽悠。”

大家都笑了。是一九九几年的事了。那时父母都健在,我年年春节回家过年,一家人天天晚上聊天聊到很晚才散。院子里冰天雪地,屋里有暖气,有蜂窝煤炉子,温暖得很。最大的温暖,是有父母在。

今天忽然就想起这场二十多年前的围炉夜话。我重新审视了一番记忆中五十多年前那两个“灯火忽闪忽闪”的场面。我相信我的记忆准确无误。这为一个老问题,找到了一个新解释。

1999年,我写过一篇文章,叫《书房的窗帘》,开头即是一个判断句:“我的书房是属于黑夜的。”2011年,湖南杨小洲为岳麓书社张罗一套书话丛书,我应邀选了一本,起书名时灵机一动我用了“夜书房”三字。2016年我注册了一个公号,名字换来换去,最后我还是固定成了“夜书房”。这些年总有人问:为什么叫“夜书房”?每次我都用那篇《书房的窗帘》搪塞。

今天,我想我有了新答案。

我最早的记忆,就是黑夜。我牢牢地记住了1966年的黑夜,和夜里那一星摇曳不定的灯光。

当然你还会问:1966年,有地震的时候也有不地震的时候,有晚上也有白天,有爷爷还有别人,你为什么只记住了菜窨子里的,和爷爷屋里的,夜与灯光?

那我就不能回答你了,因为我哪里知道呢?

或许,这和我出生的时间有关。逢有人要给我算卦看相,总要问及我出生的时辰。有次我向父母求证,母亲说,谁知道什么时辰,反正天已经黑了。父亲沉吟一下,说,好像广播里在报新闻。那有了!我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每晚八点有“各地人民广播电台联播节目”。父亲一笑说,说不准。

精确时间虽不详,我出生在1963年农历八月的一个漫漫长夜里则是毫无疑问的。如此,这个世界出现在我面前的第一个场景,就是一盏火苗摇曳的煤油灯。

所以,我记得1966年的灯光。我记得许多年、许多处的灯光。

所以,我的书房、我的书、我的公号,都叫“夜书房”。

这个解释应该成立吧?从此就不麻烦那篇《书房的窗帘》出面作证了。我新找到了更老的没法再老的证据。

前几天我把“夜书房”公号的简介也改成了如下一句:

“趁天还没亮,咱们再聊会。”

是啊,白天是开工、开会、开跑的时间,夜里就停下来,聊会天。

黑夜中的博尔赫斯。网络图片。

博尔赫斯有首诗,是写夜的,我读了很喜欢,录在下面。

【选自公号“博尔赫斯”,陈东飚译】

无用的黎明发现我在一个荒凉的街角;我活过了夜晚。

夜晚是骄傲的波浪:暗蓝色的波浪高高落下,满载着深层废土的各种色调,满载着靠不住而值得渴望的事物。

夜晚有一种神秘赠与和拒绝的习性,将事物一半放弃,一半扣留,那是黑暗半球的快乐。夜晚如此行事,我告诉你。

澎湃的波澜,那一夜,留给了我惯常的碎片和零星残余:某些讨厌的聊天朋友,奏给梦听的音乐,刺人的灰烬的烟雾。对我饥饿的心毫无用处的东西。

巨浪送来了你。

词语,任何词语,你的笑声;还有美丽得如此懒散而没完没了的你。我们谈着话而你已忘掉了词语。

溃散的黎明发现我在我的城市里一条荒凉的街上。

你背转的侧影,组成你姓名的声音,你笑声的曲调:这些都是你留给我的闪闪发亮的物事。

我在黎明时将它们翻来倒去,我丢失它们,我找到它们;我向寥寥无几的迷路之犬,也向寥落迷失的晨星讲述它们。

你黑暗富足的生命……

我必须认清你,用某种方式:我抛开你留给我的这些闪闪发亮的物事,我要你隐藏的容颜,你真实的微笑——你凉爽的镜子认识的,那寂寞,嘲弄的微笑。

“我要你隐藏的容颜,你真实的微笑”——多么好的句子,比我那句“趁天还没亮”好一万零一倍。

“夜晚如此行事,我告诉你”——嗯,这句也好。

博尔赫斯告诉了我们太多太多。网络图片。

(0)

相关推荐

  • 童年,那件忘不了的小事

    冬夜已深,万籁俱寂,但我却躺在床上辗转难眠.童年的一件小事总是萦绕在心头,挥之不去.于是移身书房,铺展稿纸以记之. 的确是一件小事.是一件关于钱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我约莫七八岁的时候 ...

