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安顺》安顺收藏 “老票证”,我们这代人的回忆 2018年第62期(总301期)

1959-1960年贵州省地方(饲)料票

“老票证”,我们这代人的回忆

——丁国良

老票证是我国计划经济时期极具时代特色的票面凭证,是中国计划经济这段历史的真实写照和证明,也是在国家困难时期为供给人民生活基本需求而采取的一种特殊手段并比较有效的方法。

60年代贵州省地方粮票

我们这代人生在旧社会,长在红旗下。热爱祖国,接受严格的传统教育,传承祖祖辈辈“诚实、艰苦、勤劳”的优良家风。经历那计划供应艰难的岁月,遗留下一个个辛酸而难以忘怀的故事。那时期票证如林,而无票却寸步难行。买米要粮本,出差要车票,买布要布票,吃肉要肉票,就连买盐巴都要凭票供应。日常家庭用品和生活用品也是严格控制,大到“三转一响”(又名四大件,即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和收音机),小到吸烟要烟票、就连肥皂、洗衣粉、煤油等等都是凭票供应。尤其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的三年,物资极端匮乏,国内粮食欠收,到了饥荒的年代,各地的粮、油、肉类等更是严格控制,由地方发行的票证更是五花八门。

80年代贵州粗粮供应票

在那最困难的年代,市场上曾出现以野生植物加工制作的食品作为粮食不够吃的代用品。我曾吃过洋槐树花制作的饼,狼鸡杉树根制作的粑粑,青杠子烤的酒,麦糠制作的营养饼干……人吃了肚子胀而拉不出屎来的情况时有发生。

50年代安顺布票

在1962年国家形势好转后,有些票券退出了历史的舞台,而只有粮票经历了四十多年的风风雨雨后,终于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退出了经济舞台,完成了历史使命。在进入21世纪日新月异的今天,粮油肉票淡出了社会生活,国强民富,新的一代生活在幸福祥和之中。我们这代人至今吃得简单,有时剩菜剩饭都还舍不得倒掉。我们穿得比较朴实,孩子们邮购来的名牌衣物都舍不得穿。我们用钱还算着用,吃点亏都还想很久。我们虽有这样或那样的守旧,但看不惯铺张浪费,教育好下一代勤俭朴实是我们的家风,也是我们的责任。我整理和展示这些特殊票证,是我们这代人的回忆,也是那段历史的缩影。它能启发人“没有艰苦奋斗,就不会发愤图强;没有勤俭节约,就不会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50年代及80年代贵州省布票

中国的票证历史可谓是一部凝重浑厚的中华民族创业史,是一部华夏子孙与贫穷饥饿的抗争史,是囊括中国农业、商业、工业、科技业等等行业的发展史,它整整贯穿了一代人的生活,也将永远存在这代人的记忆之中。

2018年5月26日

50年代贵州省地方粮票

70年代贵州省地方食油票

60-70年代贵州省布票

60年代的工业券

60-90年代副食品票

60年代鞋票

50年代全国通用粮票

本文图片为笔者收藏的票证

· 作者简介

丁国良:市收藏家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主要收藏各类票卷标卡、文革遗物、艺术酒瓶等,藏有各种奇特艺术酒瓶四千余件。被录入《中国当代集藏家辞典》、《中国收藏界名人大辞典》。

本日历由《屯堡公社》公众号设计制作

授权《文化安顺》发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