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歌的玉兰/于小燕(原创)
我读《水浒传》之三十六唱歌的玉兰于小燕人说,高明的写作家,往往不写闲笔,愈是闲笔,便愈是重要处。张都监设计陷害武松,用的并不是美人计。他把武松请到府中,热情款待。收拾了一间房,派人去取来武松的行李,请武松住在自己家中,早晚和武松在一起。又经常请武松吃好的喝好的,又给武松从里到外的做衣服,把武松当亲人一样的看待。武松是一个没有家的人,张都监如此对他,叫他如何不感动?那是一个中秋之夜,圆圆的月亮高高的挂在天上,张都监阖家庆祝中秋,邀请了武松。武松非常高兴,喝得半醉,忘了礼数,只顾痛饮。席间,张都监叫丫环玉兰,给大家唱了一曲苏东坡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但见玉兰脸如莲花,唇似樱桃,眉似远黛,眼如秋水。窗外月光如水,案前佳人如画。玉兰端过酒来,武松不敢抬头,起身远远的接过酒,谢了张都监夫妻,一饮而尽。他连老虎都不怕,为何玉兰给他斟酒,他却吓得连头都不敢抬?那是因为,他看上了玉兰。这很正常,武松那时二十六岁,正是娶妻的年龄。玉兰虽然没说多大,但必定年轻漂亮。张都监何许人也,自然看出了武松的心思。便说:“这个女孩能弹会唱,针线也做得好,如果不嫌弃,过两天就给你做老婆。”武松谦虚了一番,但没有丝毫拒绝。可见,他从心里,也是喜欢玉兰的。因为喜欢,便觉出了自己的卑微。因为喜欢,便要在意中人面前注意形象、保留好感。视酒如命的武松,第一次担心,酒泛上来,会失了礼节。回到房里,他不想睡觉,又到大厅,练拳到三更(我相信,他的每一路拳,都失了杀气,有着春江花月夜的优雅美丽,他的眼里心里,都充溢着玉兰那甜美清越的歌声,头脑里,全都是玉兰那飘逸美妙的身影)。后堂里一片声喊“有贼!”武松想:“张都监对我这么好,他家有贼,我咋能不去帮他捉?”书中说:“武松献勤,提了一条哨棒,径抢入后堂里来。只见那个唱的玉兰,慌慌张张走出来指道:“一个贼奔后花园去了。”武松去了后,就中了埋伏。武松向张都监献殷勤,自然是想娶玉兰。在这里,笔者十分不解:此时的武松,已经十分信任张都监了,不论谁出来指道,武松都会相信,为什么非要让玉兰出来指呢?另外,武松的藤条箱子是锁住的,他们是怎么把东西放进去的?(当然,武松练拳前已经脱了衣服,也许他的钥匙在衣服里。如果是这样,更不用玉兰出场,派任何一个人去,这件事都会做的非常漂亮)假如张都监用的是美人计,让玉兰博得武松的信任,栽赃陷害,那又是一回事。但是武松这个人,是个简单单纯的人,给吃给喝给足够的尊重就好了,不需要费心用美人计。张都监说把玉兰给武松,只不过是随口说说,更加稳住武松的心而已。笔者以为,作者在这里,好端端的跑出一个玉兰,就是要让武松自此失去人性,变成杀人机器。武松无父无母,只有一个哥哥,在清河县。哥哥对他很好,照顾他、疼爱他、依赖他。有哥哥在,他也算是一个有家的人。可恨,他的嫂嫂杀了他哥哥。这件事,在武松心里留下了深深的创伤。那时他还是一个守法的人,打虎英雄的光环还笼罩在他的头上,使他引以为骄傲,引以为自豪。他找到了人证物证,知县是个昏官,护着西门庆,不与他做主,他才杀了潘金莲和西门庆。那时,他下手很有分寸,不滥杀一个无辜,连王婆,都交给了法律去制裁。孙二娘麻翻了押解他的公差,他都请孙二娘又救活来。第一次打蒋门神,也只是打跑而已,并不伤人命。可是这次却不同。这次,他受的伤更深。他深深地爱上了玉兰。一个人爱一个人,不需要很多年,也许只是一眼,便爱上了。人说:爱得愈深,恨得愈切。当他发现,中了张都监的计,气破胸膛的同时,心也碎了,他觉得,玉兰,骗了他!《水浒传》里的好汉,很少为别人考虑,尤其很少为女人考虑。他不想想,玉兰只不过是人家的丫鬟,她不听张都监的,能行吗?她能怎么办?在这个酒桶的心里,当他爱一个人,这个人就像太阳,她的周围所有人所有物体,都发着光闪着亮,招人喜欢;当他恨一个人时,这个人就变成了月亮,她周围的一切都变得模糊不清,形同鬼魅。他亲爱的哥哥死了,心中唯有的一次爱情也死了,他痛苦、悲伤、气愤,觉得世界太冷酷无情,所有的幸福和热闹都与他无关。哥哥走了,这个世界上已经再没有人爱他。他是孤零零一个人。谁都不爱他,只害他。前一刻,他心里还憧憬着未来美好的生活,后一刻,他就身在牢笼。这突如其来的变化,宛如一盆冰凉的水,浇冷他一颗火热的心。失去哥哥,失去爱情,也使他痛苦的心变得麻木,失去了爱人的能力。他心里只有怨和恨。怨恨之情冲破他的胸膛。他失去了人性,变成了魔鬼。杀死了两个押解他的公差,杀死了两个蒋门神的徒弟,杀死了蒋门神、张都监、张团练、两个亲随不说,还杀死了一个辛苦的喂马人,杀死了两个可怜苦命的丫鬟,杀死了夫人、玉兰、两个小丫鬟,两三个妇女,一共杀死了十九个人!不知在他以后的岁月中,能否再想起,那一个皓月当天的晚上,有一个清丽秀美的女子,正展开歌喉,轻敲象板,唱着:“但愿人长久,万里共婵娟”!文/于小燕,甘肃酒泉人,喜欢书香,忙时种地,闲时写作,在《中国社区报》、《中国审计报》、《检察日报》、《燕赵晚报》、《小小说选刊》等报刊杂志发表小小说、散文、诗歌三十多万字。个人微信号:jqyxy6,个人公众号:酒泉于小燕的农家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