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底子上海记忆

SH
以前的上海没那么热,屋里厢一个吊扇,晚上弄堂里乘风凉;
以前的上海,放学忘了带钥匙,隔壁邻居阿婆会让我去她家做作业;
以前的上海,家门口有口井,都不用冰箱;
以前的上海,夜里听着三五牌台钟的滴答声入睡;

以前的上海,马路上自行车铃铛声比汽车喇叭声多……

▲ 茶叶蛋和瓶装牛奶、老酸奶。特别是最最左边,只露出一个角的可可牛奶,米道老浓的,阿拉小辰光最欢喜吃了。每趟喝酸奶总归要瓶盖头翻开、先舔一舔,诶个辰光的老酸奶才叫正宗,质地浓稠、一嘴的奶香,满足!

▲ 迭个侬还记得是啥伐?乌龟车,也叫泼泼车,70年代的上海“差头”。

(戳《看懂上海:上海人乘“差头”》查看更多)

▲ 公共汽车的香蕉位子。小辰光姆妈不让坐在香蕉位子上,讲很多小孩子从洞里落下去死掉了,吓死囡囡了。

(戳《看懂上海:“巨龙车”的故事》查看更多)

▲ 老早底02路方车子,老特别的。终点站了该新乐路襄阳路的顶顶鲜对过,另外一头了该大上海时代广场。

▲ 20路和27路在一个站头等车子,人山人海。

▲ 从26路变成126,再从126变回26路。电车辫子经常翘掉,司机经常要下车把翘了的辫子重新接回电轨。

(戳《旧文重拾:辫子电车的记忆》查看更多)

▲ 80年代的辰光,还有电车线路维修车。

▲ 复兴西路上的96路。这种路牌,看着都亲切。

▲ 那时候嗰车票,票价让人泪奔。很多小盆友,喜欢立勒卖票员旁边,看伊拉剪票子。买好一叠公交预售票,乘公交车就用不着再买票了;每天乘公交车的还有月票,图片里个小姑娘,毛估估现在要四十多岁了;老早底个地铁票也是纸头的。

(戳《看懂上海:那些年我们用过的公交票》查看更多)

▲ 当年用迭种“婚车”的夫妻们基本上都已经超过银婚了。

▲ 1993年,上海凤凰自行车广告。

▲ 那时候的机场出入境。

▲ 东风饭店,上海滩第一家肯德基,那时候还叫美国家乡鸡,套餐5块9。

很多人第一次吃肯德基,就是在这里。爹爹姆妈带了小囡,只买一份套餐,爹爹姆妈自己是不吃的,讲不欢喜吃油炸的。现在都晓得了,他们为什么说不喜欢吃了。

最下面那张图就当年向美国家乡鸡叫板的荣华鸡(南京路西藏路)。如今家乡鸡依旧是肯德基,荣华鸡却……

(戳《当年,我们在华尔道夫吃炸鸡》查看更多)

▲ 大千美食林,后来变美罗城,现在连美罗城也要改造了。

▲ 王家沙门前的天桥,这S形拗得……要说那时候围绕天桥的四面建筑,都是有名的老字号,除了王家沙,紧靠其邻的是当年卖 “熊猫金币”的银行,对面是南京西路新华书店,楼下是卖羊毛衫的开开百货,再往东面是绿杨邨酒楼,而在石门一路南京西路拐角处则是宋庆龄儿童书店。

(戳《看懂上海:南京西路的旧时风光》查看更多)

▲ 小辰光家里有人过生日,就去红房子吃一顿庆祝。色拉,罗宋汤,炸猪排……

(戳《看懂上海:上海人的西餐》查看更多)

▲ 户口簿。家家人家屋里侪有的么子,要囥囥好。

▲ 右边迭块木头,就是“叫侬回去跪搓板”的汏衣裳搓板。

▲ 霞飞,风靡一时的上海滩“雅诗兰黛”。

▲ 虾片食品厂,每趟路过,馋吐水嗒嗒滴。

▲ 80年代,弄堂里被头、衣裳都晾在外头,叫彩旗飘飘;弄堂口有的卖爆米花的,虽然现在偶尔还看得到,但是味道跟老早底不好比,老底子一大帮小囡,拿着米和年糕去爆,爆好以后,一路走一路吃,到家了也基本吃了差不多了;还有大热天晚上,家家人家拿了躺椅到弄堂里乘风凉,拉家常。

(戳《上海人乘风凉》查看更多)

▲ 老清老早起来卖早饭的。现在又有多少上海人肯早上起来卖早饭,难怪现在上海米道的早饭越来越少。

(戳《上海人的“四大金刚”》查看更多)

▲ 上海老爷叔们还欢喜遛鸟。

▲ 要是约了出去白相,哪里碰头呢?人民广场大屏幕下头。

▲ 80年代的外滩,多少人小辰光在水泥防汛墙上拗过造型、摆过破斯(pose)。

(戳《看懂上海:为啥叫“外滩”?》查看更多)

▲ 最难忘的还有西宫里厢的游乐园,普陀区的小囡应该都白相过伐。里头的激流勇进,刚出来的辰光,排队的人覅太多哦。

(戳《暂别西宫》查看更多)

▲ 当年赶时髦都用拷机,拷机响了,要寻公用电话回电;再后来,看到马路上用大哥大打电话的,连讲话声音都要中气更足一点,旁友绝对大户哦。

(戳《有事体“拷”我》查看更多)

