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探测器近距离拍摄的太阳表面,无法想象,太阳表面原来是这样
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个画面是探测器近距离拍摄的太阳表面图像
这段图像是由太阳轨道探测器于2020年5月30日拍摄,当时它距太阳的距离仅有7700万公里,相当于地球到太阳的一半!所用的波长是极紫外波段,所以它展现的画面是我们肉眼无法看见的太阳特征,日冕区域。
那么从这个角度看太阳,我们就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太阳其实并不是我们认为的那么平静,图中那些小小的亮点,被称为营火,它们类似于太阳的耀斑爆发,只不过营火爆发要小的多。
当然这个小也只是相对于太阳,图中左下的那个白色圆圈代表的是地球的大小,所以从这个对比我们便知,这个看似小小的营火,其实也是恐怖的存在!
而太阳表面到处都是充斥着这样小范围的能量爆发!
但这样的能量爆发我们肉眼无法看到,这是探测器用极紫外波段拍摄的太阳特征。
那肉眼可见的太阳表面是什么样呢?
这张图片便是探测器在同样的距离,用可见光拍摄的太阳表面,即光球层的结构。
所以这个图片,是最接近人眼看到的太阳表面。
那比起极紫外波段的拍摄,可见光拍摄的太阳就要温和许多。但若是把镜头拉进,这个看似温和的表面也是充满着沸腾和暴躁。
这段图像是2021年1月发布迄今拍摄分辨率最高的一张太阳表面图像,从这段图像,我们就可以看到那个看似温和表面下的 不平静,一团团沸腾的等离子汤。
太阳是一团由等离子体组成的巨大球体,它具有流体的特征,所以太阳的表面是可以像流体一样的流动。
当然这里的流体可是具有6000摄氏度高温的等离子体组成,可不是我们随便能碰触的。流体的特征加上温度的差异,所以在太阳表面就形成了这个被称为米粒的组织!
米粒组织,是因为等离子体对流形成的温度差异而造就,温度高的等离子体会往上浮,所以显得亮度大,温度低的往下降,所以亮度暗。于是在这样的机制下,我们就看到了太阳表面的米粒特征,就好像一团团翻滚的等离子汤。
除过米粒组织呢,我们肉眼还能看到黑子结构。
当太阳表面的等离子汤经过强磁场时,它们会被强磁场约束,这就会使得它们的温度低于周围等离子体的温度,于是我们肉眼看上去就有了这样的暗色区域!
这张图片便是拍摄的太阳黑子细节照片,黑子的周围便是米粒组织。
这个黑子的直径大概是1万6千公里,这样的直径可以轻松地装下一个地球!然而在太阳的表面,它就是一个黑点。
这个是太阳光球层的一些特征。
光球层之上有色球层和日冕结构。
但因光球层释放的光太强,我们一般肉眼无法看到这两个结构!
而只有当把光球层释放的光挡住时,我们才能看到这个一般无法看到的太阳结构!
这张图片是在1999年日全食拍摄的照片,图中具有红色和粉红色的区域,便是太阳的色球层!而在色球层之上的亮白色区域,便是太阳的日冕结构,它的存在就好像太阳的毛发那样!
日冕是太阳表面的上层结构,这里充满了太阳大量的恐怖活动!
比如日冕物质抛射。
这段画面便是用日冕仪拍摄的日冕物质抛射,日冕仪是近似与日食的作用,用一个圆板把太阳的光球层遮住,以来观测太阳的日冕结构!圆盘的尺寸一般设计得比目视的太阳要大,目视的实际尺寸呢,是中心那个白色圆圈的大小,所以从这样的对比,我们就可以感受到,太阳的日冕物质抛射,是多么的恐怖!
日冕物质抛射的爆发会形成太阳风暴,而这样的爆发若对准地球,那么则会给地球的磁场以及电子设备带来一定的影响!
这段画面是在2017年时拍摄的一次大规模的日冕物质抛射,当探测器探测到这次爆发时,爆发所释放的高能粒子也撞击到了探测器,是画面产生了雪花!
在日冕结构中呢,还存在着恐怖且惊艳的日冕雨景观!
日冕雨是日冕结构中的等离子体温度降低落回太阳表面的一个现象!
这段画面是在2012年7月拍摄的一次日冕雨景象,旁边那个小点是地球!
日冕雨的形成,也是由太阳的强磁场所至,强磁场的作用使日冕结构中的等离子体沿磁场运动冷却并凝结,从而落回到太阳的表面,形成这样极其惊艳的景观!
这样的景观呢,也让神秘的磁场显出了身影,让我们看到了磁场线的排布
好了,这个就是真实拍摄的一些太阳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