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故事,你的痕迹---兰城往事之赵阁老
这是舒林的第88篇原创文章
如果不方便阅读文字,
请点击以上音频。主播:胡丹英
一场台风一场雨,连续的高温降低了,焦躁的心情平和了。
凉爽的午后,我拿着1940年绘制的老地图漫步这座熟悉而陌生的城市。
说来惭愧,我住老城20多年,竟不知有药王庙、东岳庙、状元巷,更未曾去过城隍庙。多亏参加这次口述历史活动,接触了许多八九十岁的老人,了解了更多的老城故事。
往事并不遥远,它就在我的身边。
我从延安路的一个巷口找到了雀门巷,用来命名的三个小字隐藏于一根黑色电线下,不细看还真发现不了。
巷子里静悄悄的,杳无人迹,诸多老房子门口已被红砖封死,旁贴醒目的警示牌:危房已封,禁止入内。
七拐八弯,在逼仄的弄堂口我看到了青石门面的老房子,一棵小小的石榴树斜倚墙角,给僻静的古庙增添了生机,原来药王庙就藏在这里---雀门巷23号。可惜铁大门紧闭,我不能入内窥探飞檐翻阁,雕梁画栋。抬头往上,濲西药业公所几个大字清晰可见。此庙历史悠久,建于乾隆九年(1744年),是为了纪念国药业祖师神农氏。
据说四月廿八为神农氏(又称药皇神)生辰,开坛祭祀,演戏娱乐都在这天举行,当年盛极一时。清朝末年,兰溪药业十分发达,药皇庙改名濲西药业公所。在这里制定行规,议定价格,协调关系。
在我拍照间隙,边上来了一老人,告诉说,这里曾为老年活动中心,里面颇宽敞,三间三进两厢房;老人们在此搓麻将、打牌、喝茶,一天到晚热热闹闹。我略感遗憾:“要是去年来就可一睹芳容了。”
沿药王庙巷口而出,我闯入了一个叫牛角尖的地方。台阶高高低低,院落斑斑驳驳,有建于明清或民国的一层楼,有建于解放后的钢筋水泥房;墙角有高大的芭蕉树,也有小巧的兔耳朵草。整条巷子看上去干净整洁,也有些角落阴暗潮湿,曾经的繁华已被遗弃。
牛角尖巷口坐着一老人,他说已80多岁。我的采访任务已经完成,却留下了“后遗症”-------看到有岁数的老人就忍不住“挖宝“。
老人一手拿着麦杆扇,一手摞着老式的对襟布衫,慢悠悠地和我说了一个故事。
你没看见后面的告天台,这和本地的一个大官员有关。官员叫做赵阁老,当年他在位的时候,有奸臣向皇帝控告,诬陷他有谋反之心,证据是“中洲养马,女埠囤粮,私造告天台。”
赵阁老被抓去拷问,因为他不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完全吓晕了,摸不着头脑。
皇帝见他的模样,说,你傻呀,你真的糊涂了?你真是个纸糊头。
听到皇上的这番话,奸臣拿出早就准备好的纸,hu(蒙)掉了他的整个脸部,趁机把赵阁老蒙死。
眼看赵阁老要被奸臣害死,紧要关头,正宫娘娘出来了。她一边开玩笑,一边拿了一根针,在赵阁老嘴巴上戳了几下,“侬个纸糊头啊,该死!”说笑之间,蒙住赵阁老脸部的纸张被戳了几个洞,赵阁老才不至于窒息而死。
奸臣要把“纸hu头”的赵阁老送回老家,他们坐船回的兰溪。船行驶到雁屿洲时,听到流水的哗哗声,赵阁老问边上的人到哪里了,边上的人告诉他就到兰溪了。
一想到马上就要回家,赵阁老心情愉悦,哈哈大笑。奸臣容不得赵阁老的开心,吩咐手下人砍了他的头,断了他的退,赵阁老就这样被奸臣害死。
赵阁老的妹妹感到冤屈,去皇帝那里申诉。皇帝说,冤案既已发生,无法挽回,但会还赵阁老一个全尸。
皇帝赐予赵阁老一个黄金制作的头,两条银子打造的腿,俗称金头银腿赵阁老。
为了纪念赵阁老,兰溪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共建造了七七四十九座坟墓(也有说法为了防止别人盗墓)。
几十年前,溪西桥头等地还见过赵阁老墓地前的石牛石马呢!
我问老人故事的出处,他说小时候说书场里听来的。
多处查询告天台和赵阁老(即赵志皋)相关信息,我被告知:
1
告天台:兰溪南阳赵氏后裔于明隆庆年间,由裔孙、曾任雷州同知的赵佑卿(1516—1593)为纪念北宋名臣赵抃 (1008-1084)而建,位于天福山侧,台高九米,阶四十四级。
2
据明史记载:
赵志皋(1524—1601),字汝迈,兰溪人,隆庆二年(1568)进士,官至内阁首辅。
万历初年,为侍读,后因冒犯张居正,出任广东副使。张居正死后升任解州同知,后改任南京太仆丞,历任国子监司业、祭酒,再升任吏部右侍郎,均在南京,不久担任吏部左侍郎。
万历十九年(1591)秋,升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进入内阁。
万历二十年(1592),首辅王家屏罢官,由赵志皋暂时接替。
万历二十一年(1593),王锡爵因“争国本”事件于次年五月辞官,赵志皋接替王锡爵成为内阁首辅。
万历二十五年(1597),因病回家,但并未解职,四年后于家中(北京)病逝,赠太傅,谥文懿。
以上可见,赵阁老和高天台并无直接的关系,故事杜撰的可能性极大。但这不妨碍百姓把它作为娱乐故事,口耳相传。
夏禾锄锄
一起分享老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