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瞬间:17洪水记忆(一)
这是舒林的第80篇原创文章
因为没怎么刷朋友圈,所以对洪水严重程度我并不十分了解。
6月25日下午5:00到6:00
我突然想起堂弟阿华的小店,“那里就是兰江口,会不会被淹?”我心里咯噔了一下,出门径直从那个方向走。
这时人民路还是和往常一样,繁华热闹,车来人往,不受雨水的影响。再往前几步,西门城楼就不一样了,广场四周已经圈了好几层防护栏,几位穿着制服的工作员守在旁边,不让人们靠近城墙和楼梯。
人们撑着伞,穿着凉鞋、雨鞋拥挤在一块,围在城楼边的大街上,议论着,观看着,有几个胆大者,不顾阻拦,强行窜入城楼边的城墙。
“2011年那次大水,还露出三个台阶,现在只剩一个,水比上次大多了。”一开店的老板说。
我见到了阿华,他穿着雨衣,正忙着和大伙一起往蛇皮袋里铲沙子,“我店里的东西基本搬好了,剩下的塑料凳,塑料桌,淹了也没什么关系,现在水离我们还有30公分。”他很有经验的样子。
我无法走到城墙近距离看洪水,便来到阿华的二楼,远远望去,洪水滔滔,中州公园的标志性建筑————高高的牌坊只剩下一个尖顶;平时温柔可爱的兰江此刻如一头凶猛的怪兽,随时可以吞没一切。
我沿着解放路继续前行,许多店家把沙袋填在门口,有的人则用瓷砖砌成了一道新的门槛,大家都在搬东西做好各种防洪措施。
音乐人谢春花家的两侧已经装满严严实实的沙袋,一些官兵严阵以待,消防车也在旁边,待命,一面鲜红的旗帜,写着“金东区民兵应急连”,看到这里,我喉咙里“咕”的一下,好像什么东西卡住了,眼眶有热乎乎的东西冒出来。
地下管道的水不断往外喷,“形势不妙,洪峰不是说凌晨两点到达吗?难道提早来临?”有人在提醒。
回来的途中我又和阿华聊了一下,他说,应该没什么问题,水位再上升10公分也不会有危险。我放心回家了。
晚上9:00到1:00
6月25日晚上9:00---11点
郎岸上踏歌声
晚上9:00英子下班路过我家门口,告诉我好友平平的小超市正在搬东西。
我和大吴说马上过去帮忙,英子叫我们先去,她要回家里把东西放好,再骑电瓶车赶上我们。
我一看微信,邮电局、人民路已经进了大水了,我也收到短信,全市学校第二天都要停课课,看来真正的危险就要来了。
我和大吴跑步前进,平时用来跳广场舞的工人路立交桥停满了车,立交桥下面已经一片汪洋,记得下午6:00我经过那里还是好好的。
道路变得十分拥挤,大吴又忙上了,好不容易帮助一个司机过了立交桥。
到了平平的店,一看,没有水,很安全,平平的兄弟以及亲朋好友十多位都在。
过了10多分钟,英子才气踹吁吁到达:“我骑车还是你们走路快,谁知道路上都停满车辆,寸步难移呀,早知道我也走路。”
我们七手八脚,把白酒、大米、面粉、大豆,油盐酱醋,方便面,瓶瓶罐罐……,尽可能地往高处转移。
男人把一些稍贵重东西往门口的一辆大货车上堆。大家都心存侥幸希望洪水不要进来。
虽然水已经把城北立交桥淹了,但是小店还是很安全的。平平说,今年非常运气,2011年的时候,城里没有水,店里已经升了70公分,看来内涝问题经解决了。
这时外面不断传来水位上身的嘈杂声。
英子也说:“幸好住在单位附近的同事帮我代班,我能提早半小时下班,人民北路,劳动路都进水了,兰江大桥封桥了,我从金角大桥过来,否则坚持到九点,我肯定回不了家。”
“快点,水来了。”门口有人大喊。我们走到超市门口,真的,水从立交桥的公路上,一点点流到了超市这边的马路,越来越大,越来越猛。
“快点,先把电瓶车骑走,xx你把汽车开走,xx你把三轮电瓶车也骑走”,平平的丈夫永哥颇有大将风度,临危不惧,“平平,电瓶车钥匙给我”。
平平则晕晕的,有点忙乱,明明就挂在她身边的货架上的电瓶车钥匙,她却找了很久。
“快点把电源切断,插头、插座高高挂起,平平把账本放好。” 永哥继续指挥;我忙着找插座,拔电源;英子迅速把她的电瓶车转移。
东西都搬得差不多了,然后大伙把那台大大的冰箱抬起,横放在厚实的木制柜台上。
不到5分钟,水就进了小店,英子停好电瓶车回来,水已满到了她小腿。男人们立马去了仓库,守住那边的米、啤酒、面粉等。
我们只能眼睁睁看着水不断地涌进来,涌进来。“底层货搬空了,会不会不牢固,上面的货物会倒下吗?”平平有各种担心。
大家又把一些空的啤酒瓶放在底层的货架上,然后就在那里等待,祈祷。
到11:00多钟,水不断进来,又退出去,又进来,就在第一个货架上下徘徊,也没有很剧烈上升。
大吴回到店里,说那边仓库门口已经用了沙袋防守,并用厚厚的塑料纸加固了,做了两层防护。同时做好了最坏的打算,万一沙袋不够,用麦粉袋替补,因为麦粉比较吸水而且粘性又好。
店里帮忙的人陆续回家,我和大吴英子三人也淌水返回,对平平和永哥来说,这注定是一个不眠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