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复存在的开封古寺
这组照片是中国摄影师裕泰1910年10月和1911年2月之间为查尔斯·郎.弗里尔(Charles Lang Freer)先生拍摄的,现在收藏于美国华盛顿赛克勒与弗利尔艺术画廊的档案里,并公布于Smithsonian Institution机构的网站。
老照片的魅力就在于他更贴近历史的本来面目,这些早已不存在的河山旧影和历史遗迹,曾是旧中国一个重要的社会缩影,在这里我们借用弗里尔先生的珍藏来还原和追忆本不该忘却和毁灭的历史风貌。
(1910年查尔斯·郎.弗里尔在中国)
《佑国寺》是河南省开封市一座已不存在的古寺,原址现为开封市东北的铁塔公园。佑国寺始建于于北齐天保十年(559年),初名“独居寺”。唐开元年间改名“封禅寺”。北宋开宝三年(970年)改名“开宝寺”。太平兴国七年(982年),在寺内修建了一座八角十三层的木塔以供奉佛舍利。木塔于端拱二年(989年)竣工,初定名“福胜塔”,后据传因塔顶放光,更名为“灵感塔”。该塔于庆历四年(1044年)毁于雷火。皇祐元年(1049年)重建时改用铁色琉璃砖瓦建造,即今天著名的开封铁塔。北宋末年,该寺被毁。金朝重建时改称“光教寺”。元代又称为“上方寺”,明代改称“祐国寺”,清代名“大延寿甘露寺”。然而自明代起,民间通称该寺为“铁塔寺”。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该寺被黄河洪水所毁。
宋太祖开宝三年(970),复改名开宝寺。当时,寺院有二八0区、二十四院,为开封之钜刹,与大相国寺分辖东京各寺院僧侣。北宋历代皇帝常在此游幸或作佛事,并于寺内设礼部贡院,考试全国举子。
北宋·太平兴国七年(982),为供奉佛舍利,遂于寺西福胜禅院内增建一座八角十三层之木塔。端拱二年(989)竣工,定名福胜塔,规模宏丽,号称'自佛法入中国未之有也’。据传后因塔顶放光,更名为灵感塔。宋·庆历四年(1044)塔毁于雷火,皇祐元年(1049)重建,依木塔式样,改用铁色琉璃砖瓦,高五十四点六六公尺,即今俗称之铁塔。塔壁上镶嵌有飞天、降龙、麒麟、菩萨、力士、狮子、宝相花等花卉人物五十余种,为宋代砖雕艺术之佳作。
宋末寺毁塔存,金人重建寺,改名光教寺,其规模远不及宋代。元代称此寺为上方寺,明代改称祐国寺,清代名大延寿甘露寺。自明代起,民间通称铁塔寺。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黄河水围开封城,寺院被拆毁以加固城防,大量古碑碣亦被抛入水中,此后,寺院即告不存。今寺辟为铁塔公园,内存著名之铁塔与铜制接引佛立像。又,铁塔之东有一片平房建筑,原为佛学院,建于1933年,现改为铁塔历史文物陈列室。
开封《二曾祠》,建于1893年,毁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河东河道总督许振玮为纪念其乡试恩师曾国藩而建。因祠内祀曾国藩和曾国荃,故名二曾祠。二曾祠规模宏大,分东西两大院落。中间双脊建筑为《瓣香楼》。
二曾祠規模宏大,分東西兩大院落。東院分前、中、后三院,西院又分為瓣香樓院、環鳳閣院、西花園。東西院皆一步一景,美不勝收。北部傍湖依翠,風景如畫,文人墨客都把它和江南園林相比。瓣香樓坐北向南,樓上的東、西、北三面為寬闊的走廊,12根粗大的紅漆柱子支撐著飛檐。因跨度大,樓為雙脊,形式別緻,氣勢壯觀。環鳳閣花脊坡頂,飛檐挑角,16根紅漆柱子支撐,四周迴廊,建築精緻考究。更妙的是,在東院最南邊四道門外,就可以看到藍天碧水映襯下的疊波亭,給人以深邃幽遠之感。
慈禧自西安回鑾北京,途經開封,曾在環鳳閣中設宴招待過外國使節。
民國年間至解放初期,二曾祠改作河南省圖書館。1957年5月河南省圖書館遷鄭州,二曾祠又作為開封市圖書館至今。
二曾祠的建築已於文革后全部拆除。
背后的古开封民居
《大相国寺》位于河南省开封市,是中国汉传佛教十大名寺之一。始建于北齐天保六年(公元555年),当时名为“相国寺”,寺庙原是战国時信陵君故邸,後改信陵君廟,又改建“相国寺”,也在該廟後殿奉祀信陵君神位。
