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军的“大脑”藏匿在40个村庄中,如何查明?粟裕自有妙计!

1948年11月9日,著名的淮海战役进入一个关键性的节点——国民党名将黄百韬率领的第七兵团,被华东野战军40多万大军围困在碾庄地区。

黄百韬原本留了个后手,在运河东岸安排了数量可观的兵力,打算用来掩护自己向西出逃,没想到被华野大军轻轻松松就歼灭了。

一切都在按照粟裕的计划在推进,可是他也明白,虽然我军已经把黄百韬兵团围了起来,但正所谓“困兽犹斗”,此时离完全吃掉他手下的12万人马还有一段距离。

经过连日来的交手,粟裕早已经对黄百韬兵团的兵力部署摸了个“门儿清”。

此时黄百韬手里已经只剩下4个军的兵力,可以说是2强2弱:第二十五军是其起家部队,第六十四军也算是正牌,而第四十四军、第一百军则是战前才配属给他的,战斗力要差不少。

鉴于这样的实际情况,粟裕的分析是,黄百韬为了对付华野大军由北向南、从东往西的攻击路线,不可避免地会把其第二十五军、第六十四军两个强点部署在北面和东面。

如此一来,粟裕要做的选择题就简单多了——让华野大军从西、南两面攻击黄百韬兵团中较为薄弱的第四十四军、第一百军。

可是眼下还有一个最迫切的问题,那就是弄清楚黄百韬把他的“大脑”——指挥中枢设在哪里。

要搞清楚这一点,显然是有着一定难度的。原因就在于,黄百韬兵团虽然被围,但他们占据着40来个村庄,主要包括碾庄、彭庄、大兴庄、小牙庄、太平庄、尤家湖、大小院上、前后黄滩、前后板桥、火烧房子、尤家湖等等,其指挥中枢有可能隐匿在任何一个村庄中。

为了弄明真相,华野部队抓了不少俘虏,经过审讯却发现,俘虏们的口供五花八门,不足以采信。

既然此路不通,要怎么做才能查明敌军“大脑”的确切位置呢?

这个难题显然难不倒被誉为“战神”的粟裕,他采取了一个非常巧妙的办法。

11月15日,一个大雾弥漫的清晨,国民党第四十四军一五〇师四四九团阵地上,突然开过来三辆坦克。

哨兵们正欲大声喝斥,一名身材高大、穿着国军制服的军官从坦克顶部开口探出半个身子,用四川话大声呼喊道:“弟兄们!我是国军第二兵团邱(清泉)司令派来的联络官,要跟黄司令磋商增援事宜,请指个方向!”

他见到阵地上的国民党官兵纷纷从掩蔽部和散兵坑里探出头来,好奇地打量着自己,便从身上一个挎包中掏出一大把香烟,向人群密集处撒去。

“弟兄们辛苦了,先抽支烟!邱司令派出的增援部队很快就要到了!大家不要着急……”

士兵们不顾军官的喝斥,纷纷跑过去争抢香烟,一边抢一边高兴地嚷着:“不错不错,咱们的苦日子要到头了!”

一个排长模样的国民党军官抢到一整包香烟,喜滋滋地一边拆一边对坦克上的大个子军官说道:“谢谢兄弟了!我们是四十四军一五〇师的,你走右边这条道,到了后黄滩就是四十四军指挥所。你要长黄长官,再走一阵儿到了碾庄,就是兵团司令部了。”

“谢谢啦!”大个子军人说罢,命令坦克径直朝着后黄滩方向开去。

不过,四四九团阵地上一名营长猛醒过来,向官兵们大喊道:“不对劲!这三辆坦克上面的青天白日徽标不见了,肯定有问题,别跟他们罗嗦了,拦住他们!”

可是士兵们似乎都觉得没法拦住坦克,只是小声嘀咕着,自顾自地抽着烟看热闹,却没人动弹。

那个营长气得直跺脚,但见无人理睬,也懒得去管了。

大个子已经把身子缩回了坦克,盖上了顶盖,指挥三辆坦克旁若无人地向四十四军指挥所方向开去。

到了那里,他们故技重施,再次用香烟和“援兵来了”这套话术与国民党兵套近乎,证实了黄百韬的兵团指挥部的确设在碾庄。

只不过,他们并没有去找黄百韬“磋商增援事宜”,而是在碾庄附近转了个圈,侦察一番后扬长而去,开回了华东野战军的某个阵地。

原来,这三辆坦克都是粟裕派去的,目的就是查明黄百韬指挥中枢的确切位置。

当陈毅得知粟裕用这样一个巧妙的办法查明了情况,连连感叹:“粟裕有此奇谋,何愁黄百韬不全军覆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