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时,我走进了故乡 || 作者 杨进荣
中考时,我走进了故乡
作者 ‖ 杨进荣
高中升学考试时,我一脚踏进了故乡。故乡的树绿了,故乡的地绿了。故乡被夏天激发的如待嫁的新娘。如果会宁县白草塬是一块碧绿的毯子,而刘家寨子则是一条浅绿的围巾。依山傍河地存在,隔沟绕梁地飘逸。
走在通往故乡的山路上,曾经通往外界的土路,已被柏油马路改装,不是很宽敞,也不很直溜,但与三十年前比,无法同日而语。每一个山弯瘦梁,都有我熟悉的过往贮藏。
放蜂的人,与四川曾经的养蜂人做了儿女亲家。在途经一片莱花的金黄里,已在此处安家生儿育女的人,孩子说着一口会宁方言,在离一排排蜂箱不远的地方,放着一头驴,看着几只羊,教室占用,小学放假,他们还在草甸上读书。他们没有可可托海牧羊人的悲情,在黄土高原的厚重里,经营自己平凡而心有所属的人生。我摄取他们孩子们的照片时,孩子认真地没有一点反应。
上车,祈祷:愿他们在耕读之乡、状元之县,将来有学业上的优秀收成!
文化是可以感染的,会宁大多数儿童,苦读的样子都和他们一样!
路过大断岘和小断岘,两面是陡峭的深沟大涧,土高塬横在崛蜈山前,名山与土塬组合,人家遥渺,树木隐约,隆降的地貌,留下了积水且能供人居的滩涂。左手下的薛家沟,一个夹皮沟的山挤河冲的山沟,孕育了清华大学执教的青年才俊——教授、博导、计算机系系主任的薛维团。多么了不起啊!
右手下六十度长陡坡,就是杨川和电坪村。当年杨守奇、弓大个等,农忙时种地,农闲时参加篮球比赛,农村娃组成的篮球队,火红全会宁。翻过南山,有个叫蔺家湾的地方,蔺永春,一生都戴一个蒲鸽色扇扇帽,穿一身蓝里泛白的中山装,在定西教育学院,给我授过哲学科。他的小辈本家蔺尚举,创办淄博稀土厂,领军稀土私有企业。山前山后,培育出了那么多重点院校学生,实在令人敬佩!
车子上到塬顶,李善堡、麦李、朱家沟、油房沟,依次落置在公路两侧,老人们坐在马路边树荫下,谝着闲传,掀着牛九,孩童们端一个小板凳,躬身爬在上面写着作业。祖祖辈辈生存在穷乡僻壤的人,对知识有无比渴望,自小不管大人干什么,他们就懂学习,可以心无旁骛地读书写字。
信仰一但长在骨子里,便能生发无尽的力量。他们不善于表达,县城旁,乡镇边,都是租房供给学生的爷爷奶奶或是娘。
一位八十岁的大爷说的好,解放初期,咱这方园就没有一个上过中学的人,高小生,就算文凭高的很了,至少能当村社的会计、文书,现在社会,高中生都沒用了,非上大学不可……你不上学,啥都干不了……
老人都把上学认识的这么深刻,儿童怎不苦读用功?
下吴李村坡,绕三道大弯,便到任岔社。这里有我最熟悉的李有源老师,有点口痴,一直在学校管灶和后勤。因为相距近,读一中时很照顾我。他是一位十分慷慨仗义的老师,不计小事。后在刘家寨子镇帮他大哥开过最大的百货批发部。现在可能都儿孙成群,享受晚年安逸生活了。
过任岔,就到胡家咀社,也有叫它下川社的。胡孙为两大姓。计划经济时代,孙家和胡家工人干部很多,社员生活普遍较好。孙义芳老师憨厚实在,民教转公办教师。小中学,都给我间断教过语文。身体差,是惜才爱才且有品德之人!胡家有胡生华家,与我家可算世交。胡家人不嫌穷爱富,特别是在村上当过支书和村主任的三老汉,秉性耿直,高门大嗓,但从不背后害人。是这个年头,老者里面,少有的可称好人的人!
社会高速发展几十年,不怕真坏人,最怕假好人。伪装的善良,害死了真正的有君子风度的人。好则有了扫黑除恶,否则正直老实人,永远吃亏,永远不知怎么死的!
一路走来,好生纳闷:那些害过人的人,没有几家安然嗣盛,富裕幸福的。这就是因果,也是报应。
你可以不信神佛,但你应绝对相信,人,是有报应的!否则,人性的恶永远不会停歇,老实正直的可怜人永远没有翻身的时刻……
夕阳,把张家湾郭家集染的一片彤红,樱樱草的白穗穗,在夕阳晚风里扬着波浪。牧羊人,正把一大群羊从下南川的山后驱赶了过来,大羊呼儿,小羊咩咩。炊烟不是很多,从李寨、屈岔……零丁的人家飘出,悠悠的象当年的炊烟一样,缠在庄子上空。一川的塑料大棚,似一湖碧蓝的湖泊,经受晚风的轻抚……
堡子山越来越近。路过村头,停车下车步行,与老邻居打招呼!谁家的小孩正在背诵《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稚嫩的童声,至大也只在幼儿园中班……