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妈妈从看到验孕棒上的两道红杠起就开始做梦
全文共计3631字,预计阅读时长10分钟
5月份开始,我们把 熊孩子 小毛豆又送回到了幼儿园。
望着他蹦蹦跳跳离去的身影,突然感觉生活中太安静了!
之前不能上学在家的日子,整个房子里都充斥着他尖叫,砸东西,跑火车叮叮当当的吵闹声。而我在卧室只有听到他的声音才能安然小憩一会儿。如今周围静悄悄,反而睡不着了,不停的在想:
毛豆在幼儿园做什么呢?
他许久未去了,还会不会自己上厕所?
今天早点去接吧,免得他想妈妈……
你看,这就是老母亲的心态,既想要自己的空间,还想要随时随地的亲子时光。
既然睡不着,就拉着大厨聊天:
“你说毛豆长大了做啥好呢?我觉得当医生不错,受人尊敬!你看咱们那家庭医生多轻松,每次去了测下体温,量量血压,让喝点蜂蜜柠檬水就完成工作了。”
大厨却很坚定的说:
“我觉得应该让孩子发展下体育特长,我觉得他像我,有踢球的天赋!我就是一个被学业埋没的足球天才!以后让我儿子和C罗啊,梅西啊一个队!”
我想全天下的家长都一样,从看到验孕棒上的两道红杠起就开始做梦。
可梦都是脆弱不堪一击的。
焦虑,是大多数妈妈们心态最真实的写照。对自己的懊悔,对男人的失望,往往会劈头盖脸的砸到孩子头上。
在成为母亲以前,我是个很简单纯粹,没心没肺的人。
唯一的兴趣就是搞科研——研究生物矿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
我也一直以为大部分事情都可以用学术理论,反应条件,严密的操作来监控。
……
直到我成为了一名母亲,加入了几个妈妈群后,才发现原来很多事情都是out of control的!
➡ 人家孩子5个月就冒出一颗小牙,自家孩子都1岁了还是“无齿之徒;
➡ 同龄孩子都会走了,自家孩子还到处乱爬;
➡ 国内孩子都会用英文讲故事了,小毛豆在澳洲生活竟然还只会说“喝奶奶”;
➡ 同学孩子都开始做加减法了,熊孩子还只会把0,6,8,9这些数字的圈圈都涂满颜色……
都说嫉妒让人面目可憎,
那焦虑就会让人容颜早衰,脱发失眠,心率不齐。
并且我发现这还不是我一个人的现象,妈妈群里的每一个人似乎都很“玻璃心”。
我们开始关心空气质量指数,水的纯净度,食物是否健康,被褥是否生螨,甚至中医养生,小儿推拿……每个人都能侃侃而谈自己的理论。
在此过程中,我看了本很有趣的书:
《我是个妈妈,我需要铂金包》
副标题是“一个耶鲁人类学博士的上东区育儿战争”。
纽约上东区,这种世界顶级富豪的家庭和我们距离太远,开始不过想当初一本“育儿版的Gossip Girl”翻翻看,可一旦开始读起来却欲罢不能。
当开始我看到“专职司机接送、保姆陪同护送、假期搭乘直升机到汉普顿海滩度假”类似的描述时,抱着看美剧的八卦心态。
后来又看到两岁的孩子要系统学习音乐,三岁就要请家教来准备幼儿园的入学考试和面试,四岁时还要请专门的游戏顾问来教孩子怎么玩游戏…..
而妈妈没也没有闲着,除了要为孩子规划每天的日程和美好的未来,也要时时刻刻保持完美的身材和形象…..
⬆ 推荐大家看下斯嘉丽·约翰逊的这部老电影《豪门保姆日记》,或许可对纽约上东区的育儿生活窥探一二。
你看,全世界妈妈的焦虑都是相通的!
身边所有的妈妈,大部分都在养育孩子和自我管理之间奔波劳累。
只会赚钱不是好妈妈,天天蓬头垢面给孩子做饭只能沦为“黄脸婆”。为了家庭的稳定,孩子的未来,自己事业的发展,妈妈们不得不进行严格的自我管理。
上次写完“二胎妈妈时如何家庭工作两手抓的?”,很多朋友多说介绍的方法太实用了。可后来自己再读的时候,分明全篇都透露着焦虑和不安。
有几个家长不盼望着自己的孩子实现阶级的跃迁,最起码也要为维护住自身目前所在的阶层吧?