唐延和元年(712年),唐睿宗为纪念自己以相王的身份重登大宝,赐名该寺为“大相国寺”。至北宋时期,大相国寺的地位和规模达到鼎盛,辖64禅、律院,占地540亩,僧众数千人,不但是当时全国的佛教中心,也是全國各地商人在京城開封的商品集散中心。
據『燕翼詒謀錄』一書說道:“東京相國寺乃瓦市也,僧房散處,而中庭兩廡可容萬人,凡商旅交易,皆萃其中。四方趨京師以貨物求售、轉售他物者,必由於此。”
宋《东京梦华录》载:“相国寺每月五次开放万姓交易,珍禽奇兽,无所不有。第三门皆动用什物,庭中设彩幕露屋义铺,卖蒲合、簟席、屏帏、洗漱、鞍辔、弓剑、时果、脯腊之类。近佛殿,孟家道冠、王道人蜜煎,赵文秀笔及潘谷墨,占定两廊,皆诸寺师姑卖绣作、领抹、花朵、珠翠头面、生色销金花样幞头帽子、特髻冠子、绦线之类。殿后资圣门前,皆书籍、玩好、图画及诸路罢任官员土物香药之类。后廊皆日者货术传神之类。”寺内三门阁上并后殿资圣门,各有金铜所铸罗汉五百尊、佛牙等,左右有两座琉璃塔,寺内有智海、惠林、宝梵、河沙东西塔院,每到斋会时,供应三五百份饮食茶果,很快就能办好。大殿两廊,皆宋朝名臣名士笔迹,左壁画炽盛光佛降九鬼(九曜)百戏,右壁画佛降鬼子母揭盂。殿庭供献乐部马队之类。大殿朵廊,皆壁隐楼殿人物,非常精妙。
寺东门面对大街,有卖幞头、腰带、书籍、冠朵等物品商铺,丁家素茶。寺南即录事巷妓馆。绣巷里有尼姑的刺绣作坊和居处。北面即小甜水巷,巷内南食店甚盛,妓馆亦多。
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全寺建筑毁于黄河泛滥。后于清朝陆续修缮,现存的寺院建筑,大部分是这一时期修建的。
1927年冯玉祥軍隊搗毀除千手观音外的所有佛像,並改成市場。
相国寺 罗汉堂
《大相国寺碑拓:布袋和尚》
《禹王台》又称“古吹台”,传说春秋时期晋国有一位双目失明的音乐家名叫师旷,他的音乐造诣很深,是晋平公驾下的一名乐师,他经常在这座高台上吹奏乐曲,人们便把这座高台命名为古吹台,并与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2年)建立了这座牌坊,明代嘉靖二年(1523年),由于黄河经常泛滥,人们饱经水患,心中十分怀念古代治理黄河洪水有功的大禹,希望禹王的神灵能够保佑开封免受水灾,就在吹台之上修建了禹王庙,所以古吹台就又叫禹王台。
《繁塔》(繁,音pó)位于河南开封城外东南郊处的繁台上,繁台得名于一个姓繁的人家,后周的时候在繁台上修建了天清寺,北宋开宝年间(974年),又一说是太平兴国二年(977年)民间重修天清寺,并修建了一座宝塔,名为兴慈塔,也称天清寺塔,俗称繁塔。与铁塔其名。
明朝洪武初年,明太宗见繁台直高青云,又想到有多位皇帝出此建都,必有皇气,将繁塔三层以上被铲去,以铲皇气。原来的繁塔高于铁塔,如今反而低于铁塔。繁塔现存36.68米。后在残留的三层上加盖了7级小塔。
繁塔始建时为9层6面塔,有80多米高,比开封的开宝寺琉璃塔高三十多米,民间有“铁塔高,铁塔高,铁塔只搭繁塔腰”的民谣。唐代以前的佛塔,多为四角空心塔,如大、小雁塔,而宋以后多为八角实心塔。繁塔是四角空心塔向八角实心塔过渡的中间类型,对研究佛塔建筑具有重要的价值。现存三层塔身的外壁嵌有数十种佛像的雕砖,刻工精美。
塔内有楼梯可以登临三层。塔内各层雕有佛经和捐施者姓名。施捐者石刻:内品监宣化门 蒋保荣 奉为 亡过父母 愿离苦生天 施此石 太平兴国七年正月五日记之
《龙亭》座落在北宋皇宫的遗址上。北宋皇宫的建筑大部分毁于金兵之手,今已荡然无存。明洪武十一年(1378年)在此处建有周王府;1642年毁于黄河大水;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改为贡院;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在贡院内建万寿亭,后改称龙亭。
开封《卧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