▲ 女人赶时髦,就看当时的“服装圣经”,3块6一本。

(戳《窈窕淑影 风华绝代》查看更多)

▲ 迭张图片上海球迷肯定记忆犹新的,1998年,申花,足协杯冠军。

(戳《看懂上海:难舍“根宝”》查看更多)

到如今的上海滩,市中心越发繁华,高楼大厦鳞次栉比,但我们却还是怀念曾经的岁月,怀念石库门路灯下的四国大战;怀念灶片间里每家人家的炒菜味道;怀念用井里打来的水冰镇西瓜;怀念坐在爹爹那辆28寸永久13型自行车前头去和平公园“白相”碰碰车……

现在嘛,这些都只能是回忆了。再也回不去了,那时的人心,那时的环境,还有那时候朝气蓬勃的爹爹姆妈……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0)

相关推荐

  • 弄堂喜酒真闹猛

    沪语朗读:高仁 朗读者 弄堂喜酒真闹猛 作者:陈建兴 来源:夜光杯2019.5.25 上海話改寫:郭莉 朗讀.制作:高仁 推荐:丁迪蒙 一直到现在,想起阿拉大阿哥上個世纪八十年代初,勒自家屋里办喜酒个 ...

  • 上海人“斗螊绩”

    沪语朗读:王浩峰 上海人"斗螊绩" 原创:看懂上海 沪语改写:俞颖 诵读:王浩峰 推荐:丁迪蒙 上海人老欢喜白相蠊绩个,秋风一刮,就是斗蠊绩个好辰光了. 一直以为"斗螊绩 ...

  • 上海爷叔&上海阿姨(作者:杨锡高)

    上海老底子每天呈送精彩文章一组 打开尘封的记忆,寻觅往昔的岁月 叙上海老底子事  忆上海老底子人 诉上海老底子情 上海爷叔 & 上海阿姨 杨锡高 前两天,微信上看到一个视频,主持人口口声声用普 ...

  • 香莴笋

    沪语朗读:仝康民 朗读者 香莴笋 作者:陆林森 来源:夜光杯2019.6.1 上海話改寫:郭莉 朗讀:仝康民 推薦:丁迪蒙 莴苣,长得有眼像春笋,所以也叫莴笋.莴苣笋.伊有一种天然个清香味道,所以上海 ...

  • 老底子上海人家的夏令菜

    台风烟花散尽,日子还在伏中,又暑热难当. 昨日恰逢礼拜五,夜里我又在电台<相伴到黎明>节目里与梦晓"嘎讪无". 昨日夜里我们聊的就是老底子上海人家的夏令菜. 因为台风, ...

  • 本帮菜的浓油赤酱味道,只有懂经的老底子上海人才知其中深意!

    上海老底子每天呈送精彩文章一组 打开尘封的记忆,寻觅往昔的岁月 叙上海老底子事  忆上海老底子人 诉上海老底子情 本帮菜的浓油赤酱,并不入八大菜系之列,然而它却奠定了这座城市的味觉之本.白切鸡.油爆河 ...

  • 吴侬软语话上海,这一首“申曲”是老一辈的最爱!| 老底子

     沪剧 ,是上海的"乡音" 也是国家级非遗项目 我们的父母应该能哼上两句 你知道吗?它的发展 还和闵行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今天就跟着白相哥哥 一起来探究吧~ 民国初期,滩簧艺人进入 ...

  • 上海话脱口秀《叶家花园》老上海人的记忆

    上海话脱口秀《叶家花园》老上海人的记忆

  • 老底子·老上海·老照片

    收藏家.摄影家孙海宝先生说: 岁月总归是一去不回,往昔只可回味.当初寻常的光影,岁月一积淀,照片的味儿就出来了.也许摄影的价值就在于此.           孙海宝/收藏供图        安德列/诗 ...

  • COSCO与上海老底子因“石块”与澳洲结缘一一航海随想曲(作者:卢铭安)

    COSCO与上海老底子 因"石块"与澳洲结缘 一一航海随想曲 卢铭安 1970年8月2日,经交通部軍管会批准,广远"临潼"轮首航空放到澳大利亚装货回航广州.该轮 ...

  • 【上海记忆】 这些与上海交通有关的老物...

    [上海记忆] 这些与上海交通有关的老物件,会唤起你尘封的记忆吗? 图一:"慢字旗",它是上海公交车售票员随身携带的 图二:上海市公共交通月票,(现已不用). 图三:上海市轮渡对江渡 ...

  • 老一辈记忆中无处不在的油灯,你知道几种? | 老底子

    每当夜幕降临,无数绚丽的灯光 便会从大街小巷中亮起 为匆匆的行人点亮回家的路 不过,在生活拮据的年代 人们是没有这么好的照明条件的 闵行老一辈人的少年时代 是用有着几千年历史的古老灯具 度过漫漫黑夜的 ...

  • 超正宗的上海本帮菜馆!每一口都是上海老底子的味道

    王琪先生眼里的菜肴,每道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而厨师就像个掌勺写故事的人,把最好的故事写到每个食客的唇边舌尖,写进每个食客的心底. 带筋猪前蹄,大连直运来的鲜活大鲍鱼,用了上海宁爱极了的红烧的做法. 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