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中窥豹——杜甫诗的韵律美

诗圣杜甫,诗坛巨匠也。官至左拾遗,工部员外郎等。后称杜工部、杜拾遗等。所谓拾遗,即:取“言国家有遗事,拾而论之”之谓。

也许也正是“拾遗事”论之吧,加上杜甫一生颠沛流离,郁郁不得志,对民生、民众,切身感受至深。造就他的诗、赋“沉郁顿挫”,针砭现实;忧国忧民,怨而不悲,感而怀情。

杜甫诗歌,感染力及强。工整端严而极具音韵美。

杜甫的律诗,多以仄起平收,首句入韵的格律(正格)体为主,忌用僻韵。

清.袁枚《随园诗话》卷六,针对近体诗用韵,有一段肺腑之言。

袁枚云:

欲作佳诗,先选好韵。凡其音涉哑滞者、晦僻者,便宜弃舍。“葩”即“花”也,而“葩”字不亮;“芳”即“香”也,而“芳”字不响;以此类推,不一而足。宋、唐之分,亦从此起。李、杜大家,不用僻韵;非不能用,乃不屑用也。昌黎斗险,掇《唐韵》而拉杂砌之,不过一时游戏:如僧家作盂兰会,偶一布施穷鬼耳。然亦止于古体、联句为之。今人效尤务博,竟有用之于近体者:是犹奏雅乐而杂侏儒,坐华堂而宴乞丐也,不已慎乎!

袁枚之言,一语道出“李杜”之成为大家的要素之一,不用险韵、僻韵。也从侧面肯定了杜甫诗歌的音韵美,是很值得我们借鉴效仿并认真研读的。

如杜甫整篇皆以对仗手法而为的《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其格律为: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秋兴八首》之一: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其格律,也是仄起平收式(同上)。

再看杜甫《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你看其格律,是不是也用仄起平收式!

仄起平收式,首句入韵的正格格律句式,是极富音律美的格律体。它顺畅流转,律韵悠扬顿挫,一韵到底。

再看杜甫用韵,《秋兴》、《蜀相》皆用下平声.十二侵韵;《登高》用上平声.十灰。

不同的诗境,用韵切律,表达最为“贴切”的诗意、胸臆,从而激发阅读的音韵、音律美的最大化。

当然,这只是我的一管之窥,杜甫诗歌的社会价值,文学史价值,美学价值,等等等等,远不止于此。我只是于管中窥豹,略见一斑,且属于不成熟的看法而已。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