可是:
这世界就像一个剧场,
当前排观众站起来的时候,
后排观众也不得不这样做。
所以这个世界上很难找到一个不焦虑的妈妈。
我不止听到一个妈妈对我说:
我们要为孩子的一切负责啊!
可以个人如何完全对另外一个人完全负责呢?
妈妈们聚在一起的时候七嘴八舌交流经验,实在不行求助专家:
🅰 可这个专家说“要让孩子从小学会独立,这是一种伴随终身的技能”;
🅱 另外一个博主说“要给孩子足够的爱,足够的安全感才能带来更早的独立”。
🅰 这位叫教授说“孩子发脾气时先别忙着哄,应该让他们彻底发泄出来”;
🅱 马上另外一个医生就说“大发脾气的宝宝都是有原因的,应该先给他们一个抱抱,安抚好他们的情绪再问原因”。
每个孩子都不同,每种方法看似对又看似不对。
付出了时间和精力,却没有一个有效的方法制服住“神兽”。所以每个单打独斗的育儿妈妈,理论看的越多越焦虑。
但我们很少有人愿意承认是自己的基因不行,我们更相信人定胜天!
我们能做的就是加足马力赚钱,给孩子换个好一些的学区房;规划出更加高效实用的假期计划;多报几个全面开始智力和身体素质的辅导班……
我之前在英国读硕士的时候,就有亲戚嘲讽:
“哎呦,
花你爸妈30多万去镀金,
回来找个几千块钱工作,
那钱能收回来吗?”
这句话对我打击很大,导致我整个读研过程都是在重压下度过的。
可突然意识到,要是从小培养孩子就要花了几百万,他未来或许根本不可能这么多的时候……我们能做什么?只能闭着眼继续砸钱呗!
我今天整理读书会的稿子,其中有本书叫做《无声告白》。
几年前读过,但那时还没有孩子,只觉得是看起来很沉重,缺乏愉悦感。因为开篇就讲了一个十六岁美丽聪慧的花季少女投河自杀。
故事背景虽然发生在美国,但类似的例子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比比皆是。
妈妈没有成为医生,所以一厢情愿认为女儿极有生物天赋,一定会进入哈佛。爸爸一辈子找不到社会认同感,所以期望子女成为学校里的社交明星,成为他的骄傲。
当父母把自己的期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以爱之名,把理想套在孩子身上。就这样不断循环,最后大家都成了受害者。
你看为人父母多么的愚蠢啊!
眼里只有自己怎么努力都得不到的东西,
却不曾回头看一下,自己过着怎样的生活,
孩子又到底因为你承受着什么?
所以今天给这本书录完音后就一直想:带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不是强迫他成为谁,而是让这个软软的小baby成长为更坚硬的自己。
我们要做的,就是护其周全,适当指引,提供必要的条件。其他的事情,能放手就放手,能放养就放养。
在教育孩子这件事情上,别跟自己较劲儿。哪里有完美的科学育儿方法呢?
孩子的开窍更是有早有晚,非要逼着他们不能比同龄人差一步,那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孩子不是爆炸就是压抑封闭自己。
尤其是不要用“天使宝宝”“完美妈妈”的标准要求自己。孩子会犯错,我们也会走弯路。
做个普通的孩子,普通的妈妈,也挺幸福。😊
PS:话是这么说,可操作起来还是有难度哦!写完这篇文章后,我就给熊孩子从德国订了套益智玩具,因为看广告语写“makes kids smarter”!
多么平淡的描述,但老母亲听起来多么的心潮澎湃!估计要三周才能收到,拿到后给你们分享使用效果哦!
福利时间
一部温柔的小说……这部小说可能会触发无数的悲伤,关于每个人内心深处的秘密以及一个悲剧是如何影响了一个家族的故事。
留言转发谈谈你对家庭/亲情的感受吧
抽5⃣️位送《无声告白》这本书
这本书会和每一个人取得共鸣,
只要你曾经向家人撒过哪怕一个微不足道的小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