皆是文豪,郭沫若和鲁迅的水平究竟相差多少?两首七律,高下立判

方悬四月,叠坠双星,东亚西欧同殒泪。
钦诵二心,憾无一面,南天北地遍招魂。
——郭沫若
1936年10月19日,一代文豪鲁迅先生去世的消息在报纸上刊登,像往常一样阅读报纸的郭沫若看到这个消息不禁呆住了,他不愿相信这个消息是真的,压抑着内心里涌起的狂风暴雨,他跑到了邻居家查看了另一种报纸,当他看到两种报纸上刊登着同样的消息时,不禁红了眼眶。

很多人认为鲁迅与郭沫若是冤家对头,而二人在文学上也确实打过笔仗、有过骂战,但对于彼此的文学成就和文学水平还是相互认可的。但作为同一时期的大文豪不免会被人拿出来做一番对比,关于两个人之间的笔上恩怨也被后人所津津乐道。
一、两位文学巨匠,经历相似,文学成就各有千秋
鲁迅生于1881年的浙江绍兴。幼时在私塾读书,后来被送到了三味书屋学习。祖父下狱、父亲患病,鲁迅的家庭日渐衰落,1896年,鲁迅的父亲因病去世,这成为了鲁迅心中的一出隐痛。于是年幼时的鲁迅决心要学医,让父亲的悲剧不再重演。

于是,鲁迅放弃了医学拿起了笔杆。
1913年,袁世凯复辟帝制,亲自颁发“尊孔令”,一时间掀起了一股尊孔复古逆流。这显然遭到了众多有识之士的强烈反对。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在上海创办了《新青年》,进步知识分子们在《新青年》高呼民主与科学,誓要打倒孔家店。
很快鲁迅加入到了新文化运动中来,用辛辣、犀利的笔触揭开旧势力顽固、狡猾又虚伪的面具,直指国人的愚昧与麻木,不断去唤醒国人的思想。很快鲁迅成为了新文化运动中的一面旗帜。1918-1926年间,他的《呐喊》、《彷徨》等多部作品集相继面世。

1919—1926年期间,他的许多诗集、戏剧作品相继发表。一时在文坛中引起众人的追捧,更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战士。1927年,郭沫若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那么郭沫若与鲁迅又为何会针锋相对,打起笔仗来呢?
二、文人相轻,两大文豪,成为笔墨冤家
因为鲁迅激进毫不留情面的言论,几乎得罪了当时半个文坛的人。这对于毫无背景的鲁迅来说无疑给自己树立了众多的敌人。而当时的革命文学也分出了几大阵营,这几大阵营之间也是免不了文人相轻的俗套,而当时与鲁迅与郭沫若便分属不同的阵营之中。

虽没有夫妻之实,但出于各方面的考虑,鲁迅并没有与朱安离婚。后来鲁迅与许广平相爱并在没有结婚的情况下同居。郭沫若便是用此事为由骂他禽兽不如。其实,回看郭沫若混乱的婚姻和情爱史,人们就知道郭沫若此举无异于自取其辱。
1912年,郭沫若奉父母之命娶了张琼华为妻,但在成婚仅5天后便抛下新婚妻子离家出走。1916年,郭沫若在留学期间与日本佐滕富子结婚,并生了5个孩子。可20年后,郭沫若抛下妻儿回国并宣言从此与佐滕富子断绝关系。

鲁迅与郭沫若的骂战成为民国时期文坛上的一大热点话题,二人开始了长时间的文字战争。鲁迅发表短篇小说《出关》,郭沫若就跟着写了关于老子入关的短篇小说《柱下史入关》。
鲁迅写关于庄子游戏人生的《起死》,郭沫若便写出了庄子戏权的《漆园吏游梁》。两个文豪之间的笔仗打得如火如荼,看客们也直呼过瘾。但究竟谁的水平更高一些呢?各位学者专家们评价各异。
三、谁更技高一筹?两首七律,高下立判

唯一可以拿来比较的要属两人写过的同一类型的七言绝句。1931年,柔石被害身亡。此时作为挚友知己的鲁迅正在花园庄旅馆避难。身处险境之中的鲁迅悲伤不已写下了七言律诗《无题》。诗中表达了自己强烈的悲伤与愤恨之情。
1937年,郭沫若写了一首七言律诗《归国杂吟》。诗中写出了他从日本归国,想要加入抗日战场的决心和志向。但事实上,郭沫若有爱国之心这不假,为表明立场抛妻弃子的行为并不能令人苟同。人们发现,这首七言完全是仿照鲁迅的《无题》所写。

而相比之下鲁迅的《无题》,虽名无题,但却字字情真意切,感染力极强。写出了悲愤交加的心绪,有与敌人斗争到底的豪情,有对光明未来的希望。相教之下,高低立判。我想但从这两首七言来说,郭沫若无疑输了。
小结:
两位文豪近十年里虽然针锋相对、相互骂战,给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一场酣畅淋漓的论战,但对于彼此的才华与成就都是十分认可的。在鲁迅去世后,郭沫若伤心不已,写下了被后人所熟知的挽联,以纪念鲁迅。

两位文豪早已离我们而去,但是“封建欲孽”与“才子加流氓”的论战还依旧在传诵。这是那个战火纷飞的岁月里的精彩记忆,也是留给我们后人的宝贵遗产!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