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得罪不得

有人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也有人讲“百无一用是书生”。矛盾?吊诡?无论你相信哪一种说法,有一点切需谨记:千万别得罪文人。信然?很多人就是因之被编排成千古罪人,不断演绎,遗臭万年的。

如果说到中国第一大负心汉,恐怕非陈世美莫属了,可历史上真实的陈先生却与戏剧中的负心汉有霄壤之别。

陈世美,清代官员。原名年谷,又名熟美,均州即湖北均县,现丹江口市人,出身于什官之家。清初游学北京,顺治八年(1651年)辛卯科进士。初任河北某地知县,后因得康熙赏识,升为贵州分守思仁府兼石道按察使兼布政使参政。

在贵州为官时,同乡同学来投,谋取官职,他多次接待,并劝以刻苦攻读以求什进。后因来投者日多,难于应付,乃嘱总管家一律谢绝。家住均州城郊秦家坡的同窗胡梦蝶昔日与他进京赴考时,曾以钱财相助,因遭总管家回绝,顿生报复之心,遂将社会上一些升官发财、忘恩负义而抛妻灭子之事,捏在一起,加在他身上,编成戏剧《秦香莲》,在陕西河南等地演出。相传清末一河南剧团到均州演出此戏时陈的一个后人看了气得当场吐血,陈世美第八代孙还组织家族众人当场砸了该剧团衣箱,并殴打演员死伤数人,演出被迫停止。

据当地民间传说和1992年在丹江口市发现的有关陈世美的碑文记载,陈世美都是为官清廉、刚直不阿、体察民情的清官。那些强加在他身上的所谓嫌贫爱富、杀妻灭子之事,乃系嫉贤妒能之辈所为。因此,均县有“北门街不唱陈世美,秦家楼不唱秦香莲”的俗话。

也许您会觉得陈世美官微职低,遭人诟谤亦不足奇。可即便雄才大略如曹操者,也未能幸免。

历史上的曹操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他的一生功过分明,功大于过。他一生南征北战,讨平了多少大大小小的割据势力,统一了北方大片领土,基本上消除了军阀割据的局面;在汉未天灾人祸、民不聊生、生灵涂炭的情况下,他召募流民,提供工具,推行屯田制度,奖励农耕,使黄河流域的生产得到恢复;他破除门第观念,抑制豪强,唯才是举,不拘一格,使大将许褚、典韦、曹洪这些出身贫寒之人脱颖而出,立下赫赫战功;他开创“建安体”,作《龟虽寿》《观沧海》等作品,古朴苍凉,雄浑壮阔,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佳句。在文学上也做出了卓越贡献。难怪《三国志》作者陈寿这样评价曹操:“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摉四州,强盛莫敌。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閴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鲁迅先生也评价说:曹操至少是个英雄。就连毛泽东对曹操都很赞赏。

就是这样一个历史人物,为什么作为明朝开明文人的罗贯中要如此痛恨曹操,以致在《三国演义》中极力把曹操描写成反面形象,甚至于不惜借书中人物之口多次痛骂曹操呢?倒不是曹操直接得罪了罗贯中,关公战秦琼的事是不可能发生的。而是受正统儒家学说教育出来的封建文人,而儒家学说的独霸教育和思想领域是在汉武帝时期形成的。因此正统的儒家学说对汉朝的歌功颂德超过了历代,到东汉末年,汉朝已经经历了数百年的时间,以汉家、刘氏为正本源流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罗贯中受儒家思想影响,尊刘抑曹是顺理成章的事情,曹操得罪的是封建文人奉为主臬的正统思想。

最能得罪文人的,莫过于明朝的列位皇帝了,大兴文字狱登峰造极,天下读书人的种子方孝孺也未能幸免于难。明朝压迫读书人,就像“蝴蝶效应”一样,蝴蝶一振翅,最终酿成一场风暴。那些明朝皇帝心中“不喜欢闹事"的“乖大臣",在清兵入关的一刻,齐刷刷放弃了明朝。他们中,有的遁隐山林做起了“隐士”,如马士英、朱耷;有的则干脆投降清朝,“黄宗羲、张岱在鲁监国政权处境艰难时,转入清方统治区遵制剃头,以'遗民’自居”。天朝大国,表面.上波澜不惊,实则早已千疮百孔,天崩地解,几于一夜。

现代人也有因得罪文人而惨遭编排的。林清玄和古龙一对挚友,因林编辑的报纸面临改版,屡次催古龙将:正在连载的小说结束未果,略施小计,灌醉古龙,一夜之间将书中主人公悉数写死,惹得古龙大怒;痛骂林清玄是杀人犯,这还不算完,很快他就创作了另外一部小说,在小说中写了一个道长,一-肚子环水,自小就偷鸡摸狗无恶不作,长大后放火奸淫掳掠.....这还不算;道长最后被砍掉脑袋,挂在武当山上,下场十分悲惨。更惨的是,道长的名字居然叫“清玄道长”。

当然,后来林清玄一再致歉,古龙原谅了老朋友,两人惺惺相惜,犹如俞伯牙钟子期。

可见,文人,得罪不得。

作者:张勇

摘自《通辽日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