筋骨训练是身心转化的不传之秘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鼓乐 纯音乐

筋骨训练就是不传之秘,
其实就是内家拳的核心!
“锻炼筋骨”都来自传统拳学
王芗斋先生《意拳正轨中》有“锻炼筋骨”一节,
无独有偶,《象形拳法真诠》中也有此同名章节。
令人惊奇的是两者的内容惊人的相似,
连用词都大体相同:
《象形拳法真诠》锻炼筋骨云:
欲求身体之健康,首要锻炼筋骨,
骨者,生于精气,而与筋连,
筋之伸缩,则增力。
骨之正者,则髓满。
筋之伸缩,骨之灵活,全系锻炼,
头为五阳之首,尾闾为督脉之门,
头宜上顶,尾闾中正则精气透三关入泥丸,
背胸圆开,气自沉下归丹田。
两肱抱撑,肩窝吐气,开合伸缩,
力达指心,象其形,龙蹲目之精,
爪之威,虎坐,摇首怒目,
胯坐挺膝腰,腰似车轮转,
身有平准线,两足心含虚,
抓地如钻钻,两股形似弓,
进退要连环,骨灵河车转,
筋络伸缩如弓弦,身劲动发若弦满,
出手如放箭,运动如抽丝,
两手如撕绵,手足挺劲力,
扣齿骨自坚,形其意,摇首搅尾闾,
动如飞龙升天,翦似猛虎出林,
纵跳灵空象猿猴,步法轻妙如猫行,
得此要素神乎其技矣。
有人说“肩撑肘横”为王芗斋先生首倡,
哪里如此,《象形拳法真诠》不是说:
“两肱抱撑,肩窝吐气,开合伸缩,力达指心”。
这不是肩撑肘横?
《意拳正轨》锻炼筋骨云:
力生于骨,而连于筋,
筋长力大,骨重筋灵。
筋伸骨要缩,骨灵则劲实。
伸筋腕项(手足四腕与脖项)
则浑身之筋络皆开展,
头顶齿扣,足根含蓄,
(含有若弹簧之崩力),
六心相印(手心足心本心顶心也),
胸背宜圆(阔背筋大雄筋异常有力)
则气自然开展,两肱横撑要平,
用兜抱开合伸缩劲,
两腿用提挟扒缩淌崩拧裹劲,
肩撑胯坠,尾闾中正神贯顶,
夹脊三关透丸宫,
骨重如弓背,筋伸似弓弦,
运劲如弦满,发手似放箭,
用力如抽丝,两手如撕绵,
四腕挺劲力自实,沉气扣齿骨自坚。
象其形,龙墩、虎坐、鹰目、猿神、
猫行、马奔、鸡腿、蛇身、骨查其劲,
挺腰沉气,坐胯提膝,
撑截裹坠,粘定化随。
若能得此要素,如遇敌时自能随机而动,
变化无穷。
任敌巨力雄伟汉,运动一指拨千斤。
所谓身似平准,腰似车轮,
气如火药拳如弹,灵机微动鸟难腾。
更以心小胆大,面善心恶,
静似书生,动若龙虎,
总以虚实无定,变化无踪为准则,
自能得其神妙之变幻。
故郭云深大先师常云:
有形有意都是假,技到无心始见奇,盖即此也。
“站桩”就是“桩法慢练”和“丹田充实法”
《象形拳法真诠》中有“桩法慢练”和“丹田充实法”两节:
1、桩法慢练:
“观夫世之进化,每种事业,
无不先立基础而後进展,
基础固,则进步速,拳术之道,
尤宜先立基础,
故初学,以椿法为始,
一曰降龙椿,二曰伏虎椿,
练此椿法,先要虚其心,
涵养本源,以呼吸之气下贯丹田,
而充实其腹,慢慢以神意运动,
舒展肢体,使气血循环周身,
流通百脉,脏腑清虚,筋络舒畅,
骨健髓满,精气充足,而神经敏锐,
故谓之养基立本,
此椿法慢练增力之妙法也。
谚云,本固枝荣,儒谓本立而道生,
以後无论操演何种拳势,精意莫不本此,
虽起初不得妙境,久而久之心领悟会,
不难妙极神明,否则不依规矩,操之过急,
四肢必生锉折之苦,虽费神劳力而不得佳果,
椿法慢性之锻链,系顺天命之性,
合乎自然之道,
一动发於性,
一静存於命,
偈日,静为本体,动则作用,
正是会意形象之法门,而道蕴藏其中矣,
急练求之者,难得其中实益也。”
《意拳正轨》“桩法换劲”云:
“欲求技击妙用,须以站桩换劲为根始,
所谓使其弱者转为强,拙者化为灵也。
若禅学者,始于戒律而后精于定慧,
证于心源,了悟虚空,穷于极处,
然后方可学道。
禅功如此,技击犹然。盖初学时桩法颇繁,
如降龙桩、伏虎桩、子午桩、三才桩等。
兹去繁就简,采取各桩之长,
合而为一,名曰浑元桩,
利于生劲,便于实搏,精打顾,
通气学,学者锻炼旬日,自有效果,
亦非笔墨所能表其神妙也。
夫桩法之学,最忌身心用力,
用力则气滞,气滞则意停,
意停则神断,神断则受愚。
尤忌扬头折腰,肘腿过于曲直,
总以似曲非曲,似直非直为宜,
筋络伸展为是。
头宜顶,浑身毛孔似松非松,
如是则内力外发,弱点换为强劲,
自不难得其要领也。”
丹田充实法:
从数息法开始归至自然呼吸。
配合桩法慢练。
可以直接简化为自然呼吸,
优劣难以判定。
《象形拳法真诠》中有云、飞、晃、摇、旋五法,
将其视为六面试力也无不可。
“筋骨训练”是内家拳的核心内容,
现在已少有人谈及,究其原因,
是体悟也存在着层次的渐进,
很多人对入门筑基之法阐述较少,
但这并不等于入门筑基不重要,
没有筋骨训练,就不可能入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