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半夜里院子里传来响声,少年掌灯出来,抱着男人大哭
明朝嘉靖年间,小山村里有一户姓杜的人家,男人名叫杜敬善,娶妻吕氏,有一个十多岁的儿子,名叫杜戏才,一家人过着清贫却不失快乐的日子。吕氏很能干,常常变着花样弄一些好吃的,虽然都是一些粗茶淡饭,却也充满着幸福感。
但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吕氏忽然感染伤寒,渐渐积成大病,卧床不起。杜敬善倾其所有,为吕氏请医治病,无奈三个月后,吕氏还是含恨离去。
把吕氏送上山后,杜敬善愁上心头。家里原本就不富裕,给吕氏治病,几乎花光了所有积蓄,能卖的都卖了,就只剩下几间茅草屋,还有不值钱的几件家具。父子俩的生计,成为摆在杜敬善面前的大问题。
这时候,媒婆刘奶奶找上门来,对杜敬善说:“大侄子,天大的喜事,降临到你的头上了。”原来,马财主的遗孀胡氏看上了杜敬善,派刘奶奶来说合。
马财主死了好几年了,胡氏一直守着寡,抚养着两个儿子。马财主临死时留下遗言,胡氏如果改嫁,家里的财产不准带走一分一毫。但是胡氏可以招一个男人上门。
男人入赘马财主家里,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所以胡氏一直单身着。她看上了杜敬善身强力壮,得知他家的窘境,认为机会来了,便委派刘奶奶上门提亲。
胡氏开出的条件是,只准杜敬善到他家,不准他带着孩子过来。至于杜戏才,胡氏每月派人送去口粮,让他独自生活。原因很简单,胡氏担心把杜戏才带过去,日后会瓜分马家的财产。再说了,马家宗族也不会答应杜戏才到马家去。
杜敬善一听,马上一口回绝了提亲。杜戏才还小,他不忍心丢下儿子不管。刘奶奶叹息一声,摇着头走了。
好在刘财主家里建造庄园,表叔在那里当工头,便把杜敬善叫过去下苦力。杜敬善有的是力气,干起活来十分卖力,刘财主很高兴,特地准许他晚上带饭回家给儿子吃。
庄园建好后,已经到了年底。杜敬善拿着工钱回家,省吃俭用,父子俩得以度过年关和春天,只要捱到麦收,父子俩就有饭吃了。
但是,天有不测风云,这一天,杜戏才凉了汗,忽然病倒了,高烧不止。杜敬善请来宫郎中给儿子治病,宫郎中诊断后,开了药方。杜敬善却发起愁来,没钱抓药。他厚着脸,跑到镇上药铺里,哀求了小半天,好不容易赊欠着药钱,抓回来一副药。
杜戏才吃了药,不见好转。宫郎中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这是慢性病,一个疗程需要吃一个多月的药,让他不要心急。而且要让杜戏才早点好起来,必须加强营养,弄一些好吃的,给病人补身子。
杜敬善算了算,看病吃药,少说也要几百文钱,更别说弄好吃的了。一文钱难倒英雄汉,何况几百文钱!何况杜敬善不是英雄汉!他急得长吁短叹,一狠心,跑到刘奶奶的家里,说他想通了,愿意入赘到马家,不过胡氏必须先给他一千文钱。
刘奶奶给胡氏一讲,胡氏答应了,拿出一千文钱,说道:“我还有一个条件,以后不准杜敬善回家看望杜戏才,他成了我家孩子的后爹,就得把心思花在我家儿子身上。”
只要有钱给儿子治病,就是上刀山下火海,杜敬善也在所不惜。他答应了胡氏的条件,接过刘奶奶送来的钱,开始抓药,买好吃的。
两个月后,杜戏才病好了,杜敬善和胡氏结了婚。到了麦收季节,杜氏宗亲帮忙,把麦子收割了。从此后,杜戏才一个人生活,每隔半个月,胡氏就会派人送来米和菜。杜敬善遵守诺言,没有去探望儿子一眼。
转眼到了秋末,这一天是杜戏才的生日。杜敬善心里惦记着这事,晚上怎么也睡不着。他等到胡氏睡着了,悄悄溜下床,拿了几个鸡蛋,偷偷地跑回家探望儿子。
院门插住了,杜敬善跳过矮墙,一不小心被绊倒。杜戏才听见院子里传来响声,掌灯起来,打开屋门,发现是父亲杜敬善,“哇”地一声,抱着他大哭起来。
杜敬善也耸动着双肩哭着,边哭边说:“爹没用,连自己的儿子都照顾不了,算什么爹!”杜戏才哭着说:“爹,我不怪你,就是整晚整晚想你,也想死去的娘!”
忽然院门外传来哭声,原来胡氏见杜敬善没有睡意,便故意装睡。见他鬼鬼祟祟地出门而去,便跟踪而来。听见父子二人的对话和哭声,她心里发酸,也忍不住哭出声来。
杜敬善打开门,看见胡氏,吓得低着头不敢出声。胡氏叹口气说:“我也是有孩子的人,以前的要求太不近人情。以后,你可以回家看望儿子,他也可以上我家看你。”
说完,胡氏匆匆走了。杜家父子大喜,相视一笑。杜敬善说:“走,去厨房,今天你生日,爹煮荷包蛋你吃!”不一会,厨房里飘出鸡蛋的香味。
欢迎大家关注点赞留言评论,“正经说文史”祝读者诸君福寿安康!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