  • 三丫:在黑夜里奋力地举起手 想和人间的温暖握手言欢

    在黑夜里奋力地举起手 想和人间的温暖握手言欢 在黑夜里奋力地举起手 昨夜西风漫过的荒原 并没有查拉图斯特拉燃起的大火 没有大火的热 也没有大火的毁灭 秋水刚初寒 春天不会来 人间之夜薄凉而混乱 我不得 ...

  • 我无意中让地球抖了一下

    我无意中让世界抖了一下 ---喻言 西部再次发生地震 与我无关 其实上一次 也与我无关 两次地震时 我都呆在家中 书房里有一只地球仪 我用一根指头 轻轻拨了一下 很轻的一下 像一只苍蝇 擦过发际 就这 ...

  • 胡洪侠|如果没有书店,城市将会怎样

    昨夜二更到苏州.托朋友王道订的酒店,说是在相城区,原属苏州郊县.果然下高速不远就到了,前后远离城市灯火,只有酒店大堂灯火未熄.今早下楼早餐,才发现酒店原来在湖边,风景竟然甚佳. 今天王道做导游,踏访苏 ...

  • 胡洪侠| 范用存牍中的姜威往事

    <范用存牍>,汪家明编,北京三联书店2020年9月第一版. 此书一套四册,收范用先生存友人来信1800多封.全书按通信人姓名拼音首字母排序,书后附通信人简介."H-L" ...

  • 胡洪侠|董桥《文林回想录》

    疫情不仅减损人情交往,也耽误书缘缔结.一国之内,因为有诸多电商平台助力,喜欢的书还可以照买不误:一涉境外,麻烦比天大,检疫防疫之严,海关有如"鬼门关.我当然支持对新冠病毒"严防死守 ...

  • 胡洪侠| 台静农先生为什么说“人生实难”

    <乡愁的理念>,董桥著,北京三联1991年5月版. <乡愁的理念>1991年5月出版,整整一年以后,1992年5月11日,我才买到一册.书中48篇散文小品我不知读了多少遍,有段 ...

  • 胡洪侠|“童年”之后,“读者”也消逝了

    <读书的挽歌--从纸质书到电子书>,[美]斯文·伯克茨著,吕世生等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年1月版. 今天想重述一下30年前的一堂课.那是1992年的秋天,一位名叫斯文·伯克茨的教 ...

  • 胡洪侠| 那些年我们追过的港台版“书之书”|之七 “活在书堆下”

    这些天扶助一万多册书陆续走进纸箱.同事问是否需要帮忙,我坚拒.收拾藏书是自己的事,岂能假手于人? 一本一本自书架上取下,翻翻,或不翻,扫一下封面,迅速考虑眼下的分类.分箱,和日后的分楼层.分房间,然后 ...

  • 胡洪侠书话|以一本大书,致谢深圳的大美

    <南寻深圳>序 2014年10月16日 2012年夏,<晶报>创设"独唱团"系列专版,邀请资深编辑记者以专栏作家姿态披挂上阵,在自己擅长领域每周发言,靠鲜明 ...

  • 胡洪侠:牯岭街中年淘书事件

    本文图片均采自网络 [此文写于2013年12月]  台湾电影<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拍成上映二十多年了,我久闻其大名而从来没看过.这次因想着要写牯岭街,在网络里搜资料,只见满屏幕说的都是杨德 ...

  • 胡洪侠:给姜威《色香味居梦影录》写序

    [<色香味居梦影录>,姜威著,胡洪侠编,入选李辉主编的"副刊文丛",年内将由大象出版社出版] 百多年来,中国报纸副刊召唤出一代又一代"副刊分子".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