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百馆(29)从酱园里走出的百岁画坛大师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梅花,自古就是文人墨客喜爱和吟咏之物,沈括的《梦溪笔谈》之中,更记录有“梅妻鹤子”之说。
图/刘振
而在曾经的太仓浏河镇,亦有个爱梅之人,他一生爱梅画梅,更以梅自比,在屋旁隙地遍植梅花,并取名“梅花草堂”,自号“梅花草堂主人”,他就是中国著名的丹青大师朱屺瞻。
朱屺瞻,原名朱增均,1892年出生于太仓浏河镇。26岁时奉父命经营“万茂酱园”,是当时首屈一指的实业家。
△朱屺瞻生前所用拐杖
朱屺瞻幼年时体弱多病,不宜入学,父亲便为他聘请了私塾的老师。因早年丧母,老师见他思母情深,云“陟彼屺兮,瞻望母兮”,后因此更名为“屺瞻”。而也是这位老师,开启了他的艺术人生。
△朱屺瞻生前所用的笔、砚台、笔筒、笔架、笔洗、印章等作画工具。
多才多艺的老师闲暇时常常挥洒笔墨,朱屺瞻从小耳濡目染,对画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八岁起临摹古画,两次东渡日本学习油画,所以他的泼彩作品中也具有西画风格,被誉为“中魂西彩”。
抗战时期,因浏河镇老宅被日军焚毁,朱屺瞻便拆了老宅的余屋,另辟新地,也就是在如今的浏河公园内,重建家园,并取名为“梅花草堂”。
当年,草堂建成后,著名国画大师齐白石、潘天寿、黄宾虹曾聚会于此,共议丹青,齐白石欣然为梅花草堂题写匾额并治印。
吴湖帆、陆俨少、唐云等不少名流也为梅花草堂吟诗作画,梅花草堂曾一度成为丹青大师们赋诗作画的雅集之所。
△刘海粟画梅、朱屺瞻画竹
步入纪念馆院中,右手边是朱屺瞻先生的等身雕像,按先生当时样貌跟真人等比例打造。雕像上的朱屺老脸庞富态,戴着宽边眼镜,双眼有神,面容慈祥,表现出仁厚长者风度。
走进屋内,这里正是朱屺瞻当时的画室所在地,现改为展览室,陈列了朱屺瞻先生的书画作品、作画工具、生活用品等物。
右手边屏风上有一幅朱屺老百岁时穿着红色西装的相片。
旁边有邢少兰先生所写《序言》:“朱翁屺瞻,蔼蔼仁者,德高望重,为世人景仰。艺坛巨擘,饮誉海内外。画品人品,德艺双馨,堪为楷模。”朱翁“做事要顾人,画画要从已”之做人准则,已为后学之行为格言。
△朱屺瞻与邢少兰的书信来往
朱屺瞻以梅自诩,其品性也一如梅花般坚贞高洁。馆内墙上的图版展示了他从孩童到少年到百岁各个时期的照片。他一生在艺术上成就卓然,却从不因名高而自封,不为荣誉而陶醉,常以“太仓一粟”自比,表示自身渺小。
原国务院副总理李××2006年参观草堂时曾题赠“一粟之大者”,表达了对朱屺瞻先生的景仰之情。
通柜里还挂着朱屺瞻先生献给家乡的书画作品,包括《四君子图》、《江上烟波》、《雨过溪山》等精品。
△《雨过溪山》
另有先生97岁时写的一首诗:“山思江情不负伊,雨姿晴态总成奇。闭门觅句非诗法,只是征行自有诗。”以及一副对联:“入妙文章本平淡,逸群翰墨争传洿”,体现出先生谦虚踏实、独树一帜的人生态度。
此外,朱屺瞻也极富爱国情怀。“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占领了浏河沿江地区,朱屺瞻积极加入到了抗战赈济的活动中,奔波于宝山、家丁、太仓等战地,用自己的画笔描绘了战争的残垣与城乡的惨象,并举办了朱屺瞻淞沪战迹油画展览,怒斥日寇暴行,用坚贞的气节展示了他爱国救亡的民族精神。
他还将多幅作品义卖所得的善款全部捐赠给了东北义勇军。在他百岁之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当时全国年龄最大的一位新党员。
纪念馆西侧的小水潭,就是朱屺瞻先生在“九一八”事变后,拓日军炸弹坑而成,并取名“铁卵池”,以志不忘日军暴行。
从实业家到画家,从画家到共产党员,走进朱屺瞻纪念馆,了解一代丹青大师的一生吧。参观完纪念馆,还可步行至不远处的浏河古镇,感受豪迈的江海文化哦。
2020-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